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清(校对)第14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48/330

  老十三很快从这短暂的情绪失控中强行把自己拉回到现实。现在不是痛哭流涕的时候,看到雍正身首分离的尸体,他已经跪在四哥的尸体面前哭的昏厥好几次。
  等醒过来之后,却知道这根本没用。大清的皇帝被逆贼杀害,这等于是天都要塌了。在这个时候,一定要撑住局面,让大清重新回到轨道上去。
  慈宁宫内到处都是侍卫,从这肃杀的人群中走过,老十三给满清当下最高的权力者跪倒给行礼,“臣,叩见太后。”
  太后命怡亲王起来,开口就说道:“怡亲王,哀家问你。你十四弟做九门提督,你可有什么不愿意?”
  老十三低着头暂时没有回答,只是目光扫过太后身边的那些人。到底是谁给太后做出的这个建议?老十三一时想不出来。不过就算是知道了,现在也没办法处置。
  打狗还得看主人。更何况此时的太后乃是大清的女主,在新帝登基前,太后的懿旨就是等同于圣旨的存在,任何军国大事,如果太后反对,那就没办法合理执行。
  想到这里,老十三应道:“太后,臣想请十四弟为皇上治丧。”
  天后没有立刻回答,过了一阵才听她叹道:“怡亲王,你十四弟为先帝守灵三年,你是想让他再守灵三年不成?”
  怡亲王并没有畏惧,“太后,非亲贵不能为皇上治丧。由十四弟为皇上治丧,乃是向天下展现十四弟的能耐才干。等治丧完毕,皇子登基。臣愿意保举十四弟为内阁总理大臣。”
  听完老十三的话,太后又沉默了。老十三以为太后又得思忖很久,没想到太后很快开口说道:“你等先下去。”
  侍卫,宫女,太监纷纷离开。最后只剩下太后的贴身宫女太监还在屋内。太后把老十三叫到面前,给他赐了座位。这才开口问道:“内阁总理大臣,就如老八那样的内阁总理大臣?”
  老十三身子震了震。太后的话是在赤裸裸地在已经撕开的皇家伤口上重重洒了把盐。
  雍正时代的打击政敌的手段极为酷烈。尤其是对老八的打击格外如此。而且雍正还用了迷惑手段,先给老八升官加权,将其高高捧起,接着重重摔下。作为雍正的真正心腹,老十三也参与其中的谋划。这么做的目的无外乎是让老八的党羽们都跳出来,方便尽数剪除。
  如果雍正能够活起码十几年,通过打击剪除了所有异己,建立皇帝的独裁大权。以后施展怀柔手段,敉平这些矛盾的事情可以交给雍正的儿子们去做。
  然而雍正竟然被霍崇所杀,老八反而没死。这矛盾就成了当下最棘手的事件。就在见到雍正尸体后,老十醒过来后就已经秘密派人前去囚禁老八的所在,准备动手。没想到老八竟然被京营第四营“偶然”从攻打那边的逆贼手中救出。现在老八就在京营第四营之中。
  老八这一出来,简直是纵虎归山!让老十三没办法再动手杀人。
  老十四一直是老八党羽,老八夺嫡失势之后,老十四又想接收老八的党羽。如果让老十四当上九门提督,这又将是一场夺嫡之乱。
  正在紧张思考,就听太后继续问道:“怡亲王,你为何不肯让你十四弟做九门提督?是担心他造反不成?到了当下,你还如此提防自己兄弟,是要让咱们旗人看着寒心么?”
  听到这里,老十三只能下了决断。他跪倒在地,“太后若是想让十四弟做九门提督,臣当然没什么不愿意的。不过臣想问太后,太后何时下旨,让弘昼登基?”
  这话说完,屋里面安静的如同空无一人。一根针掉落地上只怕都能听得清楚。
  雍正登记后,最年长的三个儿子中,弘时已经被雍正“送给阿其那当养子”,没多久就死了。朝廷内外普遍认为,弘时是为老八老九喊冤,所以被雍正秘密处决。
  大家普遍看好老四弘时。老四弘时在圆明园被杀,不知道为何,逆贼却留下紧紧抱着弘时儿子的福晋。
  剩下的能登基的只有弘昼这名皇子了。
  见太后一言不发,老十三继续问道:“太后,皇上归天。朝中不可一日无君。何时请弘昼登基?”
