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于火红年代(校对)第8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8/1283

  研究的结果当然是孙祖杰的文章对于中国有巨大的指导意义。比如他的不列第亚篇,就对于不列第亚搅屎棍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除了不列第亚怎么折腾欧洲之外,孙祖杰重点提及了不列第亚一旦撤走,总是在当地留下一大顿麻烦。
  比如在南亚次大陆的恶心做法,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高层立刻就想到了,即将到来的港岛未来谈判,恐怕也会有不少麻烦。
  所以当孙祖杰出现在诸多的专家学者面前时,他吃惊的发现众多专家学者竟然如此的谦虚,甚至是以学生的姿态询问他,他有些懵掉了,这个逼似乎装的有点大呀,有没有搞错呀,你们这么尊重我,我哪里敢当。
  当然孙祖杰仓促写出来的东西肯定有不少漏洞,这些专家学者也同样毫不客气提出了异议,孙祖杰也都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对于他知道的,能够自圆其说的,他也就解释了一番;对于他不知道的,就老老实实说不知道,咱们想办法共同研究一番吧。
  在这个过程中,孙祖杰对于一些人比较教条化的思想同样也进行了强烈的反击,而就在这样的思想碰撞中,《大国崛起》慢慢成熟了。
第一百七十八章
苏俄式问题
  杨老心情有些复杂的看着自己的女婿,他是老革命,经历过血与火的战争,有几次差点死在战场上。
  建国之后,他又身处高位多年,见过的有才干的人数不胜数,但是他还是有些看不透自己的女婿,眼前的这本《大国崛起》内部版就是证明,这样的见识太过不可思议了,他才多大呀。
  《大国崛起》分为公开版和内部版两本书,前者有过删节,准备面向整个中国出版,意图在这个思想迷茫期,给中国人扫扫盲,让他们可以增长点见识。
  但是内部版本则是完全不一样,只有中高层才有机会阅读,孙祖杰和无数专家对主要大国的崛起过程进行分析的同时,也对他们很多现状进行了分析,具有非常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对于欧美,孙祖杰很多说法虽然比较新颖,但是很多东西领导层还是看得到的,也陆陆续续听说过。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高层大佬们是有心理准备的。
  但是孙祖杰对于苏俄的看法则让很多人震惊,甚至是忧虑不已。虽然两国已经闹到兵戎相见,中国恨不得苏俄立刻去死,但是内心深处中国高层对于苏俄的感情十分复杂,而上一次质询和这一次与专家的讨论,孙祖杰都公开赤裸裸的表示他很不看好苏俄的未来。
  孙祖杰这一次分析的角度很特别,也很新颖,他是从工业人口角度分析了为什么他不看好苏俄。
  历次工业革命,需要的工业人口越来越多,到了二战结束后的第三次工业工业革命,真正的强国只有美苏两家了。
  但是随着科技的进步,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几乎同时发现,他们凭借自己的工业人口已经不能够铺满所有的工业门类,所以要想在冷战的竞争中取得胜利,只有一条路尽可能获得最多的工业人口。
  孙祖杰举了一个很简单的例子,苏俄支持埃及,他们可以提供几百万吨煤,无数的机械和武器,可是却不能满足埃及总统一个十分简单的要求,给儿子骑的玩具自行车,因为他们的小弟大波波不生产。
  孙祖杰基于这一点,他十分肯定的认为,与中国分道扬镳的那一刻起,就决定了苏俄冷战必败的历史命运。
  孙祖杰接着认为,苏俄工业人口不够,只能全力发展重工业,没办法顾及轻工业和农业的后果就是,苏俄很有可能在有大量飞机大炮的时候,他们甚至没办法解决老百姓的吃穿问题。
  对于这一点中国是有切身体会的,中国的生产力不如苏俄,但是苏俄的问题中国同样有,要不然就不会想着改革开放了。
  除此之外,孙祖杰还提到中国一个从来没有注意到的问题,这是一个非常典型的苏俄式经济管理笑话。
  苏俄在勋章控时代为了安抚老百姓,弥合国内矛盾,采取的是十分简单粗暴的方式,那就是不断的给老百姓涨工资。
