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乃路易十四(校对)第16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68/331

  之前焚毁了哥萨克人的车阵的骑兵们从他们身边散开,继续在这座帐篷之城里纵火。可想而知这会是怎样的一个场面,到处都是火,到处都是烟雾,到处都是一片耀眼的朦胧,你看到的似乎只有同伴,你发觉敌人的时候你已经死了,有人在哭嚎,有人在吼叫,奥斯曼人以士兵的数量为傲,现在也要以它为苦。
  越来越多的奥斯曼人从帐篷里被驱赶出来,或是索性被烧死在帐篷里,路德维希一世与他的长子带着波兰贵族与施拉赤塔们在大营里左冲右突,显示出了令人惊叹的好运气与好胆魄,有几个巫师一直紧随着他们,免得他们弄错了方向——这是完全有可能的。
  突然之间,一队盔甲光亮,衣着艳丽的骑兵出现在了他们面前。
  有人高叫道,“穆特菲里卡!”不过就算是没人说路德维希一世也能猜到,为首的骑兵扫视了一番,同样在来犯的敌人中认出了国王父子,他向着他们一鞠躬,而后拔出身边的弯刀。
  亨利伯爵拨马而出,和他战在了一起。
第三百三十章
卡姆尼可会战(3)
  “我们走!”路德维希一世喊道。
  在数万人的大营中,在黑暗中,在大火中,他们一路奋勇往前,就算是路德维希一世,又或是他们身边的巫师也不知道自己是否能够顺利生还,这里太混乱了,每个人都将自己的牙齿咬到几乎要折断的地步,他们挥舞刀剑,狂乱大叫,尽可能地聚集在一起——在这种情况下,一旦落单就是一死,但奥斯曼人也在不断地冲击着他们,就像是河流冲击礁石,有人落马,有人丧命,有人失踪。
  巫师们紧紧地跟随着路德维希一世,他们有一样犀利的武器,那就是经过提纯的火油与火药,有时候他们会点燃导火索后甩动小桶,让它在空中飞出很远才落地,那么咋咋呼呼的奥斯曼人就会向着起火的地方去了,有时候它们则被用在他们的敌人身上,没人会不惧怕这种仿佛直接从地狱引来的烈火——它是无法熄灭的,早先奥斯曼人已经在攻城战中尝过了这种火焰的苦头,就连最勇猛的战士也不由自主地想要回避。
  他们之前遇到了穆特菲里卡,就表明他们已经距离大营的中心不远,在听到了咚咚咚敲打大锅的声音时,路德维希一世也不是那么意外——他与奥斯曼土耳其人的统帅大维齐尔艾哈迈德遥遥相望,间隔着一个耶尼切里军团,这个军团的每个士兵都带着白色的大帽子——他们很少直接投入战斗,只在战役的决定性时刻出现,给顽强的敌人最后一个打击。没有经过攻城战的他们养精蓄锐,精力充沛,因为有着丰盛的食物也从不会出现夜盲的情况,苏丹和大维齐尔从来就是给他们最好的装备与器械,他们手中持着的都是最新式的火枪,并且摆出了路易十四曾经在佛兰德尔战争中摆出的射击姿态,他们虽然大多都是步兵,却要比一支骑兵队更棘手。
  翼骑兵向着他们冲去,枪声大作,马匹连带着骑士倒下,在帐篷与尘土之间,火焰偶尔的闪光照亮了路德维希一世的面孔,他用波兰语发出指令,轻骑兵们蹄声隆隆,反复巡游,寻找着军阵的缝隙,他们也一样手持着火枪,与耶尼切里军团的士兵零星交战,但很显然,耶尼切里名不虚传,他们有着如同钢铁一般的意志,哪怕同伴就在身边死去,他们的胡须也不会轻易颤抖一下。
  伴随着周边越来越响亮的呼叫声,耶尼切里军团的士兵甚至从军阵里丢出了火把,显露出与他们对峙的敌人,环绕在周围的西帕奇骑兵们发出奥斯曼人熟悉的呼叫,他们正在歼灭那些从勇气上来说完全值得尊敬的敌人,大维齐尔做出了一个要求他们投降的手势,他身边一个身着黄色衣服的随从正向他们策马疾驰而来——他是艾哈迈德的使者。
  路德维希一世神色不动,他从身后摘下一柄长弓,搭上箭矢,一箭就射死了黄衣服的随从。
