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驸马(校对)第12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26/359


老朱背着手走到朱标和朱允熥面前,先是看了看朱标手中的三国志,又看了看朱允熥手中的史记,最后竟然气极而笑道:“你们是不是觉得朕老糊涂了,打算用这些来糊弄朕?”
看到老朱发怒,朱允熥立刻悄悄的躲到朱标身后,毕竟这时候当然得让当爹的挡在前面,朱标也想躲,可发火的就是他老爹,所以他想躲都没地方躲,于是这时也只能硬着头皮站在那里,同时悄悄的向旁边的李节使了个眼色求助。
“殿下,刚才我都已经全招了,您还是实话实说吧!”李节双手一摊无奈的道,他哪知道朱标父子二人竟然玩这一手,事先三人根本没有串通好,这时再想串通已经晚了。
朱标听到李节的话也面露尴尬,当即向老朱认错道:“儿臣错了,这就让人把书取来!”
随着朱标的一声吩咐,立刻有人快步去取书,这让老朱气的再次瞪了朱标一眼,不过也懒的和他们再计较。
很快书稿取来送到老朱的面前,看着这份手写的书稿,老朱也有些疑惑,不明白它为何有那么大的魅力,竟然让自己的儿子和孙子为它彻夜不眠,特别是从小不喜欢读书的朱允熥,竟然也会沉迷于书中,这可实在让人想不通。
于是老朱伸手拿起书稿看了一下,开篇就是东汉末年的黄巾之乱,对于这段历史,老朱也十分熟悉,因为许多说书人都喜欢说三国的故事,老朱几乎是从小听到大,后来他识字之后,还特意看过三国志,不过在他看来,无论是曹操还是刘备、孙权,三人虽然都有各自的优点,但缺点也很明显,这也是三国未能一统,最后让司马氏捡了个便宜的原因。
不过随着书中内容的展开,老朱也惊讶的发现,这本书不但开篇宏大,里面的故事也十分生动,每个故事中的人物也极为鲜活,那种感觉就像是自己身临其增,与三国中的人物对话一般,这也让老朱也慢慢的坐到位子上,仔细的翻阅起这本三国的故事。
看到父亲竟然也认真的看起这些书稿,下面的朱标也不禁松了口气,朱允熥这时也从朱标身后探出头来,看到祖父的模样也是嘿嘿一笑,随即看向李节,李节则对他们摆摆手,示意他们不要打扰到老朱,免得他生气。
朱标和朱允熥当然明白,于是三人退到一边默不作声,只能以眼神交流,老朱则坐在那里认真的翻看着书稿,有时看到精彩之处时,也忍不住拍案赞叹,让人看着忍俊不禁。
不过老朱的自制力却不是朱标和朱允熥能比的,他仅仅翻看了大概半个时辰左右,就强制着自己从书中脱离起来,随即抬起头看向李节问道:“此书是何人所著?”
“启禀陛下,此书的作者名叫罗本,字贯中,现在就在我府上作客,我也正准备将他所著的书籍印刷出来。”李节立刻回答道。
“罗本?”老朱对这个名字感到十分陌生,随即再次道,“从他所写的书中可以看出,此人必定胸有韬略,不知他可否担任过官职?”
“这个……”李节闻言也犹豫了一下,最后还是决定实话实说道,“罗老先生曾经在张士诚手下做过幕僚,只是后来看张士诚不能成事,于是就离开了,后来因为担心朝廷追究这件事,所以一直没有考取过任何功名。”
“我说呢,原来是张士诚手下的人。”老朱闻言也是轻笑道,不过他并不打算追究,毕竟之前连张定边和邹普胜都他都没有追究,更何况一个小小的谋士。
“那他现在多大年纪,家住在哪里?”老朱再次问道。
“罗老先生年过花甲,之前一直四处奔波,想要将自己所写的书籍印刷成册,可惜却一直没能成功,后来我听说这件事后,这才邀请他来京。”李节再次回答道。
“年纪这么大还居无定所,能在如此落魄之下还能胸有宏图,倒也十分难得!”老朱闻言也不禁夸赞道,随后只见他来回走动了两趟,当即向朱标吩咐道,“太子你安排一下,这个罗本不是想印书吗,就把他安排一个印书局的职位,让他亲自督促尽快把这本三国印刷成册!”