  与此同时苏俄国内却一直在压缩工业企业的产品价格,想法是好的,希望用这种方式迫使工业企业提高经济效率。
  但是没有大量的技术革新和投资,经济效率根本不可能有迅速的提高,但是现在钱都用来搞军备竞赛和收买人心去了,这样一来老毛子的工业企业肯定存在着大量亏损。
  而企业一旦亏损,他们进行工业生产的兴趣自然就会减弱,再加上老毛子工业品的质量之差举世皆知。所以我们现在面临的问题,生产力水平不能满足老百姓日益增长的需求在俄国很有可能更加严重。
  在70年代油价大涨,苏俄通过大量出口石油,然后进口国外产品可以满足老百姓的生活需求,可是一旦油价大跌,进口产品减少,这些问题很可能立刻就暴露出来。
  到时候会出现一种匪夷所思的状况。一边老百姓手里的钱多的花不掉,一边工业企业不断亏损,死活不愿意生产,而一旦形成了这种局面没有哪一个国家能够吃得消。
  但是要如何改变这种不断恶化的局面,却非常考验领导人掌控全国的能力,偏偏这时候的苏俄高层也肯定会出问题。
  苏俄在勋章控时期,最高领导层长期没有换血,同时在地方上高级官员也长久稳定不动,这样一来必然产生大量的利益集团。
  孙祖杰认为苏俄就算是要改革,也要等到新一代领导人上台后才会改革。
  但是看看他们的领导层吧,一个个都是病秧子,所以孙祖杰认为他们的高层更替至少要折腾几年,等新领导层上台,很可能问题就会积重难返。
  而此时地方上偏偏拥有一大堆长期经营的地方势力,到时候中央地方矛盾,民族矛盾,部门矛盾等等交缠在一起,就有热闹好看了。
  第一次看到孙祖杰分析这个问题时,很多中国高层只觉得头皮发麻。
  因为在中国,除了国内没有强大的利益集团以外,孙祖杰提到的这些苏俄问题,中国同样存在,只是程度有的轻,有的重罢了。
  此时中国国有企业亏损的问题同样触目惊心,而且这段时间中国也在涨工资呀。
  同时此时的中国也是石油出口国,石油是中国目前外汇最主要的来源之一。
  另外中国高层的年龄问题,好吧,这个问题比较敏感,大家心里有数就好了。
  我的老天,孙祖杰提到的问题除了地方做大这一点我们哪一样似乎都有,这还让不让人活了。
  事实上这个问题在所有的红色国家都同样具有,某种意义上属于体制问题,但是在苏俄身上显得尤其突出。
  除此之外,孙祖杰还提到了一点,新一代科技革命也就是电子产业的突飞猛进已经开始,孙祖杰以自己从事该行业的经历明确表示,计划经济体制没办法保证在这个关键领域进行及时的跟踪。
  所以孙祖杰认为苏俄很有可能会在这一次科技革命中落后,而这样的落后意味着苏俄很可能在技术制高点输掉冷战。
  孙祖杰有个说法非常有意思,那就是苏俄民族性格的问题,太毛躁了,所以他们不擅长撤退,所以冷战一旦失败,苏俄的全球收缩到底会怎么走,会不会由撤退变成全面溃败,一切皆有可能呀!
  而对于苏美冷战攻守转折的时间点,孙祖杰的看法就是看油价,油价一跌,极有可能苏联就要收缩。
  在1980年,苏俄气势正嚣张,在苏俄已经完全占领阿富汗,就要饮马印度洋的情况下,孙祖杰提出老毛子快不行了,这一点还是让很多领导人觉得不可思议,心里很难以接受。
  头上顶着一个北极熊,谁也受不了,可是北极熊一旦不行了,中国也同样不能接受,毕竟两家同出一源。
  问题是孙祖杰的说法能够自洽其说,而高层得到的信息远比孙祖杰可以收集的要多,他们之前可能并不在意,没有将信息串联起来。可是现在听孙祖杰这么一说,又仔细一分析,他们知道孙祖杰说的在理,这就不由他们不担心。
  但是在恐慌的同时,中国高层同样也有一份窃喜,原来中国巨大的人口还有这样的用处,并不仅仅是负担。
  中国拥有最多的工业人口,虽然中国工业落后,但是产业链却是相当完善的,也许非常落后,也许不同领域与国际水平的差异很大,但是确实很完善。
  不仅仅如此,中国还有大量剩余的工业人口,要不然中国怎么会想到计划生育,那是活活被逼成这样。
  所以杨老就得到了一个任务,你回去问问自己的女婿,你看到了这么多问题,有没有解决的办法。另外咱们这么多的工业人口,怎么能够充分的利用起来。
  孙祖杰听完之后,笑着说道:“我们现在正在做的不就是在解决这些问题吗?我们是个大国,只能走自己的路。
  只要小心谨慎,一步步来,不断实践,不断总结,同时避免犯这些国家已经犯过的错误,就可以摸着这么多国家的石头慢慢往前走。”
  “就这么简单?难道就没有可以学习的对象吗?”
