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清(校对)第24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49/330

  孔不更稍一思索,就叹道:“便是不算名臣,起码也是能吏。”
  “别小看自己。能吏就是名臣,只是能吏地位上不去,最后努力被上头的人拿走了。被谓名臣拿走了声望功劳。我最不喜欢的就是这样的破事。若是大伙的辛劳并没有得到应有的报偿,得到该有的彰显,谁还肯费劲力气去做!咱们华夏朝的理念是解放,要建立一个不欺负人的朝廷,总不能咱们自己人先自己欺负起自己人吧。”
  孔不更本想称赞霍崇一番,然而事情牵扯到自己,孔不更心中为难,不禁问道:“主公,真能建起这样的天下么?”
  “老孔,你学习实践之后,难道当不了名臣么?我觉得你能成为名臣。天下这么大,我华夏人口这么多,只要给与教育,难道朝廷里面就能缺名臣?我对咱们华夏非常有信心。一定能有名臣。若是纪律到了,大伙也能从纪律中得到利益,为何不可能建成一个不欺负人的天下。当然了,这般天下不可能一蹴而就,但是我等活着的时候尽力推进,选拔出来的接替者们也能继承咱们的理想,这样的天下一定能随着生产力发展而实现。”
  孔不更看着霍崇,搞不明白霍崇到底是大骗子或者是大圣人。为什么本该听着无比宏大,几千年都只是口头说说的事情,现在感觉就有落实的可能。
  想了想,孔不更觉得自己不能和年轻人一样瞎激动。自己年轻时候就吃过亏,险些所托非人,丢了性命。虽然愤而跳船,突然获得了机会。自己若是再和以前那样轻狂,只怕下场会更惨。
  但是话说到这个程度,不给霍崇一个交代也不行,孔不更把心一横,询问起霍崇所说的名臣具体执行标准。
  这个标准当然不可能写在手册上,霍崇就与孔不更聊着。关于在农业改革中推动的科研与总结模式虽然很多,单纯写出来其实并不多。
  等孔不更写完,霍崇就叮嘱道:“此事绝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三年五年也未必有成效。老孔,我对畜牧没什么了解,我建议你去搞这个的地方具体看看,请教一下做这个的老把式。他们懂这个,只要我们是诚心请教一些基本的内容,他们肯定会给咱们讲。”
  孔不更赶紧问:“比如,请教什么?”
  “比如,驴多少时间生一胎,这小驴多久才能成长到可以生下一代的阶段。除了驴,咱们养的牲畜就是牛、马。骡子是马和驴杂交的,是另外的一个很小规模的部分。”
  “便听主公所命。”孔不更觉得心里有了底。如果霍崇只是要求到这个程度,孔不更对自己非常有信心。
  而且不用去请教饲养牲口的老把式,光是华夏朝廷这边就提供了很多知识文献。
  之前看资料,孔不更并没有认为自己能做什么,看也是随便看一看里面与各种责任有关的内容。此时将资料从头看起,只是看到大牲口的生育周期,登时就了感觉。
  原来马匹怀孕周期是大概11个月,母马最好是四岁之后才开始生育。就意味着马匹得五年才能生下一轮。
  放下资料,孔不更想了片刻,突然笑出声来。秘书不解的看着孔不更,孔不更却不解释,就是一个劲的笑。因为这事太搞笑了。
  正常官员的任期大概是三年,很少有连任。也就是说,理论上官员想在一个任期内搞定马场的事情,完全不现实。
  怪不得马政这么难搞,原来是货真价实的人亡政息。孔不更想明白这点,笑的更厉害了。
第三百二十七章
江宁之围(一)
  西班牙船队再次抵达华夏朝廷的港口。海关的引水小船只是看着吃水线,就忍不住嘀咕起来,“到底运了什么,能把吃水线压的这么低?”
  等船只入港,检验货物,海关人员不仅皱眉。粘稠无比的黑色物体散发出一股难闻的气温,着实令人不快。听闻是“沥青”,很多人员根本不明白是怎么回事。
  很快,技术人员就赶到港口取走了一部分样品。再过几日,正在兴建的城市中,房屋的屋顶就开始用上了最初的样品。那是一种黑褐色的东西,几毫米厚,有些粘手。工程人员称其为“油毛毡”。
  城市内新式房屋采用的是框架式结构,楼顶的水泥上本来铺设了瓦片用以挡雨水。现在将瓦片都给取下。直径一米的大铁锅下面加热,里面都放了沥青。沥青受热完全融化,随即浇到楼顶。等沥青在楼顶凝固,再铺上油毛毡,用加热的铁家伙将油毛毡熨烫平整。
  城市内做着实验,大船队的司令就与老朋友冯玉宽谈着价钱。冯玉宽听完报价,呵呵冷笑,“呵呵,织田,你别说俺给的价钱少。俺们都督说过,你们这沥青本来就是从海边涌出,没人要的东西。你们在海边收集,装船,运过来。运费俺们出了,也没让你们白辛苦。你再给俺加价,就把那沥青运回去。”
  给自己起了个日本名字织田秀吉的西班牙司令见冯玉宽毫不退让,低声说道:“多出来的,咱们分了。”
  “放你娘的屁!你们西班牙贵族做事无法无天,俺们中国哪里是你们能比的!你这是要害死俺么!”冯玉宽气的大骂。
  织田秀吉见冯玉宽毫不退让,就问道:“那下次运来,你们还要么?”
