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清(校对)第29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92/330

  敌人也是虚构的,所以部队旁边跟着演戏裁判官,时刻视察着各个部队的行动方向。
  钱清没有分身术,只能找一个项目查看。于是就跟着炮兵部队进发。
  此时华夏军的炮兵们更加专业了。炮车部队费力的越过崎岖不平的野外地形,抵达目的地之后就开始进行各种测量。
  这几年过去,测量设备更加专业了。从原本的根据三角函数进行判断,已经有了带标尺的炮镜。这边计算尺也替代了原本靠手指目测的方法。甚至连炮术计算纸都有了,炮兵军官们只要按照列好的参数填入之后进行计算。已经不用手写整套公式。
  打开炮车上的炮架,调好水平,炮兵们就根据射击诸元进行试射。一炮一个准,此时还谈不上。至少整体方向上没什么问题。
  钱清心里面叹息,看来老兄弟们的确可以退役了。如果不牵扯个人交情,钱清更中意眼前的这帮年轻人,而不是因为习惯了旧式战法而不做改进的老兄弟。
  演习设定的对象当然不是清军,这也是钱清觉得老兄弟们不上进的最大原因。不少老兄弟们遇到这样的演习,就开始抱怨,说什么“这哪里是和清军打仗,这是和自己人打仗。还有啊,咱们自己人也没演习司令部设定的能耐啊!”
  不上进的心思在这些话里面表漏无疑。这些人期待的是他们习惯的摧枯拉朽的单方面屠杀,而不是真正的战争。老兄弟们不仅不习惯这样的战争,更是完全抵触这样的战争!
  钱清骑着马往司令部方向走,心里面向着《潜越蓟门关》的戏中还真有这样的局面。大明关宁军们采用的还是明初的战法,只要敌人有丝毫进步,都能让他们一片混乱,还大骂后金竟然敢搞出这样的邪门歪道。
  刚看到这些的时候,钱清感触不深。此时只觉得完全理解了霍崇的心思。
  《潜越蓟门关》里面,后金生气勃勃,勇于作战。大明暮气沉沉,根本不考虑战争。在关宁武将心中,战争是为他们的权势服务,全然不认为关宁军存在的意义就是为了赢得战争。
  所以在这样的戏场结束后,解说员都要点名,“关宁军们已经把国家和战争视为保住他们个人利益的存在,把他们本该为之奋战,为之流血牺牲的一切当成实现他们个人利益的工具。时时刻刻想着如何将关宁军将令个人利益最大化的选择。而对面的后金却明白,后金之后团结一致,才能活下去,才有明天。”
  演习安排了三天,头一天,部队通过侦查就发现,在演习中正面接触的并非是数量相同的部队,而是数量两倍于他们的“清军”。不仅如此,退路上还有一支数量两倍的敌人堵死了后路,并且赶了过来。
  “清军”的装备与华夏军相同,在排队枪毙,火炮轰击的时候,丝毫不落下风。熟练度也毫不逊色。
  演习部队一开始承受着巨大压力,然而年轻的军人们却发挥出潜伏行军,阵地前挖掘交通壕等手段。硬是靠近了“清军”,以一连串的突袭,在第二天,先击败了左翼清军。
  然而演习设定中,留给这支陷入重围中部队的时间并不多了。敌人右翼眼见局面不对头,转攻为守。
  钱清以为打到这个时候,年轻人或许会选择撤退。不过演习设定中早就决定好了,这支部队一旦撤退,就会遇到他们并没有发现的一支清军,在前后夹击下全军覆没。
  不少老兄弟们参加过这样的演习设定,之后无一例外都全军覆没。之后个个都骂骂咧咧,仿佛是演习司令部故意坑他们。
  钱清没去司令部,演习参谋们则把各种消息传来。年轻人们的选择十分果断。
  既然敌情不明,有好几块区域明显无法侦察到。与其冒险撤退,还不如奋力一搏,歼灭剩余的“清军”。之后就在这个熟悉的战场上进行防御作战。
  做了决定之后,整个师进行了决战调整,年轻的军人们在礼部指挥的师部命令下展开了攻坚战。战斗中指导员们因为始终在最前线带队,伤亡惨重。在礼部在各个连队的指导员带领下,转回头对剩下的敌人发动了猛攻。
  礼部成员就如在军校中学到的那样,始终如章程安排,战斗在第一线。排长打完连长填,连长打完,营部的侦察排填进去。
  在演习司令部指挥下,敌人也发动了“巧妙”的进攻,以“被俘的叛徒为先导,突袭了师部,一举端了师部”。
  这是第一次有部队直面这样的绝境,钱清看向演习参谋部的人,就见大家一个个又是讪讪的,又露出期待的神色。
  其实钱清也不相信清军能打出这样的局面,可是战场本就是个完全不可知的所在。谁都不能保证出现什么事情。
  与演习参谋部一样,钱清更是期待看到这帮年轻军人的表现。在这样的绝境之中,年轻人们会如何。
  正如演习司令部所料,得知司令部被端的年轻人们也怒了,纷纷对着在旁边的演习参谋大骂,说他们瞎JB安排。
  就在这样的时候,仅剩的几名礼部支部的军官突然问道:“要是真的这样,咱们怎么办?”
