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清(校对)第29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95/330

  之前商议如何对付霍崇,这些知识弘昼是钻研过的。然而此时弘昼听明白的却是刘统勋的建议真正内容。
  听闻要撤退,弘昼怒了,询问巴塞,“城内贼军有五万人,对吧?”
  巴赛是吃过华夏军的苦头,见弘昼竟然要靠优势兵力与华夏军决战,只能硬着头皮说道“主子,刘统勋所说的对。若是四打一,胜算更大!”
  弘昼没想到巴赛突然就与刘统勋站到了一起,转念再想,却是刘统勋先给了巴赛一个台阶下。此时弘昼激动的心情也平复了不少,只能给两位信任的大臣一个面子,同意先后撤一段。
  这边刚下令,却有探马急匆匆前来禀报,“启禀皇上,贼军有一万多人马,直奔我军而来。”
  弘昼听到这话,登时来了劲头,他问巴赛,“以二打一,或许还不够稳妥。以十打一,又是如何?”
  巴赛也是有血性的人,听弘昼这么讲,也有了火气。正想说话,就听刘统勋劝道:“皇上,贼军这只怕是诱敌之计。早几日晚几日又有什么分别。都是杀光贼军而已。官军沉得住气,贼军就会心浮气躁。不如后撤,还能示敌以弱。”
  刘统勋的意思并不难理解。弘昼当然明白从道理上没错。
  所谓示敌以弱,乃是古训中,示之以柔而迎之以刚,示之以弱而乘之以强。
  明·刘基《百战奇略·弱战》:“凡与敌战,若敌众我寡,敌强我弱,须多设旌旗,倍增火灶,示强于敌,使彼能测我众寡强弱之形,则敌必不轻与我战,我可速去,则全军远害。”
  但是当下弘昼却觉得刘统勋所说的全然是一种为撤军的辩解。所以弘昼看向了巴赛。
  大将军巴赛心中左右为难。若是从道理上讲,十万人马与一万人野战,断然没有战败的道理。若是以孙子兵法所说,十则围之。就是指己方兵力若是有敌方的十倍,当然是包围歼灭。
  然而巴赛却在山东吃过大亏。数万大军围攻一个镇子,在华夏军的火枪火炮迎击下,竟然攻不下来。抓到的俘虏经过询问,才得知守城的华夏军竟然不是什么精锐。不过是些民团。
  此时华夏军一万人马就这么大摇大摆的杀过来,更是有诈的感觉。
  可弘昼的意思就是要恨恨打击这一万华夏军,却也真没有拒绝的理由。
  左思右想,巴赛把心一横,“不如先撤十五里,若是贼军还敢跟过来,定然不让贼军生还。”
  弘昼觉得这要求完全合理,便让巴赛指挥人马。清军就开始撤退。
  所谓“直隶”地区,特指天子脚下的心腹之地。“直隶”二字最早见于宋朝,宋朝以州领县,其直属京师者被称为“直隶”。
  这样的规划有点类似于新中国的直辖市。譬如上海,虽然在江浙地区,却不归属江浙管理。其管理权直接归属中央,包括重要的财政税收也是归中央直接管理。
  在明、清时期,“直隶”一词更多的是作为一个地名,代表着京师周边府、州、县等地,在明代更是直接隶属于中央朝廷的一大片区域。清廷入关不久,直接成立直隶省,成为现今北京郊区县、河北、天津等地的一个统称。明显不同于“北京”、“天津”、“河北”等地名之处在于,“直隶”并不是一个正儿八经的地名,而是一种以“官称”代替地名的称法,它是明、清时期中央对地方实行行政统辖的一部分,是一种行政制度。
  明初立国,太祖朱元璋先是沿袭元代旧制,于中央朝廷设立中书省,各地方分别设立行中书省,行中书省下又设立府与州县来层层统辖地方。然不久之后,太祖即下令“乃尽革行中书省,置十三布政使司,分领天下府州县及羁縻诸司”,从此在中央革除中书省,废除丞相,而设立六部分别处理国政机要,又改行中书省为浙江等十三布政使司。
