我要做驸马(校对)第26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69/359


所谓署,其实就是署事,也就是朝廷对一个人暂时的任命,并且一般以一年为限,如果一年后朝廷觉得这个人能够胜任这个职位,就会正式任命,相当于后世的试用期,所谓的署理句容知县,也就是让刘典吏暂时担任句容县令,并且试用一年,如果一年后表现合格,就会正式授予官职。
“不错,句容的三位主官全都被抓,县中事务必须有人主理,所以朝廷决定提拔刘典吏署理知县一职,这可是天上掉馅饼的好事,刘典吏……不对,刘知县你可不要辜负了朝廷对你的信任啊!”这位吏部官员也笑呵呵的再次道。
之前刘典吏是吏,根本入不得这位官员的法眼,但现在不同了,刘典吏已经由吏转官,虽然只是在试用期,但在这一年之内,只要他不犯什么大错,几乎可以肯定能够得到正式的官职,所以他也有与吏部官员平等对话的资格。
“大……大人,朝廷怎么会忽然提拔胥吏为官,这可是前所未有之事啊?”下面的金刑曹这时却忽然忍不住问道,他做梦都没想到,昨天他还在计划着要对付刘典吏,结果这一转眼的功夫,对方竟然成了知县,也就是他的顶头上司,这让他日后还怎么在县衙呆下去?
“怎么没有先例,宋时就经常有吏转官的事,只是我大明立国以来,对官员的提拔十分严格,但也并非完全没有,之前打下安南时,陛下就已经提拔了一批胥吏为官,你难道不记得了吗?”吏部官员看到一个小小的胥吏竟然敢质疑朝廷的政令,当即也脸色一板回道。
当初安南缺少官员,大明正式的官员一般都不愿意去,于是李节提议了吏转官,当时在小吏中引起了极大的轰动,全国各地的吏员都有人报名,所以句容县的这些胥吏也肯定知道。
金刑曹当然也知道这件事,但他记得那只是一时的权宜之计,而且吏转官也只被用于安南,可是现在句容这种地方竟然也要吏转官,难道说天要变了?
虽然有一肚子的疑问,但金刑曹却不敢再问,毕竟眼前的这位吏部官员已经面带不悦,若是再问下去,就要得罪对方了,虽然他们金家在句容有些势力,但对于上边来的官员,却也得罪不起,否则他就不会一直做一个小小的刑曹了。
相比于金刑曹,李户曹与苗捕头在经过最初的震惊之后,紧接着也是一阵狂喜,刚才他们还在担心金刑曹要对付他们,结果转眼间刘典吏就成了知县,虽然这件事看着有点不合常理,但吏部的任命文书却不是假的。
当然了,有人欢喜有人愁,除了金刑曹外,其它几个曹头也都是面带忧色,毕竟他们都是金刑曹的人,现在刘典吏得势,他们这些人恐怕也不会有什么好下场,日后说不定会被逐个替换掉。
“不知大人怎么称呼,这一路来肯定辛苦了吧,在下……下官这就让人备一份薄酒,为大人接风洗尘!”刘典吏这时也终于反应过来,当即也十分热情的招呼道,虽然是第一天做官,但对于官场上这些迎来送往的规矩,他却是十分精通,毕竟他又不是第一天做典吏。
“多谢刘知县的好意,不过这顿酒我恐怕吃不成了,不瞒你说,我这次出城可带着十几份任命,全是附近的州县,上头给的时间有限,所以今日我就不叨扰了!”吏部官员却是一拱手婉拒道,说完就要告辞离开。
第五百六十八章
吵翻了天
“大人留步,您一个人就要送十几份任命,难道说还有人和我一样由吏转官?”刘洪听到吏部官员的话也不禁好奇的追问道,毕竟这件事实在太突然了,所以他也想搞清楚。
“呵呵,何止啊,这次我们吏部几乎全员出动,有些一个人身上带着几十份任命,少的也有七八份,可以说这次整个江南官场都要大动了!”吏部官员倒是十分有耐心的回答道。
“整个江南官场?难道说是和驸马查的那件案子有关?”刘洪再次好奇的问道,之前李节才刚抓了上百个官员,这已经引得整个官场都为之震动,他虽然只是个小小的典吏,但也听说过这件事。
