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于火红年代(校对)第80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05/1283

  说完,孙祖杰举起了自己的例子:“八十年代初,我在华投工作时,组织上曾经几次考虑让我去地方工作,但都被我拒绝了,不是我不想,而是我那个时候太年轻了,沉淀不足,贸然下去,很可能折戟沉沙。
  我在华投做了十来年,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与中枢和地方各省市的领导接触很多,经验教训听到的看到的也很多,所以后来不管是去燕都,还是下江东,都能很快适应下来,就是因为当时打下的良好基础。”
  说到这里,孙祖杰拍了拍乐国英的肩膀:“国英同志,你是年轻一代的佼佼者,今年不到五十岁,已经有执掌大型央企和科工委这样的大部委的经验,基础打得相当扎实。
  但是地方不同于中枢,运行规则也差异很大,你下地方不要着急打造什么政绩,你已经有了不少政绩,相比于其他同志,你已经领先不少了。
  你要做的是了解民情,了解地方的运行规则,了解地方是怎么考虑问题的。知道了这些,以后做任何事,都会事半功倍。”
  孙祖杰一半是安抚,一半是鼓励,乐国英当然也听得很清楚,他点点头,想了想说道:“孙总,我听您的,一定把基础打好……”
  孙祖杰点点头,开始了正题:“你说从军工众多的省份开始,我就想到了三个省西川、西秦和赣西,仔细考虑了一下,也许赣西比较合适,但是事情还没定下来,也说不准。
  从现在开始,你要做一些准备工作,可以去这三个省份多考察几次,与三省的同志多沟通交流,做好下放的准备。”
  说完,孙祖杰就站了起来,让乐国英自己考虑,他则拿起了望远镜继续观看各类舰船。虽然再看,但是孙祖杰脑海里却在思考一些事情。
  赣西是华投系的大本营,华夏飞机、华夏重工都有大量的工厂在这个省份,民航飞机产业链和多款从苏俄引进的重工机床的国产化和优化,都放在了赣西,也是因此,赣西变成了中国最重要的军工省份之一。
  乐国英过去,确实比较合适,但是与此同时,赣西又是出了名的麻烦,要么不出事,要么一出事就轰动全国,也不知道这个年轻人能不能扛得住?
  当然了,目前的赣西还算稳定,高层之间关系也还比较和谐,武信烈是个做事的人,应该不会出什么幺蛾子,这样有利于乐国英站稳脚跟。
  想到了赣西,孙祖杰就想到了隔壁的淮西,赵南荣和商成亮这对班子刚刚组建一年多一点,竟然就闹起了矛盾,真是让人头疼的很。
  对于这对组合,孙祖杰事实上一个都不满意,把他们放在老根据地,也是机缘巧合,并不是他有意促成,甚至还想借机找一找赵南荣的麻烦。
  他猜得没错,仕途到顶的赵南荣到淮西没有多久,就惹来了一大堆麻烦,同时得罪了省长和淮西地方实力派,也算是奇葩异常。
  与前世不同,因为孙祖杰的关系,淮西的经济虽然不是一流的,但也是二流省份的佼佼者。
  庐城是中国重点布局的科教城市,有多所大学,在廖晓林和夏树迪两任市委书记的努力下,庐城的面貌有了很大的改变。
  尤其是夏树迪这三年,以招商引资闻名的他,一方面疯狂的大拆大建,一方面想方法设法的改变投资环境,大量引入各类科技企业,在电子和汽车这两块做足了文章。
  庐城庐城的信息产业、电子电器、新能源都相当不错,而在去年,夏树迪更是费劲了心思,想尽了办法,与欧派电子达成了协议。
  欧派液晶一条最新的8.5代液晶面板生产线,同时欧派半导体与德国奇梦达合作的新一代内存生产基地都被放在了庐城。
  这两个项目的投资高达两百多亿美元,夏树迪为了拿下这两个项目,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不仅答应各种免费,庐城甚至还准备倒贴了不少钱。
