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清(校对)第16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67/330

  “给他们地契。”霍崇果断表态。这次土改的基础就是没收了大量地主土地,那帮士绅被连根拔起的地区,除了大汉政权掌握的巨大土地,就是普通百姓们拥有的少量土地。
  霍崇制定的制度里面当然不存在国家这个大地主。除了国营农场之外,土地分为国有和集体所有。也就是以村为单位拥有集体土地。
  不管是国营还是集体,土地都不能买卖,只存在耕种的权力。所谓新地契,指的就是土地耕种以及经营的租用契约。
  其中专门强调了“耕者有其田”。所谓“耕者”指的不是农民,而是愿意种地的人。
  只要这些人不再耕种土地,那就等于是自动终结了这份土地契约。除了他们的宅基地之外,这些人就不再拥有土地耕种与经营使用权。
  如此搞下来,霍崇觉得自己算是根据历史经验,从一开始就把土地彻底作为一种生产资料,而不是为农民这种小资本所有者的家产看待。
  钱清等高层早就接受了好多培训,通过考试等手段,算是把这套东西背会了。以钱清的理论思考能力,看得出,她还是颇有疑虑。
  “有什么觉得不对,就说出来。”霍崇没空和钱清猜谜。
  “先生,那些百姓若是知道了土地从此不是家产,他们会不高兴。”
  “那个阶段不会太久。现在工业发展的这么快,搞工业可比搞农业赚的多。现在那么多养兔子的,你觉得他们真正从哪里挣钱。种地不过是他们心理上的安慰,觉得局面再差,也不至于没饭吃。”
  钱清皱着挺好看的秀美,无奈的说了实话,“先生,其实最不高兴的是咱们自己人。”
  “那就和咱们的人讲,对咱们治下的所有人讲。讲清楚。他们这么想,很正常。没有错。但是,我们因为要向着将来走,我们必须要执行土地国有。另外,告诉百姓,土地国有,不是说土地归了以后皇帝或者大臣。咱们坐了天下,谁都不能私有一寸土地。就这么告诉他们!”
  钱清想叹气,却没有。用雪白的牙齿咬了咬嘴唇。钱清眼中都是决绝的光,“先生这么讲,没错吧!”
  “我绝不会改变这个!以前不敢说,是因为怕太多人被吓住。现在怕也没用。一旦土地在咱们手里私有化,以后不杀人,哪里能拿回来!不用怕,清儿。讲清楚,还是那话。一定要讲清楚。让大家知道咱们到底想什么,做什么。为什么这么做。我一直这么想,大家都不是傻瓜!”
第二百四十章
变天了(七)
  “都督,你这是咒我们么?”
  学习会上,有人悲愤的说道。霍崇已经觉得自己做好了所有心理准备,此时依旧觉得心情受到不小的冲击。
  说出这话,已经是对方几乎身陷走投无路境地时候的反击了。
  打起精神,霍崇克服了心情波动带来的不快,挥手阻止了其他想站起来的人。至少这家伙所说的是相当一部分人的真心感受,不能立刻打击说这类话的人。
  霍崇问道:“你觉得有了自己的地,就千年万年了?”
  “先生,连自己的地都没有,啥都没了!”
  “你要的是地,还是你能每年都能种地?”
  “俺……俺都要。”这位说了大实话。
  霍崇觉得这回答很正常,一点都不傻,心情恢复了不少。
  与会的杨望富怒道:“先生给你啥,你就要啥!”
  一句话就压住了反对者和心里反对嘴上不说的人。霍崇想了想,“望富说的是办法。现在就这么做!不过,我想要大伙明白为啥这么干。这不是说有些人错了,想千年万年有什么错?这没错。不过啥都占的方法,前年万年不了。还会害死很多很多穷人。”
  说到这里,霍崇觉得此时谈及这个问题也算到了时候,就直接问道:“如果自己每年都有地种,可以不害别人。这是一种让咱们心里面觉得不是那么安生的日子。还有一种,是把什么都占了,却会害死很多穷人。心里面觉得咱们自己安生的日子。两条道,大伙选哪一条?”