  因为最为靠近京师,使得该地对于京师的安全关系重大,所以明、清统治者们历来极为重视,以期将此区域牢牢掌控在手心,生怕稍有闪失便对京畿重地构成不利。
  所以在清代,河北是一个地方称呼。并不存在真正的河北省,官方的行政制度中只有直隶省。
  明称直隶于京师的地区为直隶。自永乐初建都北京(今北京市)后,又称直隶北京的地区为北直隶,简称北直,相当今北京、天津两市、河北省大部和河南、山东的小部地区。
  与北直隶对应的自然是南直隶。直隶南京的地区为南直隶,简称南直,相当今江苏、安徽两省。
  清初以南直隶为江南省,北直隶为直隶省,辖境依旧。雍正、乾隆以后逐渐在今河北省承德地区、张家口地区北部,内蒙古西拉木伦河以南,辽宁大凌河上中游、西河上游以北和内蒙古奈曼、库伦二旗等原蒙旗部分设置州县,划属直隶,辖境日扩。1914年割长城以北改属热河、察哈尔两特别区城。
  直到了1928年,才出现了省名为河北的行政单位。
  所以直隶省就是清军的老家,清军虽然丢失了北直隶有两年了,对于地形却再熟悉不过。可远不是之前多尔衮入关时候可比。
  十五里后撤一点都不让清军感觉意外。甚至是非常轻松加愉快。
  这边华夏军也有些讶异。清军的撤退如此顺畅有序,这可是十万人马。
  指挥进攻的老兄弟是参加过钱清与鄂尔泰、岳钟琪与钱清对峙的战役,那次战斗中清军指挥从容。兵马调动的十分有序,始终与华夏军保持着一个适合的距离。让华夏军感觉猛追之下会消耗大量体力,等冲到清军满前的时候,就会遭到严阵以待的清军猛烈进攻。
  所以双方进行了长时间的调动比拼。最后竟然没有爆发过真正的大规模战斗,就在其他战场上完成了战斗之后结束了对峙。
第三百七十四章
礼部新气象(十)
  鄂尔泰与岳钟琪与钱清对峙之后,钱清曾经评价过清军,“虽然不能打,却还没有烂”。
  清军的不烂尤其表现在队列调度之上,驻守京城的华夏军见到弘昼率领的清军竟然后撤,却也不敢继续猛追。只能撤回京城。
  之后该怎么办的会开了半天,一众人等商议到头昏眼花,最后也没商议出个结果来。
  这份头晕眼花精疲力竭,简直比打了大仗还累。正没人能拿出一个决断,这边有人禀报,“胡说来了!”
  众人来了点精神,徐州那边早就说胡悦要来,众人原本并不喜欢有人来抢攻,很不喜欢。此时大家发现自己人根本拿不出一个思路出来,霍崇颇喜欢的胡悦到了。众人都觉得胡悦大概能承担起责任来。
  这边胡悦到了,立刻就开会。胡悦年纪算是不太小的,最初跟随霍崇的时候就二十多岁,现在也是奔四十岁而去。这时代,近四十岁的人,就得准备棺材寿衣。
  真不是开玩笑,四十岁可就妥妥的黄土快埋胸口的年岁啦。
  大概是因为已经到了这个年龄,胡悦一副看得开的模样。他有着山东人的圆脸庞,平日里又是想到啥就说啥,此时看着倒是有点年轻的意思。
  听众人询问为何不是钱司令来的问题,胡悦哈哈一笑,用手在肚子前面比划了一个仿佛在抚摸圆肚皮的动作。
  最初众人没明白,胡悦原本有点胖了,然而此时却又瘦了下来,看着贼精神。这么一个动作……
  终于有人想明白了,忍不住喜道:“大姐有喜了?”
  这个反应着实好,然而这位明显是在京城待了有段时间,没能参加本来也没举行的大婚之礼。不由得跟了一句,“是皇上的吧!”
  胡悦听完忍不住啐了一口,“呸!不是皇上的,还是你的么!”
  这下,因为高兴而没过脑子的那家伙登时涨红了脸,在众人哄笑声中大大的不好意思。
  这么一笑,气氛就好了。胡悦跟着笑了几声,继续说道:“睡觉得我是来抢功的,举手!”
