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于火红年代(校对)第103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38/1283

  这个诡异的笑话,简直如同发生在朱元璋时代一样,也是因此,开火车的丁越的臭名简直上千里都能闻到。
  这样那样的传说多了,对于中枢的整顿,官员们自然显得心事重重,小心翼翼。而在政治上心事重重的同时,在经济上,有不少地方,尤其是对房地产比较依赖的地方,官员们已经不仅仅是心事重重,用坐立不安、如坐针毡来形容也许更合适。
  原因很简单,屋漏偏逢连夜雨,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眼看着就要出现大问题,而大问题一旦出现了,他们的日子就更加不好过了。
  相比于培养企业发展,还是搞房地产简单一些,说白了就是经营城市那一套,通过拆迁卖地等等方式筹措发展资金,然后修桥铺路,建设新区或者扶持企业发展,从而增加GDP。
  过去中枢限制房地产上涨速度,提出种种限价目标,其中最关键的一招是限制地价过快上涨,但是地方上也不傻,他们最擅长的就是和房地产企业搞默契,签署阴阳合同。
  这一块表面上成交价看起来是四个亿,但是实际价格是五个亿,这样一来,给中枢的分成事实上只有一半,地方可以拿到一半。
  当然了,房地产企业要通过其他方式上缴一个亿,办法多得很,地方上有一些公益项目、民生项目,房地产企业需要亏本做,这样上缴的钱就回去了。
  这笔钱羊毛出在羊身上,怎么办,自然就是延迟开发,把房子囤起来不卖,你今年不让我涨到位,那我就拖到明年后年再卖,开发周期拉长,那么房地产企业自然利润就高了。
  当然这样做,企业开发风险比较大,那么作为交换条件,地方就需要通过打招呼,让银行给予房地产企业足够的贷款,让他们有足够的资本周转,这样开发周期拉长就比较好扛过去了。
  对于囤地,地方虽然也处罚房地产企业,但是双方很有默契,处罚的钱事实上就是本来要上缴给地方的钱,属于左手换右手,这样一来,房地产企业可以囤地,地方可以多赚钱,买单的自然是老百姓和中枢。
  所以过去几年,尽管中枢不断打压房地产企业的囤地国房,但是根本打压不住,房地产企业宁愿缴纳罚金,也不愿意盖房子,反正就是拖拖拉拉。
  这样导致的结果就比较严重,银监会发现房地产企业的负债率越来越高,土资部发现囤地现象越来越严重,住建部发现应该供给的房地产面积远远高于实际供给面积。
  虽然有中枢搞的租售两用房调节,但是各地的房地产调控还是问题多多,因为供应不够,新房全部按照中枢的要求顶格上涨,甚至不断有城市尝试突破中枢给的限制。
  老百姓不高兴倒是次要,关键是地方和房地产企业捆在一起,金融风险越来越大,一不小心上下游全部出事,所以看到这种趋势之后,孙祖杰搞了一连串动作。
  他首先是整顿金融秩序,中字头的金融机构被抓了一堆大老虎倒是其次,最关键的是严格限定了中字头金融机构对房地产的投资比例。
  因此金融大整顿之后,中字头金融企业的房地产企业贷款比例相对减少了不少,而地方商业银行的房地产企业贷款比例大幅度增加。
  等新班子上台之后,迅速亮出了三板斧,一是限制贷款,负债率过高,不让贷款;二是打压囤地,参照周边当前地价,缴纳土地增值税;三就是现房交易,减少房地产企业拥有的开发资金。
  虽然给了一定的缓冲期,但是与地方关系密切的中小房地产企业基本上扛不过这三板斧,就算是大型超大型地产企业,也被迫开始转型。
  大大小小的房地产企业不得不在限期到来前,想方设法的完成开发,回收资金,要不然到时候高昂的债务就会要了他们的命。
  问题是那么多的囤地,怎么可能迅速开发,可以肯定相当一部分房地产企业要栽跟头。而房地产企业一旦出问题,地方商业银行就要倒霉,地方的建材企业甚至是买房的房东也要被拖下水,到时候种种问题爆发出来,不仅仅房地产业的严冬就要到来,很多地方的经济发展就要出大问题。
  虽然地方反对意见不断,但是孙祖杰还是一意孤行,而中枢其他大佬虽然忧心忡忡,但最后权衡再三,还是接受了孙祖杰的做法。
  原因很简单,地方和房地产企业捆绑过深,必须想办法解绑,要不然风险太大了,就算脱钩的过程中,需要增加无数地方债务,那也是值得了,反正也不是中枢买单。
