孺子帝(校对)第35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59/525

  这顿晚膳韩孺子吃得小心翼翼,只拣认识的菜肴吃了一些。
  当晚侍寝的正好是淑妃邓芸,在十几位嫔妃当中,只有她在皇帝面前什么都敢说,“药膳的味道真差,听说男女有别,陛下的药膳不知味道怎么样?”
  “一样差,皇后怎么会突然想出这样的主意?”
  “陛下别冤枉皇后,其实这是我的主意。好几个月了,众姐妹一个也没怀孕,于是我向太后建议,该请太医看看,太后觉得不必着急,所以我就建议配几副药膳吧,我在晋城的时候听说过几个方子,很管用……”
  “这是你开的方子?”
  邓芸笑道:“当然不是,是太医开的,太后可信不着我。”
  “所以这是你的建议、太后的决定,但是让皇后传旨?”
  “这种事只能由皇后传旨。”
  慈宁太后与皇后都以为对方通知了皇帝,总管何逸也没细问,结果发生了偏差。
  皇帝尚无子嗣,这已成为许多人的一块心病,韩孺子却不着急,而且不喜欢来自皇宫的干涉,也不留宿了,重新穿好衣裳,对淑妃说:“既然是你的主意,明天就由你转告太后与皇后,说朕不喜欢药膳,从今以后,未得朕的旨意,不准随意换膳。”
  “可是陛下……”
  韩孺子转身出屋,守在外间的太监很意外,没敢多问,立刻跟上,送皇帝前往书房。
  不理解皇帝的人不只是朝中大臣,还有宫里的许多人,他们似乎还没有明白大难即将临头,若不能及时做出反应,大楚将亡,朝廷与皇宫到时首当其冲。
  书房里有点冷,太监们忙着去取炭盆,韩孺子坐在书桌后面,很想找孟娥谈谈,可孟娥不在,最近关于刺客的传闻比较多,她要与其他侍卫一道轮值,除非必要,不能随意再守在皇帝身边。
  韩孺子看了一会书,命人将总管太监何逸叫来。
  何逸已经躺下,听到传召,立刻爬起来,穿了一件外衣就来了。
  何逸已经很老,当初追随皇帝一道出宫,有从龙之功,他的要求却从来不高,有吃有喝、有穿有住足矣,唯一的嗜好是喝酒,喝多了迷糊,不喝更迷糊。
  韩孺子犹豫多日,还是决定将事情挑明,对身边人,他的确不能太放纵了,“何逸。”
  “老奴在。”
  “南直劲给了你什么好处?”
  何逸一惊,扑通跪下,“陛下……陛下……”
  “朕不怪罪于你,也不会追究南直劲,只想了解真相。”韩孺子平淡地说,南直劲此前向中书省传递消息,明显是在府内得到了帮助,事情查起来倒也简单,卫兵十分尽责,记下了每一位探访过南直劲的人,蔡兴海那边则记录了每一位进出府者,两相对照,立刻就找出了老太监何逸。
  “我……老奴什么也没……就是一顿酒,南直劲不知从哪听说老奴爱酒,声称有位朋友要送他两坛收藏多年的好酒,那位朋友马上就要离京,他没法去取,所以求我帮忙,许诺分我一坛。他、他将那坛酒说得天花乱坠,老奴没忍住,就去了一趟,顺便帮他……传递了一张纸条……”
  韩孺子轻叹一声,中书舍人果然最了解皇帝,连皇帝身边的人都要打听得清清楚楚。
  何逸老糊涂,降罪于他也是无用,韩孺子道:“何逸,你年纪大了,别管别的事了,去后花园看管鸡鸭,每日有酒有肉,保你尽兴。”
  何逸砰砰磕头,被两名太监扶出书房。
  韩孺子枯坐一会,又派人去传赵若素。
  赵若素还没睡,很快就来了,恭敬地行礼,既不显亲近,也不露惊慌。
  “别再提朕身边人的事情。”韩孺子得立下规矩,“起码三年之内不要提。”
  “是,陛下。”
  “朕问你,吴家是怎么回事?”
  皇帝传旨削夺吴氏兄弟的侯位,结果官府竟然派人将吴家包围,不准随意进出,韩孺子已经通过金纯忠让差人撤去,可他不明白自己的圣旨怎么会变成这个样子。
  最初这个主意是赵若素提出来的,他有义务解释。
  赵若素已经听说过这件事,上前道:“因为朝廷有两位皇帝。”
  一旦抛去中书舍人的身份,赵若素可是越来越不会说话了。
第三百八十五章
两个皇帝
  韩孺子历经千辛万苦才成为真正的皇帝,对某些事情不免有些敏感,听到朝中有“两位皇帝”,脸色沉下来,“此言何意?”
  赵若素拱手,“一位是坐在这里的陛下,一位是众人心目中的皇帝。”
  原来是一次文字游戏,韩孺子笑了笑,突然有点怀念那个谨言慎行的中书舍人,但这是他请出来的“神”,只能忍耐,“你的意思是说众人心目中的皇帝,与朕并不一致?”