  为了筹集资金,夏树迪想方设法的到处化缘,为了筹钱,光光华汽就跑了三十多趟,最终说服了华汽,由华汽联合淮西各大汽配企业,还有淮西著名的商人成立了一个发展基金,投资了五十亿元。
  华汽都跑,省里自然也会跑,商成亮和常务副省长安民瑞知道这两个项目的重大意义,自然也是想方设法的帮助夏树迪,安民瑞甚至利用关系,从浙东温城拉来了不少投资者。
  但是商成亮、安民瑞和夏树迪赌得这么大,长期在偏远地区工作的赵南荣就有些不安,他当然知道高科技投资的意义,但是举全省之力,进行这样的豪赌,万一失败了,他这个班长要吃大苦头的。
  不过他初来乍到,也知道商成亮、安民瑞和夏树迪三人,年纪比较轻,搞政绩的心思火热,而且三个人背后都有大人物支持,所以也只能捏着鼻子认可。
  但是他心里不舒服,自然言语中就流露出来,这就引起了三人强烈不满,也在不知不觉间把淮西高层得罪了一遍。
  淮西是孙祖杰的家乡,淮西出来的大佬众多,淮西省市领导每一个人背后都有赏识的大领导。
  欧派电子这两个超级项目能够落地淮西,那是大佬们在照顾淮西,你一个叽里旮旯过来的省委书记,竟然敢说不?影响了淮西的发展,影响了大家伙的前程,你吃得消这个责任吗?
  当然了,关于地方发展的争论只是一方面,赵南荣另外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乱插手,碰了不少不该碰的东西,比如华汽。
  华汽是中国最大的汽车企业之一,一年销售额几千亿,利润几百亿,是直属于国资委的前五十号副部级大央企。
  围绕着华汽,淮西形成了国内数一数二的汽配行业,相关产业链占到了淮西一年GDP的三成左右,可以说是淮西的半壁江山。
  经济上既然有这么庞大的影响力,华汽在淮西自然牛得一塌糊涂,谁也管不了。赵南荣初来乍到,虽然没有动华汽的心思,但是他分不清轻重,竟然被人忽悠,稀里糊涂的把手伸到了华汽配套商那里。
  华汽的供应链管理相当严格,有一家淮西本土的配套商,在一次华汽的临时检查中被发现了一些问题,因此被暂时停止了供应商资格,要求整改,同时取消了大量订单。
  在金融危机的当下,被华汽这么折腾,这家企业当然有些吃不消,所以那家配套商就找到了赵南荣的妻子那里,希望帮着说说情,结果赵南荣就带着华汽董事长出身的宋铁城,前往这家企业视察,还说了一番要支持淮西企业发展的话。
  应该说赵南荣是好意,但是因为孙祖杰过往与淮西的矛盾,华汽对于淮西省干扰华汽发展非常敏感,所以赵南荣的动作被华汽认为是他想插手华汽的前兆。
  宋铁城还算客气,说了一些车轱辘的话,但是华汽可就不鸟他了,压根没有理睬赵南荣的招呼,甚至还毫不客气的取消这家配套商的资格,这样一来赵南荣脸上就不太好看了。
  紧接着又发生了一件事情,让赵南荣与淮西高层的矛盾陡然加剧,那就是湖中市的拆分问题。
  孙祖杰的家乡湖中市夹在庐城和江州、南和三个经济强市之间,经济上除了湖中区比较强大以外,其他几个县都不怎么样。
  庐城要发展需要往焦湖方向发展,而且湖中区又是淮西数一数二的经济强县,所以淮西地方很早就有拆分湖中市,壮大庐城的打算。
  当然深层次的原因就是,拆分之前,淮西东部城市,包括江城和南和以及湖中都采取了东向战略,主动融入长三角,尤其是南都都市圈。
  因此,每年一度的南都都市圈论坛,淮西东部大部分城市都齐聚南都,甚至对于淮西东部城市,当地官场有一句流言:白天看庐城,晚上看东海和南都。
  这折射了一个现象,作为省会的庐城却很难发挥省内龙头作用,由于地理位置并非位于沿江地区,加上人口、面积等先天“缺陷”,庐城对省内城市的辐射力一直是个大问题。
  所以淮西一直希望发展壮大庐城,增加庐城产业竞争力,提高庐城辐射力,带动整个淮西的房展,但是这样做很显然不符合江东的利益,尤其是南都的利益,从上到下争议比较多。
  一直以来淮西和江东的官员交流比较多,上一任省委石书记就是从江东调过来的,所以拆分湖中只是在计划中,却一直没有执行。
