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清(校对)第12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28/330

  现在陆续有官军逃回济南,岳钟琪认为最后起码能收拢五六万官军。剩余的四万多官军虽然未必被霍崇打死,至少也得有三万官军丢了性命。
  在最后,岳钟琪并没有为自己辩解。倒是坦然承认自己罪孽深重,当伏法受诛。他只求雍正赶紧派遣良将到济南统帅大军。并且请雍正给与增援,否则剩余的这些清军已经无心再战,若遭到霍崇突袭,只怕会有新的大败。
  除了岳钟琪的请罪折子,其他人也送来不少奏折与密折。这些折子无一例外都猛烈抨击岳钟琪轻敌冒进,指挥失误,导致大败。甚至有不少人直接说岳钟琪不懂打仗,浪得虚名。
  把这些大概看完,怡亲王等人抬眼看向雍正,就见雍正板着脸,正在一份份看着奏折与密折。光是那铁青的脸色,张廷玉等人已经吓得大气都不敢出。
  距离当下这样惨烈的失败,最近一次大概是康熙初年平三番的时候。现在的军机大臣中除了马齐之外,张廷玉等人那时候还没出生呢。
  十万官军正面作战,并未陷入霍崇的阴谋诡计,仅仅是正面作战就被完全击溃。这等事已经超出了这帮军机大臣的想象之外。
  众人的目光落到了怡亲王身上,当下说话而不会被呵斥的大概只有怡亲王了。
  老十三也知道自己必须得说点啥,整理一下思路,他上前说道:“皇上,不知派谁接替岳钟琪?”
  雍正抬起头,脸上都是怒气,“竟然有人说岳钟琪不懂打仗,呵呵,看来得派他们接替岳钟琪的职务才好。”
  怡亲王知道这愤怒不是对自己,而是雍正自己心中气苦,就宽慰道:“皇上,那些人不过是怕被牵连。”
  “朕气的就是他们这些人!”雍正怒道。说完,他站起身,背着手在军机处的屋子里走起来。
  张廷玉连忙劝道:“皇上,军情紧急,不管是继续用岳钟琪,还是换将,都请皇上速下决断。”
  雍正却没有说话,还是继续走动。岳钟琪当然要严惩,但是雍正一时间并没有想到适合的替换人选。更重要的是,雍正心里面想的都是霍崇。这厮竟然能做到这个地步,完全是出人意料。
  思前想后,雍正停下脚步,转头问这些军机大臣,“你们觉得霍崇为何会这么凶悍!”
  入夜,老十四家来了个客人,却是老八的家生奴才。这奴才并非第一次来,早在老八没出事之前,就是由这奴才往来传递消息。此时这奴才带来了山东前线的战斗。老十四看完,就沉思起来。
  “十四爷,若是没有别的事,奴才就告辞了。”
  听到这话,老十四从沉思中抬起头,“你那边可有八哥的消息?”
  那奴才无奈的摇摇头,他是被老八给了一个传递消息的职责,自有人与他联络。从打老八入狱之后,就再没听说过老八的消息。
  老十四叹道:“若是你能传消息给八哥,就告诉他,岳钟琪大败,只怕有人会因为八哥推荐的岳钟琪,就找八哥的麻烦。”
  此时的老八完全不知道外头发生了这等事,他正呆呆的靠坐在床边,看着窗外的景色。自从夫妻被迫分离,老八就经常想起妻子。也不知道她在娘家过的如何。
  就在此时,一名宗人府负责看管老八的年轻人走了过来,行若无事的看了看四下,见没人看过来,就偷偷将一张纸递给老八。
第一百八十九章
血战大名府(一)
  岳钟琪大败的消息只是在少数京城内上层传递,没人敢说出去。老十三在自己府内书房里皱着眉头思索,心中着实举棋不定。就在此时,侍卫进来禀报,“兵部尚书法海求见。”
  老十三不太想见法海,却知道得见一面,就命人请法海进来。
  “奴才给怡亲王叩头了。”法海恭敬的跪倒行礼。
  老十三这些天腿疮有些再次发作的意思,连忙命侍卫扶起法海。法海也不坐,直接说道:“十三爷,此次皇上要处置岳钟琪么?”
  听了这个问题,老十三心中又是宽慰又是为难。岳钟琪大败,当然该处置。若是为他求情,以雍正的性格与当下局面,是真的不合适。
  宽慰之处则是因为老十三觉得不能处置的过份,现在看有这样认知的并非只有自己。
  不过老十三也没想好该如何处置岳钟琪,就问道:“尚书觉得该如何办?”
