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驸马(校对)第24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48/359


李节看出朱雪晴只是有些伤心,其它的并没有什么异常,于是也放下心来,然后接过信看了一下上面的内容,随即他就皱起了眉头。
朱樉的信开始倒也正常,无非就是介绍了一下自己在倭国的情况,虽然这些朱雪晴早就通过李节了解到了,而在信的后半段,却开始有些不正常起来,主要是朱樉谈到两件事。
第一件事就是朱樉想要借钱,确切的说是他想向银行贷款,估计是他听说了朱棣从银行贷款的事,所以也想仿照,毕竟他现在几乎占据了整个倭国,开支也十分巨大,倭国土地又十分贫瘠,本身没什么物产,最值钱的银矿,收益全都要归于大明,所以他手头也十分紧。
不过对于朱樉贷款这件事,朱雪晴却毫不犹豫的拒绝,这并不仅仅是因为私人方面的感情,而是因为朱雪晴知道朱樉的信用远不及朱棣,贷款给他简直就是肉包子打狗,哪怕是有抵押也不行,所以她才会断然拒绝。
至于信上提到的第二件事,却让李节大皱眉头,同时心中也生出几分警惕,朱标的忽然去世,造成的影响也才刚刚开始。
第五百一十一章
打一仗就好了
暖阁之中,朱允熥脸色阴沉的看着手中的书信,李节则在一旁坐着,这封信正是朱樉给朱雪晴写的那封,因为信上的内容有些微妙,所以在征得朱雪晴同意后,他就带着书信进宫呈交给朱允熥,好让他有所准备。
“真是朕的好二叔啊,父亲这才刚去世,他就已经这么迫不及待的想要回来谋朝篡位了!”最后只见朱允熥把书信重重的拍在书案上,脸上也气的铁青。
朱樉信上的内容刚开始倒是挺正常,甚至连请求在银行贷款也并不意外,毕竟之前朱棣就贷过款,只不过他在信的最后却叮嘱朱雪晴,希望她能看在父女间的感情上,多注意一下京城的动向,有什么事情就及时给他写信等等。
表面上看,朱樉叮嘱朱雪晴的话似乎并不怎么过分,各个亲王虽然不能回京城,但肯定没少往京城派一些眼线,朱樉的情况特殊一些,他让朱雪晴帮着传递一些消息倒也正常。
但关键是现在的时机不对,老朱去世没多久,朱标又忽然去世,朱允熥刚刚登基,皇位并不稳固,之前又发生了朱允炆逃离的事。
偏偏在这个敏感的时间,朱樉给朱雪晴写信,让她盯着京城的动静,这本身就代表着朱樉的野心,别看现在朱樉孤悬海外,但他的实力却相当强劲,毕竟他可是独霸一国,在各个亲王之中,恐怕也只有朱棣才能和他相比,所以他有入主中原的野心也并不奇怪。
“陛下,扶桑王只是其中之一,另外还有其它的亲王,哪怕表面上没什么动作,但恐怕心中也会有一些想法,不过陛下只要表现出足够的能力,这些人也很快会打消不该有的念头!”李节再次开口道。
这话倒是让朱允熥赞同的点了点头,不过随即他又皱起眉头问道:“姐夫,那我们接下来该怎么办,想要震慑我那些野心勃勃的皇叔们,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啊。”
“其实办法倒也很简单,想要震慑诸王,无非也就是用兵罢了!”李节对此倒是早有准备,之前他全力抓捕朱允炆时,空闲时也一直在考虑着接下来的计划。
“现在用兵是不是有些太冒险了?”朱允熥听到李节的话却露出犹豫的神色,毕竟他才刚登基,不但皇位不稳,而且朝中的大臣也并未完全归心,而用兵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搞不好甚至会起到反效果。
“陛下不必担心,其实用兵的事,太祖皇帝早就在准备了,特别是现在高产的作物开始推广,粮食产量只会越来越高,到时我大明将再无缺粮之危,刚好趁着现在把存粮消耗一些,也好腾出粮仓存储新粮!”
