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驸马(校对)第15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58/359


不过朱樉虽然人品很差,但并不妨碍他他是个大将之才,竟然在这种四处树敌的情况下,漂亮的打了一个反击,甚至不惜以自己为诱饵,引得那些敌人联合起来进攻,结果被他一举反杀,竟然以少胜多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
其实这个战果看起来让人惊讶,但也很正常,除了朱樉自身的确有指挥才能外,最重要的还是明军的武器装备,以及平时的操练都远胜倭国的军队,毕竟现在是明初,大明的军队并没有腐化,反而还处于最鼎盛的时期。
其实别说明初了,哪怕是之后的万历年间,明军都已经腐化不堪,但依然能在朝鲜将倭国大军打的大败,要知道当时的倭国正处于鼎盛时期,丰臣秀吉打败各方势力统一了日本,这才让他野心膨胀到想要入侵朝鲜,结果被明军杀的大败而回,那时的明军早没有了明初时的勇猛善战,但依然不是倭国能比的。
朱樉在打败了周围的强敌后,并没有因此老实下来,反而在朱棣把招募的女真人送到他手下后,朱樉也立刻看出这些女真人的价值,他将女真人组织起来,建立一支女真骑兵,然后让他们效仿蒙古骑兵,直接在倭国四处抢掠,平时女真骑兵也根本不带补给,走到哪就抢到哪,惹得倭国是一片大乱。
朱樉这么做可不仅仅是因为他性格残暴,而是有两个十分切实的目的,第一就是激化女真人与倭人之间的矛盾,让他们之间再无和解仇恨的可能,从而使得女真人只能依附在他的手下,以此来保证他们的忠心。
至于第二个目的,当然就是借机搞乱倭国,使得他们无法联合起来共同对付自己,毕竟朱樉再怎么强势,也只是一个外人,在倭国也没有什么根基,之前仅仅是石见国周边的势力联合起来,就让他有些疲于应付,如果真让倭国联合起来对付他一个,恐怕他就算是有三头六臂也要被赶出倭国。
而在文书的最后,朱樉再次禀报一件好消息,那就是之前找到的大矿脉已经正式开采,使得白银的产生直线上升,当然这主要也归功于朝廷派去的工匠改进的白银的冶炼方法,短短几个月时间,朱樉就已经开采出百万两的白银,如果不出意外的话,今年的白银产生很可能会达到三百万两以上。
看完了这份文书后,李节也不禁暗自赞叹,虽然他不耻朱樉的为人,但也不得不佩服这家伙的胆量与果断,甚至许多事情都不需要朝廷这边吩咐,他自己就知道怎么去干了,比如就像是女真人这件事,简直与朝廷配合的天衣无缝。
“走!咱们去见父皇!”朱标这时也兴奋的猛然停下脚步,带着李节就往老朱所在的暖阁走去,老朱召见大臣不见外人,但朱标却是个例外。
路上李节也一直在心中盘算,现在白银已经开采出来了,那是不是宝钞的事也该提上日程了?
很快李节与朱标来到暖阁,当两进去的时候,却发现殿中除了老朱还有一个三十多岁的中年人,只见这个中年人身材削瘦,两颊的颧骨高耸,眼睛不大却很有神,看起来文质彬彬的模样,但身上却没有穿官服,看起来不像是官员,李节也不认识对方。
朱标似乎也不认识这个中年人,只是看了一眼对方就迈步上前向老朱行礼道:“父皇,大喜!二弟从倭国送来的消息!”
“哦?快拿来我看!”老朱闻言也立刻站起来道。
站在下面的中年人听到朱标对老朱的称呼后,也立刻露出惊讶的神色,只见他抬头打量了一下朱标,然后躬身向朱标行礼道:“参见太子殿下!”
“这位是……”朱标却是愣了一下这才向老朱问道。
“这位就是我当初曾经向你提过的方孝儒,说起来他也是宋濂的学生,你们也算是师出同门!”老朱一指中年人介绍道,说完就低头看起了朱樉送来的这份文书。
听到“方孝儒”这个名字,李节也猛然抬头,朱标则是露出惊讶的神色,随即打量了一下对方笑道:“原来是名闻天下的缑城先生,失敬失敬!”