  “完全不同。”
  韩孺子没有马上追问,坐在那里想了一会,心中再无恼怒,反而认真思考了赵若素的话,良久之后,指着角落里的凳子,“坐。”
  赵若素双手搬来凳子,搭边坐下。
  “你将‘两位皇帝’都说说吧。”实话虽然刺耳,却是韩孺子最需要听到的劝谏。
  赵若素起身拱手,然后坐下,“坐在微臣面前的陛下,聪明英武,深谋远虑,敢为人先、敢迎强敌、敢为人所不能为,正是大楚最为需要的皇帝。”
  韩孺子苦笑道:“你把第一位‘皇帝’说得这么好,看来‘第二位皇帝’一定很差。”
  赵若素咳了两声,正色道:“众人眼中的皇帝却是另一副样子:连杀同宗子弟,血洗京城,以无数条人命夺回帝位……”
  韩孺子刚想辩解说那个伪皇帝和冠军侯都不是自己杀死的,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那是众人眼中的皇帝,他控制不了,那两人的确死了,而且死在夺位之战期间,朝廷又从来没有过调查与解释,怪不了外人胡乱猜疑。
  他安静地继续听下去。
  “第二位皇帝已有残暴之名,满朝文武乃至天下百姓,尽皆畏惧。”
  “嘿,这算好事还是坏事?”
  “有好有坏。陛下此前不听大臣劝阻,执意脱离大军,带领少数人马北上,以至被困晋城,虽然最终得脱,在众人看来,这位皇帝不免还是太年轻、太急躁,受冒无谓之险,没有长远规划。”
  皇帝废寝忘食地设计除四患之计,却被看成没有长远规划,韩孺子仍然没有解释,他所做的事情大都在倦侯府进行,外人的确看不到,对朝中大臣来说,皇帝很可能只是在倦侯府里聚集一批亲近之人闲聊,顺便拣选大将。
  “嗯,还有吗?”
  “还有,要等三年之后才能说。”
  韩孺子大笑,一见面他就下令,不准赵若素再提皇帝身边人的事情,至少要等三年,毫无疑问,众人眼中的皇帝宠幸近臣,已有昏君征兆。
  “朕明白你的意思,皇帝一人能力有限,必须通过群臣,才能让万民‘看’到朕,君臣若是离心离德,众人眼中的皇帝就会走样,对不对?”
  赵若素再次起身拱手,“陛下睿智,一点就透。”
  这可不是“一点就透”,韩孺子轻叹一声,“该由群臣靠近皇帝,还是该由皇帝理解群臣?”
  赵若素又要起身,皇帝示意他坐在凳子上回答即可。
  “比如牧羊放牛,前方即是沼泽陷阱,是该由牛羊做出决定,还是放牧者?”
  这既是吹捧,也是指责,韩孺子竟然无言以对,过了一会才说:“如果放牧者对这群牛羊不是很满意,打算另换一批呢?”
  “陛下拥有天下最大的一群牛羊,再无放牧者可与陛下交换,因此不可换,只可以新代旧。”
  “怎么个以新代旧法?”
  “办法就在朝廷的规矩之中,有科举,可以招揽天下俊杰,有升迁贬黜,可以凭此选贤任能、逐退平庸之辈。”
  “科举三年一次,升迁贬黜也有定规,少则一年,多则三五年,朕有些等不得。”
  “陛下针对四大患选将定策时,不急不躁,即使只是剿匪,也以年计时,何以到了朝廷,却如此心急呢?”
  皇帝不语,赵若素继续道:“陛下重返帝位之时,未得大臣支持,因此耿耿于怀?”
  韩孺子看向赵若素,在这个人面前隐藏心事几乎不可能,他不仅猜得准,而且口无忌惮,什么都敢说。
  韩孺子开始觉得自己请来的不是“神”,而是只“妖魔”,却是只大有用处的妖魔。
  “朕耿耿于怀——是因为群臣眼睁睁看着大楚陷于瘫痪,他们不支持我,也没支持任何人,看样子,就算帝位上摆一尊木偶,他们也会照拜不误,或许这就是他们的目的,木偶倒是很符合你们所期望的皇帝:高高在上,不参与争执,让朝廷自己运转。”
  赵若素还是站了起来,拱手之后坐下,“敢于参与帝位之争的朝廷不是没有过,全都记在史书里,陛下常看,可觉得喜欢?”
  韩孺子当然不会喜欢,那样的朝廷最后都会变成权臣当道,甚至迫使皇帝禅位,“皇帝注定是孤家寡人吗?”
  “并无‘注定’之说,一切决定终归要由皇帝做出,后世评介本朝,先看皇帝,再看群臣:陛下能运转群臣,方能运转万民,能运转万民,方能运转天下,大楚为富饶之地,人丰物茂,能执此利器者,无往而不胜。有天下为伴,何来的‘孤家寡人’?”
  赵若素没能真正理解“孤家寡人”的意思,韩孺子笑了笑,也不打算解释,那是他对祖父武帝的记忆,留在自己心中就够了。
  “朕若重整朝廷,你预计多久能初见成效?”
  “明春即是大考之年,陛下若能抓住机会,大考之后就能搅动朝廷,此后步步为营,三年可有小成,十年方有大成。”
  “比朕的灭匈奴之计还要长远。”在韩孺子的计划中,三五年之内,云梦泽、东海群盗即已剿灭,如果能够连年丰收,大楚实力也能恢复一部分,可以考虑向匈奴开战了。
  “唯其长远,可得稳定,不会影响到陛下的除患之计。”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59/52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