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驸马(校对)第12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21/359


“还能有什么打算,我现在什么都不求,只求他们两个能健健康康的长大,等成年后就给他们说门亲事,然后娶妻生子平安的度过一生就足够了。”李祺闻言再次叹了口气道。
李祺现在形同囚禁,轻易不能外出,临安公主虽然是朱元璋的女儿,但在这件事上也帮不上什么大忙,顶多就是日后李茂和李芳长大了,凭借着临安公主的身份谋取个一官半职,然后庸庸碌碌的度过一生。
事实上就在原来的历史上,李茂和李芳也的确过的很平庸,他们一个做了卫指挥使,一个做了卫镇抚使,虽然在普通人看来依然是高不可攀的职位,但以他们的出身来说,却根本不算什么,李善长的爵位也没能得到继承。
“那他们现在还读书吗?”李节想了想再次问道。
“家里有先生教他们读书,以前我还有时间管教他们,可自从来到江浦后,我对他们的管教就松懈了许多,听教书的先生说,他们对读书也不怎么上心了。”李祺说到最后也叹了口气,他们一家已经落到如此境地,两个孩子读不读书其实已经不重要了,反正日后都不会有什么太大的出息。
“这可不行,五叔您现在的困境只是一时的,日后说不定还有出头的日子,两个堂弟的教育也要跟上啊!”李节再次劝道。
“这……好吧,我回去叮嘱一下你婶娘,让她多操点心。”李祺再次有气无力的点头道,他现在已经彻底的心灰意冷,根本不对将来抱什么希望了。
看到李祺现在的样子,李节也感觉心中难受,最后再次犹豫了一下终于开口道:“五叔,其实我倒是有个想法!”
“什么想法?”李祺闻言也是一愣道。
“您听说过求真书院吗?”李节没有立刻回答,而是反问道。
“求真书院?就是那个教授各种奇谈怪论的书院?”李祺虽然被软禁,但对外界的事情也并非一无所知,更何况江浦离京城又那么近,所以京城那边的一些事情也会传到这里。
“不错,不过书院教的可不是什么奇谈怪论,而是与儒家经典截然不同的一些知识,其中有许多还是我亲自提出来的,可以说我之所以有现在的成就,这些学识也帮了大忙!”李节微笑着解释道。
“那你的意思是说……”李祺听到这里也大概猜到了李节的想法。
“我觉得可以让堂弟他们去求真书院学习一下,这样一来可以学到许多有用的东西,二来也可以和外界多接触一下,不至于让他们封闭起来,另外我敢断言,求真书院日后必定大放光彩,两个堂弟去那里,以后肯定也能找到一条更好的出路!”李节终于讲出自己的打算道。
李祺听到李节的话也终于露出沉思的神色,他对自己的前途已经感到绝望,但却觉得李节的话有道理,两个孩子还小,未来还有无限种可能,自己不能提前就把他们的前路给断送掉。
虽然李祺对求真书院的了解不多,但他相信李节的判断,毕竟李节可是他亲侄子,绝对不会坑他,这让他也开始有些动心。
不过紧接着李祺却又皱起眉头的道:“可是我被贬到江浦居住,轻易不能离开,茂儿和芳儿想要去京城的话,我担心陛下那里会不同意。”
第两百三十六章
“大宝宝”朱标
李祺的担心也有道理,老朱对李节一家网开一面,那是因为他需要李节为他卖命,至于李祺一家,则全靠临安公主的身份才能活下来,而且李祺可没有李节的本事,不但他被软禁在江浦,两个儿子也不能随意外出。
“这个好办,如果五叔您愿意的话,就请婶娘给陛下写封求情的书信,到时我带着书信亲自交给陛下,再给两位堂弟求个情,应该可以让陛下同意这件事!”李节十分有信心的道,自己可是救了老朱两个儿子的名,还保住了皇家的颜面,这点小事老朱应该不会拒绝。
“好,你稍等一下,我这就去找你婶娘商量!”李祺当即点头道,他自己坐牢可以,但却不想让家人陪着自己一起坐牢。
李祺说完快步离开了客厅,不一会的功夫,就见他和临安公主一起来到客厅,李节也急忙站起来向临安公主行礼,对方不但是他婶娘,还是他未来的姑母,算得上亲上加亲。
“节儿,你真的有把握让茂儿和芳儿去京城读书?”临安公主这时也一脸急切的问道。
老朱只是把李祺父子贬到江浦,并且添加了不少限制,但对临安公主却没有任何限制,毕竟是自己的亲女儿,老朱还是狠不下心来,不过临安公主却心甘情愿的跟着丈夫与儿子来到江浦居住,除了她和李祺的感情深厚外,最主要还是放心不下两个儿子。
“差不多有八成以上的把握。”李节点头回答道。
临安公主闻言也差点喜极而泣,这段时间她过的也很苦,一方面是担心丈夫的病情,另一方面也在担心两个儿子,特别是李茂和李芳一天天长大,如果一直被关在这里,恐怕这辈子都要完了。
“我现在就写信,一切就拜托你了!”临安公主说完立刻让人准备了笔墨,然后亲手给父亲朱元璋写了封信,请求他能够答应送自己的两个儿子去京城学习,只是写到最后时,临安公主却禁不住掉了几滴眼泪,也不知道是想到了什么?
