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清(校对)第30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09/330

  双方的军事会议都开到了深夜。清军决定继续固守,消耗华夏军。同时也让东西梁山处的清军做好准备,防备华夏军的大炮船突袭。
  天黑了,众人都睡了。第二天天亮,战斗再次展开。
  吕长岱这一夜睡得很安稳,天亮之后他是又憋又饿的醒来。华夏军素来优待俘虏,吕长岱也不怕。方便之后,请求给吃的。果然就给他了一份热乎乎的食物。
  松软的土豆泥,配合了肉汁,还有些辣味浓厚的小菜。整顿饭份量不小,吃饱了。刚歇了一会儿,就有人前来见吕长岱。询问的却是吕长岱提出的那个沿江而上的作战方略。
  吕长岱此时毫无自抬身价的心思,虽然觉得这或许能让他获取更好的待遇。不过吕长岱又觉得那顿饭已经超出了想象,就告诉来访的华夏军人,“那是俺听八旗军里面的人大官说的。他们那时候嘲讽说,要是逆流而上,分段修建营垒,截杀官军。官军可就没了办法。现在官军已经修好了南北梁山的营垒,你们突不过去。”
  “他们怎么会对你讲?”
  吕长岱挠了挠下巴,“当时俺只是领着兄弟们挖土,那些人站在高处谈论。俺只是听到了。并不是他们要给俺讲。”
  “那你为何要告诉我们这话?”
  吕长岱实话实说,“俺说了,你们会对俺好些吧。”
  华夏军前来问话的参谋又问了几个问题,见没啥新东西,就回去禀报。司令部的头头们听完报告,雷虎皱着眉头说道:“难道是我们太谨慎不成?”
  于浅有些迟疑。龚宇这些文人们的确提出过类似的战役思路。不过文人们所说的并非来自于他们自己的实地考察,更不是来自于文人本身就没有战斗经验。这些文人所说的都是来自于史书。
  所以于浅虽然听了,却也没有真的当回事。虽然华夏军有能够逆流而上的船队,可这些船队需要大量的补给与后勤维护。一旦闷着头突进,身后留下的大量空缺就给了敌人截断沿长江一路西进的道路。
  而且动辄号称几十万人的大兵团作战,也让于浅觉得那些数字根本不靠谱。好歹于浅也跟着钱清参加过不少战斗,别说几十万人。几万人的战役就已经是一个跨度极大的战场。
  再说,这么多人吃啥,喝啥!光是水土不服,就能让部队中大部分人上吐下泻,失去战斗力。华夏军为了能够提供烧火的燃料,花费了多大力气运输固态酒精这样的物资,作为福建战役指挥部的支部长,于浅非常清楚。
  看于浅这么迟疑,雷虎想问却没问,转过头问起参谋长,“有部队能够切入要点,斩断清军退路么?”
  参谋长也已经加入礼部,迟疑一下后才答道:“这……得礼部那边派人领军。”
  “礼部支部建设到连队上。”雷虎说了一句,听不出他是个什么态度。迟疑片刻,雷虎命道:“就这么办,令礼部与水军合作,突入这里,切断清军的联络。”
  于浅精神一振。在这种时候,就该轮到礼部出来领军啦。这次河南河北战役中,礼部组成的突击部队表现出惊人的战斗力。
  司令部下令,部队立刻行动起来。于浅此时有了许多工作经验,此时很镇定的安排着工作。礼部的工作并不复杂,在于浅看来,就是说实话,做实事。
  征集突击队的时候,先看这支部队里面礼部成员比例。比例大的优先。
  便是在这支部队里,也要进行思想工作。思想工作的基础就是把要打什么样的仗,讲给大家听。
  这边听闻要部队切入清军芜湖与东西梁山之间的一处地方,将两地清军隔断。部队最初只是听明白了这点。看大伙精神抖擞的样子,于浅赶紧把大家或许没想到的局面告诉给大伙。
  “清军不是傻子,咱们断了他们连接。清军会从两边夹击我们!到时候咱们阵地未必完备,可就要面对前后十几万清军的围攻。部队的增援也很有限。那时候大家就得发挥出自己的战斗意志。我们当中很多人,或许没办法活着回来!”
  这话是实话,于浅说的真心。听的人也都明白了自己到底要面对什么样的局面。不少人神色中有了动摇。
  部队中的礼部成员们此时承担起了自己的责任,各营连中的礼部成员都起身对部队喊道:“怕死的,现在就可以离开!现在离开,不算临阵脱逃。请同志们想明白,若是战场上脱逃,那是要执行战场纪律。”
  这话一出,有些人神色动摇,看着仿佛要起身。但是最终却无一人离队。
  于浅心中感动,却也明白为什么。此时离开,的确不会死在这一场战斗中,但是一旦选择离开,就会背上一辈子贪生怕死的名声。不仅之前的所有功劳化作乌有,更会一辈子都抬不起头来。
  在这样的微妙时刻,于浅大声对部队喊道:“这次战斗,不是要把大伙扔到狼窝里送死!”