李节说到这里顿了一下,接着这才再次道:“至于朝中人心浮动,其实也并不是什么大问题,主要还是先帝去世的太突然,所以才让人心不齐,只要陛下下几道安抚人心的旨意,很快就会安定下来。”
“这真的能行吗?”朱允熥听到李节的话却还是有些怀疑的道,毕竟他才刚登基就对外用兵,在他看来实在有点太冒险了。
“陛下,打仗其实也分很多种,有些仗打起来声势十足,但其实却没什么大的影响,有些仗可能无声无息,却可能影响整个国家的走向,而现在陛下主要是为了震慑诸王,自然也就是前者,再加上太祖皇帝之前的准备,所以臣觉得打上一仗反而是好事。”李节再次开口劝道。
李节之所以敢这么说,主要还是得益于他对老朱的了解,就在老朱去世的前几年,虽然当时老朱的年纪已经不小了,但他却依然没有放松警惕,特别是对于北方草原,更是他关注的重点,锦衣卫有一个重要任务,就是秘密的潜入草原获取情报。
当年老朱对草原多次用兵,甚至用过火烧草原这种绝户计,蓝玉更是把蒙元作孽追杀到捕鱼儿海,直接将蒙元最后一点元气灭掉,使得整个草原陷入到混乱之中,虽然有一部分元人逃脱,但已经不成气候。
然而大明虽然能够打进草原,但却不能彻底的消灭草原人,更没办法长久的占据草原,哪怕老朱在草原上设立了不少的哨所,甚至收服草原人做边境的卫所,但却治标不治本。
所以在老朱的晚年时,草原上元人残余再次发展起来,虽然草原各个部落之间厮杀不断,今天这个大汗在位,明天另一个大汗就可能夺位,但在这种厮杀之中,却让草原人的实力飞速增长,眼看着又要形成对中原的威胁。
于是在这种情况下,老朱又开始了新一轮对草原人的打击,比如蓝玉就早早的被调去西北,除了防备草原人的进攻外,主要就是熟悉当地的情况,为日后攻打草原做准备,另外还有傅友德等老将,同样镇守在边关。
然而很可惜的是,老朱攻打草原的计划还没有实施,他的身体就撑不住了,本来这个计划是应该由朱标来完成的,可惜朱标也走了,幸好还有李节知道这个计划,所以他才会劝说朱允熥继续用兵,因为如果不用兵的话,恐怕用不了多久,草原人可能就要主动南下进攻了。
李节将上面的情况详细的介绍了一遍,朱允熥也是第一次知道,原来北方的局势已经到了这种地步,要知道蓝玉在捕鱼儿海大破蒙元残部,也不过是才过去十年,当时不少人都认为北方边患已经不足为虑,可仅仅十年过去,北方草原却又成为大明的一大威胁。
“这帮草原人还真是杀之不尽,现在对他们用兵倒是个好时机,可就算这仗打的再漂亮,恐怕也只能治标不能治本啊!”朱允熥气的一拍大腿,随后又十分苦恼的道。
难怪刚才李节说要打一场声势浩大,却没什么影响的仗,清剿草原人就是如此,无论他们杀多少草原人,对方都能靠着时间一点点恢复过来,到时依然是大明的威胁,根本就是在做无用功。
第五百一十二章
功高震主
马踏贺兰山,曾经是多少武将的梦想,老朱立国之后,也有不少武将实现了这个梦想,比如徐达、蓝玉等人,特别是蓝玉,他在后期对蒙元残部的打击中,发挥了极大的作用,可以说帮着老朱解决了蒙元人卷土重来的威胁。
然而草原人就像是野草一般,哪怕被明军用火烧上一遍,可是等到开春一场小雨过后,草芽依然会从焦黑的土地上冒出来,用不了多久,这里就会再次恢复盎然的生机。
历史上的朱棣在夺得皇位后,也同样面临着这个问题,于是他就多次出兵北伐,像是犁地一样,将草原犁了一遍又一遍,可是草原实在太广阔了,草原人也杀之不绝,而且他的北伐看起来声势浩大,但除了前两次成效很大外,后面的几次其实已经不太划算了,反而有点劳民伤财。
老朱在晚年时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所以一直准备对草原再次用兵,而且他曾经和李节讨论过这个问题,李节的建议是步步进逼,用修建城池的方式,一点点的吞并整个草原,反正现在已经有土豆了,完全可以将草原的土地变成良田。
