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于火红年代(校对)第122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222/1283

  但对于孙祖杰不喜欢的文史类教授,孙祖杰却严酷无比。这段时间,被爆出来的文史类教授,数量实际上远远超过了理工科的教授,只不过绝大部分人的注意力都放在几位院士身上,根本没有注意到这些。
  外界并不知道,一旦某一位文史类教授出事了,他的师兄弟,他的弟子乃至于他的老师,都会被查一遍,这样被牵连的人就像滚雪球一样不断增加。
  更麻烦的是,这些年中国文史类的发展并不是很好,各种学术搬运工实在太多了,出乎意料的多,不查还没事,一查都是事。
  而这些年,中国政坛上,文史类出身,尤其是经济学相关专业,出身的官员相当多,这帮人绝大部分都在经济战线,金融机构,发改委系统,财政部有大量的资深财经干部,过去的论文被翻了一遍,他们要是能够坐得住,那才见鬼了!
  随着牵扯的人越来越多,各种各样的声音不断出现,乐法兴相信,这一次不仅仅他坐不住,齐凌云吕原也同样坐不住,甚至是铁老爷子也坐不住,问题是他们这些人,能不能扛得住孙祖杰,谁也不知道。
  原因很简单,孙祖杰手里有替代的人选,华投系下面搞金融、搞贸易的人同样不少,这帮子家伙在财经系统的影响力很大,他们完全能够接得上,不至于出现人才危机。
  再联系上江瑞民出事,廖方都心惊胆寒,可见现在有些人是多么心虚,又可见这里面的水有多深……想到这里,乐法兴更是忧心忡忡,他怎么也想不到孙祖杰搞出了这么一招,这家伙出招的水平越来越高了,这可怎么应对呀!
  就在乐法兴急忙赶回去,准备疏通关系之际,孙祖杰也把冯高运同志请到了自己的办公室。按理说,淮西原省委书记安民瑞已经前往西川上任,孙祖杰应该让冯高运下放去淮西,不过孙祖杰借口换届安排没有做好,一直没有放冯高运下放。
  到了这一步,孙祖杰图穷匕见了,他根本不准备让冯高运下放,而是准备让他接任财政部长,他希望这位他和孙祖杰都能认可的干部,厦大名教授培养出来的经济博士好好理一理财政系统,顺便把一批学术不端分子清理出去。
  至于财政部长季卫海,孙祖杰准备让他担任上院副主任兼秘书长,协助高元平工作,这样高元平和季卫海都应该满意。而原拟任的秘书长,属于宣传系统的干部,直接改任常务副秘书长就是,反正也不麻烦,又不是孙祖杰认可的干部,孙祖杰并不在意。
  当然了,淮西省委书记,先让游凯申担任,到了明年,郝卫坚退居二线,游凯申改任中州书记,这样一来,谭祖林就可以来到孙祖杰的老家担任省委书记,相信他可以做得很好,毕竟老家的干部不至于和他过不去。
第一千三百一十四章
风暴的开始
  涉及到好几个高级干部的调整,事实上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在过去,事先的酝酿就需要很长一段时间,不过那是过去,四条建议被通过之后,孙祖杰的权威有了极大的加强。
  他只是和高元平打了一声招呼,咨询了一下意见,毕竟涉及到他的人马安排。高元平对于老部下被调到财政部负责整顿,倒也没有太大的意见;也给老乡季卫海面子,让他成为副国级干部,他自然没有理由反对。
  只有他本来安排的秘书长,突然变成了常务副,倒也没什么大不了,过两年再想办法调整一个实权岗位就是,以孙祖杰的为人,做过牺牲的同志,往往都会有补偿,他相信这一次也不例外。
  当然这样一来,就会增加一个副国级的副主任,不过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上院副主任并没有固定名额之说,多一个少—个,问题不会太大。
  紧接着,孙祖杰在中枢会议上临时增加了这个议题,很轻松得获得了中枢会议的支持后,其他的中枢会议成员都看得出来,孙祖杰的调整,应该是江瑞民贪腐案的延续,此举针对得是谁,他们没有理由不支持。
  过了两天,孙祖杰的人事调整方案就在中央局会议上也同样很轻松得获得了支持,这同样也不奇怪,真正需要关心的人毕竟已经退下去了嘛!
