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清(校对)第10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4/330

  谢赐履指挥中军勉强收容起逃窜过来的后队,用携带的红衣大炮猛轰追击清军后队的贼军。总算是打退了贼军的进攻。
  此时已经有其他清军赶回中军,各队要重新沿着官道布阵,一时局面更加混乱起来。
  钱清在埋伏的山坡楞线另一边看着近在眼前的清军乱糟糟如同放羊,知道时机已到。她腾的站起身,对着身后的大汉军人喊道:“举旗!”
  旗手从隐蔽处跟着站起身,红旗在钱清身边高高竖起。
  转回头,钱清命道:“吹冲锋号!杀!”
  随即,钱清第一个执行行了自己的命令,端着步枪向着山下乱作一团的清军发动了进攻。
  冲锋号滴滴答答的响亮吹起,在一路路红旗指引下,战士们跟随者自己的指挥员向着清军发动了冲锋。
  谢赐履也看到了从山坡上飞奔下来的那些如狼似虎的匪军,一时间竟然呆住了。这位登州镇总兵完全不明白,自己眼皮底下竟然会藏了这么多匪军。
第一百四十九章
风险与机遇(一)
  不谈更早的准备,只说登州镇总兵谢赐履大人带兵从登州大营出发。从出发到交战地点,谢赐履大人就走了七天。大概用掉了160个小时。
  从钱清下令发动冲锋,到登州镇4000官兵尸横遍地土崩瓦解,满打满算也不到1.6小时。
  这场残酷的战斗对六十多岁的登州镇总兵谢赐履大人来说简直是晕头转向。到处都是枪声,到处都是喊杀声与惨叫声。身为主将,谢赐履总兵完全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只能被亲兵护着在战场的旋涡中东倒西歪。最后,又在亲兵的保护下向着不知道什么方向溃败下去。
  等谢赐履总兵有点明白过来,就发现自己被亲兵架上一匹不知道从哪里弄来的马匹,与一众溃败的清军一起向前走。
  勉强定住了神,谢赐履总兵发现自己还是走在官道上。询问牵着马奔走的亲兵,这才知道登州大营的兄弟们终于冲出了匪军的围攻,沿着不知道为何空出来的官道开始逃命。
  又奔行一阵,谢赐履总兵见到前面来了一队清军,原来是先锋营。他们得知后队与中军遭到突袭,赶紧撤回来援助。
  合兵一处,谢赐履终于安下来心。与先锋营统兵官一商议,众人决定继续向济南走。不管如何,济南城内还有不少兵马,既然匪军大队前来袭击谢赐履所部,想来济南城那边已经没什么匪军了。
  后队与中军已经丢弃了所有辎重,众人又没吃上早饭。这一路更是见商铺就抢。见饭铺就夺。一路这么跌跌撞撞好不容易到了下午时分。
  突然两边道路上冲出一队人马,燕别翅排开,将道路完全封死。清军正不知该如何应对,后面却响起喊杀声。清晨袭击清军的那队匪军已经追了上来。
  此时清军已经赶了一整天路,精疲力竭的再也冲不动。谢赐履总兵见官道两边都是山丘,自己被前后围攻,竟然陷入死地。把心一横,谢赐履命道:“后队贼人也跑了一天,向后冲!”
  又过了顶多1.6小时,谢赐履总兵被亲兵们轮流背着,穿行在丘陵之中。背后的追兵紧追不舍,眼前突然出现几个人影。亲兵们大惊,定睛看去,却是几个脸上有伤的人。看打扮却是商人模样。
  见到这些亲兵,商人也惊到了。谢赐履就看到商人们挨了官军殴打的脸上有着一丝幸灾乐祸。总兵乃是广西人,在那个地方汉人与本地土人矛盾很深,这一丝幸灾乐祸对于谢总兵并不陌生。不管是本地汉人见到落单的本地土人,或者本地土人见到本地汉人,都是如此表情。
  商人们已经开始跑开,亲兵们恐吓了商人几句,继续背着谢赐履继续向前跑。
  过了一个岔口,谢赐履听亲兵们呼呼直喘,真的是跑不动了。就挣扎着从亲兵背上跳下来。亲兵虽然惊愕,却真的是累坏了。
  谢赐履撩开官服,要来亲兵的刀,直接割下自己官服内里的青袍下摆。接着谢赐履伸出左手手指,眼一闭,右手的刀就剁了下去。
  血光迸溅中,谢赐履竟然斩落了自己的左手食指。
  或许是太累,或许是情绪过于激动。谢赐履此时几乎感受不到太多疼痛,右手拿起断指,谢赐履就在衣襟上开始写绝命信。
  亲兵们万万没想到这六十多岁的总兵竟然这般硬气,惊呼声中想扑上去搀扶,却被看着仿佛醉醺醺站立不稳的谢赐履直接推开。谢赐履低声喝道:“按住布,别让布滑!”随即刷刷点点写了起来。
  “罪臣,登州镇总兵谢赐履临终上表。此次四千官军大败,皆是臣之罪。求皇上不要为难将士。皇上所示,臣须臾不敢忘。然霍贼只能,更在评语之上。此贼乃大清心腹之患,请皇上调集大兵,一举荡平。近罪臣不敢为贼所生俘虏,当杀身谢罪。吾皇万岁,罪臣谢赐履万叩。”
  刚写完,就听远远的有人喊道:“往那边追!”