  艾哈迈德还没有来得及勃然变色,就突然听到了一阵阵响亮的呼喊声,所有站在路德维希一世身后的翼骑兵与龙骑兵都在与有荣焉地大叫,他们催动马匹,显然是要发动一场壮烈的攻击。
  路德维希一世听着那令人啼笑皆非的“康沃!康沃!康沃!!”一边毫不畏惧地向前冲去,他身后是钢铁、羽毛与皮毛的洪流,耶尼切里军团的锅声也急促地响了起来,它在催促,在鼓励,但也就在这个时候,那些曾经摧毁了哥萨克人马车车阵的小桶又出现了,只是最后一点火药,火光迸现中,奥斯曼人以为绝对无法突破的防线裂开了一道狰狞的血口。
  “康沃!”路德维希一世嘶哑地大叫,大维齐尔的帐篷矗立在一座低矮的丘陵上,距离他还有数百尺,这段距离是多么地近,又是多么地远,耶尼切里军团的士兵们发疯也似地扑了上来,甚至不惜用自己的身躯阻挡马蹄,但路德维希一世的眼睛只盯着那个身着长袍的人。
  甚至没有注意到身边的巫师也在减少。
  “魔鬼!”一群教士挡住了巫师们,法兰西的巫师们露出了讥讽的笑容:“谁?你们吗?”要说谁不知道谁呢?寻根溯源,所有的非凡者都同出一脉,巫师的历史要比上帝或是耶稣更早,也要比他们的神明更早,但这时候没人会想要去计较这种永远无法说清的事情,他们就和身边的士兵那样,毫不犹豫地相互绞杀在一起。
  让奥斯曼人吃惊的是,他们竟然无法与这些魔鬼相抗——这些巫师是路易十四精挑细选出来的人物,奥斯曼土耳其的苏丹当初决定处死所有的男性巫师,留下女性巫师为他繁衍有非凡能力的孩子,自然也注定了不会信任他们——他们很难直接接触到巫师留下的文书与卷宗,当然也学不会什么强有力的魔法,他们现在使用的法术几乎都是依照着经书慢慢地摸索出来的……当然,对他们来说,这就是神术,但苏丹怎么可能容许他们掌握过于危险的魔法呢?
  “这是亵渎!”莫桑高叫到,虽然大教长之前说过,这些异教徒已经与魔鬼做了交易,但直到现在他才不得不相信——一个凡人居然真的将所有君王都讳莫如深的非人力量引入了俗世间的战争,难道他就不畏惧吗?不痛苦吗?凡俗的荣耀如何与天堂的光芒相比?他倒在地上,浑身颤抖,因为魔鬼的诅咒而手足麻痹,只有喉咙还能发声。
  “随便你怎么说吧。”一个巫师说,他随手从一旁抄起一把弯刀,抹开了莫桑的脖子。
  莫桑尝试着去抓住伤口,作为巫师的后裔,他有着顽强的生命力,但血液带走了他的魔力,他的神明也并未降临在他身前,或是用雷霆打死他的敌人——作为一个奥斯曼的教士,他是多么的可悲啊,因为他并不如其他教士那样虔诚,并不完全相信会有无数处女在天堂等着他,他和大维齐尔艾哈迈德一样,有着对权势的野心,这才葬送了弟弟的性命。
  有人从他的身上踩踏过去,但他已经不觉得疼痛了,他的眼睛正在迅速地暗淡下去,他有没有感到后悔谁也无从得知,这么一个小人物差点毁了大教长对艾哈迈德的信任,但现在他已经什么都不能干了。
  一百尺。
  这是路德维希一世与大维齐尔艾哈迈德最后的距离,令人难以想象,不过在他与艾哈迈德之间,还有如同城墙一般坚实的耶尼切里军团的士兵,他们是所有士兵中最强壮与无畏的,而路德维希身边也剩下了几十人而已。
  路德维希一世从胸前拔出了火枪——来自于路易十四的馈赠,他没有引燃火药,就这么按下了扳机,一缕耀眼的亮光从枪口闪现——然后又是一次,再一次,连续五次!
  第一次在这个战场上出现,不是圆形,而是锥形的子弹从枪管中呼啸而出,一百尺的距离路德维希一世几乎可以保证每枪都能命中。
  他能成功吗?
  他不知道,比枪火更闪亮的雷霆突然从大教长的手中迸发,它们跃向空中,而后钻入地面,在大维齐尔艾哈迈德面前交织成一张明亮到整个战场都能看到的白色细网,子弹撞击在上面,无数蓝色的光弧就像是网里的鱼儿那样疯狂地跳跃着,大教长的胡须发出了焦臭的气味,周围所有人的头发,帽子上的羽毛,身上的皮毛都竖立了起来。
  “这是波兰国王路德维希一世!”艾哈迈德说:“把他留在这里!大教长,俘虏他!”
