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驸马(校对)第12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23/359


“其实也没什么。”只见解缙讪笑一声,“李兄你以前不是说过,猛火油可以用蒸馏的办法制造出更易燃的油吗,所以我们就想实验一下。”
“猛火油?你们究竟是怎么实验的?”李节闻言也吓了一跳。
猛火油是军中常用的燃料,它其实并不是一种特定的油,而是只要是易燃的油料都可以称为猛火油,其中有一种甚至就是石油,据说是西北那边有石油直接从地下冒出来,当初李节告诉解缙的猛火油,也是指这种石油。
“当然是蒸馏了,李兄你以前不是说过吗,我们找了个蒸馏酒的器具,然后把猛火油放在里面加热,结果还真的蒸馏出一些透明无色的油,可惜还没等我们收集起来就爆炸了。”解缙说到最后也露出遗憾的神色。
李节听到这里也暗自抹了把冷汗,蒸馏酒的器具他见过,其实就是一口大锅放在火上煮,然后上面有个冷凝器,虽然用来蒸馏石油也勉强可行,但油气挥发之下,再遇到明火,不爆炸才叫怪事,解缙他们没被炸死已经算是命大了。
“解兄,你们蒸馏的原理是没错,可这么做实在太危险了,以后千万不要这么莽撞!”李节当即开口叮嘱道,虽然做实验是好事,但也必须要注意安全,李节可不想解缙这位大才子出什么意外。
“李兄放心吧,经过这次失败,我们也注意到其中的危险,日后一定会想办法改进的!”解缙当即点头道,不过听他话中的意思,似乎他并不打算因一次失败就放弃实验。
就在这时,袁监正与马哈麻、郭正林等人也慌慌张张的赶来,当看到大火已经被扑灭后这才放下心来,随后又询问了一下事情的经过,当得知是解缙做实验不小心引发的爆炸后,众人竟然都露出了“果然如此”的表情,看样子解缙应该不是第一次搞出这种乱子了。
袁监正他们见到李节也十分高兴,当即拉着李节来到书院后面聊天,解缙也洗干净了脸一起陪着聊天,他们对李节出巡的这一年也十分感兴趣,李节也挑一些能说的讲了一下。
最后李节这才把话题引到书院正式招生的事上,这下也让袁监正他们全都露出沉默的神色,书院因为这件事已经讨论过好多次了,但因为缺钱,他们又想不出解决的办法,所以这件事也只能拖延了下来。
“我已经听殿下说了招生的难处,如果仅仅只是缺钱的话,我倒是愿意承担前期的费用!”李节看到众人沉默的表情也立刻笑道,解缙这些人都是做学问的,遇到钱财这种俗事也全都抓了瞎,幸好还有自己可以帮他们解决。
“李伴读你要出钱?”袁监正闻言也十分惊讶的叫道,书院虽然松散,但主要还是以钦天监的官员为主,所以袁监正也总揽书院的事务。
“不错,书院缺多少钱都由我来出了,不过招生的事,可能就需要各位费心了!”李节再次一笑道,他倒是想参与到书院的建设中来,可他根本没时间,一来是宫里的事,二来他还在武学中兼职,根本没精力管书院的事。
“李兄你可要想清楚了,书院若是正式招生开讲,前期的花费可不是一个小数目。”这时郭正林也面色凝重的开口道。
“郭兄不必担心,我家中还有些余财,留着也没什么用,还不如全都捐出来让它们发挥一些用处!”李节再次一笑道,他知道郭正林是为他好,不过在来的路上他就已经做出决定了。
看到李节如此坚定,郭正林也不好再劝,袁监正等人也看出李节是真的想要承担前期的费用,这让他们也都露出欣喜之色,袁监正更是向李节郑重行了一礼道:“李伴读高风亮节,实在是让在下感到佩服啊!”