第二百一十四章
一个时代的结束(四)
  老十四听到外头的脚步声,脸色难看起来。他被雍正关在家里已经好几年,这个宅子不算小,却已经完全走到闭着眼就不会有问题的程度。
  这脚步声绝非自家人的脚步。现在外头全然封禁,老十四家更是以“保护”之名围的严严实实。此时有人进来,想来是要冲进来抓人了吧?
  熟悉的脚步声响起,乃是老十四的仆人。就见他满面惊喜,冲到老十四面前低声说道:“十四爷,八爷来了!”
  老十四大惊,连忙起身去迎。就见一名穿着八旗棉甲的男子在人搀扶下走进屋内。老十四仔细辨认,果然是老八。兄弟二人这已经好几年没见过,老十四上前就握住老八的手臂,只觉得老八手臂已经远没有之前的结实。看着老八憔悴的容貌,老十四已经眼中有泪,“八哥,这些年……你是怎么过的啊!”
  老八也拉住老十四的手臂,“十四弟,没想到我还能活着见你。此次我来是求十四弟救我的!”
  “八哥这是什么话?”老十四有些讶异。
  老八也不废话,直奔主题,“十四弟,皇上被逆贼杀了,我死期就在眼前。”
  “什么?”老十四愣住了。
  老八就简单的将“听到”的消息讲给老十四,雍正被杀,动手的好像是霍崇的人。
  “真的?”老十四眼中含着眼泪,神色中都是惊喜。
  看老八点头确认。老十四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小的眼泪都散落在胸前。
  然而笑了一阵,老十四突然嚎啕大哭起来。这份悲伤毫无掩饰,却不知道哭声里面为雍正之死而哭到底占了几分。
  老八神色黯然。同样不知道这份黯然中的复杂成份。
  等老十四收住哭声,老八开口了,“十四弟,我这次活了条命,再无什么争大位的心思。现在皇上归天,我还活着。不知道多少人想杀我。十四弟,只要太后还在,就没人敢动你一根汗毛。现在老九已经死了,能保住我一条命的人只有你一个。哥哥我来这里,就是想求十四弟你救我一命。”
  说完,老八就直挺挺给老十四跪下了。
  这下老十四大惊,连忙上前想扶起老八。正在兄弟搀扶间,外头又是一阵大乱,片刻后,负责守门的人冲了回来,大声喊道:“十四爷,不好了!外头来了许多人马!”
  话音未落,就听大门响动,竟然是有人硬闯了进来。那些人马都举着火把,将老十四的院子照的如同白昼。就见人人手中都拿着兵器,明晃晃,亮闪闪,真的是杀气腾腾。
  老十四一把拉起老八,把他护在身后。同时叫人拿来自己的兵器,大步走到正堂门口。
  就见外头的人马让开通道,从中走进一人。竟然是老十三。
  看到老十三,老十四只觉得新仇旧恨涌上心头,擦了一把脸上还没干的眼泪,老十四跳到门口,挥刀指向老十三,大声喝道:“十三,你是来杀我们的么?”
  老八没想到自己竟然被堵在这里,走到老十四身边,对着老十三喊道:“十三弟,是我自己前来十四弟这里。你抓人抓我走,不要动十四弟。”
  听到这里,老十四气往上涌,挡在老八身前,“十三,今天你想抓八哥走,先杀了我。”因为太过于激动,声音中已经带了哭腔。
  看着老十四被老八一句话就给撩拨起来,老十三心中叹口气,正想说话,已经忍不住连声咳嗽。咳嗽了好一阵,勉强缓过这口气,老十三说道:“十四弟,你可知道皇上已经归天?”
  再次听闻雍正死了,老四已经没有了欢喜,鼻子一酸,又擦了一把眼泪,这才喝道:“怎么?你是要让我和八哥给四哥殉葬么!”
  老十三摇摇头,“十四弟,你觉得是咱们兄弟之间的仇大?还是咱们和杀了皇上的霍崇这狗贼之间的仇大?”