  当然了,如此顺利的通过,也跟江瑞民事件爆发之后,不少来自地方省委书记出身的中央局委员对上一届政务院领导班子,尤其是齐凌云李昊两人有怨气,很有关系。
  过去五年,孙祖杰的整顿,主要发生在地方,毫不留情的打击了地方实力派。对于中枢部委,虽然也有打击,但并不严厉,毕竟中枢对部委的控制力比较强,没必要搞得太狠。
  中枢的整顿主要放在方家和官老影响力比较大的民部、央企和石油系统,一大帮子人被狠狠收拾了一番。在这个收拾的过程中,也牵连到其他部委和央企,但并没有太过严厉的深究,牵扯到的人有限。
  财经金融系统,在换届之前,就被孙祖杰收拾了一顿,搞掉了一批人,过去几年财经系统各路神仙,相对比较低调,江瑞民这样的人物,属于特例,并不算多,自然也没怎么被惦记;
  又因为齐凌云这位首相的关系,所以过去五年,虽然打掉了一些人,但这些人主要是被牵连的,整个系统的利益大格局并没有明显变化。
  而这几年,中国的经济发展速度减缓,地方领导干部日子相当不好过,而地方金融机构却不怎么配合,这些省委书记们不敢怨恨孙祖杰,自然对负责执行的齐凌云、李昊一肚子怨气。
  要是大家都吃苦,他们也就认了,结果江瑞民事件爆发之后,这些位中央局委员立刻就炸开了锅,地方干部再腐败,也没有江瑞民这么夸张吧!财经系统到底藏了多少个江瑞民?必须查清楚,要不然我们这些年吃得苦算什么?
  这件事连带着孙祖杰,都受到了不少抱怨,不过孙祖杰主动拿自己人开刀,大家伙没办法抱怨,齐凌云、李昊挨刀自然就不奇怪了。
  事实上,这些中央局委员,之所以怨气这么大,也跟这些年利益分配有关。过去二十多年,中国的金融系统极度膨胀,占据的利益越来越多,引起了其他部委、各地方、多个非金融央企的极度不满。
  过去你多一点,我少一点,影响不是那么太大,毕竟蛋糕都在做大呢。但是现在不行了,过去五年经济发展速度减慢,做大蛋糕的难度也越来越大,这种情况下,金融系统占据的资产财富比例越来越高,就有些说不过去了。
  孙祖杰一直说,金融要为实业服务,可是实际执行过程中,金融系统却没有很好的做到这一点,对中小企业支持力度不够是老大难问题,大家早就习惯了;
  各地诸侯最不满意的是,这几年很多明星实业企业发展的不好,频繁爆雷。金融系统总是在关键时刻抽贷,搞雨天收伞这一套金融把戏,事后处理也拖拖拉拉,不给予足够的支持,有些金融机构甚至人为激化了矛盾,加大了地方的处理难度,地方诸侯能满意才怪。
  过去金融系统还可以用执行中枢政策来解释,现在江瑞民事件一出,这些地方诸侯也都看明白了,狗日的金融系统内部蠹虫同样多得很,不断吞噬宝贵的金融资产,这就有些不能忍了,凭什么我们难过,你们好过?
  这一次换届,好些位中央局委员,比如邱达、卫国安、钟建安,提拔得非常意外,金融系统的干部根本没有想到他们还有这样的前程,以前多少有些照顾不到的地方。
  这几位过去实力不济,有些破事,他们也只能捏着鼻子认,但现在不一样了,进入到了决策层,自然有了发言权,这个时候自然就要好好算一算旧账,顺便再插一脚。
  而孙祖杰对于这些干部的配合,自然很满意,他之所以每一届都搞出一些特色,也有这方面的原因,要是什么都被猜到了,他这个第—书记还做个什么劲?