  好不容易现在书记省长都不是江东人,而庐城书记夏树迪为了庐城发展,也十分坚决的支持湖中拆分,利用省内江东影响力下降的机会,迅速完成湖中拆分就变成了淮西官场的共识。
  但是赵南荣对于这样大的辖区变革,犹豫重重,下不了决心。当然最主要的原因是中枢对于是否拆分湖中,一直没有明确的态度,反对的意见不小,连孙祖杰都没有公开表态。
  这种情况下,赵南荣当然不愿意表态,只是这样一来,淮西各派都不干了,狗日的,你不会是过来混日子的吧?错过了这个机会,什么时候能成事可就不一定了。
  再联想到赵南荣喜欢种树,从西北搞来树种来淮西种树,老婆又喜欢插手房地产,大家伙对于赵南荣的不满,就与日俱增,网上甚至已经开始流传他的笑话。
  于是一些老同志开始出面,劝说他站在淮西的立场上,尽快促成庐城都市圈的规划建设,不过赵南荣并没有多理睬。
  原因就是淮西情况比较特别,省里外地官员多,本省的干部出去的多,他自然不太看得上本省的老同志。在赵南荣眼里,留下来的都不怎么样,也没什么背景,当然他不太看得上。
  赵南荣不仅仅没听劝,还另有一套想法。他觉得自己被华汽公开打脸,是因为自己太好说话了,所以在淮西的人事安排上比较独断专行,对班子成员的意见不太尊重,这么一来,淮西高层都不太满意。
  本土派当然不高兴,他们不愿意推出的候选人被省委书记否决,要是赵南荣用的人有水平也就罢了,他竟然用起了淮西北部那帮子大家瞧不上的家伙,这就有些不能忍了。
  淮西政坛一贯都是北面强大,但是北方几个市发展不好,官场风气也不好,所以从九十年代开始,淮西几任省委书记开始不断整顿北面的干部,提拔作风相对较好的沿江和江南干部。
而赵南荣上任后,因为进展不顺,恰恰相反,他开始提拔被打压了十几年的北方干部,原因是他跟这些干部比较有共同语言,而且北方干部很多又跟煤老板有联系,花钱又比较大方。
  好不容易用了十几年时间才勉强压住了北面干部,在赵南荣的手里,竟然死灰复燃,这些年被提拔上来的淮西本土派立刻警惕起来。
  而商成亮、安民瑞、夏树迪和宋铁城这四个,要么是外地调来的,要么是华汽起家的,他们在淮西政坛根基并不深,想得是好好发展,再进一步。
  本来他们本来属于可以拉拢的力量,结果赵南荣这个省委书记也不尊重他们的意见,四人也是一肚子火,不知不觉间赵南荣就变成了孤家寡人,还不自知。
  终于这种矛盾在这个月爆发了,在一次省委会议上,一个本土派常委提到湖中拆分一事,并表示希望由省委省政府出面,向中枢报告。
  赵南荣还没有说话,夏树迪首先表示支持,紧接着常务副省长安民瑞从经济上做了一番分析,认为做大做强庐城都市圈很有必要,与会省委常委纷纷点头。
  省委副书记是本土派的领袖,担任过庐城市长,他的任期也快结束了,也无所谓,就临时提出动议,举手表决,并带头举起了手。
  连续好几个常委表态支持,赵南荣就有些坐不住了,他看向商成亮,希望省长出面反对,他再说一番不成熟的话,也就压住了这件事。
  没想到商成亮看都不看他,竟然也表态支持,赵南荣当时脸都气青了,一个省委书记不同意的动议就变成了现实。
  淮西发生的一幕,会后立刻就报到了中枢,这么一个老资格的省委书记压不住阵脚,立刻引起了中枢的轩然大波。
  事实上赵南荣之所以在淮西日子不好过,根本原因在于淮西经济虽然不是很强,但是淮西在中国政坛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出生于淮西的大佬众多,在淮西工作过的大佬同样众多,淮西的地方官们看到的大佬多了,眼界自然也高了,自然就有些瞧不上长期在老少边穷地区混日子的赵南荣。
  从老武开始的四任淮西省委书记,出了一个中枢会议成员,两个中央局委员,老石差一点,他现在只是中枢党校常务副校长。
  但是石云杰的副校长和赵南荣的副校长完全不一样,石云杰在中枢党校扮演着考验年轻干部的角色,他推荐的人,往往都会被孙祖杰重用。不管是中枢还是地方的头头脑脑们,谁又敢不尊重他!