  大教长只是漠然地看了他一眼:“我已经做出足够的退让了。”他说,电流消失了,他也后退了一步。大教长的意思很明白,他方才召唤雷霆是因为他不能看着艾哈迈德被一个异教徒杀死,但他不会插手凡人的战争,除非对方是魔鬼,或是他们的随从。
  艾哈迈德只得将视线转向身边最近的黄衣随从,但还没等他发出命令,更大的响声与火光产生了,几支队伍从大营各处飞驰而至,与路德维希一世汇合,好似溪流聚集成大河,原先想要围拢上来的奥斯曼人突然又在其他地方遭到了不亚于之前的打击,大营再一次地混乱起来,士兵们互相践踏,帐篷连着帐篷被拖倒和燃烧。
  而路德维希一世已经在援军的召唤下,找到了一条最近的缝隙,率领着自己的骑士们一路冲杀了出去。
  路德维希一世见到了熟悉的蓝底金百合的旗帜才终于定下心来,他的儿子亨利伯爵还在他与奥斯曼人僵持着的时候就已经回到他身边,只是不免伤痕累累,烟灰满面,他带出去的一万两千名骑兵,最终汇聚在他身边的不够半数,路德维希一世也已经疲累地说不出话来。
  亨利伯爵连忙扶住了父亲,把他送到马车里,这场战斗在名义上来说,是为了杀死大维齐尔艾哈迈德,但就算是提出这个目标的利奥波德一世也不觉得它真能成为现实——在数十万人的大营中杀死他们的统帅,除非是大天使长加百列投下雷霆,如同毁灭索多玛那样毁灭奥斯曼人的阵营,甚至可以说,路德维希一世能够冲到艾哈迈德面前,就足够他们惊讶的了。
  没人能够指摘波兰国王,除非有人认为自己也能到大维齐尔艾哈迈德面前去走一遭。
  一万两千人能够留下一半,路德维希一世还要感谢路易十四,路易十四赠给这个亲眷的可不只是桃子罐头,他出色并且超出预期地完成了他的工作,接下来就是其他人苦恼了。
  说起来,他们的压力或许也并不如他们想象的那样难以应付,卡姆尼可现在已经是座魁伟的城市,威尼斯的商人受到钱财的驱动,还在不断地将意大利的火山灰(水泥的主要材料)送往斯洛文尼亚;同时,经过瑞士,整个法兰西的商人们源源不绝地送来了能够让他们坚持到冬天的给养。相对的,奥斯曼大军庞大的数量根本不可能让他们进行任何持久战,除非他们劫掠周边——但周边,除了那些要么愿意遵从命令坚壁清野的地方,几乎所有的村镇都被他们清洗过一次了。
  等等,如果艾哈迈德愿意,他还能转向上匈牙利,问题是,上匈牙利正属于特兰西瓦尼亚亲王,也就是他们最有力的臂助与跳板。
  ……
  被路德维希一世的翼骑兵与龙骑兵杀死的奥斯曼人,可能还不到在黑夜与火焰中惊慌失措,相互践踏,彼此厮杀,逃走以及因为各种莫名其妙的原因死掉或是失踪的士兵的十分之一。
  大维齐尔艾哈迈德甚至有冲动想要处死一两个军团长,但他知道这于事无补,何况说起来这并不是他们的错,三个军团都履行了自己的职责,而外围的那些阿扎普,鞑靼人或是哥萨克人等等,你原本就不能指望他们有着多么坚韧的意志,强壮的体魄与冷静的头脑,大维齐尔在用他们的时候毫不吝啬,难道不正是因为他们没有多少价值可言吗?