  这话说完,与会的人都紧紧闭上嘴。不少人好像没理解这话是怎么回事。然而不用开口,就能感受到其中的威胁。气氛让人类对于危险直觉的动物本能被触发。
  远在京城的高庞用力伸了个懒腰,打了个大大的哈欠。这个动作让高庞浑身十分放松舒适,擦了眼角不自觉渗出的泪水,高庞居高临下看着面前桌子上的模拟试题。
  现在已经是雍正六年十二月,眼瞅着就要到坤隆年元月。恩科很着急,二月初一开试。一个月里即便多读书也不会有太多帮助。反倒是提升一下写策论水平比较实在。
  眼前这篇文基于先验论逻辑,已经是高庞达到的新高。尤其是高庞强制自己以“没人性”的角度来写,甚至有了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程朱理学讲“存天理,灭人欲”。霍崇则讲“凡是脱离现实去讲人性,都是没人性”。两者互相印证下,高庞觉得自己明白了满清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官员。
  在高庞看来,霍崇是一个有自己坚定理念的人。实事求是,承认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是霍崇的看法。
  满清其实差不多。与霍崇不同的是,满清要的是结果必须符合满清的期待和要求。
  先验主义,不讲人性的程朱理学非常符合满清的要求。三纲五常,单方面的权力,单方面的服从。
  提起笔,高庞想修改一下自己的文章。至少在高庞看来,自己的太多内容有些过于张扬。毕竟是刚弄明白这些,还是存在一种觉得对方看不懂,所以要讲的更直白的手法。
  这大概就是临行前老师反复叮咛,要高庞不要小看人的原因。以前高庞不懂,现在高庞觉得自己懂了。这种时候需要的不是解释那是啥理念,而是要把这些理念所引用的内容拿来用。
  刷刷点点又写完一稿,高庞随手将之前的文扔到火盆里烧了。正想再研究,就听人敲门。开门就见同行的举人兴奋的说道:“吕大人来了!”
  高庞有些惊喜。吕大人乃是镇江考出来的进士,现在于六部当差。高庞他们原本想去主动拜见,没想到吕大人屈尊。作为师兄,高庞很想见见这位半山先生之前的弟子。
  几人出了客栈,就见一名四十来岁的官员正下了轿子。为首的举人赶紧说道:“外头冷,进屋再见礼吧。”
  腊月天冰天雪地,吕大人也不瞎讲究,随着众人进了客栈。几人互相介绍后,就围坐在火盆旁边伸着手烤火。
  这等时候只可能谈论科考,吕大人爽快的将这次科考的大概形势讲给众人。听了片刻,同行的人都皱起眉头来。那位试图想招高庞当女婿的大哥迟疑着问:“此次难道只是想招满人?”
  吕大人叹口气,“霍崇那狗贼杀进京城,在棋盘街六部为非作歹。户部与吏部几乎被杀了个干净。其他各部都有损失。这……”吕大人抬手比划了一个八,然后说道:“在盛京。盛京那边出的进士少。朝廷可是要多招满人进士。”
  众举人听到这些,心情大为沉重。自己辛辛苦苦跑来参加科举,竟然只是来陪考的么?
  在这等时候,那位想过当高庞岳父的大哥试探着问:“吕大人这是要我们立刻回家?”
  “我只是说说。免得兄弟们觉得好考上,放松了心情。便是如此,也不至于一个汉人举子不招。毕竟么,规矩里头,满不点元。”
  听吕大人这么讲。高庞忍被逗乐了。所谓满不点元,据说是顺治时代立下的规矩,满清科举里面,满人不点一甲三名。以霍崇提出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那就是满清为了装装样子,故意弄出来的噱头。
  据说呢,除了满不点元的规矩之外,还有别的规矩。那就是旗人进士得占了进士一半。
  旗人不足汉人百分之一,却要占据一半进士名额。如果不是霍崇在檄文里头明着说出来,用此抨击所谓“满汉一家”都是谎言,高庞以前还真不知道。
  这次既然是针对满人的恩科,就是说,这么多进京赶考的汉人举子真正能争夺的不过是三个名额而已。
  吕大人见高庞笑的竟然很坦然,高庞周围那群人被弄得六神无主,忍不住对高庞有了些兴趣。就问道:“高贤弟,你难道要回去么?”
