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不遗憾(校对)第37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71/1617

  在交代一番之后,李安返回研发中心,并让研发人员操纵三台收割机,继续在田地里收割小麦,直到将千亩小麦全部收割完,而收割的小麦粒全部送往田地主人的家中,并且,不收取一文钱的手续费。
  收割机大显身手之后,在整个洛阳城周遭,引起了巨大的轰动,很多拥有土地众多的大贵族,全都做出了购买的决定,并立即派遣家中的管家,拿着定金前去订购,以防晚了一步,被别人订购完。
  当然,此时春耕还有几日才开始,距离秋收还有半年的时间,按照目前蒸汽机床的效率,必然可以在秋收之前,建造非常可观数量的收割机,耕地机和抽水机的建造,当然也不会停止。
  订单再一次像雪片一样飞来,这让李安喜不自胜,也让整个研发中心都沸腾了,只有有活干,这些工匠的待遇和报酬就会提高,很多工匠所获得的报酬都超过以前的好几倍了,日子过得更加的滋润。
  加工和制造各种机械,都在有条不紊的进行之中,而李安则将更多的时间投入到视察之中,没事的时候,带着几名护卫前往洛阳城郊区视察一番,看看水利设施搞的如何,大量的抽水机是否已经安装到位,是不是已经开始打水了。
  “李侍郎,前面有一台耕地机,好像正在挖沟。”
  一名护卫策马返回,大声汇报道。
  “走,过去看看。”
  李安感到有些好奇,他发明耕地机是用来耕地的,怎么被用来挖沟了。
  策马奔至眼前,李安看到了一条长达五里的深沟,沟壑的宽度与耕地机相同,而深度已经达到三尺了。
  在沟壑的的附近有几百名手持铁锹的佃农,正在将沟里的松软泥土弄到沟外。
  “呵呵!原来耕地机也可以用来挖沟啊!这些人倒是挺聪明的,居然懂得自己挖掘机器的潜力,让耕地机兼顾挖沟的功能。”
  李安只是轻轻的看了一眼,就明白了一切,原来,这些人利用耕地机将需要挖沟地方的土地给刨碎,使用人力将碎土扒至两侧,然后,继续使用耕地机刨碎下面的硬土,再用人力将碎土扒至两侧,如此往复循环,一条深深的沟壑,很快就能挖出来了,而采取如此办法,比人力直接开挖省力很多,也迅速很多。
  试想一下,人力用铁锹挖硬土,将非常吃了,速度会被拖慢,而直接扒开碎土,省却用力挖这个过程,自然可以节约体力和时间,让沟壑可以更快的被挖出来。
  “这个办法是谁想出来的?”
  李安大声问道。
  “李侍郎,是小人想出来的,自从买了抽水机之后,阿郎就觉得这一处荒废的高地,也能开垦成农田,为了灌溉方便,阿郎就让小人在这处位置,开垦一条水沟,而且限定五日内完成,小人心中一急,就想到了这个办法。”
  指挥众人干活的管家,笑着回答。
  “不错,你倒是挺有急智的,是个人才,机器永远都是死的,但人是活的,能够将机器的潜力发挥出来,值得提倡。”
  李安从不吝惜自己的赞美,大声称赞道。
  “李侍郎,小人有个提议,不知该不该讲。”
  这名管家被夸了一句,胆子大了起来。
  “不必客气,有什么想说的,大胆说出来。”
  李安问道。
  “李侍郎,既然耕地机可以一步步向前行进,为什么不制造一种用来运货的机器呢?虽然火车的运货很厉害,但只能走固定的路线,马车灵活,可力量不足。”
  李安闻言,点头道:“你的提议很好,运货的机器,研究起来比耕地机器简单多了,不过,远远不如耕地机和收割机划算,目前研究人员紧张,也只能捡要紧的先研究了,不过,运货机器早晚会出现的,这一点,你大可以放心。”
  蒸汽货车的设想,李安早就考虑过了,不过,此时马车发展的已经很成熟了,用马车运货也比较廉价,再加上道路不是太好,运货机器的实用性不是太好,主要问题就是造价贵,而运输量却并没有火车那么夸张,可用性稍微低一些。
  而蒸汽客车,李安也早就想过了,这就更不合适了,因为现在还没有橡胶和轮胎加工技术,造出来的蒸汽车会比普通的马车还要颠簸,坐在里面会很不舒适,当然,也就不具备开发的价值了。
  挖到五尺深的时候,沟壑已经完工,一侧的抽水机开始工作,将低处的大量清水抽入高处,并逐渐充满刚挖好的沟壑。
  看着眼前数千亩荒地变成可耕种的田地,李安感到非常高兴,这都是他的成果,说明他的科研成果,已经开始慢慢改变大唐帝国的发展了。
  春耕的时间很快到来,大唐帝国的所有区域都在忙着春耕,老百姓在忙着在田地里干活,朝廷则忙着组织协调,以让春耕能够有序进行,不被干扰。
  与以往春耕不同,这一次春耕采用了一定的机械化,在整个关中地区,有三千台耕地机投入到了耕地的行动中,当然,大部分都是贵族的田地在使用这种耕地机,老百姓仍旧使用耕牛耕地。
  耕地机的效率是耕牛的几十倍,耕地的效率极大的增加了,为此,很多大户将麾下的田地从佃农的手中收回来,以节约人力成本。
  这些失去佃农资格的农夫,也失去了生存的依靠,只得前往京城寻求谋生,而加入工匠行列,无疑是最好归宿。
  很多农夫只会种地,对工匠不是很懂,但后世的工人,也不是一进工厂就什么都会的,慢慢学就是了。
