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人经(校对)第60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05/1058

  顾慎为已经观察了一个晚上,或许是整座营地唯一对士兵们的沉默产生兴趣的人,他从中感受到隐忍不发的愤怒与怨气,像是喷发之前的火山。
  当数千名士兵发起围攻的时候,他一度以为自己猜错了,易受鼓动的士兵积蓄不了太多力量,随后的事情却证明,大多数士兵仍在默默经受愤怒的发酵。
  射向日耀王托赛的那一箭,让一切都释放出来。
  顾慎为看着日影王,不知道该怎么解释心中的感觉,“士兵们在封锁营地,恐怕他们的目标不只是日耀王卫兵。”
  “他们还要杀谁?讨厌的军官?”
  十余名士兵从几步之外跑过,手里握着出鞘的弯刀,没有配带弓箭,目不斜视,好像前面有一片火灾等着他们扑救。
  “我不知道,可能连他们自己也不知道,但是营地里已经非常不安全,你得跟我们一块逃走。”
  日影王没有马上回答,转身向主帐的方向望了一眼,那里是秩序的核心,成群的军官正向四面八方传达命令,看样子还没到不可挽回的地步,可他也看到,就在不远处,一名百夫长狼狈不堪地叫嚷,却得不到任何回应,士兵们视之如无物,绕过他,继续跑向不明的目的地。
  “疯了。”日影王喃喃低语,接着眼前一亮,“这是危险,也是机会,龙王,你没发现吗?突尔珊和圣日王虽然抢到了大都尉的名号,但他们已经控制不住这支军队,十万近侍军仍然无主,这是咱们最后的机会。”
  通过军师方闻是,他们刚刚达成联盟,顾慎为甚至没有与这位王爷深入交谈过,日影王却已经将他当成自己人,说出“咱们”两个字。
  日影王的话有一定道理,顾慎为看向方闻是,希望得到军师的建议。
  满营的士兵竟然拒绝服从命令,方闻是从来没遇到过这种事情,书上更是缺少记载,“事有蹊跷,幕后必有指使者。”
  “肯定不是突尔珊和圣日王。”日影王越看越觉得自己判断准确,“他们两个已经慌了手脚,诸王当中谁能收拾残局谁就是近侍军未来的首领,龙王,我需要你的帮助。”
  顾慎为同意日影王的判断,这表示指使者很可能也不是晓月堂。
  方闻是知道自己得给出明确的意见,想了想,说:“这的确是个机会,很冒险,但也很可能事半功倍,或许还能解决掉圣日王……”
  顾慎为明白军师的意思,他在近侍军营地里如履薄冰般地待了一个晚上,不能就这么白白浪费掉送到眼前的机会。
  冒险是弱者手中唯一的强大武器,就是靠着它,这世上才有以弱胜强的事例,顾慎为对此最清楚不过,但是多年的习惯告诉他,不能将希望全都寄托在冒险上。
  “我留下,其他人藏起来,一有机会立刻出营。”
  “我也留下。”红蝠马上说道,“给龙王跑跑腿。”
  五名卫兵几乎快要忘了自己是小阏氏的士兵,也齐声说道:“我们不当逃兵。”
  方闻是没这么热情,提出的理由却更充分,“营内局势瞬息万变,身为谋士我不能走。”
  万般无奈,上官飞觉得自己也得说点什么,“那我也别走了,龙王总得需要一名护卫……”
  “好,上官飞留下,其他人伺机离开,别去正门。”
  “去北门。”日影王对营地更熟悉,提出建议,“那是老汗王专用的通道,平时不开,大门右边有一道小门,看得不严。”
  顾慎为的目光变得严厉起来,不允许有人再提出反对,然后走到莲青面前,和尚无意留下,他好不容易放弃对龙王的仇恨,却不可能效忠。
  “你能保护他们吗?”