不过李节的办法虽好,但却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草原人可不会老实的等着他们一点点夺走他们的生存空间,于是对草原再次用兵也就提上了日程,按照老朱的估计,再来一次对草原的大清剿,估计能保证北方边境十年的安定,到时也就可以慢慢推进李节的计划了。
“这几年残元的实力的确恢复的很快,北方边境也不是很太平,特别是咱们迁都之后,直接面临着残元的威胁,看来这一仗的确是该打了!”朱允熥沉思了良久之后,也终于做出决定道。
蒙元王庭虽然被灭,但还是有一些蒙元的贵族逃了出去,另外还有一些草原人打着蒙元的旗号,这些人被明人统一称为残元或胡元,当然后世更喜欢称他们为北元,只是大明一般认为他们只是一群乌合之众,根本不配继承蒙元的称号,所以用残元和胡元这种带有鄙视性的字眼来称呼他们。
“陛下英明,残元的实力已经发展到一个临界点,如果再让他们发展下去,恐怕就不好对付了,现在用兵正是出力最小,收效最大的时机!”李节看到朱允熥同意,当即也笑着上前道。
“那姐夫你觉得这次出兵应该让谁来领兵?”朱允熥这时也露出激动的神色道,这是他登基之后的第一仗,一定要打的漂亮,当然他心中也有些忐忑,毕竟刀兵一起,后果如何谁也说不准。
“这些年军中一直都在努力的培养新生将领,特别是武学出身的将领,其中有相当一部分都表现的极为出色,不过他们还是太年轻了,这一仗又极为重要,绝不能有失,所以最好还是派一个经验丰富的老将负责。”李节考虑了一下这才回答道。
“不错,我也是这么想的,而且蓝大将军和傅将军都是十分合适的人选,你说该派他们两人谁去呢?”朱允熥先是点头,随后又有些苦恼的道。
按说蓝玉应该是最适合的人选,无论是资历还是威望,都在军中无人能及,特别是十年前就是他率兵在捕鱼儿海灭掉了蒙元的王庭,在草原上用兵的经验极为丰富。
另外蓝玉还是朱允熥的舅公,这次朱允熥登基,他也立下了拥立之功,朱允熥对他也极为依重,所以由他带兵朱允熥也更加放心。
不过蓝玉也有一个大缺点,那就是功劳太高,功高震主这种话可不是白说的,当初老朱在的时候,倒是可以震住他,毕竟别说他了,连徐达和常遇春在老朱面前都得老老实实的。
可是朱允熥不是老朱,甚至他连朱标都不如,朱标至少还能靠自己的威望压过蓝玉,但现在朱允熥什么都没有,之前蓝玉又立下拥立之功,所以朱允熥对蓝玉也有一些忌惮,万一蓝玉再大败残元,立下不世之功,日后他可就没办法压制对方了。
李节也知道朱允熥在担心什么,事实上他也有同样的想法,而且他还知道,蓝玉的性格也有很大的问题,这个人太过嚣张跋扈,当初老朱都受不了他的性格,几次三番的敲打,却还是没办法让蓝玉改正。
现在蓝玉年纪大一些,看起来似乎比以前稳重了一些,但本性却没变,若是让他再立下战功,难免会变得更加嚣张,到时就算朱允熥再大度,恐怕也不会容他,毕竟身为帝王,他绝不会容许有人威胁到自己的位置。
想到这一点,李节也终于开口道:“陛下,蓝大将军勇猛精进,用兵大开大合,擅长以少胜多,能够打硬仗,相比之下,傅将军却是用兵稳重,洪武五年三路大军北伐,连中山王都出师不利,傅将军却是稳扎稳打,七战皆胜!”
李节说到这里顿了一下,这才接着又道:“这次咱们出兵清剿草原,只能胜,不能败,而且现在咱们占据着主动,也不需要冒险,所以臣以为这一战应该由傅将军领兵更加合适,至于蓝大将军,京城这边还是不太安稳,需要他带兵镇守!”
“还是姐夫厉害,这么一分析我也觉得傅将军更加合适!”朱允熥闻言当即拍板道,他对蓝玉本来就有些犹豫,只是不方便说出来,毕竟蓝玉可是拥立他的大功臣,现在有李节开口,他自然也就顺势答应下来。
李节自然早就知道朱允熥的想法,他主动提出让傅友德领兵,就是给他个台阶下,可以说两人对此都是心知肚明,所以说完之后也都是相视而笑。
不过很快朱允熥的脸色又变得有些沉重,只见他从袖子中拿出一份文书递给李节道:“姐夫,这段时间你一直没时间处理父皇的丧葬事宜,不过礼部那边的人也一直没有闲着,现在最重要的是确定皇陵的位置,这是拟定的几个地点,我现在有些拿不定主意,还是你来决定吧!”