最后临安公主把书信交给李节,然后又询问了一下宫中的情况,她为了照顾生病的李祺,也好久没有回京城了。
李节当然不敢把朱标生病的事告诉临安公主,只能撒谎说宫中一切安好,随后临安公主又关心了一下李节和朱玉宁的婚事,想知道他们什么时候完婚,不过这件事得老朱点头才行,所以李节也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时候?
时间已经不早了,李节本来想要告辞离开,毕竟从江浦回京城也要走很一段路程,不过李祺和临安公主却极力挽留,甚至连刚才跑出去的李茂兄弟二人也想让李节留下住一晚,最后他也只得点头答应。
当天晚上,李节就和李茂、李芳兄弟住在一起,主要是这两兄弟想听李节讲故事,以前笛儿也最喜欢在睡觉前听他讲故事,也不知道她什么时候才能回京城?
第二天一早,李节这才向李祺夫妇告辞离开,李茂与李芳兄弟二人给他送行时,眼泪都掉下来了,对此李节也暗叹一声,不过等到自己回去后,应该很快就能让他们兄弟来京城,到时也就能多聚一聚了。
其实李节之所以让李茂兄弟来求真书院,用意有两层,第一层就是因为李善长的事,李茂兄弟在仕途上基本不会有什么大的作为,就算靠着临安公主的身份谋个一官半职,也改变不了他们庸碌的人生。
不过若是李茂兄弟来求真书院学习,从小就开始接触各种自然学科,再加上自己的点拨,日后说不定可以独辟蹊径,在学术有一些作为,比做官更容易名垂青史,比如后世几乎人人都知道牛顿的名字,但却很少有人知道当时英国的国王叫什么名字。
另外李节还有第二重用意,这点主要是针对李祺,现在的李祺心如死水,甚至整个家庭都陷入到一种封闭落寞的气氛之中,在这种环境下,就算没病也会瘪出病来。
所以李节才想让李茂和李芳兄弟走出来,这样他们能够接触外界的信息,从而给家庭也注入新的活力,如果李祺能看到儿子的成长变化,心中肯定也会有所震动,甚至两个儿子的变化,也可能会给他的人生带来被他早就丢弃的希望,这点才是最重要的。
下午李节回到京城,他也没回家休息,而是直接进宫求见老朱,以前李节见老朱都是在东暖阁,但这次却有些意外,因为老朱在他的寝宫召见了他,而当李节来到这里时,发现朱标就在旁边的床上躺着休息,老朱则坐在书案后批阅奏折。
李节看到床上的朱标也立刻放慢了脚步,先向老朱行礼后这才低声问道:“太子睡着了?”
“我没睡!”没想到老朱没开口,床上的朱标却一翻身坐了起来,脸上也满是无奈的表情。
“御医说了,让你这几天最好卧床休息,所以你就好好的躺着吧!”老朱却是头也不抬的回道。
“父皇,我真的感觉自己好多了,您就让我回去吧,实在不行让我下床走两圈也行。”朱标闻言再次无奈的道,他都三十好几的人了,却还被老朱当成一个孩子照顾,这要是传出去,他以后就没脸见人了。
“再休息一天,明天让御医诊治过后,如果他说没问题就让你离开!”老朱终于放下手中的笔抬起头道。
李节听到这里也总算明白过来,老朱这是被朱标差点猝死给吓到了,所以才如此的小心,甚至宁可把朱标当成孩子一样按在床上休息,也不敢再让他脱离自己的视线。
“你昨天去江浦了?”老朱说完不再理会朱标,而是把目光转向李节问道。
“是!”李节老实回答道。
“临安他们夫妇还好吗?”老朱随口问道。
“五叔之前的病伤了元气,现在身体还没恢复,公主倒是挺好的,就是有些担心五叔的身体,另外公主还向我问了陛下与太子的身体情况,不过我没敢告诉她太子生病的事。”李节再次回答道。
“我也好长时间没见镜静了,有空我也得去江浦走一趟!”朱标这时半是赌气半是认真的道,说着还特意看了一眼老朱,临安公主名叫朱镜静,比朱标小几岁,两人虽然不是一个母亲所生,但感情也相当不错。
不过老朱却没理朱标,只要朱标能养好身体,他想去哪都行。
“陛下,我回来时公主托我给陛下带了封书信,说是有一件事想恳求陛下答应!”李节说着把临安公主的信取出来双手呈上。
老朱闻言却是眉毛一挑,犹豫了一下终于还是接过书信,他本以为临安公主是想替李祺求情,却没想到打开书信后才发现,信上竟然是临安公主想把李茂和李芳这两个孩子送回京城,安排到求真书院读书。
“求真书院?这恐怕是你小子出的主意吧?”老朱看完临安公主信也立刻冷哼一声看向李节问道。
“陛下英明,我也是看到五叔生病后,实在无力管教两个堂弟,公主又要照顾五叔的身体,也没精力去管他们,所以我就提议让他们来京城,到时我也能帮着管教一下他们,不求他们成才,至少不要走上歪路!”李节笑嘻嘻的承认道。