  “十三爷,当务之急乃是在济南的官军。上一次……”兵部尚书法海提醒道。
  老十三心中又是叹口气。上一次两万清军在济南城外被歼灭,已经震动了朝廷。若是这次跑到济南的几万清军再被歼灭,那就不光是震动朝廷。
  大清二十万八旗,四十到六十万绿营。若是被干掉十二万,接近两成官军可就灰飞烟灭。这是要动摇国本的啊!
  可是清军撤出山东,安全倒是安全。雍正的性子怎么可能接受。这就是让老十三感觉最为难的地方。但事情不能不面对,老十三问道:“法海,若是现在派兵增援,可从哪里调兵?”
  兵部尚书法海想了一阵,哀叹道:“回十三爷,要是想调兵,就只能调动京营。”
  听到这个完全不可能选择的选项,老十三已经明白了法海的想法,“法海,既然如此,你身为兵部尚书,当向皇上面陈此事。”
  “可……皇上……”
  “皇上乃是明君,当明白你的苦心。”老十三继续坚持。这是没办法的事情,谁都知道先提出来就会挨骂,“法海,至少让岳钟琪到大清河北岸等待处分。”
  果然,兵部尚书法海被雍正骂的狗血淋头。但是雍正却在当天下午与新成立的军机处等大臣谈及此事。
  马齐年龄够大,倒是有点年长者的承担。他表示可以考虑让岳钟琪撤到大清河以北。
  张廷玉虽然是雍正精选出来的人,老十三本以为可以指望张廷玉也会支持,没想到听闻“大清河”,张廷玉脸色变了变,竟然阴沉着脸闭口不言。
  最后雍正询问老十三,老十三就表示,认同将败军带到大清河北岸的建议。
  看得出,雍正对这个建议极为反感。然而雍正毕竟是极为信任老十三,听老十三也赞同,也沉默着思考起来。
  如果可以不这么逃窜,老十三也不想。可当下真不能意气用事,老十三甚至有些后悔,当年应该帮年羹尧一把,至少让年羹尧在第二次剿灭霍崇的时候出谋划策。若当时用了年羹尧,现在只怕就不用面对如此险恶的局面。
  想到此处,老十三说道:“皇上,臣见山东巡抚塞楞额不许岳钟琪进城,若是不让他们到大清河以北,就让岳钟琪先率军进城。他们的确有罪,却也得是皇上来杀。轮不到让霍崇杀。”
  听自己亲亲的十三弟说到这个地步,雍正还是动心了。叹道:“命岳钟琪带兵过大清河。派傅尔丹接管人马,收押岳钟琪,送进京城。”
  老十三见事情总算是有了个勉强能接受的结果,倒也松了口气。
  很快,清军撤退到大清河以北,傅尔丹接管了部队。
  霍崇这边也没闲着,先是稍微追击一下,就顿兵济南城下。放了几个被俘的兵丁进城,让他们带话给济南城内的山东巡抚塞楞额,交出二十万斤火药,霍崇就不攻城。否则,霍崇杀进城内,塞楞额与济南城内的官员就只能和那些知县知州一样自尽而死了。
  塞楞额知道霍崇不是在开玩笑。他现在的确可以逃走,然而逃到哪里呢。只要塞楞额还要和朝廷打交道,被抓住就是个死。
  召集济南城内文武商议,众官员全部愁眉不展。却也没人说出任何向霍崇的威胁屈服的话,每个人都向塞楞额请求“立刻向大清河北岸的官军求助”。塞楞额只能告诉众官员,他已经这么做了。在官军前来援助之前,济南城内的官员就得靠自己了。
  听闻要靠自己守住济南城。官员们面如死灰,这帮人起码不会认为自己的战斗力超过十万大军。就算是十万大军又如何呢,不照样被霍崇杀的逃去大清河北岸么。
  就在这帮官员们左右为难之际,有人带来了清军信任大将傅尔丹的信使。傅尔丹要塞楞额用心守城,同时带来了一个前后夹击霍崇的计划。塞楞额看了这个计划之后只觉得计划颇为可取,霍崇的部下经过一番血战,损兵折将,精疲力竭。要是霍崇这边真的能轻松拿下济南,岂不是早就动手了么。
  新任大将傅尔丹虽然给了塞楞额一个计划,他也赶紧向京城送去了自己的计划。很快,雍正就见到了傅尔丹的奏折。看完之后,雍正很是满意。
  计划可谓精巧,趁着霍崇顿兵在济南城下,清军偷偷从上游渡过大清河,从霍崇背后杀过去。前有坚城,后有六万五千大军,霍崇再生猛也不行。
  雍正原本以为十万大军折损超过一半,然而在岳钟琪率军退到济南之后,不断有清军到济南归建。现在人数重新到了六万五千之众。三万五千人的损失也够雍正痛心,但是和损失五万五千相比,三万五明显能接受的多。
  老十三觉得计划没问题,但是这六万五千败军能够打的赢士气正旺的霍崇么?
