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清(校对)第10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8/330

  已经有了决定的雍正在早朝上看似很随意的问道:“廉亲王,你以为领兵的人选如何?”
  众人都看向廉亲王。经过这几年,廉亲王的党羽被雍正逐渐削减。真正有实权的朝中大臣,譬如马尔齐哈、常明等都被雍正公开下旨斥责是夤缘妄乱之人,是廉亲王的党羽。
  雍正总是如此羞辱打击一番,过些日子才将他们革职。到这种地步,廉亲王也就是个死老虎了。只是廉亲王素有贤名,夺嫡又是皇家的事情,与文武百官没有直接冲突。所以也没有大臣主动跳出来直接公开指责廉亲王有什么大罪。
  见到廉亲王又被雍正针对,不少大臣的目光里头甚至有点同情。这种同情的目光甚至比之前还多些。
  雍正治理朝政不是光说说,从九品的书吏开始,知县,知州,道台,知府,巡抚。入狱已经不算啥。便是被砍头也不会再让同僚感到意外,更不会觉得惊奇。
  毕竟么,一件事发生过一次,当然会令人惊奇。一件事发生过几百上千次,大家就习惯了。便是年羹尧这等一品大臣,一等公,都能接到“尔既不肯自尽谢罪,朕只得赐你自尽”的圣旨,其他人又能算了什么呢?
  不过廉亲王毕竟是雍正的亲兄弟,若是直接拖出去砍头也算是给廉亲王个痛快。这般削除廉亲王党羽,同时还留着廉亲王在朝堂上,遇到点事就责骂羞辱。大臣们早就确定廉亲王死定了,又觉得雍正这么干,不地道。
  廉亲王听到雍正的提问,上前答道:“回禀皇上,臣以为皇上点的人选可用。”
  听到这么坦荡又不失技巧的回答,雍正有些失望。他一直想逼得老八发作,逼得老八做出昏招,甚至是造反。但是不管怎么折腾老八,老八就这么硬顶着坚持自己的职务。这家伙素来被称为贤王,接人待物也是有一套的。想直接抓住老八话里的错处,直接把他弄死,雍正可是尝试了这么好几年呢。
  当然,这等事还得继续尝试,万一能成功呢?
  然而至少这次,雍正还是没能成功。
  看着雍正的神色,廉亲王已经无所谓了。此时他心里想到的却是一件旧事,康熙五十三年十一月二十六日的发生的海东青事件。
  那时候的廉亲王还是“八爷”。因为母亲的忌日,八爷前去吊唁。结果派人送给父皇的两只海东青突然就奄奄一息,这绝不是八爷王本意,而且海东青也不是只经过一人之手。当时还作为“太子党羽”的老四,老十三就有充分的机会接触到海东青。
  八爷曾经以为是老四和老十三动的手脚,现在老八爷是认为是老四和老十三动的手脚。然而八爷近来却不再认为他们是为了太子而这么做的。老四和老十三有很大可能是受到了康熙的暗示而这么做的。
  老爹康熙明示或者暗示老四和老十三这么做的目的,也很可能是后来老爹康熙死的不明不白的原因……
  看着廉亲王一副淡然的模样,雍正就来气。所以雍正准备再尝试一下,“这可用,又是何意?”
  “臣不懂军事。既然这领兵人选是兵部推出,臣以为兵部断然不敢推出不堪用的人来敷衍皇上。”廉亲王继续应付着雍正的刁难。甚至收回了心思,专心应付雍正。既然雍正把自己看成是一个绿头苍蝇般的存在,那自己何不好好的当一个绿头苍蝇,继续留在这朝堂上恶心雍正呢。
  雍正却觉得有点机会了,索性笑道:“呵呵,廉亲王有没有想举荐之人?”
  如果老八趁机会推出自己的人,这可就是个好机会。一来是老八已经是死老虎,这种时候他还敢推荐的人无疑是老八最后的底牌。二来老八推出来的人有任何差池,那就直接把账算到老八头上。
  而且老八这种时候还敢插手兵权的事情,那就等于是向外证明他还有些心思。也能让同情老八的朝臣明白雍正收拾老八不是没有理由的。
  听了雍正的问题,廉亲王只觉得雍正这番直接套话未免太小儿科。难道这四年来雍正还没弄明白,当年父皇康熙在毙鹰事件之后公开说,“自此朕与胤禩,父子之恩绝矣。”那样的打击几乎让廉亲王内心悲愤到差点病死。可那样的局面下都没死,雍正想用这点手段逼死自己,更不可能!