宋濂是朱标的老师,只不过后来牵连到胡惟庸案,差点被老朱处死,幸好朱标以跳河威胁才救了宋濂一命,方孝儒也是宋濂的学生之一,而且年纪轻轻就已经成为有名的大儒之一,在读书人中颇有声望,因为他旧居缑城,所以才有了缑城先生之称。
“太子殿下太客气了,草民得陛下召见,又能见到殿下,实在是三生有幸!”方孝儒这时也十分谦虚的道,说完他也看出朱标身后的李节,紧接着再次笑道,“想来这位应该就是大名鼎鼎的靖海伯吧?”
第三百零七章
白银与宝钞
李节也没想到会在老朱这里遇到方孝儒这个大名鼎鼎的人物,当然现在方孝儒还不像历史上那么有名,但也是南方有名的大儒,而且多次得到别人的推荐为官,还得到老朱的两次亲自召见,算算时间,这应该是老朱第二次召见方孝儒。
“见过方先生!”李节也笑着上前道,他其实并不怎么喜欢方孝儒这个人,朱允炆之所以丢掉皇位,除了他自己无能外,黄子澄、方孝儒这些大臣也都要负相当大的责任。
当然相比黄子澄,方孝儒的责任可能要小一些,毕竟像黄子澄这种昏招跌出的大臣也极为少见,如果他最后不是宁死不降,恐怕许多人都会怀疑黄子澄是朱棣安插在朱允炆身边的间谍了。
“靖海伯客气了,在下久闻靖海伯大名,特别是对求真书院也心向往之,此次进京也希望能有机会去求真书院一观!”只见方孝儒也再次客气的道。
李节闻言也同样客气的寒暄了几句,虽然他不喜欢对方,但也没必要得罪他,毕竟方孝儒在读书人之中的名气还是很大的,这也是老朱两次召见他的原因。
“好!”这时老朱也看完了朱樉送来的文书,当即一拍桌子喜道,朱标与李节也早知道他会如此,所以并不意外,倒是方孝儒被吓了一跳。
只见老朱兴奋的把文书放到桌子上,刚想开口又看到了方孝儒,于是微微一笑道:“方孝儒,今日朕与你相谈甚欢,你暂且先回去,日后朕必有重用!”
“谢陛下!”方孝儒闻言也一脸喜色的向老朱行礼道,随后这才缓缓的退了下去。
“父皇,您真的打算要重用方孝儒?”等到方孝儒刚一离开,朱标就立刻好奇的向老朱问道,李节这时也露出关切的神色。
“屁个重用,这个方孝儒一介腐儒,让他回著书立说还是不错的,至于做官,他根本没有这方面的才能!”老朱却是大嘴一撇十分不屑的道,态度完全与刚才判若两人。
陛下英明!李节几乎在心里大叫一声,老朱果然厉害,竟然一眼就看穿了方孝儒的虚实,像方孝儒这种人,老老实实的做个文人还是挺不错的,至少是个名满天下的大儒,可你要是真让他去做官,那简直就是一场灾难。
其实老朱对方孝儒的态度一直如此,比如历史上老朱第一次因大臣的推荐召见方孝儒,结果嘴上对朱标说“此庄士,当老其才”,意思是方孝儒是个品行端庄的人才,可以让朱标用到老,结果话说完后,转身就把方孝儒礼送回家,根本没有任命他为官。
“父皇,我记得方孝儒都已经是第二次被人推荐为官了,上次已经把他赶走一次了,如果这次再赶走,是不是会引人非议?”朱标这时有些顾虑的问道,方孝儒在读书人中还是很有名气的,否则也不会有那么多人推荐他为官。
“这倒也是,不过这也简单,到时给他安排个府学的教职,让他安心的去教书吧!”老朱想了想再次开口道。
“陛下英明!”李节这时终于忍不住道。
历史上方孝儒被人第二次推荐给老朱,最终老朱就给他指派为汉中教授,结果被蜀王朱椿看中,特意请他教授自己的儿子,这个朱椿也就是郭惠妃和老朱的第一个儿子。后来朱允炆登基,这才把方孝儒召回京城做了学士,结果最后落得身死族灭的下场。
