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不遗憾(校对)第134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348/1617

  一进入村子,李安就闻到了一股浓郁的花香,这个小村子虽然不大,却种植了不少果树,几乎每家每户的家前屋后,都种满了各个品种的果树,有猕猴桃,也有桃树,还有好多别的品种,果树的品种很多,看得出来,村里人非常喜欢水果。
  其实,水果有一个最大的优势,就是特别耐活,只要栽活了,就几乎不用再去过问了,完全不需要施肥和浇水,只要种下了,将来就会有收获,而种菜等都是需要浇水的,还要进行施肥,才能让菜长得好,相对来说比较麻烦。
  当然了,水果的产量是比不上蔬菜的,水果通常都是一年只有一次收获,而蔬菜却可以一年收获很多次,产量比水果大多了,当然,投入的金钱和时间也会更多一些,需要勤加打理才行,在土地太多的情况下,自然是顾不过来的。
  因为这个村子的面积比较大,户数又比较少,所以,每一户都有很大面积的菜园,每一家的菜园子都有好几亩地,这么多土地全部用来种菜,很显然是浪费,精力根本耗费不起,也完全不需要种这么多,所以,只需要留出一部分用来种菜就行了,剩余的部分全部用来栽种水果,这样才是最优化的策略。
  如此一来,这个村子的果树就显得特别多了,每家房子的附近都种植了很多果树,一到春季就能闻到醉人的花香,秋季就能吃到美味的水果。
  现在正是春季,所以,可以闻到很明显的香味,各种水果基本上全都开花了,各种香味都有,让人身处其中,非常的舒心。
  这一情景让李安想起了自己小时候的村子,那也是充满了果树的美丽村落,到处都是不同品种的果树,每家每户的门前屋后都种满了,春季的时候,李安最喜欢做的时候,就是去攀折开满花的果树纸条,然后闻着这些花朵的香味,会觉得这样很是开心,尽管这有破坏果树的嫌疑,但稍微折一些果树枝条,对于整个果树的成长,并没有太大的影响,到了秋季的时候,这些果树仍旧可以长出很多又大友好的果子。
  李安能记得的果树,大概就只有那么几种,柿子树和桃树是比较多的,其它的还有梨树,苹果树,杏树,枣子树。
  当然,还有一些野果树,因为都是野生的,味道也不咋地,所以,也就记不清了,不过,随着村子的发展,后来果树就变得越来越少了,有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将果树砍掉,种上不会结果子的白杨树。
  至于砍掉果树的原因,自然是多方面的,首先,果树的效益并不高,家前屋后的果树并没有进行合理化的修剪,很多果树都长得非常高大,果子的质量也并不好,尤其是采集的时候非常麻烦,需要爬到很高的树干上,比较的危险,就算把所有果子都弄下来也卖不了多少钱。
  在经济发展不好的时候,只要能吃就行了,谁也不会在乎这些,可随着经济形势的好转,人们赚钱的心情非常迫切,农业不挣钱了,工业才挣钱,而工业的木材厂需要木材,果树长得慢,经济效益不好,而锯掉果树,改种生长迅速的白杨树,就能几年卖一茬了,经济效益非常的可观。
  另外还有一点就是容易惹祸,水果在开花的时候还好,一旦到了果子快要成熟的季节,很多调皮的孩子就会过来偷果子,而爬树是一件危险的时候,偷果子的孩子若是从树上摔下来,那可不是闹着玩的,果树的主人闹不好要担责,还有一些孩子喜欢用石头砸树上的果子,而石头落下的时候,也很容易伤人,甚至还会掉落在主人家的房屋上,从而给主人家造成损失。
第1404章
  果树经常会给主人家带来一些烦心事,而一家人所能从果树上获得的利益又比较少,甚至可以忽略不计,这是李安前世所居住的小山村,果树越来越少的主要原因,从幼年时候的满村果树,到长大之后基本看不见果树,变化真的非常巨大。
  李安还是更喜欢到处都是果树的乡村,这样的乡村才比较符合百姓居住,住在这样的山村里,人也会比较的幸福,而一个只注重经济利益而损坏优美环境的村庄,不是一个好村庄。
  在李安的记忆之中,长大之后,除了山村之中的果树被砍掉绝大多数之外,村子附近还建设了好多污染性很大的工厂,之前满是鱼虾的沟渠,最后只剩下毫无生气的臭水沟,想要在沟渠里逮鱼虾,那是万万不可能了,所有的生病几乎都被毒死了。
  看到眼前的村落如此优美静谧,李安心里非常的舒坦,乡村就该是这个样子的,山村就应该是如此的环境优美,山村人不应该为了追求金钱而损害环境,金钱随时都可以追求,而美丽的乡村一旦被污染,就很难进行治理了,污染一个乡村非常的简单,而若要治理一个被污染的乡村,就要付出好几倍的努力了,这份投入不是普通人能够耗得起的。
  “老人家,你们这个小村子,可真是够漂亮的啊!到处都是花香,生活在这个村子里,太让人舒坦了。”
  李安看着周围的美丽环境,开口说道。
  老头笑着说道:“那是您第一次来,若是天天待在这山里头,也就不觉得这里有多美了,老头子还是觉得县城里好,人多热闹啊!”
