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清(校对)第26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64/330

  不等傅清骂完这一拨探马,又有探马冲进大帐,惊慌的喊道:“将军,逆贼已经过了江!”
  傅清一时不知道该说什么。不过是几个时辰,逆贼们说是过江就能过江了?难道逆贼各个都是水浒中传说的浪里白条不成?
  定了定神,傅清询问到底是怎么过江的。探马就比比划划讲述了一个奇谈。
  大船拖曳着小船,斜着向江上游航协。随着江水冲刷,就这么慢悠悠的过了江,在江心坡靠岸。华夏军早就在江心坡准备好了通道,很轻松就接了华夏军渡过了长江。
  震惊与迷惑的不仅有清军主帅傅清,为清军出力的槽帮兄弟们也亲眼目睹了华夏军过江的方式。
  所谓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傅清这种啥也不明白的白脖尚且能从描述中感受到了震动,槽帮这些吃水上饭的已经被吓的赶紧前往江宁城来“求见老爷”。
  雷虎虽然在迎接增援部队,还是吃空见了见槽帮的好汉。这些人见到雷虎是倒头边跪,雷虎心中欢喜,连忙命人扶起他们。
  槽帮的已经明白了华夏军的厉害,船老大试探着询问雷虎以后要怎么对槽帮。
  雷虎笑道:“大伙都是吃这路饭,总不能让我们一家独吞。以后兄弟们若是想到我们这里来做事,我们高兴还来不及。”
  船老大听了这话,心中无奈。若是槽帮跑来华夏军的船队里干活,那不就是被华夏军单方面独吞了么。所谓给大伙饭吃,那就是让槽帮的兄弟们能够单独获得船只,独立运营。这才叫做给大伙饭吃。
  然而船老大也知道事情到了如此地步,除非是槽帮跳出来与华夏军对打,还能打赢。否则就只能暂时听话。
  所以船老大也不敢和雷虎正面怼,只能听着雷虎在这里瞎哔哔。
  雷虎只是觉得应该尽可能把人都拉倒自己这边,也不是真的对漕运什么的有认知。虽然也听过百万漕工衣食所系的话,也知道大概是什么意思,却也没有真的放心里。当下进行战争才是关键。
  先把增援部队安排在满城里休息,雷虎加强了防御。生怕清军趁着华夏军的松懈发动猛攻。
  然而雷虎还是小看了傅清。清军的确提出了趁着夜色发动进攻的建议,然而傅清却断然拒绝。此时的傅清很清楚前任杭州将军与江宁将军的下场,原本傅清还是有些看不起两人,觉得两人实在是太胆小了。
  可此时此刻,傅清却不觉得心中对两人生出些敬意。华夏军的强悍已经超出了想象。
  一万人说运到就运到,那么三万五万人马也不会更费力。此战之前傅清就很清楚,兵贵神速,靠的就是突然袭击,以兵力优势夺取江宁,再从江宁出发对镇江、扬州,苏州杭州发动进攻,夺回江南。
  然而此时别说打下江宁,清军能不能在江宁城下自保都是两可的事情。而清军如果打不下江宁,这次战争目的就已经失败。
  无法获胜,还留在原地,从兵法上就是自取灭亡之道。然而作战不成功,就会受罚。前任杭州将军与江宁将军带着近十万人逃出生天,结果还是革职下狱。傅清此次的下场又会如何呢?
