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清(校对)第13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30/330

  满清的弓箭射到满清的棉甲上,何方胜?
  无疑,棉甲有效的抵挡住了弓箭。
  见到自己这身甲竟然刀枪不入,战士们精神大振。在指挥下,新兵们虽然动作还是不流畅,却已经跟着老兵们举起火枪,随着命令扣下扳机。
第一百九十二章
血战大名府(四)
  棉甲是古代用棉织品制作的战衣,用以护身。中国战场上火器出现后,传统的重型铠甲变得不堪一击,于是元代开始,出现了以外为布料,内里在要害装有铁片的布面甲,即棉甲的前身。
  明代棉甲为对抗火器,开始内衬铁片,外用铜钉固定。清军的棉甲最初是从明军手中缴获,后来又自己加以改进产生的。
  选棉花7斤,用布盛于夹袄内,粗线缝紧,入水浸透,取出铺地,用脚踏实,以不膨胀为度。晒干。
  棉花打湿,反复拍打,做成很薄的棉片,把多张这样的棉片在缀成很厚很实的棉布,两层棉布之间是铁甲,内外用铜钉固定。就是现在清军甲胄。棉甲对火器的防御效果非常好,铁甲则对传统的弓驽具有防御能力。
  霍崇从来没有对部下们的勇气有特别的期待。理由很简单,这帮人觉悟的不够。也就是说,他们对于旧社会中的某些人有着不共戴天的仇恨,但是对于旧制度的仇恨并不强烈。
  就如无产阶级在觉悟之前,或许觉得提出XX6的某个人是坏人,甚至是敌人。是需要打倒的无耻资本家。
  然而当无产阶级自身成为资本家的时候,大多数无产阶级可就高兴了,满足了。甚至觉得这是一种人身的提升。
  至少在霍崇看来,真正的觉悟并非是从小资产阶级变成资本家。如果佃户们认为自己个人从佃户变了地主,和以往的地主一样开始利用土地出租来剥削民众。
  那么,即便这种基本不可能实现的美梦变成现实,这帮人也谈不上得了解放。
  基于这样冷酷的现实考虑,霍崇只能寻求更冷酷现实的解决手段。就是尽量减少自己人的受伤几率。而这样的途径只有靠缴获。
  亏得岳钟琪投入十万人马进行会战,清军崩溃之后,满地都是各种甲。霍崇这边早就准备了许多铁片,把棉甲拾掇一下,就可以成为很好的甲胄。
  无疑,这些甲胄是合格的。不仅是第四十营与第十营的官兵们在箭雨之下毫发无伤,所有各营都是如此。
  霍崇在一个高地上看着战局,失去了火炮之后的清军只能依靠弓箭与火枪作战。看着他们忙忙碌碌,上蹿下跳,真的是令人……同情呢!
  正在想,就见到了一支军队远远就看上去很是晃眼。那是一种朦胧的金光,用望远镜仔细看,却是铜钉反射出的光泽。
  “竟然是八旗军。呵呵。”霍崇笑了。
  岳钟琪在十万人的会战中,让八旗作为督战队。并没有让八旗参与冲锋陷阵。所以即便会战失败,八旗已经早早跑了。毛都没让霍崇摸到。
  此时看到八旗竟然也投入了战斗,霍崇当然开心了。据说八旗不过万,过万不可敌。
  然而八旗军又是腐化堕落的典型。从鸦片战争开始,八旗就没在像样的军队面前打赢过任何一仗。对付外国人,八旗根本不行。甚至对付天平天国,八旗都照样不行。
  现在霍崇遇到的八旗想来还行吧?
  哦,霍崇突然想起。老十四当了大将军王,不就是八旗在西北作战失败,让老十四去救火。而西北那边的年羹尧主要用的也是川陕绿营兵……
  正在想,就见大汉军队阵地上开始出现了炮击。此时交战双方都已经在百米左右的距离交战。既然大汉军队靠装备碾压了敌人,接下来就是自由殴打时间。装填了葡萄弹的三斤炮无疑到了教做人的时候。
  果然,清军在散弹轰击下并没有坚持特别久,霍崇看的都忍不住打哈欠了。
  也不知道是这次,又或是上次济南之战的时候。反正霍崇这个打哈欠的动作证明了战斗到底有多么无聊。至少在后世的影视作品里,霍崇打起哈欠,就意味着战斗对于大汉军人来说已经赢定了。
  营长们可没机会打哈欠。当面前敌军终于呈现出扛不住的局面,第十营营长胡悦先派人去联络一起并排作战的四十营营长李庚年停下射击。然后才指挥着自己的人马上刺刀。
  没有自己人的误伤,一个冲锋下来,清军就被胡悦的营分割成两半。胡悦看着热血沸腾的年轻小伙们有守不住的迹象,赶紧让传令兵们跑去给连长们发令,要连长们停下脚步。赶紧组织队列。
  果然,便是这样迅速的反应,也有些排已经杀的兴起,士兵们继续猛追。
  好在连长们得到命令之后已经清醒过来,他们已经可以靠吼叫给排长传令。排长们立刻大声喊道:“XX,听话,赶紧列队!”“XXX,别疯了,快回来!”