  看得出来,这个老头子,还是一个喜欢热闹的主,估计是长期憋在乡下,所以,对人多的县城有一种向往之情,估计这老头若是在城市里待久了,同样也会怀念在乡村的安静日子。
  人就是这样的,总是觉得得不到才是最好的,得到的就不值一提了,老头子长期生活在环境优美的乡村,自然不觉得乡村的美景有什么好稀奇的,而对热闹和人群的向往,让他很喜欢城市的生活,觉得去城市里生活,才更加的舒坦。
  李安没有必要跟老头子讲这些大道理,因为老头子也未必能听得懂,这只是一个以种地为主,闲暇时候去采药的普通老头子罢了。
  乡村的人都比较胆小,至少大部分人都是如此,李安一行人刚刚进村,便有好多人急忙躲入家中,还有一些孩子躲在大人的双腿后面,然后偷偷的露出一双小眼睛,警惕和好奇的看向外来的李安一行人。
  因为还没到晚饭的时间,所以,村子里的年轻男子几乎看不到,都下地干活了,留在村子里的基本上全都是老弱妇孺,基本上也没啥事干,妇人还能照顾一下菜园子,而孩子们都在村子里胡闹,村子里没有私塾,这些早就该上学的孩子,却只能留在家里胡闹,也许这个村子早就该办个学堂了,但这个村子的规模太小了,适龄儿童太少,老百姓也并不富裕,就这么些孩子的家人,怕是供不起私塾先生,要是上学堂也行,那就只能去县城上学了,可县城有些远,每天接送有些不太现实,住宿学堂同样需要一笔不菲的钱财,这里的百姓负担不起,而且,他们祖祖辈辈都是文盲,也没觉得有啥过不下去的,若是完全免费,学堂也能免费住宿和免费吃喝,就像李安开办的学堂那样,估计这些家长肯定非常乐意将自己的孩子送入学堂,可惜蜀中目前的学堂数量还是有些不足。
  尽管朝廷的指令早就下达了,但教育的普及并不是那么容易就能很快完成的,现在修路都忙不过来,建学堂自然就只能继续往后拖了,先照顾县城以上的人口密集区域,至于山村那就真的顾不了了,反正,朝廷下来检查的官员,也很少回去乡下,基本上都是去县城以上的地方。
  “老人家,咱这个村子里,有识字的人吗?就是上过学堂的。”
  李安突然开口问道。
  老头子想了半天,摇头道:“还真没有一个,一个认字的都没有,没办法太穷了,娃儿们上不起学,哪里会有识字的呢?”
  说话的时候,老头子显得有些无奈,若是有条件的话,老头子显然喜欢后辈们能够识字,至少不会是睁眼瞎了,可这是有现实困难的,他们村子太穷了,而贫穷是导致他们祖祖辈辈都无法识字的根本原因,而不识字就会导致他们继续贫穷,永远都走不出这片大山,从而不断的轮回,永远都只能生活在这一小片区域。
  “这个村子的孩子还是太少了,专门在这里办个学堂,确实不太现实,只能去别处学堂上学了。”
  李安开口说道。
  老头子点头道:“谁说不是呢?不过,最近的学堂在县城,走山路要两个时辰呢?太远了,娃儿又太小,住在那里不放心,还要交钱的,大人住在县城,房租都付不起,就只能不去上学了。”
  其实,对于这个村子的情况,最好的办法,就是派个先生偶尔过来教孩子们认几个字就行,对于这些人员太少的存在,这种流动教育的方式是最方便的,尽管如此教学水平肯定不行,但总比没有教育要好,孩子们也不需要学习太多,只要会认字就行,只要孩子们能认的字,将来的选择就要大得多了,至少能看懂大唐报了,以后去了县城,就能从大唐报上了解天下大事,从而抓住各种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让自己可以变得更加的富裕,甚至,彻底改变自己的命运,让自己由穷人变成富人都不是不可能。
  这也是李安当初所设计的最低级的教育方式,这种方式也是最廉价和最容易达到的,在后世的很多落后地区,用的就是这种办法,有些落后国度的落后地区,很多老百姓根本就没有机会上学,而不识字的文盲又很难从事一些技术性的工作,为此,便采取了这种偶尔去教一下的方法,如此,至少能让这个国家的大部分老百姓都识字,只要识字就能去做最基本的工作,也能看懂文字,从而懂得很多知识。
  “县里就没安排先生,偶尔过来教孩子们认字吗?”