  “哼!”老十四只是哼了一声。
  “十四弟,太后想任命你做九门提督。朝堂上大臣心中都有些疑虑。我这次来本事想和十四弟你说说此事。没想到八哥也在,不如咱们就进屋说说。”
  听到这话,老十四很是吃惊。没想到老八却说道:“我现在是阿其那,不是爱新觉罗家的人。十四弟,十三弟你们还肯叫我声八哥,我就心满意足了。你们进屋说吧,我在外头等。”
  “十三,你若是动八哥一指头,我和你没完!”老十四大喝道。
  老十三苦笑着转过头,对着手下命道:“你们都出去,没有我的令,谁也不许进来。”
  等老十三的手下都退了出去,老十三一个人进了老十四的正厅。
  老十四想拉老八进去,没想到老八竟然坚决不答应。见老十四态度有些松动,老八低声对老十四说道:“十四弟,只要你心里有八哥我,我还怕什么。你去吧,我去了真不合适。”
  没办法,老十四只能让手下把老八请到后屋,自己进了正厅。在老十三要求下,正厅的门关上了。
  老八慢慢的等,心中盘算着自己的计划。被救之前,老八已经感受到了周围死亡的气氛越来越浓厚。就在万念俱灰之际,没想到有人竟然送来消息,会有人来救老八。
  即便是这样完全没头没脑的消息,也让老八心中有了些期待。然而老八万万没想到,前来救老八的竟然是霍崇。而救老八不过是霍崇的附带,这家伙的真正目的竟然是刺杀雍正。
  回想发生的事情,老八再次生出一股悸动。这悸动只比他第一次听到发生的所有事情时候的悸动少了不多。
  从道理上讲,霍崇为了活命,必须要杀雍正。可这是弑君,杀皇帝的事情完全超出了老八的想象之外。老八听闻是霍崇亲自带队进京刺杀雍正,这人的胆子真的是比天还大!自己之前偷偷勾连霍崇的时候只是把霍崇看做一把能用的刀,却没想到霍崇竟然是这样的人物!
  思前想后,老八整理着自己思路。
  然而等了好久,竟然没见到老十四谈完。
  等了一个多时辰,才听到脚步声想。就见老十四脸上还有泪痕,大概是和老十三谈事中又忍不住哭过。
  “八哥,你现在我这里休息。不用担心,没人敢动你。我现在就进宫面见太后,八哥,你等我回来。”
  说完,老十四出门就跟随老十三去了。
  第二天上朝的时候,太后下旨,恢复了老八和老九宗室身份。听到这道旨意,大臣们都松了口气。这道旨意是在表明爱新觉罗家已经不要内斗,至少表面上恢复了要安定团结局面的态度。
  之后太后又下旨,任命老十四为九门提督。对这个任命,有些官员心中并不赞同。但是旁边的怡亲王都没有说什么,这帮大臣们也懂事的闭上了嘴。
  太后亲老十四,这是公认的事情。老十四当过大将军王,在外头放过兵,当个九门提督根本没啥不称职。要是非得反对,那就只能揭开老十四和老四之间的旧事。此时没人愿意触霉头。
  之后又听太后任命老十三为内阁总理大臣,这让群臣算是放下了心。不管太后如何亲儿子,只要怡亲王还是朝廷里最有权势的大臣,就不会起什么大变化。
  眼见太后就要退朝,这边有人出列,大声说道:“启禀太后,臣有奏。”
  众人看过去,竟然是国子监祭酒孙嘉淦。看到这人出列,一众大臣们神色都有了点波动。
  早在雍正元年,这个孙嘉淦就上奏过,“亲近兄弟、停止纳捐、西北收兵。”
  这三项无疑都有嫌疑和雍正对着干。雍正气坏了,直接把召集大臣,把孙嘉淦的奏折给大臣看,呵斥道:“翰林院乃容此狂生耶?”大学士朱轼侍,徐对曰:“嘉淦诚狂,然臣服其胆。”雍正良久笑曰:“朕亦且服其胆!”
  之后雍正就让这“有胆”之人出任国子监祭酒。
  然而就在一次科举之后,雍正询问群臣,天下有几种人。
  群臣都不知道该如何回答,这位国子监祭酒却上前答道:“人之熙熙,皆为利来;人之攘攘,皆为名往。普天之下,人分两种,一种为名,一种为利。”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48/33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