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清(校对)第22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27/330

  唯一感觉还行的,大概就是鸦片销售。所以双方不如用丝绸换鸦片,丝绸换白银的交易来解决当下的局面。
  亨利听完之后果断说道:“我想要贵方的麻醉剂。”
  “那东西很贵。你们何必这么坚持。”中方谈判人员开始放长线钓大鱼。
  “贵不是问题。真的不是问题。”亨利更加坚持起来。
  商业谈判获得了巨大成功。最后的谈判结果送到霍崇面前的时候,霍崇忍不住叹气。
  这份鸦片换吗啡的协议在霍崇看来,真的是每个字都散发着罪恶的气息。
  倒不是说鸦片不是好东西。在这个世界上,不谈剂量只谈毒性,就是耍流氓。
  譬如氧化砷,就是砒霜,这玩意在任何文明国家都知道是毒药。或者氰化钾,更是毒性剧烈。
  然而一个氧化砷分子或者一个氰化钾分子进入人体内,虽然它们都会剧毒,却不会引发死亡。
  鸦片如果只是按照医嘱使用,其实有非常好的疗效。前提就是一定得听遗嘱。
  就如头孢类药物在消炎方面效果非常好,然而吃了头孢后不听医嘱,非得去喝酒。那出了问题之后可别说医生害人。
  〖鸦片(英语opium阿拉伯语Afyūm),又叫阿片,俗称大烟,源于罂粟植物蒴果,含有20多种生物碱,可分为菲类和异喹啉类。前者如吗啡(含量约10%)和可待因,后者如罂粟碱。〗
  〖鸦片属初级毒品,因产地不同,或呈黑色,或呈褐色。其气味强烈,有氨味或陈旧尿味。一般经烧煮和发酵,便成了可供人吸食的熟鸦片,并被制成了条块状或饼状,此时它呈棕色或金黄色,吸时会有香甜气味。〗
  〖而罂粟作为一种被考古学家认为是超然的权力象征性植物,是在新石器时代人们在地中海东岸的群山中游历时偶然发现的;罂粟的种植则是从小亚细亚开始,经过漫长的岁月才在这个古老的世界传播开来。从罂粟植物中获得鸦片也有6000多年的历史。〗
  〖主要用途是在医疗上,在药物中仍有应用,如阿片粉、阿片片、复方桔梗散、托氏散、阿桔片等,主要用于镇咳、止泻等。〗
  最后霍崇签署了这个协议。在这个该死的时代,腹泻很可能就会死人。这种时候一小粒鸦片就有可能挽救一条人命。
  当然了,勤洗手,喝热水才是真正的王道。这可就需要让大伙先拥有轻松获得赶紧水源的条件才行。
  协议签署完,这边医疗部门的负责人跑来霍崇这边,“老师,这个吗啡是怎么做的?”
  霍崇白了这厮一眼,虽然这家伙也是霍崇的学生之一,但是霍崇还是不想告诉这厮吗啡的做法。不过这家伙问了这么一个问题,霍崇也不想放过他,“李洪,你准备一下,找些肯冒险的年轻人。作为医学交流人员前去欧洲,向那边的同行学习手术。”
  李洪听了之后非常讶异,最后只是答应下来。然而大家都没想到,联合王国的商人亨利拿到了吗啡,做了实验之后,立刻就请求离开。甚至连卖货的事情都不考虑了。
  不得以,这边只能挑兵挑将的找了三个人派去随船。
  看着这帮人的背影,霍崇心中着实有些担心自己人会不会死在半路。但是前往欧洲的联络不能轻易放掉。
  如果英国佬拿这三个人当做人质怎么办?霍崇很担心,但是最后还是忍住了。
  〖吗啡被提取和发现的确切时间多有争议,但一般认为是泽尔蒂纳(Sertürner)在1805至1816年之间发现了它。泽尔蒂纳是一位药剂师助手,他致力于了解吗啡的药物作用的基本原理,后来通过将未被加工的鸦片浸泡在热水和氨水中分离出吗啡晶体。〗