  想到自己的名声可能就要如此断送,傅清只觉得心中发虚,竟然有些万念俱灰的感觉。
  又想到家族会因为自己蒙羞……傅清突然就有了些勇气。自己的父母兄弟们若是想活下去,就得先保住大清才行。如果自己因为一时意气用事,把十几万精锐都折损在这里,那才是让大清覆灭的真正罪人。
  想到这里,傅清稳了稳心神。仗打到现在,各路清军伤亡已经近万。而且伤亡都是最精锐的清军。
  此时也不是没有实力发动猛攻,可城内多了一万人马,获胜几率降低不说,猛攻的伤亡只会增加。此时已经不能再围攻,而是要先寻找能抵挡华夏军反攻的要地把守。
  好在长江这边的天险并不少,往西撤退就有马鞍山与芜湖。若是再不行,还有九江与安庆,都是可以有效防御,并且能够封锁长江的要害之地。
  若是华夏军轻敌冒进,保不准就能在这些地方击败华夏军。而且清军毕竟占据上游,顺流而下始终是优势。
  想到这里,富察·傅清把心一横,对着部下说道:“各路人马准备撤离江宁城,到芜湖驻扎与天门等地防御。”
  众将听到这命令都傻了眼。傅清已经准备被手下众将反对,然而眼见众人只是惊讶,却没有反对。这倒是让傅清有些讶异了沉默好一阵,这边的将令中才有人问道:“天门能守住么?”
  李白有一首名为《望天门山》的诗,诗中描述的就是芜湖天门山。
  天门山雄踞芜湖市北郊长江畔,因李白《望天门山》一诗而天下闻名。天门山系“夹江对峙”的东梁山、西梁山之并称。天门二山中以东梁山最为陡峭,突兀江中,如刀削斧砍,巍巍然砥柱中流,令一泻千里的长江折转北去,形成『碧水东流至此回』的奇特景象。千百年来,以其独有的山形水势和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吸引着历代名流、墨客来遨游题咏,然最富气势的仍是李白《望天门山》诗: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天门烟浪”的意境,正在于此。
  傅清要退守的就是以天门山为主要防御所在,却没有完全撤退到这里。而是在芜湖到江宁之间的马鞍山为前线防御。
  沿途上经过天门山的时候,不管是傅清或者是满清将令都对这地方印象深刻。
  天门山山势陡峭,如刀削斧砍,突兀江中,隔江对峙,真可谓“天门中断楚江开”,二山中又以东梁山最为陡峭,巍巍然砥柱中流,令一泻千里的长江折转北去,形成“碧水东流至此回”的奇特景象。只见遥远的水天相接之处,各种船只从“天门”中穿梭往来,让游人赏不尽大自然这鬼斧神工的美景;船过“天门”顺江而下便可游览诗仙李太白江中揽月、骑鲸升天的采石矶和青山太白墓;再往下不远处就是和县乌江镇,可游览生为人杰死为鬼雄、兵败垓下的西楚霸王项羽庙。题咏天门山的诗词歌赋甚多,然最富气势的仍是李白《望天门山》诗: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天门烟浪”的意境,正在于此。
  清军将令都觉得在这里防御,靠了长江山重要的关口。控制了天门山,也能有效的封锁长江。
  傅清此时已经把个人荣辱抛在一边,当即明确表示,必须要这么做。既然已经拿不下江宁,若是等华夏军重兵云集,清军只会遭受更大损失。
  满清众将即便未必能打得过华夏军,却不是无能之辈。大伙对于形势也有自己的判断,而且判断与傅清也完全相同。现在已经不用指望能够一举拿下江宁城。而华夏军则会不断向江宁派遣援兵。既然如此,直接撤退也没什么不对。
  既然要撤退,就要考虑已经到了句容的清军。这支清军也在围城战中打的很惨烈,若是全军撤退之时把他们丢下,夹在江宁与镇江之间的这支人马定然走不掉。
  傅清也有自己的想法,听部下提出这么认真的问题,他说道:“我等现在恰恰不需要做出后撤的模样,反倒要佯攻江宁城。让江宁城不知官军布置的同时,调动在句容的人马绕过来。”
  傅清决定着之后的作战,钱清也在镇江做着自己的准备。
  进攻江宁的并非只有傅清的人马,两广的清军没有动静,福建清军却行动起来。