袁监正一开口,其它人也纷纷向李节表达了敬佩之意,李节对此也客气了几句,随后又向袁监正他们问起具体的花费,结果袁监正竟然拿出一份详细的清单来,原来他们之前商讨招生时,就已经将需要花钱的地方列出来了,而且这份清单还是精减之后的,有一些不太重要的花费都被他们去掉了,但就算是这样,依然不是一般人能够承受的。
不过李节看到清单后的数字却松了口气,虽然这个花费有点大,但他还能承担的起,甚至有些被划掉的地方也可以重新加进来,毕竟书院第一次招生,也不能太寒酸了。
“就这么办了,需要的花费都由我来出,这两天我就会把钱送来,袁监正你们就计划一下,等到过年后就准备招生的事宜!”李节最后拍板道,求真书院是他在大明播下的一颗种子,想要让它长成一棵参天大树,前期当然给它浇水施肥,所以在投入上绝不能太小气。
听到李节的话,袁监正他们也再次露出欣喜的神色,当即热烈的讨论起招生的事宜,另外还有书院的课程设置,这也是李节最关心的,现在书院已经分别设了几门课程,比如算学、物理、地理等,不过李节觉得还是觉得有些课程划分的不太科学,因此他也提出不少自己的意见。
整整一下午,李节都在书院里与众人讨论招生与课程设置的事,不过这两件事都十分的繁琐,绝不是一两天就能讨论出来的,对此李节也并不着急,反正现在快过年了,也不急于一时。
不过李节也不能整天泡在求真书院,因为他在武学中还兼着职位,他回来后还没有去过武学,更不知道武学开学后是一副什么景象,所以第二天下午时,李节和朱允熥再次结伴一起去了武学。
第两百四十章
罗贯中来了
“跑!不许停,一柱香之内,谁若是没能跑完十圈,晚上不许吃饭!”一个粗壮的教官凶神恶煞般冲着训练的学员不停怒吼。
这些学员一个个身身负重物,在教官的怒吼中拼命向前冲,谁若是敢慢上一步,立刻会就被教官追上来一顿鞭打,痛的这些人龇牙咧嘴只能加快速度往前跑。
“宋国公,非得这么练兵吗?”李节看着校场上的操练也有些不忍的向旁边的冯胜问道,以前他也见过沐晟练兵,不过沐晟主要是操练火枪手,倒不像现在这么严格。
“慈不掌兵,练兵更是如此,而且他们可不是兵,而是未来的将,必然要付出更大的努力才行,否则别想从武学中毕业!”冯胜却是一脸严肃的道,他可是总教官,如果这些人毕业,那也算是他的学生,到时这些人若是在军中表现太差,丢的也是他的脸。
李节一想倒也有道理,练兵本来就是一个很辛苦的过程,哪怕是后世也一样,当然对于他这个外行来说,这样的操练的确有些残忍,也难怪刘义之前借口陪自己请假,估计也是受不了武学的这种操练。
“宋国公,开学之后有没有遇到什么问题?”李节再次向冯胜问道,他今天和朱允熥来到武学,就是想了解一下武学的情况。
“问题倒是有不少,不过影响都不大,现在武学也已经走上正轨,明年还会招收第二批学生。”冯胜闻言则是微微一笑道,武学可不是只有刘英,另外还有冯胜和汤和坐镇,两人当年手下掌管着千军万马,现在掌管区区一个武学也根本不算什么。
“李伴读快看,少年班出来练拳了!”正在这时,只见朱允熥兴冲冲的往他这边跑来道,边说还边指向另一处校场。
只见那边的校场上出来一群七八岁的孩子,在一个教官的带领下排开队伍,然后跟着教官一板一眼的打起拳来,虽然教官的要求严格,但这些孩子却还时不时有一些小动作,甚至还有人嘻嘻哈哈,引来教官的一顿呵斥,但依然难以避免这群孩子出问题。
“看看,李伴读你不是问武学有什么问题吗,我觉得这帮孩子就是最大的问题,武学是为了培养将领,为何还要招收这么一群孩子?”冯胜看到校场上的这群孩子也不禁有些头疼的道,刚才他差点忘了武学还有这个大问题。
“我看这群少年班的孩子操练的挺不错的,而且宋国公您要把目光放长远一些,这群勋贵家的孩子呆在家里也只会被宠坏,还不如把他们放在武学里,这样他们从小就接受军事方面的训练,日后也更容易从武学中毕业!”李节却是笑呵呵的道。
所谓少年班,是武学中一个比较特殊的班级,当初铁册军就有没成年的孩子,比如常遇春的孙子常继祖,以及李景隆的儿子。武学成立后,第一批学员都是勋贵子弟,有些人同样没有成年,于是刘义就成立了这么一个少年班。
少年班的学生因为年纪太小,所以平时主要还是学习文化为主,另外还会练习一些武艺,等到他们十三岁时,就会正式成为武学的学员,到时他们就要和刚才那些学员一样进行残酷的操练了。
“话虽如此,可武学中混进一帮吵吵闹闹的孩子,总感觉有些不成体统!”冯胜再次无奈的道,他把武学当成一个军营来看,而军营中是禁止出现女人和孩子的,所以他对少年班也有很大的不满。