  中枢提前进行的金融大整顿,成功降低了中字头金融企业的风险,风险的大头被地方背走了。房地产大整顿之后,地方政府必然会有一大堆负债,这样中枢可以合情合理的整顿地方,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要想让中枢帮着擦屁股,中央派出金融副省长应该吗?地方商业银行接受中枢更加严厉的监管甚至被收购,应该吧?地方优质资产卖给央企,应该吧?不乐意,可以,国家欣赏的民营巨头也可以。
  嗷,那些民营房地产企业完蛋之后怎么办?不是有中枢控制的房地产企业吗?他们完全可以低价消化那些房地产企业的优质资产,至于这些房地产老板,一夜之间由富翁变成负翁,这一点都不奇怪,既然从商,自然就要承担这样那样的风险。
  而这些个中字头就算胆子再大,也不敢在大整顿的环境下,和地方太过勾勾搭搭,搞东搞西,这样一来,就算有问题,也不会那么严重。当然了,不可避免有一些烂尾楼什么,不过没有办法,整顿必须付出代价,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东西。
  说到底,所谓的房地产新政就是在排雷,而排雷的过程必然是一场惨烈的财富重新分配,只不过胜利者是制定规则的中枢和央企,而失败者则是地方和房地产企业。
  当然了,这个过程也会影响到经济增长,甚至可能需要付出一定的社会稳定,不过相比于风险,孙祖杰还是愿意承担,不管怎么说,再苦再难,也不可能比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末更难熬,孙祖杰已经有这个准备,而他的能力威望也足以完成这样的整顿。
  事实上,中枢的手段并不仅仅是这些,除了房地产以外,中国中枢还搞起了环保大整顿,对蓝天白云、青山绿山的追求,上升为对落后产能,对污染企业的严厉打击。
  政务院派出的环保检查组一轮接着一轮,各地的压力自然非常大。躺着赚钱的房地产出了问题,环境保护又打压了一批企业,那么地方的经济增长怎么办?
  是,孙祖杰上台之后,对地方的考核有了不小的改变,简单的GDP增长率权重大为下降,又增加了多项新的评判标准。
  但是GDP增长率和财政收入一直是密切挂钩的,没有GDP增长,地方的财政就要出问题,没有钱,不要说经济发展,维持稳定,地方公务员的收入都成了大问题,更不要说产业升级结构调整所需要的投资了。
  当然了,现在还没有到那一步,今年的日子还过得去,不过警钟已经敲响,大大小小的地方父母们被迫开始体验生活的艰辛,很明显,过去旧的模式短时间内没办法继续,那么现在也只能硬着头皮往未知的领域进发了。
  一些比较敏锐的地方官员,已经围绕着结构调整做了不少工作,促进消费转型,想方设法促使老百姓消费。比如金融服务,养老医疗、教育、旅游和影视文化产业等等,这些年越来越繁荣,那咱们也有样学样,加大这—块的投资吧。
  而产业升级自然就是发展高新产业,哪些是高新产业,办法也有,看着高新中心,跟着他们学就可以了。
  在这一年,中国高新中心产业孵化基金获得了中枢财政四千亿华元的增资,而这些新增资金被迅速投到了电子信息产业和各行各业与国外差距比较大的部分。
  具体投资办法,高新中心早已经有了一套成熟的做法。每一个子系统,从国内挑选合适的中小创业型企业,进行专门的国产替代攻坚。这类的筛选由高新中心专家委员会负责筛选,更重视技术方案,名气企业什么的不属于优先考虑的内容。
  一旦立项,高新中心提供部分研发资金,华投银行提供低息贷款,地方的产业孵化基金也可以提供资金,甚至感兴趣的企业也可以投资,大家共同开发。
  研发成功之后,如果被市场认可,可以参与市场竞争,这个时候,这家企业才算被认可,解决了一部分国产替代,自然而然就被会列入到上市计划,一旦成功上市,孵化基金可以选择功成身退,也可以选择继续持有。
  当然要是研发的过程中,表现不佳,长时间不能成功,这也比较正常,这毕竟是风险投资,高新中心也只能认栽。
  只不过高新中心的钱也不是吹出来的,往往一个子系统,高新中心会投资好几家企业,平行竞争而且投资基金也不会一步到位,根据研发结果,定期考核,决定下一笔资金的投入。
  搞得好的企业自然会获得更多的投资,搞得差的自然日子不好过,要是欺骗高新中心,自然而然就会上黑名单,运气不好的话,吃牢饭都有可能,说到底,高新中心的投资效仿的是国外的成熟做法,想钻空子自然难度很大。
  高新中心产业孵化基金投资的领域很多,这一轮投资更多的是查漏补缺,比如中国的机床产业,属于基础性的战略行业,虽然中国在数控系统和终端集成上有了长足的进步。
