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于火红年代(校对)第217部分在线阅读
但是老曾也不愿意得罪别人,所以他的想法是让我做,在不违反原则的条件下,我可以给你们办。但是办不办得到是另外一回事,毕竟华投制度非常严密,不是我想办就能办的。但是火中取栗的事情我是不做的,别想拿我当枪使。
所以孙祖杰是硬扛,老曾事实上是软扛,到了一月份,连续碰了几个钉子,有人就很恼火了,坚决要调整华投的直属部门,首先要调整的是信息部部长和那个不长眼的办公厅主任。
费了好大劲,动用了不少关系,强行调整之后,新调来的同志当然积极配合,可是另外一个部门调查部过了不到一个月就公开汇报他们渎职,要求对他们停职调查。
因为他们好几处签字在调查部核实过程中发现违反了华投企业管理制度,这是非常严重的事情,按照规定,两人必须立刻双规,接受调查。
于是八八年三月份的党政干部会议上华投高层炒成了一锅粥,这两个被抓住把柄的人成了众矢之的,根本就待不下去。
此时这些人终于发现华投的难弄,里面一环扣一环,控制非常严格,要想放开手脚,除非把华投的规章制度推倒重来。
他们仔细研究之后,发现了信息部的特别之处,很多关键的决策竟然要受到这个部门的限制,而这个部门的玩法谁也搞不懂,所以有人就说其他国企根本没有,这个部门干脆撤销得了。
但是这个动议一出,终于捅了马蜂窝,大家伙忍无可忍了,从上到下无数人发动各种关系纷纷开始了告状,真以为我们是软柿子呀。
华投的人都知道信息部是华投竞争力的重要源泉,最起码做事的人都对此心知肚明。你们乘着孙总不在,占点便宜也就算了,现在竟然敢撤销信息部,也太不把华投当回事了。
华投有今天的大好局面多么不容易,孙总不要说还是总经理,就是离职了,那也是华投的创始人,你们何德何能敢动他苦心建立起来的体系。
所以事情闹得严重之后,有两位对华投很关心的老人就在休息的时候饶有兴趣的讨论汽车起华投这一套管理模式。
“信息部是什么部门?我没怎么听说过,一边坚持要撤,一边坚决反对,看来是戳到了痛处,华投上下的反应竟然这么大。”
另外一个老者笑了笑:“我也是最近仔细研究华投的组织建构才搞清楚,这个信息部表面看起来就是一个参谋协调一类的机构,对企业经营可以提供大量的信息,也可以进行内部资源协调,虽然重要,但也不足为奇。
可是事实上这个部门却是华投真正的核心部门。但凡重大决策一定要有这个部门的参与,没有这个部门的签字就根本执行不下去。而且这个部门内部运作模式非常有意思,就算是信息部部长也不过是个跑腿的角色。”
“还有这么奇怪的事情?”
“举个例子你就知道了,华投几个销售公司一向坚持先收款再发货,这段时间有人想改变这个先后顺序,按照华投的制度,第一步就需要通过信息部专家委员会的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通过后,部长才可以签字。前面那个部长随便签字,立刻就有人举报他违规,可见华投这一套体系已经深入人心。
有意思的是,专家是哪些人,部长也不清楚,因为所有人都是从一个专家库随机挑选的。
据说这个专家库里面有科研领域的同志,销售一线的同志,有负责原料,仓储,财务各个部门等的同志,还有负责市场分析,政策分析的同志,来源多种多样。
这些人组成了一个专家库,每个专家又有不同的权重分,按照不同的决策类型,又有不同的筛选标准,由计算机筛选挑出专家,然后这些挑选出来的专家秘密开会,进行风险评估。
负责专家库系统维护升级和筛选专家的人,都是欧派电子研究院的计算机软件专家,他们得到名单后会由保密部门派驻华投的同志打电话通知。
为会议提供所需资料的是信息部,负责会务安保工作的是武警保卫的同志,这样一来每个参与部门都不能得到全部的信息,可见孙祖杰把事情搞得这么复杂,就是尽量避免人为因素的影响。”
“这一套模式简直是把所有人当贼来防呀,有点意思,那这一次孙祖杰有没有交接这一块工作?”