  排长们都是打过四五仗的军人,立刻让班长们拉住那些冲的最猛的士兵,硬把他们拖回到阵列中。
  接着就是按照纪律开始放排枪。接着尽可能用整齐的步伐,跟在逃窜的清军背后进发。
  四十营就没这个问题。营长李庚年甚至可以吹起哨子,命令部队踩着步点向前走。走一阵,李庚年就高喊道:“一、二、三、四。”
  这种本该出现在操演中的举动出现在战场上,还不仅仅是一个营,那些并不负责运动追击的各营中都传来了这样的动静。好像战场突然变成了小学或者初中操场。
  霍崇听到隐隐的“一、二、三、四”和“一、二、一。一、二、一”的队列行进呼喊声,心中觉得大概就差军乐队了,如果有军乐队的出现,自己眼前的场面就真的有十八世纪战争特有的模样。而不是进入二十世纪的那种冲锋号滴滴答答吹响,所有部队发出山呼海啸般的“杀”声,然后潮水般冲上去给敌人最后一击的狂热。
  不过,这十八世纪的战争,本来就没有这么生猛。
  又打了个哈欠,霍崇觉得自己的确有必要组织起一支军乐队。欧洲佬都不是傻子,尤其是英国佬。
  要是军乐队真的毫无用处,英国佬的龙虾兵们不可能在军乐队的指引下纵横天下上百年。
  现在的战场的确需要勇猛的自由发挥,更需要的则是最大限度的秩序。
第一百九十三章
血战大名府(五)
  军机大臣都是聪明之辈,学问、见识都不一般。在满清体系内甚至可以说出类拔萃。以这样的人物,看到最后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张廷玉读着战报,不时揉着太阳穴。在战报中,清军在战场上奔行如飞,悍不畏死。进攻犀利,后退果断。
  以清军如此卓绝的表现,本该获胜。之所以战败是因为霍崇阴险狡诈,给匪军们装备了远比官军犀利的火器与坚实的装甲。
  也不知道战报是哪位师爷写的,最终用“坚甲利炮”给霍崇的部队做了个总结。
  如果战局真是这样的话,张廷玉觉得傅尔丹在暗示,官军以后遇到霍崇的军队,只能采取避之则吉的局面。因为傅尔丹请求朝廷选拔精锐,准备更多火炮,制造更多火枪与铠甲。以给霍崇致命一击。
  马齐看了一段之后,微微松了口气。这如释重负的表现让其他大臣感觉有些意外。
  老十三紧挨着马齐坐着,通过马齐的目光,看到了那段。傅尔丹眼见“霍贼人马横冲直撞,奴才命八旗军占据渡口,令各军撤至大清河以北”。
  作为满人,老十三也松了口气。至少损失的都是绿营人马,绿营里面不少将令是旗人。不过旗人与满人之间还是有巨大差距。至少傅尔丹先将满人撤退下来,送死的还是汉人。
  但是这样的止损也不过是让满清统治阶层稍微感觉庆幸,所以傅尔丹并没有祈求活命,他挺光棍的表示,“奴才本该自尽,然无面目见阵亡将士于地下。请皇上速派名将,接掌大军。并将奴才押回京城,并与妻子一并处死,以正国法。”
  老十三能感受到傅尔丹的绝望,可所谓名将,早年跟着康熙平定三番的都已经凋零殆尽。在康熙晚年展露峥嵘的,年羹尧被勒令自尽,岳钟琪已经下狱。傅尔丹虽然战败,想找个能够被公认的名将可不容易。
  最关键的是,此时若是紧急找人接替了傅尔丹,那人只怕也不敢作战。一个躲避霍崇兵锋的将令,定然不可能被称为名将。
  一众军机大臣都在发愁该怎么向雍正禀报,雍正已经出现在门口。大臣们纷纷跪倒行礼,雍正也不搭理他们,只是命老十三把战报拿来。
  众人提心吊胆的看着雍正的脸色越来越难看,想说些什么,又什么都说不出来。最后老十三开口了,“皇上,不如命臣前去接掌官军。”
  “不行。”雍正立刻否定了老十三的请战。
  这下军机大臣们稍微松了口气。好歹雍正没有责骂怡亲王,若是怡亲王都被骂了,那就证明雍正已经气疯了。一个疯狂的雍正会如何对待大臣,这个问题想起来就让大臣们肝颤。
  正在想,就听雍正已经怒道:“都是老八……阿其那举荐的岳钟琪!若非如此,怎会大败!傅尔丹说霍崇部下都穿着重甲,定然是岳钟琪大败之时丢盔弃甲,让霍崇捡到!”