  尤其是从十四弟那边得到了用兵行家的指点,廉亲王已经有了应对之道。
  “回禀皇上,听闻年羹尧对霍崇评价为用兵飘忽,作战扎实。年羹尧虽然罪不容赦,但他能获得先帝与皇上的重用,靠的就是只要皇上支持年羹尧,年羹尧就能打出漂亮仗。”
  听老八这么讲,雍正脸色微微变了变。这几年老八就是靠这样的公正持平之论进行着对抗。自己想通过刁难打击,逼老八自己内心先崩溃。老八之所以坚持屹立不倒,为的就是要每次朝会都出现在朝堂上,以恶心雍正。
  但是这种兄弟才明白的怄气,外人可未必知道。外人看到的是雍正不断打击廉亲王,廉亲王又用着符合贤王身份的公正持平之论来应对。这些人会有什么评价,雍正不是没有想过。
  所以老八方才的回答真的让雍正恶心到了。
  雍正猛批年羹尧的时候说过,“你那些胜仗能不能打得出来,全看朕愿意不愿意让你打得出来”。老八就直接用了这说法。
  雍正当然可以说这些战功都不值一提,可年羹尧死了不到一年,距离他平定青海还不到三年,朝中大臣对发生了么什么清楚的人多得是。
  刨除对于实事的陈述,就是年羹尧的祈命折子里头的话。知道这个的人更多,雍正自己都引用过年羹尧这番话。说老八偷窥机密也真的不太合适。
  唯一能抓住的看似是老八编造的话,就只有“只要皇上支持年羹尧,年羹尧就能打出漂亮仗”这一句了。然而这句话却真的是雍正的朱批。如果有不知情的抓住这点猛批,那就正中了老八的圈套。
  雍正很想直接把自己火眼金睛看透的老八的黑心烂肚子大声讲给朝臣们听,然而雍正也知道,这么讲是没用的。朝臣们会认可老八的态度,认同老八的“贤”。
  耐着性子,雍正继续和老八进行着已经进行了几年的斗争,“那廉亲王到底中意何人呢?”
  廉亲王继续说道:“回禀皇上。臣不懂军事,只是觉得年羹尧素来狂妄自大,自视甚高。竟然将霍崇这贼寇打仗称为‘用兵’。又给了霍崇这如此评语。臣不知道年羹尧是怎么想的。不过年羹尧都这么讲,何不谨慎些。臣以为,岳钟琪从军多年,屡立战功。用兵固然勇武果敢,却也定然懂得谨慎。霍崇此贼甚是狡诈,朝廷动用大军,若是用岳钟琪的谨慎一面,当可完胜。”
  听了这样的讲述,懂打仗的大臣都不禁微微颔首。那帮不懂打仗却读书读得不错的官员更是心中佩服。
  尤其是不懂军事的大臣,听了廉亲王能指出用什么人,用那人的哪个优点来克制已知的霍崇的缺陷。只觉得道理上极为合理,自己若是以后遇到类似问题也可以这么解决。便有种念头通达的畅快感。
  雍正没想到廉亲王竟然推荐岳钟琪,也觉得这个人选没什么问题。但是岳钟琪是雍正要用在西北的人,不可能调过来放到山东。只能哼了一声,“哼!牛刀杀鸡,全无必要。”
  但廉亲王应对绝无问题。雍正也不能揪着不放,便终止了上朝日常修理廉亲王的环节。
  这边的刚解决了这事,回到书房,已经有人将一份折子送上,“皇上,这是谢济世的折子。”
  听到这话,雍正连忙接过奏折,却发现还挺厚。心中不禁奇怪。
  谢济世乃是前登州镇总兵前山东巡抚谢赐履的儿子,谢赐履临败自尽,甚是有气节。雍正至少对谢赐履这点评价很高。就亲自写了慰问的手谕。
  既然雍正写了东西给谢济世,谢济世当然也要写谢恩奏折。谢济世才华横溢,文章很好。却没想到他竟然把一份谢恩折子写的这么多。
  打开一看,字不大,看来写的东西真不少。
  读着读着,雍正先是眉头皱起,随即脸上怒气越来越重。勉强读完,雍正站起身把谢恩折子拍在桌上。在书房里走了起来,走了一阵,他突然明白了自己想看什么,对在书房的官员喝道:“把李绂参田文镜的折子拿来!”
  官员赶紧受命而去。李绂参田文镜是公开的,还参了好多次。很快,这些折子就被送了进来。雍正将折子放到一起对照着看起来。
  原来谢赐履的谢恩折子里头关于谢恩的部分倒是中规中矩,并没有啰里啰嗦。
  然而随这份折子一起送来的则是参大臣的奏折。谢赐履知道自己要回家守丁忧,所以赶在这之前,把身为御史能够参大臣的职责进行了紧急使用。
  谢赐履等不了三年丁忧后再参田文镜,赶在守丁忧前对河南巡抚田文镜发动了弹劾。
第一百五十七章
反复横跳的局面(四)
  老八下了朝回到家中,想到今天的遭遇,忍不住叹口气。老八的福晋见老八这般,也没有说什么,默默的命人给老八准备酒饭。
  阴历四月下旬,天已经不凉,夫妻二人坐在桌边,你给我布菜,我给你倒酒。很是温馨。但老八的福晋毕竟是个女人,几杯酒下肚突然眼圈一红,流下泪来。
  老八连忙掏出手绢给福晋擦眼来,福晋却推开了老八的手,哭到:“王爷,不如就把臣妾给休了吧。臣妾回到家中,也不用给王爷添罪!”