“交接了,可是曾国平根本不懂这里面的弯弯绕,他也不知道怎么利用好计算机协助决策,结果信息部风险评估程序竟然挡住了华投大部分决策。
都半年过去了,尽管换了好几个部长,华投还是围绕着孙祖杰的想法在运转,要不然这些人也不会着急要撤销信息部。”
“嘿嘿,恐怕孙祖杰也有一些小动作,我就不信这些专家有这么大的胆量。”
“或许吧,但也无可厚非,因为孙祖杰的做法保证了这些被筛选的专家可以按照自己的本意发表见解,我看这也说明有些人私心太重,眼高手低,要不然怎么会大部分决策都通不过风险评估。
我们之所以对这些乱七八糟的事情听之任之,就是想看看孙祖杰不在了,他这套体系有没有生命力,目前看来这一套体系的抵抗力不错,这已经难能可贵了。”
“但是他要是离开久了,总会被找到突破口的。”
“制度毕竟是人建立的,总有漏洞,谁也做不到十全十美,现在这样我已经很满意了。”
“下一步怎么办?”
“华投的影响力很大,他们撤不了信息部,就只能僵持着。等等吧,豪赌的结果也快出来了。”
“说实话,我真担心呀,孙猴子的预言过去都没什么错误,要是万一如他预计的那样,出了大问题,可怎么办?”
“天还塌不下来,既然这条路走不通,就只能按照孙猴子的办法来,先收缩整顿一番眼前的乱象。
这半年来,孙猴子老神在在,躲在党校大门不出二门不迈,连处理华投海外业务都在党校,我看他根本不是在反思错误,而是他认为自己赢定了,需要避嫌。
唉,这么明显的信号,有人就是看不出来,我看这两年是被身边一群书生忽悠得昏了头,忘记了太多东西。哼,靠书生做事,有几次是成功的!”
第三百九十七章
理想时代的终结
这两位老人对孙祖杰的看法只对了一半,他确实知道自己会赢,也确实在避嫌;当然也有另外一半,他实在想安单些,我彻底撒手不管了,你们总不能再继续追打下去吧。
当然他非常清楚另外一半的想法很幼稚,宜将剩勇追穷寇的道理,孙祖杰自己都知道,更何况一些饱读诗书的人。
但是孙祖杰很清楚现在有资格评判的人一定会非常关注他的所作所为,他只有这么做才会被他们喜欢;也只有这么做,他们才会在危机关头拉他一把,所以尽管他充满了种种不安,但是他还是这么做了。
适当的示弱和低调真不是什么坏事,特别是当他知道步金生陨落之后,这种感觉更强烈了,所以上半年,孙祖杰在所有的场合从不发声,而且几乎都不出党校的大门,即使老婆孩子来看他,他也只是陪着在党校走一走。
对于这一切,与他越来越默契的杨希当然知道是怎么回事,她往往只是告诉孙祖杰外面发生了什么,而绝不会要求孙祖杰说什么,做什么。
这一年某种意义上是一个偶像沉沦的时代,年初步金生经营失败,企业资不抵债,所有的责任全部由步金生来承担,尽管所有人都知道这是不公平的,但是结果就是如此。
到了三月份,一包就灵的马胜在领导有三十六计的赞赏声中,变成了步金生第二,马胜的承包神话出奇的短暂,还没有维持到六月份,就出现了一片片亏损,造纸集团的美梦破灭了。
而到了奥运会,体育届的众多神话同样灰飞烟灭,五块金牌彻底击破了中国人体育强国的梦想。
所以因应这种种破灭,一部奇葩至极,数典忘祖的纪录片上映了,孙祖杰看完这部纪录片之后,愤怒至极,他一挥而就,写下了一篇文章,他终于下定了决心,他要发出自己的呼声。
此时所有人都焦躁不安,当然不仅仅是偶像的破灭,更大的麻烦是市场上各种物资疯狂的涨价,一场豪赌失败了。
所以就在炎热的八月份,孙祖杰提前结束了党校的学习,他重新掌管华投,这一次他兼任了书记,除此之外,三十七岁的孙祖杰还再次成为中枢财经小组成员,负责为接下来的整治出谋划策。
孙祖杰回到华投之后,以暴风骤雨的速度发布了一系列命令,他下令抛售华投库存的所有物资,同时华投的汽车电器产品开始全线降价,全力打压通货膨胀。
与此同时,孙祖杰要求华投集团从现在开始,不接受任何放帐,并全力追讨所有投资和应收账款,另外华投银行开始收回贷款。
在高层干部会议上,孙祖杰非常明确地说道:“我要求所有人务必牢牢记住,华投要想活下去,就必须尽快抛售一切存货,收回所有账款,我们的时间不多,三个月时间,最多只有三个月时间,这三个月决定了华投的生死存亡。”