  谢赐履听声音朝着自己这边来,随即抛下断指,将遗书交给亲兵。
  “你等身强力壮,背着我定然跑不动。若是你等自行逃脱,还有机会逃命。我这一生清白,都看你等可否能将此信带给皇上。若你等被俘,我做鬼也绕不过你们!”
  说完,谢赐履从亲兵腰间抽出手铳。亲兵们都惊了,他们万万没想到这六十多岁的总兵竟然如此刚烈。
  想上前劝阻,就听追兵越来越近。一名亲兵狠下心,点燃了火绳。众人随即拿起遗书,开始继续逃窜。
  跑出去没多远,就听到身后响起了一声沉闷的枪声。
  亲兵们都是身强力壮之辈,此时被谢赐履的刚烈所激励,加上身体好。最后终于摆脱了追兵,逃出命来。众亲兵知道不能回登州大营,便小心的前往济南城。到了城外才发现济南城外竟然空无一人,霍崇所部早就撤走了叫城之时被城内军人差点拿枪打了,不过见到他们的军服号坎,又听他们的应对,最后还是从城头坠下箩筐,将几人搜查之后带入城内。
  山东巡抚陈世倌看了谢赐履的血书遗表,唏嘘不已。问清楚了谢赐履是怎么死的,这仗又是怎么输的,连忙写了奏折,八百里加紧的送入京城。
  雍正此时心情有点好,田文镜那边又有好消息,河南摊丁入亩推进得力,或许明年就能彻底见效。然而见到陈世倌送来的东西,雍正的好心情立刻化作乌有。
  谢赐履的遗表言简意赅,雍正读的有点痛彻心扉的感觉,又觉得有些莫名其妙。堂堂登州镇总兵,竟然就这么折在霍崇手里。按照遗表所述,还有陈世倌从逃到济南城的少数败兵那边问出的消息,雍正不得不再次响起年羹尧。
  年羹尧对霍崇的评价极高,雍正其实是不太信的。一个看上去二十来岁的鸟工匠,出名的几年来除了造琉璃火就是酿酒、造琉璃,养牲口。字写的跟狗爬一样,凭什么就能配得上“用兵飘逸,作战扎实”的评价?
  他年羹尧好歹也是名将,号称亮公。这个“亮”是指诸葛亮的“亮”。一个能自比诸葛孔明的人,竟然对霍崇做出“用兵飘逸,作战扎实”的评价,简直是岂有此理。
  雍正认为年羹尧的祈命折子里面之所以这么写,是抱着养寇自重的心思。捧出来一个厉害的贼寇,把这贼寇吹上天,让朝廷觉得除了他年羹尧之外没人能解决霍崇。然后年羹尧就能活命。
  对这样的手段,雍正是极为看不起的。
  然而从极少几个逃到济南城的登州大营后队以及中军的败军所述,霍崇的手下使用的火器无比犀利。官军也已经准备好了火绳枪,连一枪都没能放,贼军的火器就已经如雨点般打了过来。硬生生在官军中打出一条通道。
  等贼军杀入官,一些贼军手中的火器竟然能连发。官军舍生忘死的想肉搏,却顶不住这样近距离的杀害,一排排被打倒。硬是被贼军用火器正面杀的不剩什么人。
  本来看到谢赐履的遗表,雍正已经感觉不能再小看霍崇。至少得稍微信一下年羹尧对霍崇的评价。
  看了官军败兵的陈述,雍正又觉得这里面或许有什么误会,甚至是阴谋。
  初见霍崇之时,雍正印象最深刻的乃是霍崇手里的迷药。能让人完全失去意识,连拉开骨头碎裂的腿,把碎片复原都不会清醒的蒙汗药是雍正想都不敢想的。有这种玩意,不是江洋大盗又是什么。
  这种令人印象深刻难以忘记的蒙汗药与败兵描述的火器一比,就毫无令人震惊的地方。能造出这般火器的工匠,雍正已经无法想象。
  最后雍正只能下旨,要陈世倌收拢败兵,将他们都尽快送到京城。
  给陈世倌下旨之后,雍正又命刑部再审霍崇师父的那些儿子们,要把他们对霍崇所知的没一点都问出来。
  刑部接到雍正的手谕,知道此事绝不容有丝毫马虎。立刻派遣积年的官员以及行刑的好手,将刘叔的儿子们分开来仔细拷问。
  这消息很快就传到了上次秘密会面的两人,负责办事那人有些紧张,“八爷,皇上下旨仔细拷问……”
  “不用担心。天牢里头那帮黑心胚子们这么多年干了多少坏事,各个奸猾似鬼。这次是说出去,他们会有什么下场?那些奴才清楚的很。”
  听八爷这么讲,办事的人也觉得没错。若是雍正没有如此重视,天牢狱卒们或许还会不慎走漏了口风。现在雍正如此在意霍崇的来历,狱卒们铁定死了心。以雍正这活阎王的性子,对于贪腐官员不仅杀官员,家族也得受连累。小小狱卒们岂不是要被千刀万剐么?