  说到这里,雍正已经如受伤的野狼般站起身来回走动,走了几圈,雍正喝道:“阿其那还没死么!”
  要是霍崇听到这话,一定会赞同。霍崇不过占据几个县,靠这些地方的出产,无论如何都搞不到制作棉甲的棉花。
  不光是棉花,霍崇力所不能及的东西多了。所以本着没有吃没有穿,自有敌人送上前。没有枪没有炮,敌人给我们造的原则,连战场都没打扫完,霍崇已经挥军到了济南城外。再次释放了几名俘虏,命他们带消息进城。要山东巡抚塞楞额认清形势,赶紧交出二十万斤火药。
  塞楞额脸色惨白,局面到了这个地步,他已经做好了死的准备。所以塞楞额已经写了猛烈抨击岳钟琪与傅尔丹的折子送进京城。便是自己死,也不能让这两个家伙有好果子吃。
  其他官员也神色黯淡。守城会被杀,逃走也会被杀。面对这样必死的命运,他们都六神无主。
  会议就在这样的沉默中开始,又在沉默中结束。散会之后,江松先是离开,又偷偷转了回来。若是别的时候,想求见塞楞额,或者宴请这位山东巡抚的人多得是。江松根本轮不上号。此时只是求见,很快就被召见。
  第二天,塞楞额叫来守备丁淼,向丁淼讲述了自己的计划。既然济南城守不住,那就得想退路。最好的办法莫过于守军出击,引开霍崇。城内趁机把重要物资运出城去。丁淼就被赋予了如此重要的职责。
  “霍贼已经如此凶悍,若是再让他们夺取了火药,岂不是更难以钳制。这些火药,就得有丁守备云出城!”塞楞额讲出了丁淼要承担的重要职责。
  听完这个命令,丁淼心中又惊又喜。惊讶的是自己这个并不被重视的守备居然能接下如此重要的差事,喜的是自己就可以趁机逃出城去。
  不过丁淼还不敢完全相信,连忙问道:“大人,不如大人和卑职一起冲出城去,卑职一定护得大人周全!”
  塞楞额神色惨淡,“丁守备,朝廷法度森严,丢弃守土之责就是死罪!我便是出了城,也只会被弹劾。其他人也是如此。只是我不甘心!不甘心被霍崇如此得逞!便是我死了,也不能让火药落入霍崇手里!”
  听塞楞额说的果断,丁淼深受感动,索性单膝跪地行礼,“请大人放心,卑职定然要护送得周全,绝不让霍贼拿到一斤火药。”
  看丁淼如此坚定,塞楞额脸上露出些感慨。思忖片刻,他就召来两名家丁,“丁守备,这两人乃是我亲信,他们不是官员,离开济南城并非擅离职守。请丁守备将两人带在身边,等突出之后,送他们回京城,也好将我的消息带给家人。”
  丁淼连忙应道:“卑职定然不负大人嘱托。”
  大车已经秘密备好,城内几十万斤火药以及一部分铅、铜与金银都装在车上。
  两天后,一声炮响,守军已经勇敢的冲出城外。听着震天的喊杀声,丁淼已经从另外一边的城门悄悄出去。此时城内早就禁止城内民众出门,道路上空空荡荡,别说人影,连个鬼影子都没有。
  车队一路疾行,沿着道路向大清河方向进发。距离济南城越来越远,那些喊杀声也逐渐听不到。丁淼原本心都提到嗓子眼,然而走出去十几里,果然没见到霍崇的人马。这下丁淼才放下心,催促车队加快行进。
  再走出去几里,经过一处山坳。车队刚进去,就听得喇叭声响,随即暗处伏兵大起,喊杀声中,就已经将车队团团围住。
  车夫与押运的兵丁们看深陷重围,一个个吓得跪倒在地,竟然反抗都不反抗。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30/33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