  而且那些基督徒不但有了比他们更好十倍的火枪,火炮,还有那么多的炸药,火油——艾哈迈德确实有整整二十五万人的大军,但他们依然是血肉之躯,依然会感到恐惧,会因为疼痛而想要逃跑……艾哈迈德不知道基督徒还有多少这样火药,火油,还有攻城战中遇到的那种可怕的白磷弹——他看过最先逃回来的那些人后,就下令把他们杀掉了,不仅仅是因为他们的懦弱,也因为他们的伤口看上去实在是太可怕了,那样深到可以触摸到内脏或是骨头的伤口……他们的呻吟和惨像会直接影响到其他的人。
  他拔出那柄弯刀,脸上阴晴不定,顿了顿,他又把它插了回去,不,现在还不是时候,他对自己说,他还有如同麦粒一样多的士兵,他还有取胜的机会。
  但另一个声音在说,真的吗,他还未踏入奥地利,就已经损失了三万人,接下来他还要在这里丢弃多少性命,耽误多少时间?默罕默德四世的来信已经表述了对他的不满,他的政敌更是如同狼犬那样在一旁寻找着下口的机会。
  “主人,”他的随从在帐篷外低声禀告:“大教长要见您。”
  大教长在这次战斗中是损失得最厉害的,他带来的战士并不多,为了狙击巫师们,他失去了最亲近的弟子莫桑,现在他身边只有寥寥几个可信之人,而且这些基督徒竟然不顾他们的上帝,公开地使用起巫师来了,这种行为让大教长又是惊骇,又是烦恼,他走进大维齐尔的帐篷,想要询问艾哈迈德是否已经想好了接下来该怎么做。
  他们或许可以在这里击败那些联合起来的基督徒们,但问题是,在这里消耗的时间,士兵和补给,会导致他们在敌人的土地上举步维艰,现在还是最炎热的时候,但冬天也会很快来临,二十五万的大军是个臃肿的怪物,前进和后撤的速度都异常缓慢,如果拖延到冬天,会造成更多的非战损失——他们的雇佣兵,奴隶和阿扎普所能拥有的御寒物资远比人们想象得要少。
  而且战争的时间拖得越长,士兵们也会发现他们从这场战争中得到的东西不足以弥补他们离开家和土地之后的损失,结果就是会出现大量的逃兵。
  大教长心事重重,而艾哈迈德满心疑窦,大教长很少会来他的帐篷,他是否已经发现了什么,又或是莫桑确实查到了什么?他虽然死了,却还是在大教长的心里种下了一枚恶毒的种子,现在这颗种子已经生根发芽,即将开花结果。
  艾哈迈德的耳朵轰轰作响,大教长在说什么,他能够听懂却无法理解,他的手指神经质地在身边的佩刀上摸索着,那个声音在催促他——任何时候都要先下手为强;他已经被发现了;大教长是否已经准备将他的失败回报给苏丹?——他是有那个能力直接与苏丹身边的教士联系的;他是否因为弟子莫桑的死对他怀恨在心?他必须获得胜利,不然已经长成的默罕默德四世绝对不会放过他。为什么大教长不允许他驱使魔鬼?就连最虔诚,最伟大的君王也曾用过魔鬼;基督徒也在驭弄魔鬼,他应该有这个权力;他是在为苏丹作战,为真神在地上的代理人作战,他必须获得胜利,无论用什么手段……
  等艾哈迈德回过神来,他已经将那柄弯刀送入了大教长的脊背。
  事已至此,艾哈迈德反而冷静了下来,因为大教长前来的时候带着诘问的心思,所以帐篷里只有他们两个,他伸手挽住大教长倒下的身躯,双鬓灰白的老人居然还有最后一点气息,他大睁着眼睛,如果艾哈迈德用的只是普通的刀子,他不但无法伤害到大教长,反而会自己受罪,但艾哈迈德拔出的是一把魔鬼的弯刀。
  大教长并不为自己流逝的生命感到担忧,他会去天堂,与圣人坐在一起,但他必须担忧艾哈迈德与苏丹的军队,艾哈迈德是个凡人,他不知道与魔鬼交易需要付出多么惨重的代价,那些基督徒会坠落到火狱里去,艾哈迈德也注定了必然如此,但苏丹的军队不能葬送于此。
  这场战役最终无功而返,损失的也只有几个人的性命,但大多数军队都可以得到保全,但如果继续待在这里……
  艾哈迈德伸出手,按住了大教长的嘴巴。
  ……
  “那些奥斯曼人在做什么?”绍姆贝格问。在城墙上的人都听到了如同浪潮般的恸哭声,还有那些鞑靼人,哥萨克人,他们正在用刀剑割下自己的头发,将尘土摸在自己的额头上。
  他们等待了一会,得到了一个不幸的坏消息。