“老冯,这就是你的不对了,少年班可是陛下亲口定下来的,日后说不定你的子孙也要进少年班学习,难道你就不想让自家的子孙比别人快一步?”正在这时,只见汤和拄着拐杖笑呵呵的走过来道。
一年不见,汤和也老了许多,不但头发胡子全白了,而且在今年秋天时还生了场病,等病好后腿脚就变得有些不利索了,现在只能拄着拐杖走路,后背也驼了,再也没有当初老当益壮的模样了。
“行了行了,我一个人可说不过你们,不过少年班的规模不能再扩大了,否则我们就真成帮别人带孩子了!”冯胜看到汤和也无奈的投降道,现在汤和身体不好,他可不想和汤和发生争执。
“汤爷爷您若是身体不好,就不必每天都来武学,我现在回来了,可以帮你们分担一些事务!”李节看到汤和也急忙上前搀扶道。
“不必,反正我在家闲着也是闲着,来武学这里走走还能放松一下心情。”汤和却拒绝了李节的搀扶,而是自己站直身子道,他是个要强的人,哪怕是在小辈面前,也不愿意让人觉得他需要别人的照顾。
李节对此也叹了口气,这次他回来时也带了不少的礼物,其中他特意给汤和准备了一些高丽参送去,就是因为他听说汤和生病了,只是他也没想到汤和老的这么快,这才一年就完全变成一个老头子的模样了。
趁着汤和和冯胜都在,李节也向两人询问了一下武学的情况,两人也给李节大概介绍了一下,整个武学现在招收了第一批学员,除了少年班四十人外,剩下的学员有一百二十人,分成三个班级,原来铁册军的成员则被打散,分配到各个班级中学习。
武学中的教官都是汤和与冯胜亲自从军队里找出来的,有些还是从军退下来的老将,也被两人说动来了武学,现在武学中的教学都是由这些人担任。
至于刘英,则主要掌管着武学的行政事务,比如食堂、卫生、宿舍之类很杂的事务,至于教学方面他完全插不上手,甚至可以说刘英只能全力配合汤和与冯胜,他只需要给武学创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条件就行了。
正说着话呢,忽然朱允熥再次兴奋的指着远处道:“李伴读快看,那边又开始训练热气球了,咱们快去看看吧!”
李节闻言也抬头看去,只见在另外一片专门的场地上,一个巨大的热气球正在慢慢升起,不过下面连着绳子,所以也升不高,吊篮上的三个学生正在手忙脚乱的操作的热气球,旁边的教官却是骂声不断。
“走吧,咱们去瞧瞧吧,这些小家伙最喜欢上的课的就是热气球!”冯胜这时也笑呵呵的道,热气球已经开始在军中普及,主要是用于登高监视敌军动向之用,但也有人提出可以从热气球向下攻击,只是这需要大量的热气球一起,否则只是单个攻击起的效果很有限。
李节几人迈步来到热气球的场地外,李节做为热气球的发明人,一眼就看出武学现在使用的这个热气球已经有了很大的改进,比如这个热气球的气囊变小了一些,操作似乎也简化了,这样做可以让热气球升空更快,虽然升空的高度可能会降低一些,但军队并不需要飞的太高。
吊篮上的三个学员明显是第一次操作热气球,这时不但被教官骂的狗血淋头,其中一个竟然还恐高,结果这时竟然趴在吊篮边吐出起来,要知道下面可有不少学员都仰着脸观看,结果被淋了一脸,搞的下面是骂声一片,李节他们也识趣的躲远了一点。
“什么时候我也能上去就好了!”朱允熥看着头顶飘浮起来的热气球也一脸羡慕的道,自从他第一次见到热气球时,就一直做着飞上天空的梦想,可惜他是皇孙,没有老朱和朱标的点头,别人根本不敢让他上热气球。
“殿下你就别想了,上次我这个老头子上去,结果往下一看也差点晕倒,幸好强撑着才没有出丑!”这时冯胜也是一笑道,他以前觉得自己能从战场上活下来,几乎没什么东西能让他感到害怕了,可直到飞上天才发现,原来他竟然也有严重的恐高。
“就是,你看我也只飞了一次,从那次之后,我也再没上过热气球。”李节这时也笑着应道,他其实也恐高,只是不太严重,当然如果没有必要,他也不愿意飞上天体会那种没着没落的感觉。
“话虽如此,可我还想是亲自体会一下!”朱允熥依然一脸羡慕仰着脸道。
“我支持你,年轻人就要多去尝试一下,就算吃点亏也没什么!”汤和这时却站出来拍着朱允熥的肩膀道。
“还是信国公懂我!”朱允熥闻言也欣喜的道,虽然汤和的话并不能让他真的登上热气球飞上天,但至少给了他很大的支持,而不是像李节和冯胜一样劝他放弃。
李节却对汤和的话却暗自摇头,这老头说的轻松,要是朱允熥真的登上热气球出了什么事,到时这个责任谁来背?