  听了这话,老八脸上肌肉抽动几下,站起身走到福晋面前,一把将其抱在怀里。这么多年,老八的福晋都没有生过孩子,但是夫妻两人相濡以沫,感情深厚。感觉怀里福晋的身材和嫁给自己的时候一样,老八心中痛楚,大声说道:“我不会让你走,我要你跟着我,死也死在一起!”
  福晋听到这话,抱着老八痛哭失声。她作为老八的正妻,老八待她是真好。但是作为儿媳妇,老八的福晋可是很惨。康熙曾于四十七年(1708年)十月初四日有言:“胤禩素受制于妻……任其嫉妒行恶,是以胤禩迄今未生子。”
  这评价对于一个儿媳,那就是要她死啊。便不提这一层,哪怕是对于一个女人,这也是最大的恶意了。若不是老八这些年极力护着,福晋大概已经死了。
  熬过了康熙年,最近传来风闻,雍正又把康熙提到的这个碴给找了出来。他多次放风,说老八的福晋有问题,不是个好女人,嫉妒、生事,仿佛老八能走到今天都是这福晋闹出来的。
  此时夫妻二人都不愿废话。泪眼婆娑中,只是紧紧拥抱。
  老八的福晋素来受人喜爱,在宗室里面颇有人缘。甚至颇有政治眼光。老八能熬到现在,一半也得靠福晋的背后支持。
  雍正剪掉了老八在朝堂里头的势力,收拾了与一众与老八亲近之人。既然老八夫妇这同林鸟在大难之时仍然坚持夫妻一体,不肯各自飞。雍正就要亲自动手将连着老八心肝的翅膀剪掉。
  流了一阵泪,夫妻二人情绪舒缓许多。并肩去洗了脸,两人携手看着天空中缺了一大块的月亮。福晋说道:“王爷,要么给妾身唱点什么吧?”
  老八觉得这个要求好,抚着妻子的手说道:“让我想想,给你唱点啥……”
  然而总是有不识趣的人,老八的贴身奴才跑了进来,“王爷,有人送信来了。”
  老八一阵遗憾。但是贴身奴才是个可信的,断然不至于不识好歹。正想说话,福晋已经劝道:“王爷去吧。妾身在这里等王爷。”
  然而福晋等了好一阵也没见老八回来,派人去看,却见门窗紧闭,屋里还在谈事。福晋不去打扰,先回屋睡下。想到夫妻对雍正的抵抗或许到了尽头,老八的福晋却放下了心头的包袱。只要能和丈夫死在一起,也就没什么遗憾。
  深夜,老八才回了屋。福晋感觉到事情不对,抬头看向丈夫,就见老八脸上神色悲喜,却又像是下了极大的决心。
  十天后,也就是雍正四年五月初三,霍崇这里来了一位有些意外的客人。这位客人连霍崇手下的人都觉得不太好自行处理,就丢给霍崇来处置。
  霍崇看着丁举人,也觉得十分的不解。丁举人当过官,却因为和老八走的比较近,被找了个错就革职撵回家。
  这倒没什么。雍正上台之后对官员动手那是好不容情,不过满清朝廷对于官员也一直抱持着随用随丢的态度。雍正只是格外激烈而已。
  真正神奇的是,这位丁举人是上了霍崇清单的。从霍崇这边尽力逃走的人很多,自投罗网的倒是第一个。
  霍崇在临淄歼灭李树德所部,从那边“救”出来的一些被清军捆绑殴打过的民间人士。本以为他们是清军暴行的受害者,却被清军俘虏指认为勾结清军的人。
  一加审问,发现这竟然是真的。而丁举人和这些人中的一些人有着极为紧密的关系。
  更直白的说,丁举人就是霍崇控制的地盘里头勾结清军的诸多主谋之一。
  霍崇此时很忙,也不想浪费时间瞎哔哔。索性直接问:“丁先生,你不会是来自首,或者是来投奔我的吧?”
  “为何不可?”丁举人爽快的答道。
  如此回答把霍崇有点弄毛了,他不快的答道:“别扯淡。若是你来这里只是要说这样的废话,我就命人把你拖出去杀了。”
  说完,霍崇怕自己信心动摇,将钱清叫了进来。论杀人,不得不说,钱清在这方面的魄力值得信赖。
  “霍先生。我也是受人之托。要杀要剐,等我说完。不过这位姑娘,能否请她回避一下?”
  “切。若是有什么她不能听,我也不能听了。”霍崇很是不屑。
  没想到这丁举人竟然没有继续瞎哔哔,直接问道:“霍先生,请问你第一次见到雍亲王之时,就已经明白逃不过他毒手了吧?”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8/33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