“嘿嘿,刘知县你是个聪明人,所以我也就不瞒你了,这次对你们任命,就是驸马一手促成的,一年后你们在地方上的表现,也都会由我们交给驸马亲自审阅,若是你们表现太差,我想驸马肯定不会手软,所以刘知县你也要努力啊!”吏部官员说着拍了拍刘洪的肩膀,随后再次告辞离开,毕竟他知道的也只有这些。
刘洪闻言也是心中一惊,等到他反应过来时,吏部官员已经乘车离开,他也只能挥手送对方向对方告别。
现在刘洪也终于明白了自己能够吏转官的原因了,想来就是因为驸马查了太仓失窃这件大案,从而牵涉出上百个官员,这使得整个江南官场都为之一空,所以才会需要他们这些胥吏来填充。
只是刘洪做梦也没想到,李节竟然真的把吏转官用于大明境内,这恐怕要面临着无数官员的疯狂反对,甚至会让李节的声名毁于一旦,可是这位名扬天下的大明驸马却还是做了,这种勇气刘洪也十分的佩服。
句容县发生的事,也同样在其它地方上演,各地的衙门都有胥吏转为官员,用于填充那些被抓官员留下的空缺。
值得一提的是,一个空缺可能就需要数道任命,比如一个知府落马了,可能会调同知接任,然后又调其它官员接任同知,最后一级级的传递下去,才轮到胥吏充当一个品级较低的官员,毕竟不可能让一个胥吏直接做知府。
也正是上面这个原因,所以南京吏部也整个动员起来,新上任的侍郎马忠全权负责这件事,刚清闲没几年的吏部官员,也全都被他派了出去发布任命。
这天马忠好不容易处理完手中的事务,然后这才抱着这些厚厚的公文来到旁边的公事房,当他进到房间时,一眼就看到埋头在公文间的李节,这段时间李节也一直呆在吏部,主要是给马忠撑腰,毕竟马忠上头还有一个尚书,如果没有李节,吏转官的事不可能顺利的推行下去。
“驸马,这是今天送来的公文,我已经处理了一遍,您有时间看一下吧。”马忠迈步来到李节面前低声道,这段时间李节一直关注着各地官场的动静,所以有什么公文也需要送给他过目。
“放下吧!”李节头也不抬的回道。
“是!”马忠答应一声,把手中的公文全都放在李节面前的桌子上,然后转身就要离开,但却忽然又停了下来,脸上也犹豫了一下终于还是开口道,“驸马,咱们派出去官员之后,吏转官的事也彻底的传开了。”
“嗯,这种事本来也瞒不住。”李节依然没有抬头的回道,吏转官这件事,本来是处于保密状态的,李节之前也只告诉了马忠,结果马忠就像是上了贼船一般,再想下来就不可能了,只能跟着李节一条道走到黑。
“驸马您难道就一点也不担心吗?”马忠却还是忍不住开口问道。
“担心什么?”李节终于放下了手中的笔,然后抬起头看向马忠。
“自然是百官对这件事的反应啊,现在整个南京城都已经炸锅了,无数人想来吏部找您讨个说法,只是外面有锦衣卫和皇陵卫守着,他们不敢进来而已。”马忠再次焦急的道。
“早知道会这样,那些官员都说了什么?”李节终于露出感兴趣的表情,于是再次开口问道。
“他们说驸马你大逆不道,坏了太祖皇帝留下的规矩,甚至还说您不败坏朝纲,是乱世之臣,反正骂的可难听了。”马忠倒也没有避讳,直接就将自己听到的议论讲了出来,毕竟他现在和李节是一条绳上的蚂蚱,如果李节倒了,第一个倒霉的就是他。
“这帮读书人骂起来人还是这几招,完全没有一点新意,而且还想搬出太祖皇帝来压我,他们也不想想,当初吏转官去安南的事,本就是太祖皇帝同意的!”李节说到最后也有些啼笑皆非,这帮读书人颠倒黑白的能力倒是不弱。
看到李节不在意,马忠却更加着急,当即再次开口道:“驸马,这些人骂一骂倒也没什么,可是我听说这件事已经传到京城去了,毕竟南京这边有许多人都有京城有联系,估计京城那边肯定也吵翻了天,甚至闹到朝堂上了,难道您就一点也不担心?”