  有技术的工匠,待遇要高一些,没有技术的农夫,刚进入的待遇自然要差一些,但养活自己和一家人是毫无问题的。
  春耕之际,至少有数万户佃农转化成了工匠,从而大大增加了研发中心的人力,让研发中心一下拥有了六万人力资源,大大方便了研发产品和制造机械的进程。
  人多了之后,研发中心的五千亩土地就显得有些拥挤了,朝廷得知后,立即将研发中心扩大,并且一下子扩大了四倍,面积超过两万亩。
  有了更多的土地和人力之后,李安的研发和制造进展,变得越来越顺,更多的产品,如雨后春笋般被制造了出来。
  而很多百姓见当工匠,所能获得的收入比种三五十亩土地还要多,于是,在大贵族的建议下,将土地给卖了出去,仅留下三五亩菜地,让家中的妇孺精耕细作。
  如此,工匠的人数进一步缓慢扩张,人力资源变得更加庞大。
  通往玉门关和中受降城的铁轨线路,早就确定下来了,春耕之后,李隆基亲自下旨,征发关中所有闲散劳力,分两路开始铺设铁轨。
  当然,铁路沿途的百姓也一并征发,并负责修筑沿途铁路的路基,以让这两条战略铁路可以更快的完工。
  这一次,朝廷征发的劳力超过百万,规模之大,远超以往的任何一次征发,对民力的损耗必然是极大的,但这两条铁路,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价值,即便损耗国力,也要尽快完成,尤其是通往玉门关的铁路非常重要,这关系到大唐帝国的长治久安,况且,经过这么长时间的发展,大唐帝国完全有这样的实力,搞这么大的工程。
  除了人力极为庞大之外,这一次的铺设铁路工作,还投入了大量的机械和炸药。
  遇到需要削平的小山头,直接用火药炸碎,以节约人力,另外,推土机和货运蒸汽车也很轻松的被研制了出来,并立即批量生产,然后投入使用。
  由于百万劳力没有很高的技术,为此,除了铁路局投入了大部分的技术人才,研发中心也抽调了万余技术人才,加入到铺设铁轨的工作之中。
  路基工作是全线一起开始搞,以最大限度的节约时间,而铺设枕木和铁轨这项工作,则从长安城和中途的几个重要地点开始铺设,尤其有的路段都是平地,根本不怎么需要处理路基,直接铺设就可以了,只有地形复杂的地区,才需要处理路基,也是整个铺设过程中,最耗费人力的地方。
  由于铁路局的相关人才,已经有了铺设通往洛阳城铁路的丰富经验,为此,两条铁路的铺设,完全交给他们去办了,李安并不离开京城,也没有陛下亲自前往知道铺设工作。
  当然,若是铺设的过程中遇到了难以解决的难题,铁路局的人才是可以返回京城向李安请教的。
  李安留在京城,主要是需要研发的东西太多了,他要争取时间,在最短的时间内,研发最多的产品,并远销海外,让大唐越来越富庶。
  一开始的时候,李安每研发成功一种机械,李隆基都会兴奋大半天,但随着被研发成功的机械种类,出现了井喷的态势,李隆基渐渐的也就失去了兴奋的感觉,除非出现特别惊喜的机械,否则,他都找不到兴奋点。
  两条铁路的铺设,最多也要一年才能完工,在这段时间内,李安并不关心铁路的铺设情况,反正这方面的技术都已经交给铁路局的人才了,让这些人才去全权负责就可以了,自己只负责遇到困难问题的解决就可以了。
  在研发更多机械的同时,李安开始抽出更多的时间陪伴颜如玉,毕竟,此刻,颜如玉的肚子是越来越大了,距离临盆的时间是越来越近了,需要他更多的关怀。
第346章
喜得贵子
  “夫人,最近感觉如何?”
  在别院的果园之中,李安轻轻抚摸颜如玉的大肚子,柔情的问道。
  “夫君,孩儿总是踢我,肚皮好疼的。”
  颜如玉嘟着嘴,委屈的说道,妇人怀胎久了,肚子里的孩子渐渐长成型了,当然也变得越来越不老实了,会做出踢肚子的行为,当然,也是孩子健康的标志。
  “这小家伙又不老实了,生下来要打屁股。”
  李安笑着说道,并在肚皮上亲了一口。
  “咚咚……”
  肚皮里伸出一只小脚,踢在了李安的嘴上。
  “夫君,你看,他又踢我,肚皮好痛。”
  颜如玉疼的龇牙咧嘴。
  “夫人,这哪是踢你,是宝宝在踢我,我刚说打他屁股,他就踢我,这小家伙将来一定是个神童,就跟我一样。”
  李安笑着说道。
  “嘻嘻,夫君,你说我肚子里的是男娃,还是女娃。”
  颜如玉认真的问道。
  李安认真的观察颜如玉的肚子,认真的回答:“喜欢踢夫人的肚子,一定是个淘气的小子,多半是男娃。”
  “那若是女娃呢?夫君会不会不高兴?”
  李安忙道:“怎么会呢?若是女娃,一定与夫人一样美丽动人,为夫高兴还来不及呢?”
  “就会哄人。”
  颜如玉幸福的扑进李安的怀中,感受莫大的安全感。
  几日后,别院主宅传来颜如玉痛苦的喊叫声,她在努力的生娃,而李安却只能在外面来回的踱步,什么忙都帮不上。
  “怎么这么慢,不会是难产吧!”
  李安的心里越来越焦急,这屋子里面的,可是他的夫人和孩子啊!
  “哇哇哇……”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71/161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