  李安开口问道。
  老头子摇头道:“哪里会有这样的好事儿,从来就没有先生过来教孩子们认字,先生们那是要收钱的,县里的公学,那也是朝廷供养先生,咱们小村子又没钱,先生凭啥要来我们这里,教孩子们认字呢?这个是没办法的事情,不过,咱们祖祖辈辈都不识字,不也过得好好的,也一样能过上一辈子。”
  老头子的心里素质倒是挺好的,很快就想通了,觉得娃儿们没机会认字就不认字,反正祖祖辈辈都是穷人,也都能过得很好,都能生活一辈子。
  能识字自然是最好,可村子里都是穷人,无法识字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总不能变卖家产供养孩子读书吧!后世的家长有这个魄力,而大唐这个时代的家乡,是没有这个魄力的,因为在大唐读书其实也是有风险的,若家庭不富裕而强行供养孩子读书,很有可能会出现孩子读书拖垮家庭,但却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比如,好多读书人耗光了家财,但却最终没有考上科举,而在这个时代,读书人不能考取科举,那书基本上就白读了,虽然,也是能够学到很多知识,但若是知识不能转化为金钱,那所学的知识还能有什么用处,是非常不划算的。
  所以,这个时代的老百姓是不会冒险的,尤其是家里比较贫穷的人家,就更加不会冒险的,不读书还有种地这条出路,而若是读书不成,种地的资格也同时失去,那就没法生存了。
  读书必然会导致文弱,而一个文弱的人,若是最终不能去做官,回去种地也是不成的,因为在读书的过程中,已经把身体该搞文弱了,种地的时候就会发现自己的体力已经跟不上了,也就没法好好种地了,只能非常悲惨的去县城找点写字的苦差事,若是运气比较好的话,说不定能找个账房的工作,运气不好混成乞丐都是有可能的。
  正是因为读书有太多的不确定性,所以,一般的穷苦百姓是不敢随意供养自己的孩子去读书的,尤其是那种没日没夜供养的那种,那种方式供养出来的人都太过于文弱了,一旦学文不成,后果非常悲惨,而若是仅仅学几个字的话,那就不会有太大的影响了。
  对于县城没能偶尔派遣先生进村教孩子们学习,李安也不打算去指责县城的责任人,现在蜀中的情况比较紧张,修路才是最重要的第一步,等修路工作完成,蜀中压力小了一点,各县就能抽出更多的人手去布局教育方面的事情了,没有什么好着急的,一切都慢慢来就是了。
  铁路的修建还没到青城山这里,但路线是经过附近的,如此,这里的村民也有处理帮忙修铁路的义务。
  “老人家,听说修铁路了吗?你们村有人去干活了吗?”
  李安开口问道。
  老人家点头道:“已经听说了,不过,咱们这里的路线,还有一些细微的地方没有确定下来,县里正在忙着呢?等完全确定下来,我们村子里的壮年就都要去修路了,听说要修一年多呢?那路上全都是比胳膊还粗的铁家伙,那得多少钱啊!”
  很显然,老头已经听说了有关铁路的事情,对于用铁铺路,这已经超出了这个老头的认知,毕竟,在大唐这个时代,铁器还是非常昂贵的,把如此昂贵的铁,拿来铺设道路,这确实挺让人难以理解的,尤其是这种年纪比较大的老头子,更是难以理解这个事情。
  “确实是天价,铁路非常值钱,所以,破坏铁路是要杀头的。”
  李安笑着说道。
  现在老头子和村子里的人,还能稍微轻松一些,等到修路正式开始的时候,他们就要干活了,那一定非常的辛苦,若是人力缺口太大,只怕半大的孩子和老头都要去帮忙,不论干多干少,只要认真干活就行。
  “老人家,你对修铁路有什么看法,觉得这是好事,还是坏事。”
  李安开口问道。
  老头嘿嘿一笑,非常认真的回答道:“好事儿,当然是好事了,听说修好了之后,从我们这里去京城,只需要一天多就到了,我们村子里也有人去过京城,去一趟要走两三个月,来回花了一年的时间呢?听说车票还不贵,花不了几个钱,这是你真的吗?”