“没什么可担心的,我来之前,陛下就已经让我全权处理南京这边的事,更何况吏转官这件事,我也得到了陛下的首肯,所以就算朝堂上的大臣闹的再怎么凶,咱们也不用理会。”李节再次毫不在意的摆了摆手道。
他和朱允熥这点默契还是有的,更何况打击士人阶层,削弱他们对朝堂的把控,本就是老朱死前就定下的策略,朱允熥做为执行者,早就料到会有这一天,所以就算朝堂上的压力再大,朱允熥也会帮他们扛住的。
“这……”马忠无法理解李节和朱允熥之间的默契,但他看李节信心十足的模样,一时间也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最终也只能无奈的摇了摇头,现在他也别无选择,只能相信李节了。
与此同时,北京紫禁城之中,朱允熥的确面临着登基以来最大的挑战,整个朝堂因为李节在江南搞吏转官的事吵翻了天,只是李节不在京城,所以他们也将炮口一致对准了朱允熥。
第五百六十九章
弹劾
“陛下,驸马李节在南京擅自抓捕上百名官员,并将胥吏提拔为官,简直胆大妄为之极,臣请治李节之罪!”大殿之上,一位给事中义正言辞站出来大声道。
“臣请治李节之罪!”随着给事中话音刚落,立刻就有一群官员站出来附和道,这次李节真的惹了众怒,不但士林之中的读书人对他破口大骂,朝堂上的大臣也纷纷上书朱允熥,要求将李节抓回来治罪。
“此事朕早就说过,这只是权宜之计,诸卿不要太过担心!”朱允熥虽然倍感头痛,但还是大袖一挥轻描淡写的道。
所谓的权宜之计,当然只是朱允熥糊弄大臣的理由,毕竟今天开了这个口子,日后就可能形成常例,而一旦成为常例,就会对科举造成沉重的打击,毕竟从小吏也能转为官员,那为何还要费时费力的去读书?
要知道科举可是涉及到所有读书人的利益,特别是江南一带的读书人,之前的南北榜案,就是江南读书人对老朱的一次试探,虽然最终以惨败告终,但并没有伤到他们的元气。
事实上南北榜案老朱也并没有赢,因为通过这次科举,江南文人展示了他们对科举的强大控制力,哪怕老朱能杀掉一些人,但却无法动摇这个利益团体的根本。
现在老朱死了,朱标也不在了,只有朱允熥这个年轻的皇帝,而且一般来说,皇帝登基后会都会开一场恩科,这让不少读书人都在摩拳擦掌,准备在这次的恩科中,将之前丢掉的东西全都找回来。
可是现在恩科还没有开始,李节就给了他们沉重的一击,这也让许多人都是愤怒之极,恨不得将李节碎尸万段,所以才会有这么多人联合起来上书弹劾他。
“陛下,就算是权宜之计,也不能开这个先例,否则将天下读书人置于何地?”这时又有人上前大声反对道。
“江南官场犯下如此大案,那么多的官员落马,实在找不到官员来填充这个空缺,所以才只能启用胥吏为官,这怎么又和天下的读书人扯上了关系?”朱允熥皱起眉头再次不满的道。
“陛下,官员空缺可是暂时由一人身兼数职,或是由几个胥吏商量来办,但绝不可让胥吏转为官员,否则官与吏之间再无界线,这让官员日后如何使唤得动那些胥吏?”这时又有人提出反对道,虽然他提出的理由可能有点匪夷所思,但却代表了不少官员真正的想法。
朱允熥本来还想再解释,可是下面的官员却已经炸了锅,这时也是一个接一个的站出来表达自己反对的意见,有些理由可能听起来还有些道理,有些却完全是胡搅蛮缠,无理也要搅三分。
朱允熥虽然是皇帝,但他也只有一个人,论到斗嘴,这帮大臣简直比他强太多了,而且也根本不给他说话的机会,结果朱允熥也被这帮大臣说的脸色阴沉,最后干脆一甩袖子,直接宣布退朝。
其实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前两天的朝会也是差不多的情形,最后都是以不欢而散,只不过今天反对的人格外的多,朱允熥连话都没有说几句,所以他也感觉格外的憋屈。
朱允熥气呼呼的回到内宫,刚才的朝会上,弹劾李节的都是文臣,那帮武将一个个都是悠哉游哉,脸上都带着看笑话的表情,对于他们来说,当然更乐于看文官集团倒霉。