  在福州也有一座满城,城内清军三四千人,绿营就不知道有多少人。钱清这边派遣人马前往仙霞岭,力求一举先完全击溃被堵在这里的清军。
  仙霞古道原本是一条军用通道,并不宽阔,只有2米——5米宽,道路翻山越岭,较为艰险,但依然是连接钱塘江水系和闽江水系最短、最方便、最安全的一条“黄金要道”。因此,从唐朝以后,无数浙江商人通过钱塘江水系、仙霞古道、闽江水系,将茶叶、丝绸等商品运到福州、泉州海港,销售到海外。
  仙霞古道因战争而生,当然拥有重要的军事价值。仙霞古道上地处浙江、福建、江西三地的交通要冲,属于“咽喉之地”,自古以来为兵家必争。所以,从唐朝以后,仙霞古道“热闹非凡”,每过一段时间就会燃起战火。
  此次虽然要燃起战火,倒也没什么好奇怪的。
  在这样的时候,钱清却还是见了江南各地的女公务员,听闻是霍崇的大弟子,也被传说中是霍崇平日里代言人的钱清,整个华夏朝廷的二把手。女公务员们都十分激动。
  此次会面本就不是什么闺蜜见面会,所以与会的男人比女子们都多。盐务陈铭泰与他女儿陈退一一起见到了这位华夏朝廷的二把手。
  陈铭泰见到钱清的时候不得不抬头看。陈铭泰在江南不算低矮,也得有165靠上。然而钱清身高170,加上穿着军靴,带了军帽,更显得个头高挑。
  令陈铭泰有些讶异的是,钱清并非是他所想的那种凶悍泼辣之辈,却也不是什么文雅淡然的书香门第。虽然高庞说过钱清学问很好,亲眼看到的时候却和陈铭泰想象的不同。
  非得说的话,钱清让陈铭泰感觉到有些熟悉。这位二十来岁的女娃虽然早到了该婚配的年龄,却还是有着一股未婚女子的感觉。犀利泼辣却不乏冷静。举手投足间,不少地方竟然与霍崇有些类似。
  若不是两人长得完全不像,陈铭泰甚至会觉得钱清就是霍崇的亲生女儿。
  别的江南本地人对钱清都小心的侍候,陈铭泰却一言不发。高庞说过,霍崇一旦宣布称帝,就是要封王的。因为霍崇现在只有一个儿子,虽然据说还在考虑多生点,却也没见霍崇真的在这方面十分努力。
  所以霍崇手下的第一个王爷,注定是异姓王。而且会是从未见过的女性异性王爷。
  陈铭泰觉得自己此时最好什么都别说,因为说什么都不会对。
  然而众人中不少人并不这么想,甚至有人询问起钱清对未来局面的看法。钱清并没有故作高深,她答道:“人心所归很重要,然而天下未定,也谈不上这么好的局面。当下,只要让江南百姓明白满清已经再回不来就好。诸位大多是江南名门,想来会为朝廷宣讲此事吧?”
第三百四十二章
江宁之围(十六)
  正在会见江南女性公务员,有人送来一份文件。钱清打开看了看,就见是关于福建清军的消息。抬头就见与会众人一脸的好奇。按照霍崇所说,这就是生物进化到某个阶段时候演化出的“模仿本能”。钱清虽然对于动辄几千万甚至上亿年的进化时间感到非常无奈,也提不起兴趣。然而对于霍崇描述的进化结果很有感觉。并且每次都能在很多地方得到验证。
  当然,人类却也不是简单的模仿。屋子里面还是有些看着经过自我改造后显得有涵养的人,譬如高庞的老师陈铭泰,他就尽量让自己装作没看到。陈铭泰的女儿则是另外一种,虽然也是好奇,但是陈退一很轻松的用记笔记的方式把自己的好奇转化到了别的方向。
  拿起纸在空中抖了抖,钱清笑道:“哈哈,这是好消息。我军在仙霞岭击溃了清军,清军已经逃散。我军已经基本不用担心敌人从福建陆路杀过来。”
  这些投奔了华夏朝廷的人中响起一阵欢喜的感叹,很明显,这些人并不希望自己背叛了曾经被视为朝廷的满清之后,再因为投奔错了对象而被满清当做逆贼处决。
  钱清能理解众人的不安,就告诉大伙等着消息就好。华夏军主力已经从山东、河南等地集结到镇江。很快就会与清军进行决战,“只要清军在江宁战败,他们再不可能顺江而下。朝廷再派一支偏师解决了福建的清军,江南就再不用每日里担惊受怕。”
  听着钱清目的明确,效果又好的讲述,陈铭泰对钱清这位未来的女王爷更是好奇起来。女人在家族里有很大发言权,在江南不是稀奇事。然而掌握实际权柄,更拥有真正地位的女人是从所未见。
  难道华夏朝廷真能让如此局面维持下去不成?