  把点题的说完,于浅就开始将华夏军司令部对这次切入部队的安排讲给所有士兵听。不光是讲上头怎么设计的这次战斗,还要把应用到什么样的平日训练内容与战术内容也讲给了部队听。
  随着讲述深入,大伙脸上的迟疑就开始消退了。当自己知道自己要做什么,并且知道自己能否做到的时候,因为未知带来的恐惧就消散了。
  在最后,于浅说道:“各部队回去之后都把这些给大家讲清楚,一定要同志们知道自己在战场上要做什么。现在各部队分头回去开会。明天,就准备行动。”
  当天晚上,于浅又把参加这次行动的部队里的礼部召集起来开会。结果刚开了个头,一众礼部小组就把各部队战士申请加入礼部的申请书递了过来。
  于浅一愣,小组成员们则激动的说道:“支部长,现在战士们没有别的要求,就请求能够加入礼部。”
  “你们有没有说清楚?”于浅赶紧追问。
  “该说的都说了。用什么战术,要面对什么局面。我们都说清楚了!”大伙赶紧解释。
  “支部长,我们不是诓骗同志们。是同志们真的想加入。我们都说了,加入礼部是要承担更多责任,可不是升官发财。这话我们强调过好几次,大家都知道!”
  于浅并不想在此时打击大伙的战斗意志,而且这等事也得相信同志们。最后于浅只能说道:“里面之前就写了申请的,明天出发前进行宣誓。至于之前没写过的,作为考察和预备对象。”
  第二天,部队集结。在外围,却有上百名军人连跳带喊的闹腾。于浅过去一问,这些人员中要么是后勤部队的,要么是新兵。各部队与礼部支部商议后,把这些人留下了。
  然而这些军人中却有许多就跑过来硬要和部队一起去打仗。于浅这次却没有支持这些人,他对这些人大声喝道:“军人的天职是什么!”
  “服从命令!”有些军人应道。有些因为情急,啥也说不出来。
  “自己选择离开部队,那是你们自己的选择。部队命令你们留下,是部队的命令!身为军人,必须服从命令!这就是我这个支部长的命令!”
第三百八十七章
西安之变(五)
  傅清将军听闻华夏军突然绕过清军的江岸防御,绕到芜湖到东西梁山之间的江岸上插入人马,被惊的汗都出来了。两地之间距离不过三四十里,怎么突然就被华夏军切入了呢!
  然而事情已经发生了,傅清将军立刻下令,趁着华夏军立足未稳之际,马上派兵解决这个心腹之患。
  然而清军赶到的时候,这片靠近江岸的阵地上看不到华夏军的身影。在用麻包垒砌的阵地上,只有些鲜红的旗帜扎在一些位置上。江风吹拂下,旗帜招展,猎猎作响。
  当然,清军看不到的是华夏军工兵们正在快速挖掘。以将这个十分简陋的阵地改造成能够更好防御的阵地。
  清军立刻开始试探性进攻。华夏军这次都没露出身体,仅仅从射击口就轻松击溃了排着队列杀上来的清军。
  清军也没有因此而气馁,开始组织纵队,试图摸到这个看着非常不靠谱的阵地旁边,从近距离闪入射击口死角。
  这也在华夏军的考虑之内。这个时代著名的所谓棱堡,就是原本城墙那种防御体系,变成了多边形。使得对任何一个边的攻击人数都变得较少。
  如果只是这样,实际意义也有限。棱堡最重要的攻击手段,是各个角都向阵地内眼神出一定距离。位于这个延伸线上的守军,能够对攻击附近两条边的敌人实施侧面打击。
  这种突出部看似会遭到敌军的攻击,事实上未必如此。只要不是那种毫无意义的过长凸出部,突出部可以得到两翼城墙方面的火力支援。
  在修建战壕的时候,华夏军是第一次挖掘出这样的样式。众人都不是很有信心,所以礼部成员率领的部队负责这些地堡。在地堡外,又设置了不少障碍物。
  战前的培训有礼部负责,人人都学到了要点。所以看到清军竟然没有试图先攻击突出部的地堡,而是绕过那些障碍物,向看着没啥防御的战壕靠过来,华夏军官兵都傻了眼。
  那些战士们还好点,毕竟他们只用听从班长指挥。班长们可是明白怎么回事,都一个劲瞅排长。排长们也不知道是不是清军在玩花活,怎么看这帮清军都是向着死亡进发。
  虽然说敌人落入陷阱是好事,然而傻乎乎的走进陷阱这件事本身,也会让猎人们感到些意外。毕竟打猎的时候,猎物们可是极度警觉,一丝风吹草动都能让它们亡命逃窜。这么自以为得计的猎物并不多见。