“好了,不要提这个酸腐文人了,老二在倭国干的相当不错,看来朕当初真的错了,竟然把他放在西安浪费了这么多年,早知道他这么能干,就应该早点派他去倭国!”老朱这时兴奋的一拍巴掌大笑道。
身为父亲,最高兴的恐怕就是看到儿子能够浪子回头,本来他对朱樉已经彻底的失望了,甚至把他贬到倭国也没真的指望他改过自新,只是想用他的身份镇守倭国的银矿,到时再派个得力的人手去主持事务,却没想到朱樉的表现实在出乎意料。
“父皇,二弟在倭国表现出色,甚至连白银也开采出来了,您看要不要派人送去些赏赐,再勉励几句,日后若是二弟表现出色,不如就把他调回来吧!”朱标这时也趁机上前道。
“赏赐肯定是要有的,派人勉励也是应该的,不过调回来就免了!”老朱却十分清醒的道,他可不是那么容易就被朱樉这点功劳冲昏头脑。
“父皇,二弟他……”
朱标本来还想再劝,但却被老朱大手一挥道:“不必说了,把老二调回来,让他还祸害一方吗?既然他在倭国表现的这么出色,说明倭国更适合他,就让他老实的呆在倭国吧,老四在高丽可从来没说过要回来!”
听到老朱把朱棣拿出来举例,朱标也不好再说什么,只得默默的退到一边,李节则趁机上前道:“恭喜陛下,倭国的白银开采出来,朝廷也多了一条财源,日后也就可以做更多事情了!”
“不错,现在北平那边正在修建之中,处处都需要花钱,简直就像是个无底洞似的,丢多少钱都填不满,现在有了倭国的白银,朕也总算不用为钱头疼了!”老朱这时也轻松的笑道。
迁都可不仅仅是一个政治问题,更是一个与军事、经济等各方面都紧密联系的问题,其中财政方面的压力就是极大,这也就是老朱才能顶住压力,换做朱标的话,恐怕根本不可能达成迁都的意愿。
“咳~,陛下,臣有一件事想要禀报!”只见李节忽然干嘛一声再次上前道。
“什么事?”老朱这时也沉浸在喜悦之中,对李节的话也并没有在意。
“前段时间罗老先生告老还乡,不知陛下可知道?”李节开口问道。
“我当然知道,不过你为何忽然提到这件事?”老朱听到李节忽然问起罗贯中也露出意外的神色道。
“那陛下可知道,罗老先生靠着几本书赚了一笔非厚的稿酬,足足有几大箱子的金银吗?”李节再次笑着问道。
“罗老先生竟然赚了这么多钱?”朱标闻言也露出惊讶的神色,他也是第一次知道这件事。
“这件事朕倒也有所耳闻。”老朱却是点头道,有锦衣卫做耳目,还真没什么事情能够瞒得过他。
“当时允熥陪我一起送罗老先生,见到那几箱子金银后,他曾经问过我,为何罗老先生不把金银换成宝钞,这样更方便携带?”李节再次笑着开口道。
不过老朱听到这里,脸色却变得有些难看,他不是朱允熥,宝钞的事情他可比任何人都清楚,当然也知道宝钞贬值的太厉害,甚至许多商家都不愿意收宝钞。
“咳~,也许是罗老先生喜欢金银,毕竟宝钞容易损坏!”这时朱标也看出老朱的脸色变化,当即就开口打圆场道,主要是给老朱一个台阶下,毕竟宝钞就是一笔糊涂账,而且还是老朱故意搞成这样的。
“殿下,宝钞的问题已经到了避无可避的地步,若是再放任不管,恐怕日后宝钞就要变成无人愿意使用的废纸了!”李节却并没有因朱标的话而放弃,反而直接把话题挑明道。
“那你说怎么管?”老朱瞪着眼睛盯着李节问道?
“臣以为宝钞不能再这么无限制的滥发下去,必须要成立一个监管的机构来专门管理宝钞的发行,而且发行的数量也需要有一定的标准,若陛下想听的话,臣可以详细的给陛下解说一番!”李节也郑重的上前道,刚才在来的路上他就已经做出决定,必须要对宝钞进行改革了!