“儿臣遵命!”朱标闻言也是立刻应道,看来老爹也被三国这本书的魄力所征服,非但没有怪罪自己,反而还给罗本安排了官职,不过这样也好,传出去说不定还是一桩美谈。
“那个……父皇,这些书稿是不是……”朱标这时忽然又有些犹豫的看向老朱桌子上的书稿道,如果要印书,自己是不是要把书稿带走?另外他到现在也只看了一少部分,剩下还有一大半没看呢。
不过老朱却是大手一挥道:“你们先去安排罗本的事,等他上任做好准备后,再来找朕要书稿也不迟!”
这下朱标和朱允熥都露出失望的神色,显然老朱是想把书稿留下自己看,这下他们只能等到日后印刷出来后再看了。
李节看到朱标父子失望的模样却是暗自好笑,他倒不急着看三国,毕竟前世他已经看过太多遍了,书中的情节他几乎都是倒背如流,不过日后等到三国初次印刷发行时,他一定要多收藏几套,毕竟这可是三国演义的首发版,绝对有着巨大的收藏价值。
朱标与李节三人被老朱赶出来后,也立刻乘车来了李节家中,李节是想把老朱授官,而且还让印书局来印刷三国的好消息告诉罗贯中,朱标则是想见一见罗贯中本人,顺便也让他早点上凭,这样也能早点把三国印刷出来。
罗贯中这时也正在修订水浒传,当看到李节三人进来时也立刻放下笔站起来,朱允熥他昨天已经见过,但朱标却是第一次见,不过他看到李节和朱允熥都站在朱标两侧,显然是以朱标为首,这让他对朱标的身份也好奇起来。
“罗老先生,这位是太子殿下!”李节再次为罗贯中介绍道。
虽然罗贯中已经猜到朱标身份不凡,但当得知眼前这个中年人竟然是太子时,他还是吓了一跳,当即上前行礼道:“老朽拜见太子殿下!”
“老先生不必多礼,昨晚我见到你的书稿后,对老先生也是惊为天人,今日冒昧来访,还请老先生不要见怪!”朱标也十分客气的向罗贯中道。
“太子殿下太客气了,老朽无德无能,当不得太子如此夸奖!”罗贯中再次受宠若惊的道,朱标对他的夸赞实在让他有点受用不起。
“罗老先生,告诉你一件好事,你的书稿被陛下看过后,陛下也对您的书大加赞赏,现在已经下旨,让您去印书局任职,专门负责将你的书印刷成册,太子来见你就是为了这件事!”李节这时也不再转弯抹角,当下直接开口道。
“什么!陛下……陛下他也看了我的书稿?”罗贯中闻言更加不可思议,甚至他都怀疑自己是不是又在做美梦了?
“罗老先生不必怀疑,父皇既然已经开了金口,自然也再无更改的可能,只要你愿意,随时都可以到印书局上任!”朱标这时也笑着开口道。
“罗老先生,听说你还写了其它书,能不能拿出来让我们看看?”这时朱允熥也忍不住问道,三国的书稿被他爷爷拿走了,幸好刚才他听李节说罗贯中还有其它的书稿,所以他这时也急着想要看一看。
“当然可以,我这里还有我老师所写的水浒传,只是未能修订,我这几年也一直帮着老师修订这本书。”罗贯中说着也指了指书桌上自己正在修订的水浒传。
不过李节闻言却有些担心,因为和三国演义不同,水浒传的草莽气更浓,因为它本来就是一本写造反的书,朱标和老朱身为统治者,对这种造反肯定十分反感,当然这也要看朱标他们的气度,毕竟不是所有人都像后世的康麻子爷孙那么小气。
朱标并不知道水浒传是什么书,当即也兴致勃勃的拿起书稿看了起来,刚开始倒还没什么,不过随着后来剧情的展开,他的脸上也露出几分尴尬的神色,身为太子,看着一本主角全都是造反之人的书,实在让他有点难以接受。
不过相比朱标,朱允熥却看的津津有味,甚至他觉得这本水浒更合他的胃口,特别是看着书中的各个角色快意恩仇,大口吃肉大碗喝酒,简直爽快之极。
李节看到朱允熥的模样却有些担心,正所谓少不读水浒,因为水浒中的一些观念实在是有点歪,少年人三观未定,若是被水浒中的观念影响,很可能会走上歪路,看来自己以后得注意一下对朱允熥的引导,免得他走错了路。
