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清(校对)第20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09/330

  便是老十四也知道事情大条了。在这么下去,别说打仗,光是病倒就已经要击垮这七多万人马。
  与巴赛商议,巴赛也知道事情不对。但是他并没有提出要撤军,而是建议立刻给弘昼上奏折,讲述当下军中的窘境。
  虽然路上行走艰难,消息还是一天就送到了京城。弘昼看完这些,就将内容给了军机处的大臣。刘统勋看过,脸色很是惊惧。不等弘昼询问,刘统勋主动说道:“皇上,当年李闯前往一片石前,军中就是瘟疫横行。此时非得小心!”
  弘昼知道刘统勋曾经研读过顺治时代攻灭山东逆贼的历史,却不知道刘统勋研读过八旗入关之时的历史。询问之下才知道那时候是怎么回事。
  原来一片石就是指山海关。吴三桂率兵四万原驻守宁远(今辽宁兴城),阻止清军径入山海关。在大顺军直逼京畿时,吴三桂奉命率兵进关入卫京师,行抵丰润(今属河北),闻京师已破,崇祯帝朱由检自缢,遂折返山海关。
  李自成乃令明降将唐通领兵八千赴山海关招降。吴三桂反复思虑后决意归顺,率军离山海关进京,行至永平(今卢龙)西沙河驿时,遇从北京逃出的家人,得知父吴襄在京遭农民军拷掠,爱妾陈圆圆被夺占,于是顿改初衷,打着为崇祯帝复仇旗号,拒降李自成,还师山海关,袭击唐通部。
  李自成闻讯,即召文武大臣商讨对策,确定征抚兼施。在唐通一再告急求援时,李自成于四月十三命权将军刘宗敏等率兵约十万(一说六万)向山海关进发。为争取吴三桂,携明朝太子朱慈烺和吴襄随军同行。
  吴三桂料不能敌,遂遣使致书多尔衮求援。清军在翁后(在今辽宁阜新境)遇吴三桂使者,遂改道从连山(在今葫芦岛市境)、宁远一线日夜兼程,疾趋山海关。清兵自四月初九出发,四月二十日,清兵抵连山(今葫芦岛市连山区),吴三桂一再催兵,清兵知李自成军迫近山海关,日夜急行,一日夜疾行二百余里,共行军十三日。
  李自成人马在京城染了瘟疫,行军之时已经出现许多问题。却因为攻破京城,逼死崇祯。又与明军交战之时很有信心。就不顾疫情与清军与吴三桂联军在一片石交战。
  其间大顺军打的其实不错,然而最终还是因为兵力不足,又没想到清军竟然加入。最终大败。
  而清军在此战中不仅夺取了山海关,更歼灭了李闯核心老营数万人。使得李闯元气耗尽,再没有争夺天下的力量。曾经毁灭了大明的李闯就此进入了覆灭的倒计时。
  听刘统勋讲述这么一件旧事,弘昼心中不安起来。这心中不确定,立刻想询问十三叔。随即想到十三叔已经去世,从此生死相隔,再不能借助十三叔的智慧。弘昼眼圈一红,差点落泪。
  旁边的军机大臣们各个都是人精,立刻劝说弘昼不要过于怀念老十三。还是赶紧做决定吧。
  弘昼第一念头就是讲军队先撤回来。然而十三叔遗表上明确说过,不能撤军。一旦将人马撤到通州,只会让京城内那些动摇份子们作出选择。
  可是不撤兵,就等着滦州城外七万多人马病死大半么?
  左思右想,弘昼询问群臣觉得该如何应对如此局面。
  军机大臣们都没有说话,弘昼看着他们也没有确定的想法。好几个满人大臣就偷眼看弘昼,仿佛想从弘昼脸上寻求出答案来。这可把弘昼气到了,自己要的是这帮位高权重的大臣们拿出计策,可不是让这帮大臣说弘昼喜欢听的计策。若是只想听自己想听的,弘昼觉得自己还不如抓阄呢!至少抓阄得到的答案可能还能算是真正的天意。
  军机大臣们或许是看出了弘昼看穿了军机大臣们的心思,最终没人提出看法。气的弘昼问这里头最年轻的刘统勋,“你觉得该如何应对?”
  刘统勋果断答道:“先派医生治疗。”
  弘昼当时就觉得这办法可行,马上命御医们赶紧准备治疗方案,需要什么草药就赶紧准备。
  下达了一个还算靠谱的命令后,弘昼继续问道:“接下来如何?”