第三百零八章
第三支力量
“纸币的优点很多,比如易于保管、携带和运输,避免了铸币在流通中的磨损。但缺点也很有明显,那就是纸币本身是没有什么价值的,想要让百姓认可纸币,除了朝廷强制使用纸币外,还必须要有一个锚定物,比如白银或黄金,使得纸币与金银之间可以顺利的兑换,有了这个先决条件,再加上国家的信用,这才能顺利的将纸币推广出去……”
李节滔滔不绝的向老朱父子二人讲着纸币的作用、发展,以及未来的前景等等,其实李节对金融方面的知识的了解不多,现在讲的这些概念,几乎已经用尽了他在金融方面所有的知识储备。
不过就算李节讲的这些金融知识比较浅显,但依然让老朱和朱标感到震惊,他们也没想过一个小小的纸币,竟然不家如此多的道理。
最后李节更是讲到纸币的前景,比如以纸币彻底的取代金属货币,到时金银铜等贵金属都会退出流通,而且利用纸币的发行,可以对全国的经济进行宏观的调整,甚至可以用经济手段毁灭一个国家,这些全都是他们闻所未闻的东西,偏偏李节讲的还颇有道理。
“总而言之,纸币的前景远比现在看到的要广阔的多,如果真的把纸币推行开来,所有人都认可纸币的作用,连金银这些锚定物甚至都不需要准备太多,更不用如此辛苦的四处挖矿了,请陛下圣裁!”李节最后郑重的向老朱行了一礼道。
只见老朱与朱标这时也长出了口气,李节讲的东西很多,刚开始他们还能理解,但后面的内容却超出他们的认知之外,不过出于对李节的信任,他们对这些内容还是保持着很大的信任,毕竟在这种重要的事情上,李节也从来没有撒过谎。
“那依你之见,该如何改变现在的宝钞制度?”只见老朱沉思片刻后,当即抬头向李节问道。
“陛下,现在的宝钞发行多年,虽然因为朝廷的强制推行,使得宝钞暂时还有一些流动性,但信用已失,就算想要改革,恐怕也难以有什么太大的作为!”李节立刻回答道。
大明宝钞虽然不断贬值,但它还是有一定的市场的,这主要是因为老朱强制的在税收上规定,有一些税只收宝钞,比如盐税,以及各个商铺要交的商税,都需要用宝钞来交,而且还必须是新钞,旧钞根本不回收,摆明了就是利用宝钞来剥削百姓的财富。
“那你的意思是说,要重新发行一种新的宝钞了?”老朱闻言也立刻明白了李节的意思道。
“陛下英明,臣正是此意,其实除了宝钞外,民间也有一些票号发行银票,本质上也是一种纸币,而且这种银票比宝钞更受欢迎,因为它上面标了多少银钱,拿到票号都可以足额兑换,相比之下,宝钞却只发行不收回,更不能兑换,因此也谈不上什么信用,与此在它的基础上修改,还不如重新发行新的宝钞!”李节再次解释道。
李节的话也十分不客气,直接指出宝钞没有信用的事实,这让老朱也有些尴尬,毕竟这本来就是他故意为之,宝钞从发行开始,为的就是解决大明缺钱的问题,如果回收宝钞,甚至兑换宝钞的话,那朝廷还拿什么敛财?
“如果要发行新的宝钞,你对此有没有什么计划?”老朱考虑片刻再次开口问道。
“臣有一个想法,不过需要陛下将倭国送来的白银交由臣来管理!”李节立刻回答道。
“那可是两三百万两白银,你要那么多钱干什么?”旁边的朱标听到这里也一脸震惊的问道,这么多钱可不是个小数目,毕竟大明一年的税收也不过才一千多万两。
“殿下,这些钱不是我要的,而是由我来管理如何使用,比如北平城的修建要花钱,就可以从这笔白银中调用,但如何使用却需要按照我的方法来做!”李节笑着解释道。
“我明白了,你回去写一个具体的计划呈上来,到时我与太子亲自审阅后再做决定!”老朱这时也明白了李节的想法,于是再次点头道,这么重要的事情,更关系到几百万两白银的走向,所以他也不可能立刻做出决定。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58/35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