  高庞摇摇头,“来这里就是为了参考。就算是明知道考不上,这个过场总得走完。”
  吕大人听高庞这话,更是中意。就转头对最年长的举人说道:“诸位可否写了什么文章,借我读读。”
第二百四十一章
变天了(八)
  老十四看着眼前的这帮人,眼神中的不快令眼前这些人几乎要瑟瑟发抖了。这可是内阁总理大臣的怒视,是有可能要死人的。
  “王爷,那孙嘉淦不识好……”
  “放屁!”老十四怒道:“那孙嘉淦本就是好名之人。他既然说了不行,你等为何还不肯放手?是想要我难看么?”
  这话问的面前几人低头不语。合着派人去说项的是十四爷,被没脸拒绝之后又阻止下面的人挟私报复,反过来给孙嘉淦说好话的也是这些人。给十四爷当差怎么就这么难呢?
  几乎与此同时,吕大人也到了老十三府上。等左右无人,吕大人低声说道:“王爷,此次臣见到了几个文章做得好的……”
  “拿来。”老十三说着,就放下自己手里的公文。
  吕大人连忙把几份文章送上去。老十三看到最后一份忍不住笑道:“这是一气呵成的么?还有,这鬼画符是怎么回事?”
  吕大人苦笑一下,都是读书人,是不是一气呵成看了就知道。不管是墨色,下笔力道,中间是不是吃了饭,都会有明显不同。
  将高庞的大概情况讲给十三爷听了,吕大人才解释:“王爷,高庞说这是他有些记得不太清楚,只能用这个标志出来,他才能记得住是哪段。”
  “哦。有点意思。”老十三点点头,“这些人,你让他们再写几篇。题目么,这里有。”
  “王爷。这个……”吕大人有些不安。
  “不用怕。我请孙嘉淦看过,与这次科考毫无关系。”
  吕大人这才有点放心。毕竟主考官乃是孙嘉淦,一个在雍正朝时代就敢公开说自己“好名”的人。这样的人如此珍惜羽毛,一旦有丝毫牵扯,那是要出事的。
  等吕大人离开,老十三又拿起了几份文章,随便看了看就将高庞的那篇拿起来。越读,老十三就觉得这文章虽然青涩,却思想正,立意佳。便是没有直说,对于皇帝独掌大权的态度十分投了老十三的感受。
  现在太多势力都想在朝堂上拥有自己的影响力,雍正时代对这帮人毫不客气。便是如李绂这样的家伙,清正刚烈,胆气无双。只要被雍正认为是朋党,就毫不客气的下手。
  雍正被杀,引发了朝廷内势力大变动。然而老十三并没有改变初心,到现在,老十三依旧相信雍正选择的道路没有错。
  放下了高庞的文章,老十三继续埋头公务。开春之后,这场恩科就会结束,进入三月,装备了大量火炮火枪的讨伐军就会杀向山东,与逆贼霍崇决一死战。
  高庞没想到自己居然会被叫去单独做试题,意外之余也没有特别的感受。刷刷点点把几套题做了,高庞起身就告辞。
  其他几人明显没想到高庞这么快就要走,看高庞的眼神仿佛看怪物。吕大人只是看了看题目有没有写完,见卷子都答了,同样一言不发。
  等所有人都做完题目,一个个磨磨蹭蹭不想走。明显是想从吕大人这里套出点什么来。吕大人怎么会因为这几个货影响了自己的前程,礼貌又不失冷淡的让他们回去好好读书备考。
  趁着夜色将题目送到十三爷府上,就见十三爷这边已经有位年轻官员等在这里,定睛细看竟然是刘统勋。
  现在刘统勋已经是刑部侍郎,虽然雍正在世的时候,京城的官员就普遍认为刘统勋会被大用,没想到雍正死后,刘统勋这么快就被大用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67/33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