  一些基本的子系统,比如刀具,导轨,丝杠,润滑,轴承,主轴总成,液压系统,气动系统,PLC控制器,冷却总成,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水准,有的甚至是国际一流水准,比如五轴联动机床,当年老毛子死活搞不定,中国在华夏重工等核心企业的努力下,此时早已经完成攻关。
  众所周知,科学前沿、军事工业是买不到国外的最先进机床,那么J20、北斗、东风什么水平,制造他们的设备也就是什么水平,不会差的太多,也正是如此,中国人的机床实力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认可。
  甚至今年的美帝得国防供应链安全调查,竟然认为中国的机床自给率比美帝还要高,能提供五轴联动机床的生产商比美帝还多,美帝之所以问题不明显,只是因为美帝进口机床所来自的德倭都是其盟国。
  但是即便如此,中国的机床产业同样有不少问题,比如,国产机床的可靠性和可控精度寿命实在让人揪心,又比如现在行业内流行的车铣复合中心,中国虽然有研发,但目前差距很大,所以这一次一大批企业获得了高新中心的追加投资,试图解决这些问题。
  又比如机器人,随着中国人力成本的不断增加,众多行业已经开始使用机器人,中国已经变成了工业机器人第一大市场,而且市场规模还在不断扩张。
  但是中国在工业机器人的核心零部件包括减速机,伺服驱动/电机和控制器等领域,虽然国内也有相关产品,但是性能指标上有着不小的差距。为了缩短差距,相应企业这一次也获得了不少投资。
  又比如国内比较落后的工业软件,虽然中国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仿真软件CAE、辅助制造CA
M、电子设计自动化EDA等核心工业软件领域相比于前世已经取得了不小的进步∶
  比如中国的龙腾软件提供的EDA专用软件,由于天翼、欧派和京东方等半导体企业的有意扶持,就发展得相当不错,目前已升级到很高版本,适用性强,在国内该领域已经有了相当大的市场占有率。
  又比如中国的航天软件,因为美帝STK公司的封锁,中国就干得相当不错,国产软件完全可以支持航天任务的全过程,包括设计、测试、发射、运行和任务应用。
  又比如中国的航空软件,因为孙祖杰的坚持,华飞不惜代价,在麦道和达索等公司专业软件的基础上,进行了重新设计,通过强七、歼10和歼20等多款战斗机的研发,目前已经相当成熟,不仅仅用于航空领域,还在汽车领域获得了广泛使用。
  目前来说,中国关键的工业领域,比如受孙祖杰影响比较大的航天航空,汽车船舶电子等领域,因为工业管理部门、尤其是孙祖杰对自主可控的严格要求,加上对自主工业软件的有意扶持,所以相应工业软件发展得还算不错,国产软件还有一席之地。
  但是在绝大部分民用领域,中国本土的工业软件几乎一败涂地,企业用于设计、加工、分析的工业软件,几乎都是欧美软件,许多此类关键领域国产工业软件几近全军覆没,仅在一些项目申报、教育等国家财政支持领域才偶尔露脸。
  究其根本,就是因为过去30年来直接引进的拿来主义模式,一度成为我国工业发展的主旋律,工业企业习惯于购买和应用国外巨头的工业软件,对自主可控工业软件的重要性缺乏理解和认识,不会主动积累基础工艺研发和实验数据,不会主动布局工业技术的软件化建设,不会主动培育和孵化工业软件企业。
  甚至,某些大型国有企业下属的一些专业信息化公司,很少从事自主创新的信息化产品研发,反而大量代销国外工业软件产品,与国外厂商利益捆绑。为求快速、便捷地获取利润,故意打压排斥国产工业软件。
  而欧美工业软件企业,为了扩大在中国的市场占有率,也通过种种手段打压国产工业软件,有意无意的纵容甚至鼓励盗版,通过倾销的方式获得中国市场。
  因此一些专家,用起个大早,赶了个晚集来形容中国工业软件的发展,并认为中国的工业软件,是改革开放以来,唯——个与国外同行不断拉大差距的工业技术领域。
  对于工业软件遇到的问题,孙祖杰倒没有那么悲观,很多行业的发展需要有足够的市场环境,过去不成熟,他能做的只能是抓大放小,保证核心行业的工业软件有自主可控。
  放弃大部分民用行业,这也是无奈之举,就那么点资本,只能用在刀尖上,再说了,前些年的国内外环境,也不利于国产软件的发展,他不可能逆势而为。