  钱清却也没有把见面持续太久,和女性公务员们又说了一阵,勉励大伙要自尊自爱自信。此次会面就结束了。
  毕竟钱清到镇江的目的不是官员们的人事安排,而是要指挥决定江南命运的江宁之战。
  战况不断传来,清军得知华夏军开始派遣援军的消息后,对江宁城发动了新一轮进攻,大有要趁着华夏军没有集结之前一举攻破江宁的意思。
  从战争角度,这也算是正确的手段。毕竟华夏军留给清军的时间不多,如果清军继续耽搁下去,就会陷入前有坚城,后有围堵的局面。
  就在钱清准备调动人马向江宁移动之时,雷虎这边接连派来人禀报,清军竟然撤兵了。
  实事上雷虎自己都不太敢相信。之前清军表现出惊人的勇气,敢于华夏军奋力搏杀。而且攻城战中表现得也可圈可点。就这么走了,雷虎是反复侦查,才完全确定。
  此时清军统帅富察·傅清并不在意。他此时已经带着要死的觉悟下令撤军。十几万人马一路后撤,中间的难处可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说清。
  好在华夏军没有出城追赶,让清军一路狂奔,推到了安全的距离。这边傅清直接向前赶,先到了天门山,准备防御。
  天门山山势陡峭,如刀削斧砍,突兀江中,隔江对峙,真可谓“天门中断楚江开”,二山中又以东梁山最为陡峭,巍巍然砥柱中流,令一泻千里的长江折转北去,形成“碧水东流至此回”的奇特景象。只见遥远的水天相接之处,各种船只从“天门”中穿梭往来,让游人赏不尽大自然这鬼斧神工的美景;船过“天门”顺江而下便可游览诗仙李太白江中揽月、骑鲸升天的采石矶和青山太白墓;再往下不远处就是和县乌江镇,可游览生为人杰死为鬼雄、兵败垓下的西楚霸王项羽庙。题咏天门山的诗词歌赋甚多,然最富气势的仍是李白《望天门山》诗: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天门烟浪”的意境,正在于此。
  看着山势,千百年来,以其独有的山形水势和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吸引着历代名流、墨客来遨游题咏,然最富气势的仍是李白《望天门山》诗: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天门烟浪”的意境,正在于此。
  傅清知道,这里就是自己的死地。决不能退了。
  镇江的司令部里对这个消息很是讶异,有人甚至怀疑清军是不是在诱惑雷虎出战,实际上设下了埋伏。钱清并没有惊讶,只是想起自己在济宁与鄂尔泰和岳钟琪两人作战的感觉。
  这两人都是清军里面能征惯战之辈,指挥着十几万人马与拥有野战优势的钱清周旋,靠着有效准确的兵力调动,始终不给钱清任何机会抓住清军予以痛击。
  经过那段时间的拉扯,钱清已经感觉事情有些不对头。此次的感觉与那时候差不多。这让钱清更觉得上心。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64/33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