  〖当时泽尔蒂纳并不知道他所发现的物质的作用。一开始,他以狗为实验对象做测试(后来所有实验对象均死亡),然后他又在自己和三个男孩身上做实验。最终他将这种新的化合物记录下来,表示它和鸦片类似,能够缓解疼痛、引起兴奋。但是过多的剂量将会导致焦虑(厌恶)感、呼吸抑制、恶心、呕吐、咳嗽反射抑制。并且他发现在抑制疼痛方面,这种成分的效力将近是鸦片十倍。后来使用希腊梦神Morpheus的名字将其命名为吗啡(morphine)。〗
  霍崇就是根据这篇玩意做出来的吗啡,氨气这时代虽然没有合成氨,却有大量的尿液。把尿液中的尿素提取出来,加热分解,就能得到氨气。
  霍崇甚至考虑制作笑气。这玩意也是在科普节目中看到的。而且这玩意历史上发现的早。
  或许要抢占市场呢?不然欧洲佬肯定也会发现。
  麻醉药的发现要追溯到18世纪后叶,英国的杰出化学家普利斯特列和法国的拉瓦西对空气中氧的发现和氧的效用的认识。普利斯特列在1771年制造出氧气,1772年制造出了氧化亚氮,这就是后来成为第一种麻醉药——笑气。1775年他报告了他的发现,并指出蜡烛在氧气中燃烧得更旺。他把老鼠分别放在密闭的同体积的氧气和空气中,在氧气中的老鼠可以活的时间更长。拉瓦西的研究则侧重于氧气与呼吸的关系,他通过实验表明空气中有两种气体,一种与燃烧和呼吸有关,另一种是惰性的。他发现动物对氧的消耗与从事的活动和喂养的食物类型有关,还和环境的温度有关。他的这些观察已涉及到呼吸的基础理论问题。由于人们对氧气在呼吸及维持生命中作用的了解,后来在吸入性全身麻醉药中都需要加入一定比例的氧气,这不能不说是与普利斯特列和拉瓦西的研究工作有关。
第三百零五章
解决问题(十)
  大不列颠联合王国臣民亨利的船只携带了三名中国人员返航,霍崇好几年之后才明白这帮英国佬到底走的有多着急。这时代的基本操作是,多停泊几天,尽量卖掉商品。
  而且此时还是春季,英国佬一路南下,要面对东南风。这也就是英国佬的船只非常善于逆风航行,这才能坚持着南下。
  这部分知识有些是霍崇后来听华夏船队讲述,更多的是两年后返回的三名人员的每天日记里所写。
  三名人员的日记里最初记载的大概只有如何晕船这一项,至于晕了多久,三人基本不明白。等他们不晕了,才发现自己已经跑到了完全不明白所以的土地上。
  之后抵达印度,三人快被印度的酷暑热死了。好在东印度公司的人对三人十分尊敬,腾出当地非常好的宅子给他们居住,之后很快就送他们上了别的船,直奔欧洲而去……
  亨利船长刚到这边,就询问最后有谁生了重病,需要动手术的重病。
  艾德爵士听了亨利船长的问题,有些失望的答道:“亨利,难道是因为你没赚到钱,所以找比你更惨的人么?”
  亨利船长这才将装在玻璃小瓶里的吗啡拿出来,在艾德爵士疑惑的查看目光中,介绍这玩意可以令人无痛做手术的功效。
  “这种时候难道不该找印度人实验么?”艾德爵士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如此有见地的观点让亨利爵士当即明白了面前的艾德能成为爵士并非是单纯依靠他个人的家族出身。
  亨利船长抵达印度的第三天,殖民地就找出了一个非得进行手术才能活下来的印度仆人。如果是以前,这个东印度公司的印度就可以自生自灭去了,此时仆人却如同一个英国人,被送入手术室。
  手术室内的医生也是“铁石心肠的外科医生”中的一员,把人捆起来直接刀砍斧剁的事情都干过,用注射器上的小针刺入病人身体,连和风细雨都谈不上,完全是无风无雨大晴天的和平。
  没多久,平素里完全没人喜欢触摸的印度仆人开始如玩具般被好多人摆弄,其中不乏东印度公司在孟买的高级人员。这些人平日里别说触摸殖民地上的印度人,连印度人去吻他们的脚,这些高高在上的大老爷们都会感觉恶心。
  东印度公司的大佬们玩弄一阵后还是不太敢相信,这帮印度人可奸猾得很,各种想方设法的偷懒。或许这种呆滞状态是装出来的呢?有大佬问道:“真的没有反应么?”