不过武将在这种朝堂大事上一般不怎么发表意见,一来是因为他们毕竟是武将,对这种朝堂大事上并不怎么拿手,表达看法也容易惹人笑话。
二来武将本来就容易受有猜忌,特别是在外带兵打仗的将领,比如他们在前线打的正激烈,可能朝堂上一个大臣的几句话,就能引起皇帝的猜疑,到时一道圣旨就能让他们前功尽弃,所以武将也不愿意太过得罪文臣,当然看文臣倒霉还是没问题的。
“这帮混账,就没有一个人帮着朕说话!”朱允熥气呼呼的将一杯茶灌了下去,随后这才恨声道,刚才表态的大臣虽多,但大都职位不高,而那些位高权重的几个大臣,反倒是没有开口,但也保持着沉默,显然是默许了这件事。
也正是因为如此,所以朱允熥现在连个帮手都没有,这也让他无比的想念李节,如果李节在京城,至少在朝堂上互相有个照应。
但朱允熥也不敢轻易的把李节召回来,一来朝堂上最近的风头正盛,如果他回来,刚好会被无数人争着弹劾,所以还是避过这段时间的风头再说。
另外朱允熥也知道,李节在南京那边主持吏转官的事,这件事虽然有他的首肯,但李节在那边恐怕也很难找到什么重量级的帮手,所以许多事情都要亲历亲为,现在恐怕也是事务缠身,如果贸然把李节召回来,到时南京无人坐镇,恐怕吏转官的事就要无疾而终了。
“不行,必须得在朝堂上争取几个帮手,否则再这么下去的话,朕就实在太被动了!”朱允熥冷静下来也低声自语道,虽然他暂时可以把这件强压下去,但终究不是长久之计,如果朝堂上闹的越来越大,甚至最后所有大臣都达成一致的话,到时他这个皇帝也要给出一个交待来。
想到这里,朱允熥也不禁皱起眉头,想要让大臣在这件事上支持,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武将们倒是一个不错的人选,但考虑到武将们的情况,想要让他们表态也十分困难,除非是有人带动。
就在朱允熥想到这里时,忽然只见有人走了进来,他抬起头看去,这才发现原来是自己的妻子范皇后,这让他也不禁笑道:“皇后你怎么来了?”
范皇后也是以前那位好运的范小姐,她与朱允熥成婚之后,很快为他生下一子,今年也刚满一岁,夫妻二人的感情也是极好,而且朱允熥已经考虑明年就立范皇后的儿子为太子。
第五百七十章
一语惊醒梦中人
看到妻子,朱允熥也终于露出了几分笑容,当下站起来扶范皇后坐下,不怪朱允熥这么小心,因为前段时间御医刚刚诊断出,范皇后又怀了身孕,这让朱允熥也格外高兴。
“皇后你身子不便,应该多休息一下,怎么来我这里了?”朱允熥笑着向范皇后问道,平时都是他去探望范皇后,毕竟范皇后怀孕后,御医也叮嘱她要多休息,特别是前几个月更要注意。
“陛下不必担心,御医虽然叮嘱我多休息,但也不是完全不能活动,只要适量即可,而且我听说陛下与大臣们在朝堂上吵了一架,担心你气的不吃饭,所以就让人准备了几样你喜欢的菜,陪你一起用饭。”范皇后笑着解释道。
范皇后说话之时,也有宫人将饭菜送了上来,朱允熥看着妻子的一片好意,当然也不忍心拒绝,于是就和范皇后一起坐下,夫妻二人也是边吃边聊。
不过让朱允熥没想到的是,范皇后刚吃了几口,却忽然暗自垂泪,这让他也吓了一跳,当即开口问道:“皇后你这是怎么了,怎么好端端的就哭了起来?”
只见范皇后擦了擦眼泪,这才开口道:“妾身只是想到了惨死在南京城的舅舅,若非姐夫他查出事情的真相,恐怕我舅舅死后都要背负恶名。”
范皇后说的自然是她的舅舅许周,本来许周是查到太仓失窃案,想要向朝廷举报,结果却被杜正暗中安排人害死,而且还把罪名推到他的头上,若非李节查出真相,说不定许周真的要当这个替死鬼了。
“许侍郎的确死的太冤了,以他的能力,本来我是想打磨他几年,就将他调到京城担任尚书的,可惜却没想到死于奸人之手,实在是可恨!”朱允熥闻言也颇为可惜的道。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69/35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