  “能。”
  两人对视了一会,莲青突然又开口说道:“我有一句话要问你。”
  “请说。”
  “你很聪明,可你使出来的不是非相般若掌,反而更厉害一些,这是为什么?”
  “既然是‘非相’般若掌,又何必在乎它像什么呢?心无执念,掌无定法。”顾慎为虽然将《断执论》忘得差不多了,还是能冒出一两句。
  于顾慎为来说,这几句话更像是敷衍,莲青却如醍醐灌顶一般,呆立片刻,向龙王深施一礼,向红蝠等人说道:“跟我走。”
  日影王好奇地看着和尚等人离开,说:“龙王有一批忠诚的部下。”
  顾慎为对于“忠诚”的观念与北庭王族很少有相似的地方,但他只是微微点头,没有解释。
  日影王转向脸色阴晴不定的上官飞,“即使这一位也很忠诚。”
  上官飞勉强挤出一丝笑容,对自己被留下的原因倒是很了解,“只有在龙王身边,我才能使出全力,龙王这是在给我机会。”
  传达命令的军官们正像退潮一般返回主帐,从他们惊慌的神色中以判断任务失败了,士兵们拒绝执行停在原地的命令。
  “咱们去哪?”日影王问道,他对龙王不熟,可是简单的几件事已经让他非常信任这位脸色总是苍白的年轻人。
第0693章
争执
  每回来一名军官,突尔珊的脸色都会加深一点。
  好消息寥寥无几,大多数军官对营地里正在发生的事情懵然无知,当自己亲口说出的命令遭到忽视时,他们比士兵还要惊慌。
  这种事情不该发生也不可能发生,在北庭军令重如山,近侍军更是军纪严明的典范,面对如此公开的抗命行为,军官们竟然无计可施,想不起任何可资借鉴的经验。
  突尔珊看着蜂拥跑回的贵族军官,厌恶感油然而生,可还得硬着头皮听取他们的报告。
  “士兵们疯了,拒绝执行命令。”
  “跑来跑去不知道想做什么。”
  “日耀王的士兵被杀得差不多了。”
  “我亲眼看到一名百夫长被杀,他跟士兵发生冲突……”
  “第十万人军……不知道去哪了。”
  只有少数军官懂得变通,发现士兵们大都不遵守“原地不动”的命令,立刻召集还肯听话的士兵向主帐聚集。
  突尔珊发现自己犯了一个错误,如果一开始就命令士兵集结,赶来的人或许会更多一点,可是现在只有千余人,就在他的面前,仍有士兵改变主意,转身加入失控的人群中。
  他感到一丝恐惧,聚在他周围的军官几乎都是贵族,士兵出身的军官本来就不多,这时更是罕见,大都加入到士兵当中去。
  这样明显的巨大分裂,为什么事先没有征兆?为什么没人向自己通风报信?难道自己不是最受普通士兵喜爱与尊重的将军吗?
  面对恐惧,突尔珊的本能反应是迎上去,于是大笑数声,转身对几位王爷说道:“看来有人不想让我当大都尉,我倒是无所谓,大不了回家放羊,可我这人的脾气就是犟,瞧不起放暗箭的小人,非把他揪出来不可。”
  王爷们各有心事,他们还没有感受到危险,跟日影王一样,首先看到的是机会。
  事已至此,再掩饰相互间的关系已经没有必要,圣日王与突尔珊并肩站立,先是对诸王说道:“别以为借着一场小小的兵变就能扭转乾坤,突尔珊众望所归,是所有军官一块选出来的。”
  接着圣日王对转向成群的军官,“这是你们的大都尉,谁有意见吗?”
  人群中传出一个冷冷的声音,“听说血羊皮多了一张,是真的吗?”