  年轻人们沉默片刻,竟然回答不上来。礼部支部的年轻军官看来也上了头,大声喊道:“按照规定,这种时候,投票决定是否继续执行命令。我们投票吧,要不要打到底!”
  血气方刚啊!听到参谋们的转述,钱清觉得自己的血液也不禁加速流动,胸膛中仿佛燃烧起了火焰。
  如果钱清在前线,得知司令部的霍崇被杀,那只有一条路,定然要把敌人给杀了,为霍崇报仇!
  已经死了这么多人,又陷入了绝境。自己的死活重要么!要是畏畏缩缩,那就别上战场!
  年轻人的选择很简单,当有人表示要光荣战斗到底之时,并无一人反对。
  集结起了最后突击力量的部队,在残存的最高指挥官,后勤处长带领下,向着清军发动了猛攻。
  而设定中,清军的精锐派出去作战。所以这支五百人的敢死队一路杀进了清军中心位置。等他们突入清军指挥部,击毙清军指挥部的时候,只剩了不到十人。
  靠着突击队的决死一战。清军最终被击溃。剩余的部队不到一千五百,并且迅速利用地形与缴获的敌人武器,做好了最后的防御阵地。在敌人大部队赶到之前,完成了准备。
  到了这里,这场演习结束了。钱清百感交集,想到年轻军人的勇气,钱清更觉得老兄弟们真的失去了锐气。
  演习指挥部中却是一片欢喜赞叹。这么一年多了,这个演习剧本竟然真的有人能打通,这是大家完全没想到的。
  大家都记住了几个名字,全部都是礼部的成员。正是他们在面对困境的时候表现出惊人的进取精神。要是没有他们的话,大概这场演习早就结束了。更不可能看到打通的局面。
第三百七十一章
礼部新气象(七)
  年轻人进入会议厅,一见到霍崇就立正敬礼。霍崇先与众人一一握手,几名高大的山东小伙到了霍崇面前,旁边的人就介绍道:“这几位都是礼部的。”
  霍崇欣慰的看着年轻人,在演习司令部的总结报告中,这些年轻人在面临艰难选择的时候顶住了压力。为胜利完成作战做出了极大贡献。
  这次会面当然不是简单的握个手,见个面,吃个饭。霍崇召集这些人是为了开研讨会。
  年轻人们明显有些拘谨,在拿着文稿念的时候都有些颤抖。等常规流程走完,霍崇问道:“我来问大家个问题,是什么让你们做出那样的决定。谁来讲一下。”
  一众在演习的时候敢直接大骂演习官,完全展现出军人暴烈一面的年轻军人们无人应答。沉默一阵,决定组织敢死队突袭敌人指挥部的后勤处长李昊不好意思的答道:“陛下,那时候觉得仗打成那样死了也没啥好怕的,再说只是演习,又不会真的死人。”
  此言一出,不少年轻人不仅露出和李昊差不多的羞涩。
  霍崇能理解这些人的感觉,军中对于演习的看法并不特别正面。毕竟么,演习中的确会出现伤亡,就如这次,就有两百官兵受伤,二十几人出现骨折之类相当重的伤。
  演习不是走队列,譬如要部队攻上一座山,虽然山上并没有真正的敌人。敌人都是用草人代替,可爬上山,并且要按照指挥上山,所有官兵都得奔跑跳跃。受伤在所难免。没出现死人的事情,已经算是很幸运了。
  可这与真正的战争大不相同,也是很多老兄弟们嘲讽年轻人过家家的原因。
  见没人继续回答,霍崇拍了拍桌子,“同志们,如果在演习中都不敢拼死作战,到了真正的战场上就敢拼死作战么?我是不太信那种事。大家在演习中表现出来的精神状态,我很满意。期待同志们能够在以后的战争中能够保持这样的状态。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
