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清(校对)第13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35/330

  高庞认真的听着,对先生的指点一言不发。
  这种无言的反抗让先生更怒了,喝道:“高庞,若是想有所作为,就得有功名。众多师长都很都看好你,可你这性子里就是却敬畏。若是无敬畏之心,就会冒犯人。朝廷里面的人哪个不是读书的,哪个眼光不厉害。你真以为你藏着心思,别人就看不出来么?”
  高庞忍不住了,答道:“那些人那么厉害,不也没看出霍崇早就心怀反意么?”
  这下书院院长怒了,“高庞,皇上早就看出霍崇心术不正,这才下旨捉拿。难道皇上看错了不成!”
  高庞很尊敬老师,不愿意让老师生气,赶紧说道:“先生,我知道错了。”
  然而这不诚恳的表现并没有老师放过他,接下来老师又对高庞的自以为是进行了一番深刻的抨击,同时将高庞的这个性子与他文章与八股里面的东西进行了印证。
  老师几乎是痛心疾首的表示,高庞的悟性很高,学识很扎实。然而高庞却有种“六经注我”的狂气。而满清的天下,对这种狂气非常警惕。如果高庞还是如此,别说进士,连举人都考不上。
  高庞听的认真,也非常认同老师的评价。
  看着高庞的神色,老师更失望了,“高庞,当今天下就是如此,你若是想有所作为,就得和光同尘。你就是太恃才自傲了。想想许负如何评论周亚夫……”
  高月半听到这话,忍不住苦笑。
  周亚夫是西汉开国功臣绛侯周勃之子。汉文帝后二年,袭父爵为绛侯。开始,周亚夫做河内郡守,当时有个老妇人许负,以善于看面相著名。有次,周亚夫请她到自己的官府中,为自己看相。许负对他说:“您的命相比较尊贵,三年之后可以封侯,再过八年,就可以做丞相了,地位显贵了。但您再过九年,就会因饥饿而死的。”
  周亚夫听了根本不信,他说:“我肯定不会被封侯的,因为我的哥哥已经继承了父亲的侯爵,即使他死了也会让侄子继承,排不到我。说我饿死也不可能,因为既然我尊贵了,又怎么会饿死呢?”
  许负说她只是根据面相得出的结论,她还指着周亚夫的嘴角说:“您的嘴边缘有条竖直的纹到了嘴角,这是种饿死的面相。”周亚夫听了,惊讶不已。
  之后周亚夫的一生果然如许负所说,最终因为受不了屈辱绝食而死。
  高庞苦笑道:“先生,我可不懂打仗。”
  “月半!”院长忍不住叫了高庞的字,“以才干,你以为诸多先生都不识人么?然而你太依靠才干。周亚夫就是死在这上面。若是你还如此,我等实在是不能再帮你。若是你只是个秀才,至少不会害人害己。”
  高月半并不生气,只是觉得很绝望。老师们所说的并非恶意,高月半对此非常清楚。但是正如老师所说,高月半是靠自己的才学明白老师们的心情,明白了老师们所说的事情。
  然而高月半却发现靠自己的才学却没办法解释为什么会这样。
  如果大家都是聪明人,那么为何不能避免这样的悲剧发生呢。
  周亚夫是个耿直的人,他并不藏着掖着,遇到事情怎么看就怎么讲。
  汉景帝老了,周亚夫辞了丞相职务,汉景帝又把他召进宫中设宴招待,想试探他脾气是不是改了,所以他的面前不给放筷子。
  周亚夫不高兴地向管事的要筷子,景帝笑着对他说:“莫非这还不能让你高兴吗?”
  周亚夫羞愤不已,不乐意地向景帝跪下谢罪。景帝刚说了个“起”,他就马上站了起来,不等景帝再说话,就自己走了。
  景帝叹息着说:“这种人怎么能辅佐少主呢?”
  高庞读这段的时候,完全搞不明白身为明君的汉景帝这是怎么想的。
  故意羞辱人就是对的么?让周亚夫这样的名将如同狗一样匍匐在地,这就是对的么?