  “谎言!”圣日王说得斩钉截铁。
  一位年轻的王爷不合时宜地插口说道:“可这的确是真的,咱们一块查数的血羊皮。”
  日耀王的指控没有因为他的遇刺而消失,影响反而更大了。
  胜利正从指缝中溜走,圣日王必须做点什么,他没有回应众人的疑问,而是突然大声说道:“龙王,是龙王搞鬼,他在营地里策划阴谋,兵变一发生他就跑了,还拽着日影王,日影王就是主谋,大家都看到了。”
  慌乱情绪越来越浓重,任何指控,只要没有当事人出来辩驳,几乎都会被众人全盘接受,圣日王的转移策略差一点就成功。
  “谁说我们跑了?”日影王从军官群中挤出来,满头大汗,神情却极为坦然,“圣日王,您是长辈,老一代王爷所剩无几,您说话可得负责。”
  圣日王脸色发红,却不肯就此认错,“龙王呢?又躲在什么地方搞阴谋诡计?”
  “我在这里。”顾慎为在人群中说,“在搞一个人的‘阴谋诡计’。”
  有人笑了,圣日王的指控原本就不严谨,这时更没人相信,阿哲巴说出大多数人心里的想法,“龙王是外族人,怎么可能策动士兵抗命?”
  圣日王还想说话,突尔珊拦住,他才是近侍军大都尉,上任第一天就遇到这种事,他得依靠自己力挽狂澜,“先不管是谁搞鬼,以后肯定能查得出来,当务之急是稳定军心,谁能告诉我,这他奶奶的到底是怎么回事?士兵们想要什么?想杀谁?”
  军官们回答不了这个问题,少数奉命赶来的士兵看样子已经吓坏了,根本说不出话来。
  日影王咳了一声,站到圣日王面前,朝向人群而不是突尔珊说道:“我已经调查过了,这不是普通的兵变,用不着费心找指使者,因为指使者根本不存在,如果一定要说有的话,那就是老汗王和前任大都尉了。”
  两个死人,日影王半开玩笑的话将众人吓了一跳,几十名士兵甚至当场跪下,低头小声祷告。
  “士兵们是有不满。”日影王大声说,知道自己的每一句话都很重要,“他们不满老汗王的遗体迄今没有妥善安葬,不满大都尉莫名其妙的遇刺,不满近侍军对刺杀的冷淡态度,一句话,他们对所有人都不满。”
  全场安静,只听到远处的厮杀声,日影王指着杀戮发生的地方,“托赛的银甲军就要全军覆没了,士兵一旦杀红眼,谁也控制不住,我建议所有军官立刻回归本队,询问士兵们的意愿,诸王都在这里,马上就能给出回复。”
  近千名军官交头接耳地议论着,日影王的建议有点危险,如今营内的士兵已不再是他们熟悉的服从者,而是一群沉默的抗命者,回归本队意味着分散,分散的结果可能是被各个击破。
  对危险感觉最深刻的人是突尔珊,在日影王的建议中没有新任大都尉的位置,他嗅到了挑战与夺权的味道,于是看了一眼身边的圣日王,也大声说道:“大家不要恐慌,还有谁比咱们这些人更了解近侍军?都是草原男儿,谁会将不满埋在心里?他们肯定受到了挑拨,先让他们杀人发泄吧,待会我要亲自走进兄弟们中间,揪出挑拨者,所有人都会醒悟,重新服从命令。”
  日影王和突尔珊发生了公开争执。
  顾慎为站在人群中静静倾听,日影王言之凿凿,掌握的信息其实少得可怜,大都是猜测,猜得却可能很准,凭他的观察,士兵们的行为更像是自发,而不是某人指使,虽然行动看上去有条有理,更像是严格训练的本能反应。
  他记得左将军独孤羡说过,北庭军队与中原、西域不太一样,士兵们从小骑马打猎,军事训练从那时起就已经开始,每个人都知道的职责与位置,指挥官提供的只是行进方向,具体战术早已刻在每一名士兵的心中。
  可突尔珊的猜测大概也没错,军心不稳是一回事,转化为全营不约而同的抗命却是另一回事,很难想象其中没有任何人操纵。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05/105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