  直到中央局会议通过后,孙祖杰才约谈冯高运,告诉他中枢对他改变了任命,要求他立刻前往财政部上任,他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查账。
  孙祖杰要求,冯高运从全国各地抽调财会人员,立刻彻查对财政部下面三十多个国字号金融企业,尤其是华投系金融企业的表外业务,必须搞清楚,看看里面到底有多少窟窿。
  另外,孙祖杰告诉冯高运,这段时间国家学术委员会对学术不端的整顿中,发现不少财经干部,有严重的学术造假行为,有的甚至是在导师的纵容下公开造假。
  这还不是最大的问题,最大的问题在于一些顶尖大学的教授,有意无意在打造自己的小圈子,不仅想当学阀,还想当财阀,甚至想背后操纵国家政治,最典型的代表就是某一位专家,虽然这几年被严厉打击,但清理得还不够,既不干净,也不彻底。
  另外还有一些专家教授,野心虽然不大,但是以这些人为纽带,他们的门子弟子以及他们的家人朋友,搞出了一个个小圈子,这些人有的在高校,有的在部委,有的在银行,有的在证券保险等企业中,这些人经常联手,在市场上,搞风搞雨,问题相当严重。
  这些人分工明确,一些专家教授凭借学术地位,搞政策吹风,在协助制定财经政策和制度时,往往会制定一些对这些小圈子有利的政策规则,甚至于还有一些人刻意泄露,或者留下一个个漏洞。
  然后他们的弟子门生家人有的负责政策执行,有的负责行政执法,有的负责钻空子捞钱,甚至有的还负责将各种财富转移到海外。
  孙祖杰认为这是一种非常隐蔽的腐败,后果很严重,必然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也必须想方设法把这些丑恶的老鼠揪出来!
  孙祖杰还提到了他记忆深刻的327国债事件,认为就是典型的小圈子乱来,搞出了惊天大丑闻,他认为现在这样的破事不是没有,而是更多更隐蔽了。
  所以孙祖杰要求,财政部用人,用自己了解熟悉的人,他不反对,但要想方设法避免这样的局面出现,不要搞这样那样排他性的小圈子。
  事实上,冯高运也已经得到了自己要担任财长的消息,他自然知道,中枢让他去财政部是为了什么,说白了就是去整顿一些人的,他必须做,而且要做好。
  而孙祖杰要尽量杜绝小圈子的警告,何尝不是对他的警告。看来必须老老实实,用人的时候要尽量五湖四海,要尽可能的减少和杜绝财经系统的各种腐败。
  冯高运离开后,孙祖杰又坐在椅子上考虑了一会,事实上他那些警告到底有多少用处,只有天知道。
  冯高运肯定会拉来不少学弟学妹帮忙,在打掉一些小圈子的同时,他也必然会打造一个围绕着某所大学经济学院的小圈子。
  说白了,孙祖杰现在做的也只是拉一派,打一派,对此他确实相当无奈。国内真正有影响力的,水平比较高的经济学专家真得是少之又少,甚至是凤毛麟角。
  即便是孙祖杰这些年刻意扶持,但真正让他满意的经济专家还是不多,这种情况下,小圈子现象又怎么可能杜绝?根本杜绝不了的。
  而一旦有了小圈子,就必然会出现利益集团,他现在能做的,就是想办法,干掉一些落后的、反动的、腐朽的利益集团,让一些看起来稍微好一点、有些良心的利益集团走到前台。
  这也符合规律,人类的进步总是循环上升的,想到这里,孙祖杰又抖擞了一些精神,有一点进步也总比没有进步好。
  孙祖杰之所以有这样的判断,实在是没有办法,这一次反学术造假运动,完全暴露出中国社会学领域的极端落后。
  在孙祖杰看来,社会学领域想造假一点都不难,在自然科学领域,如果论文直接抄袭,确实很容易被鉴定为造假,但社会科学绝大多数造假,根本就无法被鉴定为造假。甚至,绝大部分人对此已经习以为常,并把那些行为当成真正的学术规范。
  举个例子,这几年比较火的一篇学术论文,《CEO自恋及其经济后果研究——以某电器为例》,人们调侃说:“年轻人不讲武德,偷袭66岁老阿姨”,但很多人忽略了,这样的论文很容易造假。
  这位CEO是否自恋,以及自恋给企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这当然可以作为经济话题来闲聊,但,把它作为学术研究的对象,就很有问题。为什么?
  因为根本没有办法证实,也没有办法证伪,诸如这家电器企业的多元化失败,真的就是CEO自恋造成的吗?