  高庞也因为恃才自傲,得罪过人。高庞在这样的事情中慢慢明白了一件事,自己过于傲慢,的确错了。但是那些被得罪的人,也不对。
  不过为什么不对,高庞虽然感觉得到,却没办法找出其中的道理。
  就如老师所说,当今天下,文人就只能那么做。不做就不行。
  高庞知道想当官,就得那么说话和应对,但是那么做是对的么?
  正思忖间,院长命道:“半山先生找你,你去见他。”
  高月半觉得立刻轻松起来。半山先生是对高月半看好的一众先生里面最宽容的一个,每次拜见半山先生,高月半都觉得轻松又愉快。
  当天就准备了行装,高月半第二天乘船过了江,直奔江对面的镇江而去。
  到了半山先生家,先生还在午睡,高庞就在书房静静的等着。门口,一个漂亮的小姑娘露头看了看,高庞对着这孩子挥挥手,忍不住露出了笑容。
  半山先生叫陈铭泰,小姑娘是陈先生的小女,今年十五岁。有说法,陈先生想把这个女儿嫁给高庞。高庞对此听听就无所谓了,不过他倒是很喜欢这个小姑娘。看到这孩子,高庞就想起了自己的外甥女。
  都是一样的可爱,都是一样的冰雪聪明。离开故乡琼州已经五六年了,自己的学识如出行前所期待的那帮越来越多,随着学业压力大大降低,思乡之情反倒是越来越重。
  “高大哥,给你看个东西。你会喜欢。”小姑娘进来后偷偷说道。
  高庞露出了笑容,“什么东西?这么有意思么?”
  “嗯。很有趣。”陈家小姑有些急不可耐的说道。
  高月半接过藏在书房里的一张告示,看了几眼,就呵呵笑了笑。
  见到高月半这般,小娘眼中闪动着颇有悟性的那种光彩,“高大哥,你不会是觉得这又是十四改于四的笑话吧?”
  “嗯。”高月半应道。陈家小姑娘是个冰雪聪明的人儿,正因为如此,高月半对这孩子毫无男女之情,反倒是觉得这孩子仿佛是自己一个书伴,一个能够谈论事情的朋友。
  既然陈家小姑娘都这么认真,高月半提起精神看了下去。
  只看到一小半,高月半已经完全看了进去。这是霍崇的檄文,虽然不知道陈铭泰陈半山先生是怎么弄到的,但是里面的内容可着实令高月半入迷。
  霍崇在檄文开头就说了,如果在老四和老十四之间,他相信老十四绝无继位的机会。所以霍崇不信什么谣言。
  然而霍崇后来听到的消息却让霍崇再次相信了阴谋论的可能。与老四争夺皇位的并非是他的兄弟,而是废太子的儿子。
  一桩桩,一件件,霍崇讲述的极为清晰。高庞看完之后,只觉得心中的疑团全部解开。
  关于十四变于四的传说已经有好几年,高庞完全不信,觉得这说法实在是太儿戏。也因为这样,高庞还得罪过不少人。
  在霍崇的檄文里,高庞看到了霍崇这人对此事的态度竟然和自己一样。而霍崇明显有得到皇室内部消息的来源,连太后在雍正登基之时的反应和言语都知道,可见霍崇对于造反已经准备了很久。
  而霍崇为那些原本令人无法解释清楚的事情提供了一个解释思路,众多的异常情况在这个思路下竟然变得完全合情合理。
  虽然霍崇表示,这不过是自己的一家之言。高庞却已经相信这个解释是大有道理,甚至是真实的原因。
  带着欣赏,高庞看到了霍崇在檄文后半段提出的纲领。
  首先,霍崇认为胡虏无百年国运。原因是胡虏有传统,无制度。当下满清或许有制度,这个制度就是“愚民”二字。就是要让整个华夏变得死气沉沉,以便于满清实施满人的统治。
  其次,霍崇表示,消灭满清是一种解放。让中华从异族统治,从钳制人们思想的无耻世界中获得解放。
  最后,霍崇宣布。自己要建立的新世界,是一个科学、民主、自由、平等的新时代。凡是愿意获得解放的人,都可以到霍崇这里来,一起完成这个伟大理想。为了解放而奋斗。
  放下檄文,高庞就听陈家小姑娘说道:“高大哥,你觉得霍崇的故事讲的如何?可信么?”