  刘统勋又想了想,“回禀皇上,臣觉得的确不能撤。若是撤下来,要将这些人马安置到何处?他们已经染病,所到之处定然令当地也染病。若是让他们回京,岂不是京城也不保。”
  弘昼原本想的还是十三叔的遗表,所以不认同撤军。此时刘统勋指出更现实更残酷的局面,弘昼除了叹息一声之外,已经不知道该说什么。
  此时在滦州,老八亲自出城。面前的雪地上排开了上万人马。每一队士兵身边都是出行装备。
  站上高台,老八高高举起手中酒碗。这上万人马已经倒上了酒,除了酒之外,士兵们还从怀里掏出捂热的纸包,从里面拿出麻辣兔腿。
  碗里的酒散发出山东土豆烧酒特有的味道,直接喝的话胃里头真的受不了。非得有肉配合才能感觉舒服。
  老八举起酒碗,对着台下众人喊道:“诸位兄弟都是咱们满洲好汉,此次出击,虽然凶险,却难不住大伙。本王就在这里预祝大家旗开得胜马到成功!来,先干了这碗酒。等打赢了,本王在京城为大伙摆酒庆功!”
  说完,老八将土豆烧酒一口喝下。只觉得从喉头到胃里,仿佛是一股火般穿过,随即又如烈火般扩张开来。
  酒喝了,肉吃了。上万人马开始行动起来。就在雪地中,人马向着南边前进。
  上万人马也都一口喝了酒,随即把兔子腿直接啃了。兔子肉不多,好在够味道。吃起来很满足。
  酒喝了,肉吃了。上万人马开始行动起来。就在雪地中,人马向着南边前进。
第二百八十八章
只能选择的道路(四)
  酒入腹,辣入胃。满人汉子们只觉得体内燃烧着热量,热烘烘的仿佛灶膛般向外冒着热力。
  马匹拉着雪橇走在被步兵踩出来的临时雪路上,让道路变得更瓷实了一点点。跟在雪橇后头的步兵让众多雪橇压出来的路更瓷实一点点。也不知道是鸡生蛋,还是蛋生鸡。
  前头的部队走累了,后面还有体力的部队就顶上去开道。一万盛京人马穿过无人的雪地,绕过清军的大股据点,突袭歼灭北京的小据点。再沿着大道一路西进,直奔京城而去。
  京城还是管理森严,早晨,只有从玉泉山运水的车队,以及从皇宫把便溺运出来的车队才能定期进出。
  十二月十五日,车队离开之时,有几辆覆盖着草席的车子赶紧跟了上去。
  守城的营官一看这局面,立刻从城头冲下来喝止住。跟着营官的奴才看营官并没有完全要阻止的意思,觉得大概是可以捞一笔的机会。自然要替主子说话。奴才立刻上去喝止,言谈举止间露出懂行的人就会懂的那种。
  推车的也是个小官,看他的表现就知道他懂了。不过小官并没有要给钱的意思,而是对营官喊道:“大人,公文里所说的就是这些。”
  奴才一听可就怒了。
  公文所说?守门这么辛苦,要是都听公文所说,大家就去喝西北风吧。
  不用营官吭声,奴才已经开骂。
  “让俺来看看。”营官的声音传来。
  奴才立刻不再骂。既然主子发话,那就该主子话事。反正之前该做的都做了,奴才们能少说几句,也留口热气暖暖肚子。
  小官并没有说什么,只是等营官靠近之后就掀开掩盖整齐的草席。奴才也跟过去看,看到车里的东西,不仅倒吸口凉气。
  车里都是尸体,被草席遮盖严实的尸体。往后看,七八辆车那模样,都是尸体。瞅数量,一辆车上有起码十几具尸体。小车队运载的得有百十号。
  奴才虽然很想怒骂,却见营官一声不吭,也知道事情并不会简单。此时自己怒骂还不是时候,非得等主子发话才能开动。就见营官丝毫没有动手的意思,奴才别开脸,余光看到这些尸体全都是破衣烂衫,应该是乞丐。
  想到这里,奴才突然想起,最近一两个月里头,城内管的格外严。以前靠在城门这边的乞丐都被撵走。而且没人进出城门,自然没有施舍。乞丐们走了之后就没回到城门这里继续乞讨。
  这两个月没见到乞丐,奴才就把京城内有这等人的事情给忘记了。
  就听营官问道:“文公说还有人要往外头运?你要运多久?”