  “俺们都督说了,你们运来沥青,俺们就要。不过你们也别想着给俺们玩花样,就从墨西哥那边运。别以为俺们不识货。你们给俺玩花活,俺就不让你们通关。”
  被冯玉宽威胁了一番,织田秀吉也不知道该怎么回答,最后只能感叹:“冯阁下的忠诚,堪比信徒对待上帝。我想求见总督阁下,还请冯阁下给引荐。”
  冯玉宽前去见霍崇,不成想霍崇竟然不在。好在秘书帮了个忙,引着冯玉宽到了临淄的一处建筑工地,就见霍崇和工部建设厅的头头等人正在看铺设屋顶。冯玉宽上去就见到已经完成了屋顶的油毛毡铺设,正在屋顶刷着沥青。
  揉了揉鼻子,冯玉宽觉得味道着实不好闻。然而霍崇却高兴的招呼冯玉宽过来,“冯大哥,这房子刷完顶,我可就不担心漏雨啦。”
  “真的不漏水?”冯玉宽对于这从未见过的玩意将信将疑。
  霍崇笑道:“哈哈,最少能顶几年。若是过几年再漏雨,可以用沥青修补。”
  冯玉宽挠挠头,“这么说,和瓦片一样啊。”
  “不一样。你看这屋顶,架上一层预制板,这楼顶就能够充分使用。架上瓦片,你敢上来么?”霍崇十分高兴的解释着。虽然21世纪的高层楼顶很少使用油毛毡与沥青等物做防水,然而再次见到油毛毡,真有种拉近了与21世纪的感觉。哪怕只是这样的感觉,就让霍崇十分满意。
  冯玉宽倒是没兴趣,就将西班牙那边的请求讲给霍崇,最后说道:“霍兄弟,西班牙人怎么急急忙忙要买这么多火枪。是不是他们和什么人勾搭上了?”
  “你是说他们与满清勾搭上了?”旁边一起来看的新房子的雷虎问。
  霍崇点点头,觉得不是没有这样的可能。就让冯玉宽再去和西班牙人交涉,“如果火枪只是用在欧罗巴地区,我们卖。不过总得让咱们放心,不然就没办法卖。”
  这边冯玉宽下楼去了,雷虎又回头看了看这些新房子,试探道:“先生,真能如你所说那般的干爽么?”
  “是不是干爽,每个人感觉不一样。江南来的同志肯定觉得干爽。有一点我能确定,屋顶会干的很快,不存水,不吸水。你又不住一楼,脚下不沾土,定然比以前干爽。”
  雷虎听完,很是期待。不过就听霍崇说道:“不过你只怕是得几个月才能住进来。我带你来看这些,你真以为我只是在意住房么?”
  “那都督是什么意思?”雷虎觉得心中所有疑惑都解开了。
  “你前去江宁,在江宁的城内开始修建大型粮库。以应付之后的战斗。”
  “大型粮库与战斗有什么关系?”雷虎大惑不解。
  “打仗总得吃粮。你也见过粮库,就那种露天存放,在山东尚且容易腐坏,在江南那么湿热的所在,你觉得会如何?”
  这边雷虎与霍崇和技术人员谈了一天时间,之后又调配了物资,运了大量沥青与制作油毛毡的材料南下去了。
  这边冯玉宽也打听出来了消息,就向霍崇禀报了商议的结果。
  原来当下的法国与西班牙都是“波旁王朝”的后裔统治。
  三十三年前,也就是1700年,西班牙哈布斯堡王室最后的男丁,卡洛斯二世的去世,结束了哈布斯堡家族对西班牙历5代的统治。卡洛斯二世的遗诏,是把王位传给了他的甥孙,来自波旁王室的法王路易十四之次孙安茹公爵菲利普,而非他的奥地利表亲。路易十四捍卫孙子继承权的强硬立场,导致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于1702年爆发。
  战事持续到1711年,此时波旁王室已在西班牙站稳了脚,且表示愿意为英荷两国商人提供贸易优惠和保障,导致哈布斯堡联军的瓦解。
  1714年,西奥两国签署和约,奥地利哈布斯堡王室承认波旁王室入主西班牙,但费利佩五世及其后代必须放弃对法国王位的继承权。自此,西法两国波旁王室正式分家,虽然两家分开,波旁还是一个波旁,亲戚关系还依旧紧密。而波兰的国王快死了,欧洲各国都想让自己推荐的人成为波兰国王。而且欧罗巴各国之间也有矛盾,西班牙当然希望靠着先进的武器,在接下来的战争中获得胜利。
  讲了这些事情之后,冯玉宽只觉得耗尽了精力,强行理解遥远欧罗巴大陆上的一些小国,着实是太没基础了。冯玉宽甩锅般的说道:“霍兄弟,俺能记得的都说了,剩下就看你吧。”
  “好。你就告诉他们,卖了。”
  冯玉宽愣了愣,“你不见他们?”