不过朱标虽然造反之事本能的有些排斥,但也发现这的确是一本好书,甚至不在那本三国通俗演义之下,这让他也不禁再次赞叹起来,这让李节也放下心来,看来朱标的胸襟还是十分宽广的,完全不必担心水浒传会被列为禁书。
第两百四十六章
男人不能说不行
朱元璋的心胸远比李节想像的要宽广的多,后世传言朱元璋在位时,曾经发动过多次文字狱,但后来却被人证实全都是假的,比如给太学提匾额的詹希原,在因文字狱被斩后的第二年又复活为朱元璋的御碑亭撰写碑文。
另外野史中还说朱元璋十分忌讳“光”和“秃”等字眼,因为他曾经做过和尚,但事实上老朱对自己的出身从来没有任何隐瞒,甚至他刚登基时,有人还建议给老朱祖上寻亲,说他是朱熹的后人,但老朱却毫不犹豫的拒绝了,因为他就是他,根本不用给自己寻找一个有名望的老祖宗。
对于自己曾经做过和尚这件事,老朱也从不避讳,连皇陵的墓碑上都记载了自己出家的事,而且他登基后对僧人也颇为宽容,不但兴建了不少寺庙,还给每个儿子身边也配了一个和尚,比如朱棣身边的姚广孝,就是老朱指派给他的。
可以说老朱的内心是极为强大的,在他心里,自己就是那个出身低微,甚至做过和尚、要过饭的朱重八,可那又怎么样,他依然在乱世之中飞速崛起,打败了各个强敌,更把蒙元赶出了中原大地,这种前无古人的功绩,也是老朱最大的信心来源。
也正是因为如此,所以老朱在看完三国后又看了水浒,对于这本满是谋反字眼的“反书”,老朱非但没有贬斥,反而大加赞扬,因为他觉得若是皇帝无道,活不下去的百姓自然要造反,他自己就是以造反起家的,对这种事也没有什么好避讳的,因此他当即下令,将水浒传与三国演义一并印刷成书。
罗贯中多年的心愿一朝达成,当即也去了印书局赴任,印书局的全名叫做皇家印书局,其实就是个专门给皇家印刷书籍的作坊,只不过是由官府管辖,里面的工匠技艺精湛,印刷出来的书籍也极为精美。
李节还特意陪着罗贯中一起上任,不过到了印书局他才知道,虽然活字印刷早在宋朝就已经出现了,但是因为活字印刷有许多的缺点,所以大明这个时期依然以雕板印刷为主,特别是皇家的书籍要求很高,只能用雕板来印刷,活字印刷根本达不到皇家的要求。
也正是因为如此,所以皇家的印书局养着一批技艺精湛的雕刻匠人,另外还有一个专门的库房存放着各种书籍的雕板,比如一些常用的书籍,它们的雕板往往还不止一套,如果有需要时,印书局就可以直接把雕板拿出来直接印刷。
对于这种情况,李节也暗自摇头,但也没有太好的解决办法,虽然他知道活字印刷才是日后的主流,但活字印刷的确有一些问题,现在只能印刷一些要求不高的书籍,如果想要推广的话,就必须想办法解决活字印刷的问题,不过李节现在也实在没有时间和精力。
就在罗贯中去印书局上任后,李节也恢复了往日的生活,上午去宫中,要么去见老朱商量一些事情,要么是去朱标那里,下午则陪着朱允熥出宫,偶尔他也会打听一下朱樉的情况,据说朱樉得到老朱的召令后,估计也知道这次有麻烦了,于是在路上磨磨蹭蹭的拖延时间。
这天上午,李节刚进宫中,结果就被朱允熥拉到大本堂旁边的书楼,只不过看朱允熥的样子,似乎一脸的不高兴,好像有人惹他生气似的?
书楼是李节和朱玉宁相会的老地方了,所以他来到这里十分高兴,也懒的问朱允熥为什么不高兴,迈步就进到书楼中,果然一眼就看到了朱玉宁,不过让他意外的是,朱玉宁身边还有一个女子,正是应该被关在宗人府中的蒲城郡主。
“陛下放你出来了?”李节看到蒲城郡主也不禁十分惊讶的问道。
“今天刚放出来,据说我父王已经到凤阳了,估计很快就要到京城了。”蒲城郡主微微一笑回答道,虽然被关押了这么久,但她风采依旧,好像丝毫没有受到什么影响。
“那可要恭喜你脱离苦海了!”李节当即向蒲城郡主拱手道,随即又看向朱玉宁笑道,“玉宁,你找我可有什么事情?”