  看上去老头子很兴奋,这也难怪,老头子一辈子也没去过京城,听说京城特别繁华,也确实很想过去看一眼,但去京城来回至少需要半年,路上所需要的盘缠实在是太多了,他作为一个贫穷的农民,是没有这么多钱财的,也就只能断了这个念头,而现在不一样了,只要铁路修通,一两天的时间就能抵达京城,票价还不是很贵,这就给想要去京城看一眼的老头子一个希望了,让老头子觉得,自己是有希望去京城看一眼的,至少,在自己的有生之年一定要去京城看一眼,看看那个繁华的大都市到底有多热闹,他是一个非常喜欢热闹的人,能去天底下最热闹的京城走一圈,一辈子都没有遗憾了。
  李安笑着说道:“当然是真的了,只要铁路修通了,从青城山到京城就只需要一两天的时间,而且,票价有贵的也有便宜的,贵的很贵,便宜的也很便宜,就算是普通百姓,那也是坐得起的,您老一定有机会去京城看一眼的。”
  “最便宜的票价是多少啊!从青城山到京城的。”
  老头子好奇的问道。
  票价还没有最终确定,李安哪里能确定,只得大概的说道:“大概也就几百文吧!还不能确定。”
第1405章
  从青城山到长安城,距离还是比较远的,中途要经过很多桥梁和涵洞,修路的难度很高,维护的成本同样也是非常的高昂,票价太低显然也是不可能的,就李安所说的几百文,其实,都已经是绝对的赔本买卖了,完全是为了照顾普通的穷人才这么做的,贵的票价那都是非常昂贵的,都是用有钱人的贵票来补贴穷人的。
  老头子闻言,先是吃惊了一下,觉得这个价格有些太高了,可仔细想了一下,就觉得价格也不是很高,只要节省一点,几个月就能把来回的车票凑出来。
  可又一想,这票是人手一张的,他一个人来回不难凑,可他打算让全家都去京城看一看,那样一来,票价就是一笔不菲的支出了。
  “这么远的路,几百文确实不多,不过一家人一来一回也要不少钱啊!老头子这辈子还是多去县城看看就好,走着去就行,嘿嘿!”
  老头子憨厚的说道。
  很显然,这老头还是有些舍不得钱,全家去京城来回那是要花不少钱的,若是有事去玩倒也罢了,可若是啥事也没有,就为了去看看热闹,就花这么多钱,那也确实挺浪费的。
  这还仅仅只是车票的费用,路上带的干粮不可能太多,到了京城也不可能看一眼就走,肯定要多玩几天,而在京城住宿和吃饭,那都是要花掉不少钱财的,全部算下来,确实是一笔不菲的开支,对于一个农民家庭来说,仅仅就是为了长见识就付出这么多的金钱,着实有些太不划算了。
  李安理解老头的无奈,出远门长见识,是必须要有足够的金钱作为支撑的,没钱就不要随便出门,以免拖累自己的生活,有钱出远门是享受生活,没钱出远门纯粹就是找罪受,就像后世有钱人买车才是享受,没钱的人买车,那就是找罪受。
  “说的也是,京城的客房很贵,比车票还要贵,吃喝也比青城山这里贵的多,喝口水都会要钱的。”
  李安开口说道,顿了顿,继续说道:“不过,你们去京城也是能赚一笔的,京城的药材和蔬果,都要比青城山贵得多,多准备一些干药材,到了京城卖到药店,如此,住客店和吃喝的钱就都有了,回去的车票也能赚回来,这岂不是一举两得。”
  说完看向老头子。
  其实,李安说的确实是一个好办法,青城山与京城的物价相差很大,等到铁路修通之后,这种差价后续能够减少一些,但还是会有不小的差价,带点药材过去,总是能够挣一点的,至少路费和吃喝住宿费是不用愁了。
  老头一听,觉得挺有道理的,点头道:“说的也是啊!我们这里药材多的是,以后挖到好东西就不卖了,存着拿到京城去卖,若是行情好,以后就专门贩运药材去京城卖,若是路子走通了,以后的日子就好过了。”
  看得出老头子还挺贪心的,若是有更好的出路,估计他就不种地了,这也反应了后世为什么没人种地了,因为大家伙儿都有更好的出路了,而种地不挣钱了,如此,自然也就没有人愿意去种地了,都不挣钱了,谁傻谁才回去种地,挨累不讨好的事情,是没有人愿意去做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348/161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