  当清军完全进入包夹区域,甚至试图从正面射击口的死角尝试破坏的时候,华夏军实在是不能再看。来自于突出部地堡的射击口开始猛烈射击,清军猝不及防,被打倒了不少。没死的清军如同兔子般往回逃。这可就把他们暴露在正面的枪口下,最终摸上来的几十人无一生还。
  这下清军将令大惊,他们连忙改变方向,指挥着剩余的火炮猛轰华夏军阵地,同时派遣清军开始集团冲击。
  华夏军听到炮声,就躲进了从清军那边学来的猫耳洞。这玩意真好用啊,只要留下阵地上的观察员,就可以防备包括华夏军火炮在内的各种炮击。
  等清军集团冲到近前,清军火炮轰击才停止下来。华夏军就利用射击口与清军对射。
  清军的顽强令人讶异。竟然对射了五分钟,才开始忍不住撤退。一窝蜂往后逃走的清军突然就成排的倒地,没死的随即停住脚步。在后面八旗军组成的督战队凶神恶煞的怒骂与恐吓下,返回身继续与华夏军作战。
  此时投降的清军把总吕长岱也在华夏军阵地上,他作为提供清军布置的人,当然得随行。若是他说了假话,正好就地正法。
  看着清军的惨状,原本只是被复仇促使投诚的吕长岱连着擦了几次额头。清军现在以绿营为进攻主力,吕长岱就是绿营的一名把总。一般来说,清军八旗负责监军,当绿营兵们拼死拼活决定胜利局面的时候,八旗军才会出动抢功。
  便是如此,江南清军因为从来没打过这么惨烈的野战,督战队也没真的动用过。不成想现在八旗军就开始督军作战。吕长岱想明白了,若是自己没有逃走,此时就得在八旗军的火枪逼迫下与华夏军死战。那真的是非得打到死的战斗。
  不过吕长岱的感受或许也不对。因为只打了半天,清军自己就打不下去了。半天伤亡三千多人的硬仗对于清军来说也是无法承受之重。
  傅清甚至亲自来看了战场,只见华夏军的阵地看着简单,却有着令人惊愕的坚固。不管清军用什么办法攻击,包括用烟熏来遮蔽视野,也没让华夏军这边的反击迟缓下来。
  尤其是到了傍晚,清军探马前来禀报。华夏军的部队开始绕远路,大有包抄清军背后的意思。傅清听到这消息,当即调动人马前去拦截。
  雷虎本就是要调动清军。三天里,雷虎不断派遣部队去扰乱清军,估摸着清军这边已经被各处消息弄到不再把东西梁山的防御当做首要任务,雷虎下令部队沿着长江以北突进,对着东西梁山的江北发动了猛攻。
  清军在东西梁山之间设置了浮桥,力求利用这个要隘锁住华夏军通过长江的通道。
  听闻华夏军猛攻,傅清才明白自己中计了。等他赶到长江边,就见到了傅清这一声从未见过的场面。
  华夏军的军船已经到了长长的浮桥之上。浮桥乃是由十几根手臂粗的铁链穿着浮桥水面上的部分。浮桥木板下的船只都下了船锚,牢牢固定着那些船,让它们在江水冲击下不会移动。
  三艘深色战船上抛出去了十几根带着大铁索的钩子,牢牢勾住了铁链。随即大船上升起了风范,船只的明轮转换旋转方向,从逆流而上,转而变作顺流而下。
  十几条大铁链登时就被拉的向下游方向伸出。却没有立刻断裂。反倒是战船因为被铁链拖曳,船身甚至出现了平移。仿佛是被人拽住的奔马,不得不无奈的左右移动。
  随着噼噼啪啪的断裂声,江边那些有大腿粗细的木桩断裂了。它们本来就承受着江水冲刷的力量,此时又有外的力量加入,终于超出了木桩承受力。在悲鸣般噼啪的噼啪声中,木桩走到了它们功能的尽头。
  少了这些支点,江中的船只翻动起来。那些能承载十几个人的船只此时如同提线木偶般的笔直竖起,横着立起,甚至直接翻了过去。仿佛只是一些小小的玩具。铺在船上的木板更是在空中乱飞,宛如被折断的小木片。
  傅清将军看的瞠目结舌,负责拉垮浮桥的华夏军军船上的指挥官虽然激动,却没有到失去理性的程度。
  三艘炮船起的不是拉崩浮桥的工作,浮桥这么巨大的建筑根本不是三艘炮船能拉垮。
  浮桥本就承受着江水的巨大冲力,三艘炮船不过是破坏浮桥的受力,让浮桥被江水摧毁而已。眼见目的达到,三艘炮船断开连在船上的铁链,赶紧顺江而下。
  别看是浮桥的残骸,加装了钢板的炮船被装上也会有沉没的可能。只能趁着浮桥没有垮塌的现在,逃之夭夭才是上策。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09/33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