孙祖杰之所以这么紧迫,就是因为在这半年多一点的时间内,华投还是出现了一大堆问题。
尽管他制定的一些制度没有变更,但是有别于他的收缩,华投开始了大放款,对于地方加大了投资,而孙祖杰重视的研发投入却一再缩小。
对此甚至孙祖杰都不能说他们做错了什么,投资的项目基本都是原来经过风险评估的,最起码都有值得投资的地方。
老曾的执行也中规中矩,很好的完成了上级的交代,但是到了八月份,随着中枢思路的改变,上半年的疯狂投资就变得不那么符合时宜。
这些投资只能追回一部分,大笔投资都转化成各种生产线或者基础物资,而中国也缺乏投资变现的金融工具,所以一时半会也没有多少希望收回来。
幸运的是,老曾知道孙祖杰搞得那么多库存是赚钱的,所以华投的库存在这段时间虽然有卖出,但没有大规模的抛售。但是老曾这么做最大的麻烦就是华投的资金链出现了问题。
所以孙祖杰复任之后,首先要做的就是手里有钱,保证现金流,当然中枢让他重新上任就是要求他尽一切力量打压通货膨胀。
孙祖杰非常清楚,这么剧烈的通货膨胀被打压之后,紧接着就是一大堆后遗症,中国人抢购之后,必然会需求大降,也就是说中国企业从来没有遇到的产能过剩就要出现了。
所以这个时候就是手快生,手慢死,必须尽一切可能把手里的物资丢出去换成现钱,而且绝不能变成预收账款。
因为中枢打压通货膨胀,必然会收缩银根,市面上缺钱,这个时候就是有应收账款,也别想收回钱,到时候就等死吧。
孙祖杰要求各家单位每三天汇报现金流,库存和应收账款情况,如果他发现哪一家单位工作不力,立刻换人,生死关头容不得一丝情面。
在这个燥热的夏天,华投这样大规模的抛售和降价给市场泼了一盆冷水,虽然还是挡不住老百姓的疯狂囤货,但是情况开始好转,最重要的是华投活了下来。
到了十月份,随着中枢种种手段用了出来,老百姓慢慢冷静下来,也不再抢购了,在这短短半年时间,中国老百姓的存款减少了几百亿,加上本应该增加的存款,也就是说中国老百姓比平时至少多买了上千亿物资。
抢购潮结束了,买够了,买撑了,老百姓当然也不需要再买什么了,但是很多企业并没有及时意识到这种市场变化,他们仍然在疯狂生产,甚至于上级还在要求他们大量生产,不知不觉间增加的库存已经堆积如山,这时这些企业才发现情况不对。
而华投则是一个例外,抢先了两个月时间,华投收回了几十亿资金,极度保守的经营风格让华投无论库存还是应收账款都在安全线以下,所以孙祖杰长出了一口气。
但是只要一想到上半年增加的十多亿对国内的投资,他就恨得牙根直痒,本来华投提前收缩,什么风险都没有,现在却莫名其妙的背了一大堆黑锅。
根据投资部的统计,在八八年上半年的投资短时间内根本收不回来,这么大的损失虽然等过几年形势好转了还可以挽回,但是这耽误多少事情呀。
随着形势的好转,孙祖杰也开始清理华投内部这一年来乱七八糟的事情,第一个他就瞄准了那个他极度讨厌的纪录片投资,孙祖杰开始严厉追责,当时签字的责任人全部被他严肃处理,当然也可以说是反攻倒算。
与此同时,他那篇文章也通过关系发表,直接瞄准了那部纪录片,公开唱起了反调。
因此这一年年底,开会时,孙祖杰又一次遇到那位首长时,孙祖杰倒是主动打了招呼,但是首长看了他一眼,并没有理睬,两人擦肩而过,这一年来发生的一切让两人的关系彻底破裂。
孙祖杰也同样面无表情的转身来到自己的座位,他没有多少补救关系的想法,他必须在这个理想时代即将结束的当口做好所有的准备。国内的大风大浪过去了,国外的大风大浪就要掀起,留给他的时间真得不多了。
第三百九十八章
旧的不去,新的不来
已经是冬天了,刚刚从港岛回来的孙祖杰猛地打了一个寒战,他笑着说道:“老李,突然从港岛回到京师,真是有些不习惯呀。”
“孙总,你可要注意身体,现在国家离不开你呀。”
“哪有这么严重,你放心吧,天塌不下来,我们过了这一关,后面会越来越好,好到你想都想不到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