  众人愣住了。原本人人都觉得胡说肯定是来分份功劳,然而胡说这么说在头里,反倒觉得没了最初的笃定。
  既然心中有了迟疑,神色上自然有表现。胡悦外号胡说,一个胡说的家伙能混到现在依旧坐稳头十五位的位置,就是因为他不在意很多事情,尤其是功劳。
  见众人不再抵触,胡说问道:“我们不说打胜仗,或者守住京城。我就问些别的,咱们此时的要务有多少。大家都说。别想着能躲开,一个个说。”
  众人虽然喜欢不喜欢胡悦是一回事,此时胡悦就是这么一个虚位很高的位置,自然不能无视他的这样务虚的命令。就开始讲起来。
  集合众人智慧,提出的要点让众人都很讶异。譬如,有人就提出,要守住那些好不容易搜集起来的书籍、文献、档案。
  当后勤处的人提出这个的时候,大多数人突然想起这的确是霍崇极为在意的事情。
  虽然之前在京城的兄弟们的确拿了这个事情当噱头,想让霍崇让大伙留在京城。结果等大伙真的留在了京城,这件事立刻就被忘记的干干净净。
  每一个人在意的方向都不同,这边的回答竟然是五花八门,却也让不在意那些事情的人感到意外。
  最后胡悦稍微总结了一下。总结出来的只有两点,守住文献资料,干掉满清军队。
  “我已经加入了礼部。以后大伙都要加入礼部,就得这么开会。我先说明白,在我看来。京城是不是被满清夺回去,不重要。若是满清在这京城集结了几十万人马,不过是让咱们能把他们一网打尽。所以不用考虑守城。再说,有兄弟讲了,京城缺乏给咱们五万人供应水源的所在。这就更不用说满清几十万人马的吃喝。大伙觉得对不对。”
  “丢了京城,皇上要责怪咱们!”负责京城防御的司令大惊。
  胡悦拍拍胸口,“这等时候,全由我来承担。”
  听胡悦又开始胡说,众人都不太相信。胡悦叹口气,“难道要我来写一份字据么?”
  没人吭声,大家觉得胡悦要是写份军令状,那是最好。胡悦也不迟疑,要来纸笔,刷刷点点写了一份。刚写完,司令一把抓过团成一团,“算了,胡大哥这么讲,俺们都信。”
  眼见司令没有把文书给撕了,胡悦心中暗笑,却也能理解。毕竟么,有这么一份东西当然好。不过大家都是老兄弟,总不能把脸撕破。
  看众人不得不接受“不注意一城一地”的思路,胡悦继续说道:“责任我担了,咱们是要击破清军。功劳都是大伙的,这功劳怎么算?”
  众人还是有些不解,胡悦干脆挑明,“我以为不用费事守京城。只要把书籍资料都给放到一个能防御的所在,咱们把必须的物资也放到一起。拍一些人守着。其他各路人马分进合击,何处遇敌,何处击破。白天遇敌,白天击破,晚上遇敌,夜战击破。咱们五万人,至少能派出去四万人吧。四万打十万,你们害怕么?”
  这么一讲,大伙被胡悦的看法给吓到了。沉默了好一阵,司令才问道:“胡大哥,这京城若是丢了……”
  “京城丢了,我承担。四万若是打不过十万,你们认了,我可不认!当年咱们两万对十万,怕过么?”
  大家都很是为难,可左思右想,有人突然站起身,“我愿出战。这京城就是个累赘!把累赘扔了,咱们还怕什么!”
  其他人也慢慢的接受了胡悦的思路,有人带头,就有人跟进。
  京城的司令倒是没有这么激动,等这帮人喊完,他说道:“文献资料堆得跟山一样,运不出去。我们都先给堆到紫禁城和棋盘街一带的库房里……”
  胡悦立刻追问:“守住这一带,需要多少人吗?”
  司令愣了愣,迟疑一阵才答道:“起码一万人!”
  “那就够了。所以我才问,功劳要不要一起分。若是满清没有绕过来攻打京城,守住这些宝贝的部队就觉得没了功劳。可若是满清真的偷袭京城,这一万人承担的压力会很大。只怕又觉得委屈。所以,功劳怎么分,大家先说好。说好之后,各司其职。要是我说,还是一起分。不然就有部队觉得委屈!”
  众人听胡悦说的爽快,也不多话。都看向京城司令。其实最初的为难点就是如何又守住京城,又要歼灭清军。大家是两头都想要。然而就这么五万人,哪里顾得过来。
  此时胡悦把守住京城变成了守住文献书籍资料,这就让防御的压力暴跌。正如胡悦所说,四万人马野战,大家真不怕十万清军。
  此时京城司令看压力都到了他这边,一时有些无法决断。就听胡悦说道:“我此次来之前,大姐专门把我叫去,对我说。胡说,你可不是去抢大伙功劳的。我对大姐说,大姐好好安胎。我当然知道这次就是去承担责任。战功我一点不要,而且按照礼部所说,要发展礼部的人。若是表现出色的,自己真心想加入礼部的,我还得作为介绍人,举荐大家。还是那话,只要皇上在意的那些书籍文献没事,满清就是把京城砸个稀巴烂,我来承担!至于四万打十万,就得大伙承担!谁还有什么要说的么!”
  弘昼这边退到安全所在,就安排驻扎。巴赛治军有方,人马刁斗森严,营垒严整。
  一夜无话,第二天一早弘昼升帐,随行文武一起到了大帐,按照官职序列跪倒后三拜九叩,山呼万岁万岁万万岁。弘昼让众文武起身,就询问之后怎么做。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95/33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