  “城内已经死了这么两三百人,还有更多病倒了。眼见撑不了多久。”小京官语气中都是无奈。
  “快点运走!晦气!”营官啐了一口,转身就走。
  奴才知道这次没啥好处可捞。向车上尸体上索要好处明显不现实,若是逼着小京官给好处。这厮就能公事公办,直接把车停到城门口。正如营官所说,晦气啊!
  虽然跟着营官走了,奴才还是回头盯着小京官的身影。这么几年来,竟然有人能不给点好处就从城门出去,真是不习惯呢。
  小京官出了城,直奔城南的乱葬岗。京城南边都是穷人居住,自然买不起墓地。原本只是为了让死者入土为安,后来埋的越来越多,就成了乱葬岗。
  到了目的地,已经有人在挖坑,坑还不小。小京官上前看了看,有几丈长宽,七八尺深。就从怀里掏出钱来递给指挥挖坑的汉子。
  汉子接过来颠了颠,连忙说道:“大人,这给的太多。”
  小京官神色无奈的摇摇头,“本就被人克扣过,只剩下这么点。俺也想积点阴德。兄弟你挖这么大坑,是真用了心力。这不,你还准备了火盆,给这些人备了些香烛纸马。若是再克扣你,俺觉得不安心。”
  正如小京官所说,挖坑的虽然没有给每一名死者都准备各自的丧事,却也准备了整个丧事的。
  这汉子也没有多话,收起银子就开始命人干活。尸体各自用草席裹了,充当棺椁,放入坑内,很快就摞起四五尺深,把坑填的满满的。
  众人挥动铁铲,土又填了回去。没多久,除了覆盖信土的地面没有雪之外,已经看不出这下面竟然掩埋了百十号人。
  这汉子对小京官说道:“张大人,俺就住附近。不如去吃杯酒,暖暖身子。”
  “李兄弟……也好。”张京官答应下来。
  穷人的房子就那样。有屋顶,有墙壁。却不用仔细考虑墙壁与屋顶是啥样的。
  李兄弟屋里还有个火盆,比外头是暖和不少。火盆边放了酒,除了蒸的黄面馍馍之外,还有兔子肉。
  张京官坐下,李兄弟又请张京官先起身,给他凳子上垫了个破破烂烂的棉垫。张京官觉得垫子又软又暖和,伸手一摸,竟然是山东的兔皮里衬。
  酒一开封,那股凛冽的酒气证明酒也是山东来的酒。张京官叹口气,虽然这些都是从山东沿着运河运来。价格却比本地的东西要便宜。更重要的是,本地的肉类供应与酒类供应还有个时效,有时候有的卖,有的时候没得卖。
  山东这边的货一年四季,从不停歇。虽然两边打了不少年仗,山东货不仅没有变少,反倒不知有之前多少倍的规模。
  张京官一口酒下肚,胸中有了热力,不禁叹道:“每买一块山东里衬,就等于让逆贼有钱造一颗铅丸。每日京城买这么多东西,就是帮着逆贼们打造兵器。我大清不是亡于火器,而是亡于贸易啊!”
  李兄弟一脸茫然的看着张京官,为了凑趣,只能眨巴眨巴眼睛。看张京官一脸苦涩,又喝了一杯。李兄弟这才问道:“张大人,你方才说的是啥?”
  张京官叹口气,“唉,是朝中大人们上的奏折。”
  “这是啥意思?”李兄弟追问道。
  “朝中有人要严查从山东运来的货物,不许再买山东货。”
  李兄弟听明白了,登时也急了,或许是酒劲也上来,李兄弟焦急的说道:“张大人,若是不许买山东运来的东西,俺们吃啥啊!现在的粮食卖的比这兔子肉还贵。京城本地的肉卖出了的价钱要上天去了。俺们真的要饿死啦。”
  听到这话,张京官心中一阵难受。他乃是负责京城内的民政,说是负责也太高。乃是跑腿的小官。
  收容这些穷人的地方早就没什么吃的,他亲眼见过那些连孩子都卖不出去的母亲形容枯槁,搂着瘦骨嶙峋的孩子哀求给口饭吃。
  可京城家家户户都没吃的,别说当下管的这么严,根本不许这些人沿街乞讨。就算是他们去讨饭,也没吃的了。
  张京官从没想到自己竟然能亲眼看到有人饿死在他眼前。以前见到的尸体,说是饿死,直接死因大概能归于病死。活生生饿死,是真的从所未见。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09/33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