  见霍崇并没有责备这样的大实话,年轻军人们神色中都是感动。
  霍崇就开始询问起自己关心的一些内容。主基调当然是以认同年轻军人的表现,不过演习中表现出来的一些问题当然也要谈。
  霍崇就把这些说在头里,“同志们的关系就在于此,不管是赞扬或者批评,目的是什么?如果目的是为了找出问题,解决问题,而不是私人指责。这就是健康向上的。尤其是我们华夏军礼部各支部要努力建设的新型官兵关系。我们的团结,建立在官兵一体的基础之上。如果是旧制度下,把人变成鬼。把战士们视为军官升官发财的消耗品,变成了一将功成万骨枯。我们和满清就没什么区别。和之前的那些军队也没什么区别。礼部的理念大家都学习过,以后还会继续深入学习。至于同志们要做的,就是如何将这些理念变成可执行的内容,在军中普及贯彻。有学有术,就在于此。这次演习中,还存在不少这方面的问题。我不是指责同志们导致了这些问题,这个还要大家弄明白。那些没能贯彻礼部理念的人,就会用这样的小把戏给他们来做掩饰。”
  毕竟是年轻人,锐气都在。当即就有人询问起这个尖锐的问题,“陛下,怎么区别是不是贯彻了理念?”
  钱清听得心中震动,再看与会的那些老资格军官,他们中有些人的脸色并不好看。
  就听霍崇果断面对这个尖锐的提问,“譬如,如果有人直接指责,说是原本没有事,是你们闹腾起来,弄出事来。这就牵扯一个逻辑关系了。如果是你们作为原因,我举个例子,如果是你们在军事训练中瞎搞,出现了受伤。你们是因,大量人员受伤是果。你们当然有责任,要承担责任。如果是原本训练就不合理,你们调整了训练模式,引发了部队内对之前受伤问题的质疑,你们就不是原因。这种时候,就要把这个弄清楚。不好的结果就在那里放着,但是引发不好结果的原因是什么,这就不能让几个人做决定。得由礼部的支部进行判断。如果是一个人或者几个人就能做判断,那么资历之类现有因素就起到决定性作用。如果是礼部的会议,按照科学与民主的基础来谈,这就完全不同。这也就是同志们必须注意的内容。”
  钱清无声的叹口气。她其实听过些人说,霍崇是要用礼部替代老兄弟。虽然感觉这话也不是没有道理,钱清还是觉得事情也未必会变成那样。
  然而霍崇这些话无疑就把事情挑明了。以前就是排长听连长的,连长听营长的,营长听团长的。所谓官大一级压死人。钱清能够压制住这帮没用的家伙,靠的也是地位权势以及钱清的威望。
  现在礼部的作用被强调,礼部被赋予了这么多权力,就不再是单纯的老兄弟们因为资历深就能在部队里一手遮天啦。以现在的局面看,很多人会非常不高兴。
  然而钱清最清楚霍崇的性子,一旦决定了就要执行到有明确结果。任谁反对都没用。而且霍崇把老兄弟们弄来军校学习深造,同时开始全面铺开礼部。这次的变化已经不可能阻挡。
  年轻人们貌似没想到这些,霍崇的话让他们脸上都有了神采。看得出,他们大概是在部队里面的确遇到不少问题,而且未必有解决问题的方法。
  就听霍崇继续说道:“所以,我要在强调一次。科学是基础,这不是官职问题,也不是资历问题。如果有人想利用礼部商议,对老资格们说三道四,也证明了他们的目的不是解决问题,而是要斗人。只要不以科学为基础,那就是大乱斗。对于这样的,礼部绝不会当做看不到,也绝不会放过。也要同志们记住这话。斗人是天性,解决不了问题,就解决提出问题的人。这是每一个人都会做的选择。这种选择,与礼部解放中国人民的理念背道而驰。一定是要被打击的!同志们无比记清楚!”