  医生没说话,他舔了舔嘴唇,伸手拿起了手术刀。大佬们一看这动静,都连退几步。
  片刻后,大佬们都皱起了眉头,有些甚至别过脸看不下去。虽然这些殖民者都做过很多坏事,但是用刀片切割人体还是超出了大部分坏人的承受底线。毕竟么,坏人和变态还是不太一样的。
  手术做完的当晚,亨利船长已经被孟买本地东印度公司副手请去吃完饭。三天后,那个做了手术的印度仆人没有死,孟买本地东印度公司的头头请了亨利船长过去吃晚饭。
  虽然还不会汉语,亨利船长依旧懂得放长线钓大鱼的道理。他并没有立刻谈论吗啡价格,而是要对方提出价格。
  果然,对方提出的价格已经在亨利船长能够接受的范围之内,然而亨利船长也没有急。对方第一次提出的价格已经是最低价,之后的谈判就是把这个价格抬多高的问题。
  光是谈判就花掉不少时间。最终亨利船长只留下一小部分吗啡给自己的船只用,其他的都卖给了东印度公司。
  这并非是亨利船长最期待的结果。如果可以的话,船长宁肯将吗啡直接带回到联合王国去。在伦敦有太多的医院,尤其是皇家医院,会对这样的麻醉剂不惜重金。
  但是还不到亨利船长这么尽情的时候,因为联合王国只有印度殖民地才出产鸦片。在那份宝贵的协议中,双方采取鸦片换吗啡。亨利船长如果不给这帮东印度公司的家伙些好处,他们也不会给亨利船长好处。
  “船长先生,请过目。”一张印花合同纸推到了亨利船长面前。
  船长打开看了几眼,果然如他所想,东印度公司的头头虽然给了亨利船长一个很不错的价格,却也用一个合同给亨利船长套上了新的枷锁。吗啡必须卖给东印度公司,由东印度公司向欧罗巴地区销售。
  亨利船长轻轻哼了一声,却爽快的签署了自己的名字。一旦签署了这个合同,这笔利润丰厚的买卖就将落入东印度公司的手里。但是又有什么办法呢?胳膊拧不过大腿啊。
  合同签署完毕,东印度公司的头头一脸虚伪的笑容,“船长先生,你想获得什么商品的专卖权?”
  亨利长长松了口气,这才是他所想要的。专卖权,意味着以后亨利可以获得某种特定商品的交易权力,当然不是垄断。东印度公司才不会这么慷慨,船长们能拿到的只是某种商品的一部分配额。
  可即便如此,也是亨利船长这么一个并非贵族的人能够做到的极限。
  “我想获得鸦片的专卖权。”船长答道。
  东印度公司的头头并没有特别在意。鸦片在欧洲也是一种很常见的药物,在海员之中更是如此。
  唯一麻烦的是,此时的鸦片产地乃是孟加拉。得有孟加拉分部那边运到加尔各答销售。但是这不重要,只要想到吗啡销售到欧洲之后能获取的利润,这点小小的麻烦完全能接受。
  大清坤隆二年夏末,也就是西历1731年6月。英国皇家医院里接连完成了好几台手术,接受手术的病人们仿佛死掉一般躺在手术台上,任由外科医生用各种刀具切开肉体,去除病灶。再将肉体缝合起来。
  每一台手术,都有三四十人观看。主刀的医生与护士加起来也就是四五个人,其余的都是医学专家与其他外科医生。
  当每一台手术结束后,看着病人安详的躺在手术台上,手术室内掌声如雷,这些被形容为铁石心肠的外科医生都不禁露出发自内心的笑容。
  几百年来,无数医生都期待出现一种能够令病人在残酷手术中沉睡的药物。当这个梦想终于变成现实的当下,没有任何医生能够不高兴。
  除了欢喜之外,外科医生们也的确没有其他的感情。
  当然,这些只用一个小箱子就运回来的药物迅速得到了定价,其价格已经超过同等重量的白银。
  在东印度公司的伦敦总部,东印度公司头目找了几个人私下谈话。很快,几人受命而去。
  《每周新闻》的总编辑在自家喝着朗姆酒,与东印度公司的人谈着最近发生的奇闻异事,听到竟然出现了令人切开肚子而继续睡着的药物,这位哈哈大笑起来,“这是哪里来的灵异故事。”
  东印度公司的人员淡然一笑,“阁下,您认识王尔德医生么?”
  《每周新闻》的总编辑收起了笑容,他当然认识王尔德医生。面前这个东印度公司的家伙说的话可以不信,如果王尔德医生也这么说的话,那就不能不信。
  东印度公司的人员心中暗喜,看来他的任务要完成了。1621年8月13日,英国出版商尼古拉斯·鲍尔尼和托马斯·艾克尔在国王的特许下,创办了英国第一家定期刊物《每周新闻》(又称《新闻周刊》),英文News作为新闻之意,第一次用于刊名。该刊的内容取材于荷兰的新闻书,主要是国外消息。
  吗啡这样的药物需要的是宣传,东印度公司已经有段时间拿不出什么激励人心的真正发现了。让《新闻周刊》发布新闻的话,局面可就完全不同。
  总编辑第二天就亲自去见王尔德医生,却得知医生正在做手术。总编辑本想等一会儿,却想起此行的目的,就问道:“难道是那种可以让病人不动的手术?”
  “是的,阁下也听说了此事么?”医院的人员说起这个心变化,满脸都是自豪。
  总编辑想了想,拿出了一枚小银币在手中抛了抛,“能让我也去看看么?”
  事情如东印度公司所期待的,几乎在同一时间,《每日周刊》《牛津公报》《评论》,三份报刊上都介绍了最新的麻醉药物。
  1665年,著名的《牛津公报》创刊,后来改名为《伦敦公报》,并作为政府公报。
  1704年,著名作家旦尼尔·笛福创办了《评论》周刊,该刊作为政论杂志的鼻祖,也颇有影响力。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27/33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