李节和朱允熥在武学呆了一下午,最后他把朱允熥送回宫中,这才乘着马车回到家中,不过刚进家门,就有管家前来禀报道:“少爷,今天有客人登门拜访,说是少爷您请他来的。”
“我请他来的?”李节闻言也是一愣,因为他好像并没有请什么人来自己家,于是他再次问道,“对方叫什么名字,现在在哪?”
“对方说他名叫罗本,我看他衣着破旧,显得颇为落魄,而且又没有什么请帖之类的东西,于是就让他先回去了。”管事再次回答道。
“罗本?”李节听到这个陌生的名字也是一愣,他并不记得自己邀请过一个名叫罗本的人,不过紧接着他就猛然想了起来,罗贯中的本名就叫罗本,贯中其实是他的字。
第两百四十一章
金陵城外龙王庙
金陵城定淮门外,这里靠近扬子江,也是秦淮河汇入扬子江的入口,每年雨水大的时候,这里都十分容易被淹没,特别是长江中上游发大水时,江水可能反灌进秦淮河,从而给金陵城带来巨大的损失,所以朝廷将这里的城门取名为定淮门,可惜并没有什么效果,每年该淹还是淹。
与定淮门类似,在秦淮河汇入扬子江的入口处,岸上还修建了一座龙王庙,每年雨季来临之前,都会有许多人前来给龙王献上祭品,希望龙王能够保佑一方平安。
然而讽刺的是,每年发大水时,龙王庙都是第一个被淹,久而久之,也就没人愿意来祭祀了,整个龙王庙也因为洪水和年久失修,导致破败不堪,只有一个年老的庙祝还住在庙里,不过每年发大水时,他也要搬到高处躲避。
天色已经黑了,龙王庙里却亮起了灯光,那个年老昏花的庙祝早早的睡下了,罗贯中却依然坐在灯下修改着自己的书稿,时不时还会停下的沉思片刻,然后这才开始下笔,但写一会就很快又停了下来。
今天罗贯中感觉思路很不顺畅,一段文字反复修改了数次,依然让他感觉不满意,最后他猛然丢下笔长叹一声,然后环视了一下自己身处的这个简陋的房间,又让他再次叹了口气,一双有些昏花的老眼也露出几分颓丧之色。
罗贯中本是太原人,不过他小时候就跟着父亲搬到杭州一带,他父亲是做丝绸生意的,家境的也相当不错,罗贯中自幼就开始读书,年轻时也曾经有过远大的志向,后来元末战乱时,他就曾经投身于张士诚门下做幕僚。
然而很可惜的是,张士诚并不是一个做大事的,特别是在称王时,当时许多幕僚都劝说他不要太急着称王,以免做出头鸟,可张士诚就是不听,这让罗贯中也看清了张士诚的为人,于是就心灰意冷的离开,后来张士诚果然败于朱元璋之手。
离开张士诚后,罗贯中曾经去过太原老家,后来又回到杭州,当时的他也开始把兴趣转向杂剧话本,于是就将自己的一些经历注入书中,其中《三国志通俗演义》更是耗费了他大半生的心血,前几年也终于完成,现在他则开始帮着去世的老师施耐庵修订《水浒传》。
不过这几年罗贯中生活的并不如意,写书只是他的兴趣,并不能给他带来什么太大的收入,特别是他在写完三国后,曾经想找人印刷成书,为此他也特意去了福建的建阳,那里是印刷业最为兴盛的地方,可惜因为他没钱,又找不到有钱的人赞助,结果那些印刷作坊根本不愿意帮他印刷。
多年的颠沛流离,早就让罗贯中耗尽了家财,最近几年他更是只能靠着给人写信为生,偶尔也会接到一些小话本的活,根本挣不到什么钱。
不过就在去年时,罗贯中忽然接到李洪派人送去的消息,说是李善长的孙子李节想要找他,而且这个李节也不知道从哪里知道他在写的三国与水浒,竟然许诺可以出钱帮他将两本书印刷发行。
对于这个突然冒出来的李节,罗贯中一开始也有些怀疑,不过李洪却是他当年在张士诚府中认识的老熟人,两人虽然没什么太深的交情,但也彼此算熟悉,就算双方这么多年没见面了,对方也没必要骗他。
在这种情况下,罗贯中心中也有些动摇,他已经到了花甲之年,而且这两年身体越来越不好,再加上写信的收入微薄,靠他自己根本不可能把两本书印刷出来,现在有人愿意出资,正是罗贯中寻找多年的机会。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23/35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