  所以像这种没有办法证实、也没有办法证伪的题材,根本就不适合作为学术研究的对象。作者完全可以随心所欲地裁剪事实,别人也没有办法说作者是造假。
  你可以裁剪事实:“证明”这位CEO的自恋导致了这家电器的一系列失败,我也可以裁剪事实:“证明”这位CEO的自恋塑造了优秀的企业文化。
  这完全不同于自然科学领域,你实验数据造假,别人重复实验,得不出同样的结果,就可以质疑你造假。
  例如,美帝曾经有经济学者“实地调查”,用很翔实的数据“证明”∶在某地,提高最低工资,可以使得就业增加。
  那些数据真的能“证明”最低工资法能促进就业吗?当然不能!你让我去调查,我同样能找到一堆数据:“证明”最低工资法抑制了就业。神奇的是,我们双方都没有造假。
  中国也有许多类似的例子。例如秋平在江东搞得的市场化医改,燕都大学某一个团队去调查,可以用一堆数据证明该市市场化医改是失败的,而社科所某一位研究员的调查,又可以用一堆数据证明该市市场化医改是成功的。
  比较双方的调查,你可以说谁谁谁的数据更有质量,但你能说另外一个人是造假吗?当然不能。因为,经济学界从来不把低质量的调查,判定为造假。
  所以在经济学界,经常是这种情况∶我就是公然造假了,你又能拿我怎么样?你能证明我造假吗?
  造假造成经济学“大师”的例子,遍地都是。这种情况下,孙祖杰竟然通过查重,查出了一大堆人,这让孙祖杰能说什么好,狗日的一帮人连造假都不会,这样的专家教授,老子花费重金养着干什么?
  不过这样做也有一个好处,既然普遍水平不高,甚至很臭,那么把这些“大师”和他的门生故吏赶走,重新洗牌,看着挺严重,但事实上呢?根本不会有什么大的影响。
  要知道,这帮子所谓的大师和门生故吏,掌握了很多政策的解释权,自然也占有了相当多的利益,打掉这些盘根错节的势力,自然有相当大的好处,何乐而不为?
  想明白这一切之后,孙祖杰果断下令,发起了新一轮攻势。就是九月底,一篇带有文章出现在青年日报上,对中国这些老资格的经济学家们进行了一番点评。
  这篇文章居高临下,把吴老先生、倪老先生、汪老先生为代表的一大批活跃在八九十年代和世纪之初的经济学家,比作为民国时期的大师。
  他们崛起于中国重新睁眼看世界之时,彼时的中国虽然称不上百废待兴,但距离世界先进水平已经很远很远了。
  在这个背景下,引入西方经济学,建立市场机制,不断推动经济自由化与市场化,并探索市场经济与中国经济的结合点与改造点,这些位老先生为代表的一批经济学家是做了非常重大的贡献的。
  但是,这些位老先生所取得的成就并不仅仅是他个人的水平的关系,更重要的是他所处的时代——经济全球化如火如荼,市场经济全球范围内一路攻城略地——赋予了他这样的成就和地位,实际上从国际经济论文的引用数来说,他们是比不上林先生为代表的一批坚持用批判吸收西方经济学理论的经济学家。
  文章举了一个很显著的例子,西方经济学最著名的比较优势理论,这些年国内有太多的经济学学者鼓吹,奉为真理,似乎放之四海而皆准。
  按照这个理论,中国就应该世世代代处于产业链的低端。文章也承认,在八九十年代、世纪之初,中国经济的发展,某种意义上可以用比较优势理论来解释。
  但是如果一直按照这个理论来指导经济,进行全球分工的话中国这辈子,甚至是子子孙孙都应该干加工贸易,因为我们有“人口红利”。
  这难道就是我们对未来的追求吗?这难道就是中国的民族崛起吗?再说了,如果用这个理论,又怎么解释中国这些年在高科技领域的飞跃发展?又如何解释,欧派液晶这样的国际产业龙头出现在中国?
  文章认为西方传统经济学的种种理论存在着严重问题,并不能有效的指导中国的经济运转,所以我们对这些位所谓的大师们,绝不能偏听偏信。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222/128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