  最初听到年轻人有机会通过礼部来提出自己的看法,甚至能与老兄弟们分庭抗礼。与会的老兄弟们脸色都很难看。听霍崇反复强调年轻人也别想着靠礼部来夺权,老兄弟们的神色都轻松起来。有些老兄弟们的神色又恢复了逐渐养成的“威严”,面对毛头小子们的威严。
  结果气氛就奇妙的安静下来。大家都在考虑霍崇的话,竟然没人提出问题。直到三十岁左右,不老不少,年龄处于中间的后勤处长李昊又开口问道:“陛下,大家要争夺的,总是得有点东西吧。我觉得同志们总不会吃饱了撑的去怄气啊。”
  “对!对!”霍崇大赞。这个问题在霍崇看来问的太好了,本想解释,霍崇觉得这么讲不给力,索性起身到了黑板面前,大大写下了“资本”与“资源”两个词。
  “一切的要点就在于掌握资本。军队靠拨款,所以军队里面决定资源分配权力,就是最大的资本。组建多少部队,部队使用什么样的武器,吃什么,穿什么,用什么。这就是我的权力。即便有别人负责此事,也是我决定负责人的任命权。到了各个部队,大家都想有最好的食物,吃的最多,装备的最好。别人来承担各种最繁杂辛苦的工作,自己的部队干最出彩的任务。这是人性,这么想不奇怪。这也是矛盾的焦点。”
  年轻人懂得少,还没到这个阶段,听得有些懵。不过也能明白。老家伙们脸色又不好看了,钱清心中又是叹气。她当然知道霍崇眼里不揉沙子,不过把话说到这个地步,很多人只怕是真的睡不着呢。
  “礼部首先要承认,任何一个人有这样的想法是正常的。决不能认为有这样的想法不正常。而礼部的理念,就不能让这样的想法成为我们华夏军的做法,决不能让每一支部队都以这样的思考方式来面对工作!如果这样的想法在军中变成常态,首先就是老实人,好人先消耗殆尽,死的惨不忍睹。当这些老实人,好人,各个惨不忍睹的死绝。剩下的人,哪怕是好人,见到这样的局面怎么想?”
  霍崇早就想狠狠敲打老兄弟们,毕竟这帮家伙们虽然未必是坏人,但是却会选择对自己最有利的方向。如果不能此时狠狠敲打他们,让他们明白这样的想法绝不可能变成现实,那么历朝历代的破事就会上演。毕竟么,历朝历代的开国悲剧都是这么搞出来的。
  “譬如!同志们不会觉得此次演习中,你们的表现无可挑剔,一点毛病都没有!我问同志们,你们中有人会这么想么?如果有,举手!”
  年轻人没人举手。便是觉得自己毫无问题的,在这样的环境中也不敢举手。
  霍崇见大家都有起码的理性,才继续说道:“如果有人揪着这些毛病不放,最后把这次演习中表现出来的那些锐气彻底给否定了!要是出现了这样的事情,同志们怎么想?没参加这次演习的人怎么想?肯定还有人在下次,会和你们做的差不多。然而再打击两次,到了第四次,谁特么还要这么拼命!疯了么?傻了么?所以,决定大方向上什么是对的,这就是争夺的点。我再说一次,勇战敢战,是我们华夏军的根本,谁也不能动摇。便是因为勇战敢战受到了损失,改进也只能是让勇战敢战更有效率,而不是把勇战敢战给否定了!这就是我定下的规矩!这就是我华夏军的方向!”
  斩钉截铁的话用斩钉截铁的语气说完,年轻人军人中已经有人跳起来,大声喊道:“陛下万岁!”
  同样感受到霍崇完全赞同的年轻军人们都起身,一起高喊起“陛下万岁”来。
  霍崇知道,自己是不是万岁,这帮高喊着“陛下万岁”的年轻人其实并不在意。他们在意的是自己被真正认同。
  在山呼万岁的声浪中,霍崇确定了,至少在这些年轻人心中,老派人物习惯的那种大平原、大兵团、排枪排炮的传统作战方式已经开始动摇。得到认同的年轻军人中,至少有一部分人不再会坚持这些老派的做法。
  挥手向年轻人示意,在更热情激昂的万岁声中,霍崇期待着这些年轻人中能够出现打破旧模式的突破者。他们将是华夏军新时代的领军人物。
  在高层,消息总是穿的特别快。譬如韦伯听到关于这场座谈会,就是在座谈会后的第三天中午。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92/33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