  赵南荣就不行了,岁数大了,也就只能干一任,没什么前途,而且又不太会做人,仗着是省委书记,对大家伙不尊重,淮西的地方官们自然不太鸟他。
  事实上商成亮的日子也不太好过,淮西地方官们觉得他有些水,能力一般,但是最起码他还年轻,前途光明,为人又比较低调,遇事又有商有量,因此与同僚们处得不错,大家勉强也能接受他。
  所以二选一,淮西各路人物就暂时团结在商成亮身边,与赵南荣闹得很不愉快。对于淮西闹出的事情,孙祖杰有自己的看法,就事论事,他觉得赵南荣有些保守,没有什么新东西,自然镇不住淮西。
  别看淮西经济不怎么样,可是淮西人创造性思维比较强,胆子挺大,喜欢搞些事情,经常有这样那样的新闻出来,很多时候,国家一些政策试点就比较希望放在淮西。
  保守也没什么,赵南荣屁股还不干净,光光这两点也没什么,他只要不管事,不挡着别人的路,也没什么。偏偏他又是老牌干部作风,一家独大惯了,那班子成员当然不太鸟他,不给他好脸色看,也就不奇怪了。
  出了这样的事情,中枢也很头疼,一般来说,为了维护省委书记的权威,会对责任人进行处理,所以省委副书记被处理是必然的,但是严厉处理,又根本不可能。
  这位副书记的老爷子是孙祖杰的棋友,老爷子还在世,看在他的面子上,孙祖杰也不能做什么。再说了,他明面上又没有什么错误,总不能因为与省委书记意见不合,就把他怎么样吧。
  省委副书记怎么处理还是小事,关键是这么多人站在赵南荣的对立面,这可怎么处理。商成亮是青委一系的干部,他与乐法兴关系不错,两人搭过班子,正是因为他表态支持,才影响了多位同志的选择。
  要处理,他才是第一个需要处理的,不能涉及到其他人身上,可是处理商成亮,陶总不会答应。
  而安民瑞、夏树迪和宋铁城三人都或多或少与孙祖杰有些关系,孙祖杰也舍不得影响了三人的前程。赵南荣算哪根葱,为了你,折损三个人,怎么也不可能!
  所以陶总和孙祖杰很有默契的护起了短,两人都不提这件事,准备再拖一段时间,调走赵南荣,换上一个新书记,到时候就天下太平了。
  说到底赵南荣一个老资格省委书记,压不住下面,第一个该打板子的就是他自己,但是,该让谁接替这个省委书记。
  赵南荣滚蛋,安排到哪里,孙祖杰早就想好了,农村工作小组的副组长这类的职务很适合他。要算起来,他算是因祸得福了,干了两年一事无成,灰溜溜的离开淮西,孙祖杰也就不准备再调查他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05/128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