第五百一十三章
和皇帝吵架
朱标的丧葬事宜本来就是由李节负责,所以选择皇陵的位置也是他的份内之事,只是之前李节忙着抓捕朱允炆,所以事情才被推到朱允熥这边,现在他有时间了,这些事情当然还是要交到李节手中。
所以李节也没有推辞,拿到这份皇陵的备选名单后,也并没有立刻做决定,而是说要亲自去查看一下。
其实李节知道明十三陵的地点,而位置最好的就是历史上安葬朱棣的长陵,这座明长陵位于天寿山,不过天寿山是后来改的名字,在确定修建皇陵之前,天寿山其实名叫黄土山,因为风水极佳,十分适合做皇陵,所以才改名为天寿山。
在这份名单之中,黄土山就列在上面,所以李节早就认定这里可以修建皇陵,只不过考虑到朱允熥的心情,他如果连看都不看就确定皇陵的地点,就显得有些太草率了,所以有些表面功夫还是要做的。
所以在接下来的两天里,李节将几个皇陵的备选地点全都走了一遍,然后这才确定了黄土山做为皇陵的修建地点,并且上书请求将黄土山改名为天寿山,对此朱允熥自然是大笔一挥同意,于是大批民夫与军队进驻天寿山,开始修建朱标的皇陵。
皇陵当然不是短时间内就能修建完的,甚至有些皇帝从刚登基,就开始为自己修建皇陵,比如老朱在南京的孝陵就是如此。
现在朱标已经去世快一个月了,才刚选好皇陵的地址,就算调集了大批的民夫与军队加工加点,肯定也无法在几个月能修好。
不过这点倒也难不住李节和大明的官员,事实上宋朝的皇帝都是死后才修皇陵,所以这种事也算是有先例,而皇帝死后修建皇陵并不是要在短时间内必须修建完毕,而是只需要将主墓室修建完毕就行了,至于剩下的建筑可以慢慢的修。
表面上看,李节这段时间要么是在忙着修建皇陵,要么是忙着处理与朱标丧葬有关的事宜,而朱允熥则被庞大繁杂的政务缠住,为此他不得不再次加强了几个大学士手中的权力,让他们能够辅佐自己处理政务,这其实已经是内阁的雏形了。
不过在暗地之中,李节和朱允熥却秘密召见了傅友德,然后开始布置对草原用兵的事宜,对此傅友德也十分的激动,他本以为蓝玉立下拥立之功后,自己恐怕就没有什么机会了,却没想到陛下还是将这个重任交给了自己。
所以傅友德很快就制定了对残元的作战计划,他当年就曾经深入草原做战,对草原的地形、气候都十分熟悉,而且朱允熥和李节也告诉他此战的目的,所以他制定的计划也是稳扎稳打,没有半分的冒进,这点也让朱允熥极为满意。
因此出兵的计划定下来后,傅友德也立刻带着任命赶往太原整军备战,距离秋天也只剩下几个月了,到时就是出兵的最佳时机。
当然了,如此大的军事行动,想要保密肯定十分困难,虽然朱允熥已经封锁了消息,但一些粮草、武器方面的调动还是瞒不过一些有心人,当然这些人一般都是朝中的高官,他们也不敢对外乱说,不过朝堂内外的气氛却为之一变,不少人在私下里也在讨论着朝廷要对哪里用兵?
这天下午,李节从皇陵那边回来,现在皇陵的进度很快,但他却担心施工时的质量问题,所以他也时不时亲自跑去皇陵监督,免得皇陵修好了,结果却出了问题,到时他也难辞其咎。
李节按照以往的习惯,也准备去见一下朱允熥,向他汇报一下皇陵的修建进度,顺便再看看有没有什么事情需要自己帮忙,毕竟朱允熥一个人处理政务实在有些吃力,哪怕组建了初级的内阁也不行。
不过就在李节刚来到暖阁的门外,却忽然听到里面传出一阵激烈的争吵声,这让他也吓了一跳,因为他听出其中一个声音正是朱允熥,谁有这么大的胆子敢和皇帝吵架?
想到这里,李节也正要迈步进到暖阁中,却没想到忽然只听里面的争吵一下子停了,随后里面就传出一阵剧烈的脚步声,似乎是有人气呼呼的往外走?
李节心中一动,当即躲到旁边的柱子后面,毕竟现在情况不明,他也想知道和朱允熥吵架的人是谁,结果很快就见蓝玉一脸愤怒的从里面闯了出来,他也没发现李节,直接就迈着大步离开了。
看着蓝玉离去的背影,李节似乎也猜到了一些,只见他也是无奈的摇了摇头,随后迈步进到暖阁之中,结果只见朱允熥也一脸恼火的坐在书案后面,周围的太监宫女等人也都是噤若寒蝉,连大气都不敢出。
“你们都下去吧!”李节挥手对周围的太监宫女吩咐道,接下来要谈的事情有些敏感,肯定不方便其它人听到。
这些太监和宫女听到李节的吩咐也是如蒙大赦,当即答应一声都离开了,而朱允熥看到李节也有气无力的道:“姐夫你回来了,皇陵那边的进度怎么样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48/35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