“那为何要去求真书院,而不是国子监?”朱元璋眯着眼睛再次问道。
对于求真书院,老朱也有所关注,不过这座书院虽然出了不少的奇谈怪论,但对朝廷并没有什么危害,甚至书院中不少人还在朝廷任职,所以老朱对求真书院也不怎么排斥,不过在他看来,国子监才是真正培养人才的地方,要知道明初的国子监监生,是可以授予官职的。
“启禀陛下,我那两个堂弟年龄太小,而且以前读书也不认真,就算进入国子监,恐怕也学不到什么东西,相比之下,他们去了求真书院,我倒是可以指点一下他们,同时也更方便照顾他们。”李节再次回答道。
其实国子监也不是什么人都能进的,而且就算进了国子监,以李茂兄弟的身份,恐怕也很难在官场上混开,所以还不如直接去求真书院。
老朱也只是随口一问,现在有李节一个已经够了,他可不想再让李善长的其它孙子也进入官场,所以他对李节的回答也很快点了点头道:“好吧,你既然愿意照顾他们,就让他们来京城吧,有空了也可以带他们进宫来看看我。”
李节听到老朱同意也心中一喜,不过当听到他最后的那句话时,却是暗自撇嘴,除非自己吃错药了,否则绝不可能带李茂他们兄弟来见老朱,虽然李茂和李芳都是老朱的外孙,但双方的关系也实在太复杂了,所以还是不见为妙,这样对双方都好。
家事谈完了,朱标这时也终于找到机会再次插嘴道:“父皇,我们出巡收集了各城的资料,现在李节刚好在这里,我也闲着没事,不如就和您禀报一下我们出巡的见闻,以及对迁都的决议吧!”
第两百三十七章
老朱被说动了
两大箱子的资料被抬了进来,李节亲手打开箱子,然后将里面的资料分门别类的拿出来放在老朱面前,这些资料都是他和朱标,以及蒲城郡主亲手整理出来的,现在朱标生病,蒲城被关押,也只有李节对此最熟悉了。
“父皇,开封、洛阳、西安与北平这四个城市的资料都在这里了,我和李节他们一起对四个城市的情况做了总结,并且放在最上面,父皇您可以先看一看!”这时床上的朱标抱着被子开口道。
他的身体真的已经恢复了大半,但老朱就是不让他下床,所以他也无聊的要命,索性趁着这个机会把出巡的事禀报一下,至少也能消磨一点时间。
老朱也一眼就看到了开封的资料,当即伸手拿起上面的总结看了起来,老朱对开封的感情很特殊,他一共去过开封两次,第一次是他年少北上要饭时,曾经到过开封,第二次则是打下开封后他以胜利者的姿态进入开封。
不过那两次进开封,都没有让老朱留下太好的印象,第一次是因为饥荒,河南到处都是饥民,开封也不例外,第二次则是因为战乱,开封刚刚被老朱打下来,整个城池都被破坏的差不多了,别说当年的汴京风景了,连一个正常的城市运转都维持不了。
所以老朱也对现在开封的情况十分好奇,虽然以前他也可以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到开封的情况,但毕竟不如自己亲儿子实地考察来的详细。
不过老朱在看完开封的总结后,却露出几分失望的神色,随后他又大概翻了翻开封的资料,与各方面印证之下,也让他感觉开封虽然强盛过,但现在的确不适合担任都城了。
接下来老朱又把洛阳和西安的总结全都看了一遍,结果越看眉头皱的越紧,因为从这些情况来看,这两个城市也有很大的缺陷,特别是西安,几乎已经被排除在外了。
最后老朱才拿起北平府的情况,这次他看完后眉头也总算舒展了一些,随即又露出沉思的神色,似乎是在考量这三个城市的优缺点。
过了好一会儿,老朱这才抬头道:“以你们调查出来的结果来看,似乎北平府更加有优势,特别是那句洛阳稳在守成,北平却利于开拓这句话,让我颇为赞同!”
老朱说到这里也看向李节微微一笑道:“如果我猜的不错,这句话应该是你说的吧,以太子沉稳的性子,他肯定说不出这样的话来!”
李节闻言却是老脸一红,当下与朱标对视一眼,最终犹豫了一下还是实话实说道:“陛下误会了,这句话不是我说的。”
“咦?难道吾儿出去一趟,竟然长见识了?”老朱闻言也惊讶的瞪大眼睛看向朱标问道。
“父皇不要误会,这话也不是我说的,而是蒲城说的!”朱标急忙摆手道。
老朱闻言先是一愣,随即一拍桌子怒道:“胡闹!你怎么让一个女子参与到这种事情上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21/35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