  放下心来,办事的人忍不住问道:“八爷,为何要……那么做?”
  “连霍崇这厮尚且知道父皇死的不明不白,我这当儿子的,怎么能让父皇落得如此下场。”
  屋内沉默下来,再没人说话。
第一百五十章
风险与机遇(二)
  不管是满清还是在外作战的部队,都以为霍崇此时正在准备着战争。在霍崇心中,耕战是一体的。部队在外作战,几乎搬空了淄川县与临淄县库房里的粮食。
  为了能尽快让仓库能够装满,为了让生产食物的作坊能够再次运营起来,霍崇只留下了最低限度的防御部队,其他人都派去经营从那些进士家族夺来的土地。
  以前霍崇对地主的印象来自于国民党当政的时代,那个时代充满了土豪劣绅,各个在地方上恶行累累,吃人不吐骨头。
  在康熙和雍正年间,局面完全不同。满清的统治阶级还有活力,这种活力直接体现在对于地主能有效管理。更直白的讲,在这个时代,官绅是一体的。
  官,指的是有实缺的官职。绅,指的是你得有土地有功名。士绅们不是简单的土地主。如果家里没人有功名,没有举人、进士、官员,地主们是很难做大的。
  能找到好老师,考取功名的几率就大增。所以地主们得先读书,考虑功名。有了秀才这么一个起码的功名之后,才能直接与官府对话和博弈。
  考上举人,等于是拥有了县议员的身份。只要有机会,把钱使到了,就可以当官。
  譬如登州镇总兵谢赐履,他是举人出身,当了官。最后当上了登州镇总兵,当上了山东巡抚。这在满清里面是举人能当上巡抚的第一人。
  如果两样都不具备,普通的土财主会遭到了“官”和“绅”的合力压制。不用搞别的,光是买不成地,就可以限制住土财主扩大家业。
  就拿霍崇为例,虽然霍崇本人有身官皮,可霍崇不是官也不是士绅,他只是个“大户”。
  所谓大户,指的是霍崇这类因为某些意外的原因获得了机会,能够掌握更多土地与资源进行营运。但是一有了事情,就会被官府勾结士绅将其杀猪吃肉的极少数的另类。
  此时大汉政权地盘上,官员被荡平,进士级别的士绅们被撵走。光是两个县,直接就空出来起码三十万亩连片土地。把这三十万亩土地经营起来无疑是霍崇心中的当务之急。这……无疑是一个真正意义的平台最擅长的。
  从霍崇明白自己不可能逃脱雍正魔掌的那一刻,他就从制定计划开始准备。
  情报部门的辛苦工作,意料之内与意料之外的广大平台成员提供了大量数据,加上天灾的筛选。平台已经拥有了一个名单。
  亲自向一个站点的人讲完准备的稿子,霍崇看着这班人反应。信用+资金,就是资本营运的基础。
  霍崇自认为平台不缺乏资金,也不缺乏技术与合作渠道。然而平台本身不可能凭空创造出这么多有信用,能将计划执行完毕的人。眼前的这些人里,又有多少能成为这样的执行者呢?
  “霍爷,你是不是看不起俺们?”一位兄弟很爽快的表达了观点。
  “这位兄弟,俺相信你和在场的,都知道怎么使用自己的力气。既然知道怎么用力气,都知道得悠着点。身体用坏了,往后可用不成啦。所以,俺要是看不起你们,俺才不会费这番力气请大伙来。俺不是说你说的不对,俺要说,俺很看得大伙。俺是真的看得起大伙!”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4/33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