在朱玉宁面前,李节可不敢和蒲城郡主说太多话,免得她再吃飞醋。
“也没什么事,只是雪晴恢复自由,当然要向你感谢一番!”朱玉宁眯着眼睛笑道。
“这都是我应该做的,毕竟蒲城郡主是你堂妹当然也就是我堂妹,都是一家人用不着这么客气!”李节也急忙笑着解释道。
“这倒是,毕竟姐夫帮小姨子也是应该的!”朱玉宁闻言再次一笑道,虽然话是这么说的,但李节总感觉今天的朱玉宁有点怪怪的,好像与以往的从容淡定完全不一样。
就在这时,只见蒲城郡主忽然揽住朱玉宁的手臂亲密的道:“姐姐,真羡慕你有姐夫这样的夫君,连玉清那个刁蛮的丫头提到姐夫时都是赞不绝口,我能从西安脱身,也多亏了姐夫搭救,说起来我也是沾了姐姐的福气!”
蒲城郡主的话一出口,朱玉宁也立刻对她露出疼惜的神色道:“雪晴你不要这么说,当初若是知道你回去后会受那么多的苦,我无论如何也要求父亲和皇爷爷让你留下!”
听到朱玉宁情真意切的这番话,蒲城郡主也眼圈一红,眼泪差点掉出来,朱玉宁也同样眼圈一红,这段时间她经常去探望蒲城郡主,自然也知道她在西安所吃的苦,这让她对那个二叔也更加痛恨,如果有可能的话,她真想砍朱樉几刀为妹妹出气。
“那个……事情都已经过去了,郡主你也要往前看,不要被以前的经历影响到日后的生活!”李节看朱玉宁姐妹二人眼看着就要相拥而泣,于是急忙开口劝道。
“姐夫教训的是,我会记下的!”蒲城郡主这时有些不好意思的擦了擦眼泪,随后又对李节露出一个勉强的笑脸道,“堂姐找你还有其它的事,你们聊吧,我去外面等着!”
蒲城郡主说着迈步走出书楼,李节也好奇的看向朱玉宁,刚才她不是说没其它的事吗?
只见朱玉宁也擦了擦眼泪,随后这才站直身子看向李节问道:“那个三国演义和水浒传是你献给皇爷爷和父亲的?”
“对啊,你难道也看过书稿了?”李节闻言也惊讶的问道,书稿不是都在老朱那里吗?
“已经看过了,父亲等不及把书稿印刷成书,于是就请求皇爷爷让人抄写了一份,允熥又从父亲那里借了出来,刚巧被我见到,于是我就抢了他的书稿。”朱玉宁笑着解释道。
“难怪刚才殿下一脸的不高兴,原来是被你抢了书稿。”李节闻言也不禁笑道。
“先别说这些了,那个三国和水浒真的出自一人之手?”朱玉宁再次追问道,看样子她对这两本书也十分感兴趣。
“确切的说,三国是罗老先生写的,水浒是罗老先生的老师所写,他则负责修订。”李节开口解释道。
“难怪这两本书的文风有些相似!”朱玉宁闻言也眼睛一亮,随即再次兴奋的问道,“那位罗老先生能写出这样的巨著,想必也是个博学多才之人吧?”
“你问这些干什么?”看着朱玉宁两眼放光的模样,李节忽然有些不爽的反问道,虽然他知道这只是朱玉宁看书后的正常反应,但他还是有些不舒服。
“我就问一下怎么了?”朱玉宁看到李节警惕的模样先是一愣,随即也捂嘴笑道,以她的聪慧,当然也看出李节在想些什么。
“问……当然是可以问,罗老先生现在年过花甲,一心只想把书印刷出来,至于是否博学多才,我也不太清楚。”李节自知理亏,当即再次回答道,只是却故意道出罗贯中的年纪。
“我当然知道罗老先生年纪不小了,也只有饱经沧桑、见识过人间疾苦的人才能写出这样的书来!”朱玉宁懒的和李节计较,而是再次有些感慨的道,她还没有把三国看完,但已经被这本书中的内容感到震憾,自然而然也对此书的作者产生了几分兴趣,所以才会特意找李节询问。
“谁说的,年轻人同样也能写出不比三国差的书来!”李节看朱玉宁不理自己,而且再次夸赞起罗贯中来,当即也十分不服气的道。
“是吗,那你倒是写一本让我看看!”朱玉宁闻言也不禁调笑道,她看着李节的表现忽然感觉很有趣,好像自己也曾经和李节有过同样的表现,估计当时李节也是这么看自己的,这让她禁不住想拿李节开玩笑。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26/35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