第一百九十九章
初级解放(六)
  高庞与陈家小姑娘轻松聊着雍正继位的事情。有霍崇的檄文中提出的内容,两人明显都倾向于霍崇的思路。聊了一阵,高庞发现自己有些跟不上陈家小姑娘的思路,就说道:“我在意的并非谁对谁错,而是他们是怎么想的。是不是可信,那是仁者见仁……”
  小姑娘听的有些皱眉,“高大哥,你竟然没看出,此事最大的起因其实是康熙对他儿子们过于……苛刻。”
  “啊?”高庞愣住了。小姑娘的思维角度实在是……令人有种振聋发聩的感觉呢。
  如果把夺嫡看成悲剧,陈家小姑娘认为制造这场悲剧的乃是康熙,正是康熙的儿子们的暴虐导致兄弟相残的悲剧愈演愈烈。往更长久考虑,皇家这般残酷,让高庞想起史书中的事情,心情登时低落许多。如果自己强行压制自己本心,却要去服侍这样的朝廷,还不如自己逍遥呢。
  心情郁闷中,目光随便移动,就看到霍崇檄文中的文字,“科学、民主、自由、平等的新时代”。高庞心念一动。
  刚想拿起檄文再看看,仆人就进了门,“先生起来了。”
  高庞连忙起身前去拜见半山先生,在半山先生面前坐下,听了片刻,果然是半山先生又要高庞能修身养性。能够以涵养功夫来面对世界。高庞实在是忍不住,问道:“先生,难道君君臣臣服父子子,就不讲了么?”
  半山先生微微叹气,“半月,你每次说这些,都是以你的念头来六经注我。若是你做了这天下的主,你说什么就是什么。现在你若是想有作为,得你听执掌天下的人说。”
  说到这里,半山先生露出绝望之色,“半月,你若是依旧如此,我等再不能帮你。你可得想好。”
  高庞只觉得一颗心在胸膛里直直坠落,随即坠入冰窟里。让高庞浑身冰凉,连打几个寒颤。自己是靠些运气才能到江南求学,若是失去了老师们的相助,自己以后的功名之路可就彻底毁了。
  现在想考功名,老师们手中的科举“真·习题集”绝不能少。真·习题集并非简单的卷子,而是以类型为标准的成套应对模式。
  考官们都不是全知全能,大多都各自偏差。针对他们看似并不特别明显的偏差,真·习题集就有专门应对。目的是让那些考官对试卷回答“有感觉”。只要考官对考生试卷内容生出“就该如此”的感觉,那考上考不上才是怪事。
  江南文章之所以能名动天下,就与绍兴师爷一样,个人资质固然很重要,但是成体系的运行,以及被大量积累不断完善的体系才是其中核心。
  “先生……这是要清理门户么?”高庞艰难的讲出了自己的想法。
  几分钟后,高庞低着头离开了半山先生的宅子,连向陈家小姑娘道别都只是短短的“告辞”二字。
  也不知道自己是怎么迷迷糊糊就走到了江边,高庞只觉得自己呼吸艰难。陈半山先生没有把话说死,也就是说,高庞还没有被正式清理门户。但这并不重要。高庞已经明白了,自己的老师在学问上是自己必须万分尊重的人,但是仅此而已。
  自己和先生们在认识上有着难以跨过的鸿沟。对于先生来说完全无所谓的事情,却是横亘在高庞面前的山脉。
  先生们并不评价文字狱,只是简单的选择了用尽办法避免文字狱打击的方法。高庞在意的却是文字狱本身就不对。
  是的,先生们的应对的确非常正确。
  高庞突然想起了霍崇檄文上的一句话,“告知满清官员,对于执行文字狱的官员,大汉政权绝不赦免!”
  半个月后,高庞进了临淄县县城。便是被预防性的捆着,高庞很不高兴,却也没有太惊讶。在这样的时候,如果霍崇还大大咧咧的随意让人进出充当大汉政权首府的临淄,那只能说霍崇这心也未免太大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35/33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