  “安排见个面,说几句话也行。不过一些欧罗巴小国而已,你我已经费了这么大的力气,就不用指望说太多。”
  这边西班牙人织田秀吉听闻可以买武器,简直是心花怒放。中国人竟然购买海边随意流淌的这种沥青,已经十分奇怪。正如冯玉宽所说,沥青根本不值钱,收集起来更是轻松。运过来能卖掉,就是赚到了。还赚大了。
  光是卖沥青的钱就已经快够购买三千支火枪以及二十万发子弹的钱,只要中国人还肯购买这样看着肮脏污秽的粘稠玩意,织田秀吉就等于开辟了一条稳赚不赔的大买卖。
  见到霍崇之后,西班牙人织田秀吉赶紧表达了深切的感谢。并且请求霍崇能够继续出售医用麻醉剂。毕竟战争就要受伤,受伤就得动手术。中国麻醉剂不仅在欧罗巴是紧俏的金贵物件,在墨西哥等西班牙殖民地同样是无比紧俏的商品。
  霍崇就询问织田秀吉,“二手火枪,可以便宜些。你们要么?”
  织田秀吉一听,连忙询问价格。听闻二手火枪要价只有全新火枪的一半,哪里肯放过,连忙点头表示同意。
  很快,西班牙船队的吃水线就浮出了水面。然而船队还是起航了。既然携带的沥青卖光,又花光了携带的白银,留在中国并无用处。用尽了所有钱,船上装载的都是火枪、子弹、药物、丝绸。虽然重量并不大,却是运到欧洲就能赚钱的商品。
  想着自己回到西班牙之后就能得到的奖赏,织田秀吉在船长室内倒上碧绿色的苦艾酒,品尝着其中的甘苦。期待着能够早日回到西班牙。
  就在西班牙船队离开之时,雷虎所在的船队已经抵达了江宁。就在梅雨季节开始前的几天,原本的满城内,只要能投入的人员都开始忙碌起来。
  便是如此,江宁城内也贴了招工告示。这么一年多下来,江宁城内百姓已经清楚华夏军军纪严明,更是从不欺负人。买卖公平,雇佣也很公平。
  既然不怕华夏军赖账,不少人就前往当了短工。何坤穿了短衣草鞋,跟在其他人身后一起排队。到了这边之后有人给发了个腰牌,何坤分到丁组,就与丁组人一起进了满城。
  回到以前的住处,何坤发现心中并没有激动。与他一样在满城撤离后潜伏在江宁城的人有好几个,那几个家伙们经常在私下各种怀念满城里的生活。正白旗的何坤并不怎么怀念,与满城内的日子相比,他倒是觉得汉人的聚集地更有意思。
  在城内走着,何坤将所见记在心里。满城内的不少道路竟然都被拓宽,以前碍事的东西都被拆下来。
  虽然不知道华夏逆贼们想做啥,何坤只是觉得以后朝廷杀回江宁之后,在这样的道路上冲杀肯定会更加方便。
  丁组很快分到了一处房子,梯子搭好,众人开始上房顶揭下瓦片。
  瓦片都架在椽子上,得小心点才行。何坤忍不住皱眉,却不知道华夏逆贼们想弄什么玄虚。如果是替换瓦片,就应该是把房顶某一边的取下来。不成想这边的华夏逆贼们竟然以房梁为中间部分,对称的取下瓦片。
  等这帮小工们费力的干完。就有穿着华夏逆贼军的人沿着梯子上来,他们在椽子中间又钉上些木条,铺上竹篾,用钉子钉紧。之后把一些散发着恶心气味的长条东西铺在竹篾上,再次用钉子钉紧。之后用火将烤这些黑色的玩意。
  火焰到处,恶臭扑鼻。小工们各个掩住口鼻,满脸的嫌恶。
  不过干了一阵,何坤已经看出些端倪,好像是这帮华夏逆贼在用竹篾与那种黑乎乎的玩意加固房顶。
  等中午开放的时候,同分到丁组的小工们边吃边聊,有人就说道:“那不知道什么片的东西看着好像不透水呀。”
  何坤心中一愣。他并不怎么看得起汉人,然而这汉人不过是个小工,不成想已经看出了何坤看出来的变化。
  白天忙完,晚上的时候汉人们点起了汽灯,将街道照的明亮。竟然是要通宵的赶工。
  接连几天,小工们与城内华夏军几班倒的干活。要抢在梅雨来临之前将所有房子都改建好。天空阴沉沉的,云越来越浓,越来越低,站在房顶干活,仿佛伸手就能摸到云层。
  然而雨却始终没落下来。直到房子全部改造完毕,瓦片又扑会到屋顶,细细的雨丝才从天上落下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49/33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