  不过到了二十一世纪第二个十年,形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欧美在中国经营多年,为的就是赚钱,见时机成熟,他们开始不断要求中国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想通过这样的方式坐在家里收割中国。
  而与此同时,中国的经济也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知识经济已经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也有必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所以自从新班子上台以来,中枢对知识产权的保护进入到了新的阶段,开始严厉打击盗版软件,盗版歌曲已经听不到了;windows的盗版网站一律关停;甚至于盗版的文学网站都没有几家;而具体到工业软件,处罚更加严厉。
  一旦大中型企业被发现使用盗版软件,除了被外企索赔以外,甚至还会被国家知识产权局严厉处罚,政务院的处罚理由是大中型企业已经有实力使用正版软件。
  这种情况下,国产工业软件的发展就获得了相当大的空间,毕竟中外软件产品的价格差异太大了,远远超过了相关企业的想象。
  比如某大型石化企业因使用盗版软件被国外厂商发律师函,如果按外方合规要求,需要支付40套单价400万元总计1.6亿元的软件使用费,而且一些特殊设备的机密信息还可能会外泄。
  对比之下,这家企业基于安全和价格因素,选择类似国产工业软件企业产品,不但基本满足需要,报价只有80万元,而且版权属于购买者所有,并可随时按照需要新添功能,这都是国外厂商不可能给出的条件。
  所以越来越多的大型国企和军工企业,在政府、市场和安全压力面前,开始主动使用和扶持国产自主工业软件,中国本土工业软件大发展的时机已经成熟。
  因此高新中心这一次一口气给相关工业软件企业提供了一百亿华元的追加投资,以刺激相关企业迅速成熟,比如燕都博达微这个专门做Spice
Model参数提取的小型EDA公司,就获得了高新中心等多家产业孵化基金加起来一千多万华元的投资。
  又比如华电旗下的华大九天,他们的EDA工具软件目前用于模电领域,仅能够满足部分单点需求,但华大九天不满足,他们希望开发芯片逻辑仿真需要的高速FPGA芯片,这就需要相当大的投资,所以光光高新中心—家就给了他们两亿元。
  类似于这样那样,亟待突破的行业还有不少,高新中心从中枢拿到的四千亿,看起来很多,但事实上也只是杯水车薪,光光国家的投入还不行,中枢亟待地方和民间资本的大量涌入。
  此时此刻,各地方已经无可奈何,他们在旧得发展模式遇到巨大阻力的情况下,不得不开始向高新产业这一相对陌生的领域加大投入,虽然拙劣,虽然不熟悉,但是大环境如此,他们也没有办法。
  当然了,拥有大量财富的地方政府既不专业,也不懂行,自然而然变成了不少人坑蒙拐骗的对象,一个又一个烂尾项目必然会在未来不断出现。不过也不完全是这样,脱颖而出的那个项目,往往不仅仅会成就相应的企业,也会成就地方政府的负责人。
  表现出色的那个人将会在未来成为党和国家的宠儿,不断被升迁,甚至有可能变成下一个孙祖杰,这就是中国独有的市场经济,虽然诡异,但也有自身的规律。
  不仅仅是地方,民营企业也同样无可奈何。变幻莫测的市场风云,快速的政策变化,让房地产行业连遭两次大难,不少福布斯地产名人的前景非常不乐观;而与此同时,与房地产没有关系的互联网信息产业、电影业等国家鼓励发展的新兴行业却一直高速增长。
  电商行业的龙头福宝网络,新兴的电器网络巨头京东,还有这个游戏那个游戏商,成就了不少人,一大批年轻人轻轻松松的成为了时代的主角,自然有一些人跃跃欲试,决定转型做一些投资。
  比如那些个赚了大钱的煤老板们,其中一部分就把注意力放在影视文化产业上,一边泡妞,一边享受娱乐产业的高速增长,投资保值增值多么好的事情;
  一些人则摇身一变,变成了风险投资家,十个初创项目,只要有一个项目获得了成功,那就是大赚特赚……
  还有一些求稳的人则继续专注于工业领域,他们的财富也许搞不了大项目,但是专注于一个细分领域还是可以的,高新中心提供的方向对他们的帮助相当大;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38/128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