  孙祖杰想了想:“大道至简,现在这样才是对的。
  理论永远只是对过去现象的总结和解释,我们没有一条成熟的理论,也许是好事,这样我们就没有条条框框。
  如果您说一定要有,我觉得日本就是咱们学习的对象,同样是东方国家,他们的成功之处最值得我们借鉴。”
  听孙祖杰这么说,杨老不由得想起了孙祖杰的大国崛起日本篇,这个日本篇最主要的部分就是对二战后日本崛起的经济分析。
第一百七十九章
崛起的原因
  在二战之后,日本被美帝的飞机炸成了一堆废墟,可是短短三十年不到的时间,日本又重新抖了起来,竟然成为了西方第二大工业强国。
  与此同时,中国也从一片废墟中开始了漫长的崛起之路,但是三十年后,中国人睁眼看世界,当他们看到身边的日本时,心情往往超级复杂。
  国仇家恨的过去还记忆犹新,而现实巨大差异的冲击,让中国人无奈之下只能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是不是我们个人不够努力,是不是我们制度出了问题,甚至是不是我们的人种不如对方,否则没有办法解释为什么短短三十年会差距这么巨大。
  这也是为什么一个记者编造的夏令营故事会那么流行,实在是想不通呀,要不然整个民族怎么会相信这么一个有明显漏洞的故事。
  而中国老百姓破除这层心理上的阴影,一直要等到世纪之后两场惨烈的大地震对此之后,这当然是后话了。
  所以在日本篇,孙祖杰告诉中国的高层,事情不是你们想象的那样,日本之所以迅速崛起,除了日本在战前打下的工业基础,人才基础之外,根本原因在于美帝的扶持。
  基于工业人口的分析,孙祖杰解释了二战之后,美帝对于日本的工业转移。
  日本拥有几千万工业人口,而且又完全在美帝的控制之下,所以在朝鲜战争开始后,美帝就开始有计划的将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日本转移。
  原因一是美帝有钱了,他们不愿意做那些有苦又累的活,另外就是他们已经没有足够的人口在与苏俄竞争的同时填充整个产业链。
  而日本通过以前的侵略战争和朝鲜战争此时已经完成了原始积累,在吃透这些劳动密集型产业之后,就开始了产业链的爬升,向着重化工领域进军。
  此时美帝基于政策惯性,毫无防备的出售了大量的工业专利,日本因此节约了大量成本,并迅速消化了这些技术。
  到了70年代,日本已经从产业链的低端爬到了产业链的中高端,甚至于在汽车,机械这些欧美传统强势领域已经领先,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国际市场份额。
  目前日本正在进行第三次产业升级,那就是向着产业链的顶端高科技领域发起进攻,比如目前正在进行的,如火如荼的美倭计算机大战,就是明显的证明。
  在解释了日本崛起的原因之后,孙祖杰又仔细分析了日本在这两次工业升级中所采取的政策。
  一个类似于中国计委的机构,产经联出现在中国高层眼中,原来西方国家不是仅仅只有市场,而是同样拥有计划,实现了计划与市场的完美结合。
  孙祖杰告诉中国,日本产业结构的升级有一个重要特点,不论市场需求有多大,不管外国商品是多么的物美价廉,在本国没有突破技术瓶颈的时候,在本国相应的重工业体系还未完善的时候,坚决保护民族工业,限制外国产品进入;坚决压制国内需求,让人民耐心等待。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8/128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