  然而出乎老十三意料之外,这次兵部尚书法海居然很支持这个计划,“皇上,臣以为便是不胜,也能逼退霍崇。”
  雍正连连点头,这才是他此时最需要的。哪怕只是逼退霍崇,也足以挽回军心士气。
第一百九十章
血战大名府(二)
  雍正五年六月初,天气已经完全热了起来。距离岳钟琪被押解入京不过三日,雍正就下旨,允禩推荐岳钟琪完全是出于私心,想勾结年羹尧旧人。今岳钟琪丧师辱国,罪在不赦。允禩亦有罪。既然已经革去允禩黄带子,于宗人府除名。那就令允禩改名。之前允禟也已经在宗人府除名,亦要改名。
  这边下旨,退朝后雍正见了诚亲王允祉。允祉乃是老三,不等雍正开口,立刻说道:“皇上,若交与我,我即可以置之死地。”
  如此没头没尾的话,雍正却听得明白。既然老三这么通透,倒也剩下许多不必要的口舌。雍正命道:“改名之事,尽快!”
  诚亲王允祉立刻受命而去,见到老八,宣读旨意。老八听了要自己给自己改名的要求,只觉得滑稽,忍不住哈哈大笑。
  刚笑几声,就听诚亲王允祉喝道:“你得罪皇上,罪大恶极。有什么好笑?”
  老八也觉得没啥好笑。诚亲王允祉一向对诸兄弟寡恩,由他来办这件事,笑不笑已经不重要。想了片刻,老八说道:“既然要改名,那我就叫阿其那好了。”
  诚亲王允祉在康熙年间奉命编撰《律历渊源》和《古今图书集成》,文学功底可不一般。听到阿其那这名字,忍不住冷哼一声。
  在满语中,阿其那是指冻在冰层里的鱼。现在老八的处境还真的与这个名字完全一致。既然感受到了老八的绝望与无可奈何,诚亲王允祉转身就走。
  到了老九这边,就见关老九的房间低矮破旧,却又将门窗都用木板钉了。诚亲王允祉再次确信雍正这是要下死手。
  负责看守老九允禟的乃是楚宗,就是他负责将老九押回来的。仔细查了旨意,楚宗才命人开门。诚亲王允祉忍不住笑道:“这么多人看着,还怕他跑了不成?”
  “三爷,可不是这样。皇上下过旨意。”楚宗连忙应道。
  原来允禟身缚三条铁锁,由楚宗等押解赴京。一路上还挺淡定。然而见到给他准备这间囚室,始露震惊之色,一再要求楚宗等人代其陈奏,均遭拒绝。又向看守索要桌子一张,未给。雍正帝特降旨:“除下贱饮食”以转拥送入外,“一切笔、墨、床、帐、书、字、便冰一块,汤一盏”,亦不得给予。
  这边老三见已经打开了门,就向里走。刚到门口,便闻到一股极为难闻的气味,便停下脚步。却见屋里黑洞洞的,传来一阵锁链声响。而空气中混合着难闻的各种气味,简直有点牲口圈的意思。
  “呵呵,原来是三哥。”从黑暗的囚室内传来冷笑声。
  既然被认出,诚亲王允祉不得不走进房间。此时稍微适应了屋里的黑暗,这才见到一人蓬头垢面,被两根锁链锁在屋子里面。
  看着老九的惨状,诚亲王允祉冷笑一声,就宣读了雍正的旨意。老九允禟一听,气的直接想爬起来,这下扯动了锁链,哗哗作响。
  “我不改名!我本来就有名字,为何要改名!”老九愤怒的咆哮着,想冲向老三。然而锁链给与的活动空间就那么大,老九允禟距离老三还有段距离,就再也无法靠近。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28/33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