  奥斯曼人的大教长死了。
第三百三十一章
卡姆尼可会战(4)
  欧罗巴与另外一个位于遥远东方的国家不同,他们的将领,甚至是国王如果在战争中死了或是被俘虏了,那么剩下的人只会作鸟兽散,很少会有人叫嚣着为他复仇,或者说,这是继承人才有的权力,要等到他们重新推举出继承人才能继续下一步——所以即便是狮心王理查这样的勇悍的国王,也不得不承受被拘押与勒索赎金的屈辱;圣明如同亚历山大抑是亚瑟王,他们死后偌大的帝国也只有分崩离析一途;更不用说现在,跟随着国王和将领打仗的几乎都是诸侯与雇佣兵,前者只承认自己的封臣义务,后者只看谁能给他们钱,一旦他们的主人和雇佣者死了,他们立刻就会放弃一切,打道回府。
  奥斯曼人的情况要略微好些,但若是大维齐尔艾哈迈德真的被俘虏,或是被杀,失去了唯一统帅的大军也只有折返伊斯坦布尔,现在死去的是大教长,只能说这不是一个好消息,因为大教长是一个精神领袖,他的死亡只会激起所有奥斯曼人的愤怒。
  之后卡姆尼可的修士们在记录这段战事的时候,出人意料的只有寥寥数字,并没有长篇累牍的述说——他在记录中说,从那天起,奥斯曼人的进攻就变得疯狂起来,再也没有白昼与黑夜的区别了,他们时时刻刻都在进攻,也在不断地剿灭那些试图向卡姆尼可运输给养的商队,而卡姆尼可的守军封死了所有的城门,就和过去的几百年间那样,他们用石块和水泥浇筑每一个城门,让它变成一个实心的秤砣。
  不过在这之前,谁也没想到法兰西的国王竟然会在这座城市里储存了那样多的火药、油脂和白磷弹,这笔财富已经足以买下一座城市或是更多,它们焚烧敌人时升起的火焰让城墙都在发红,烟雾就如同暴雨那样连接天地,即便如此,守军们依然遭到了可怕的打击——有好几次奥斯曼人都攀上了城墙,他们的白帽子在风中晃动,犹如一面面令人胆寒的旗帜——有这样帽子的士兵属于耶尼切里军团,按理说,他们应该在最后才被投入。
  所有人都以为大维齐尔艾哈迈德疯了,也许吧,他几乎已经注定失败了,就算能够能拿下卡姆尼可,残余的物资也无法支持他去到维也纳,默罕默德四世所追求的,能够超越其先祖苏莱曼一世的丰功伟业已经化作了泡影,艾哈迈德注定了要在大集市广场上被五马分尸。有这样想法的人不单有他们的敌人,奥斯曼人也在这样窃窃私语,大教长已经去了天堂,最初的愤怒也化作了疲惫,就算是最愚笨的鞑靼人也知道攻下这座城市已经成为了不可能的事情。
  ——那件可怕的事情是在攻城战开始的第十一天晚间发生的。修士这么写道。
  当时,他听到了一种仿佛从地狱里溢出的古怪声音,无数的呻吟,无数的哀泣,无数的吱吱格格与无数的丝丝拉拉,他披上衣服,举起蜡烛,走出门去——他的小修道院距离城门不远,他也是少数几个没有和国王们一起离开的修士——他对这里的情况很熟悉,因为在白天的时候,他和工匠们一起干活,为守军搬运油脂、炮弹和箭矢。
  他走到连接着城墙的活动斜坡上——那是几条木板拼凑而成的斜板,非常陡峭,他以为会看到一群倦怠不堪的士兵,或许还有一个焦躁的军官,但让他吃惊的是,站在城墙上的竟然是个主教,他可以向圣母发誓,他绝对没有看错,那就是一个主教!虽然他穿着常服,但腰间的紫红色带子在火把下是那样显眼,城墙上也没有士兵,只有穿着褐色长袍的修士与黑色法衣的教士。
  那位主教大人看到了修士,也有点吃惊,但仿佛有什么重要的事情来到了,他无暇顾及一个小小的凡人,他只挥了挥手,修士就浑浑噩噩地走回到房间里,但他的意志保持着一点清醒,他几乎要从房间的窗口爬出去,但还没等他想到从钟楼上的小房间落到距离他足有三十尺的地面时,他看到了黑色潮水正从城墙外耸立起来。
  再一看,那是什么潮水啊,那根本就是地狱里爬出来的魔鬼,不,哪怕是魔鬼,也不会比它们更可怕了,魔鬼至少还有皮肤,眼睛,嘴巴,这些被白磷弹与火油焚烧过的躯体简直就像是一粒粒黏在一起的……炭块,人们经常在冬天的时候,在壁炉里挂上一口锅子,在里面煮汤,或是架上烤叉,烤上肉块,但就算是最老练的厨师也有失手的时候,这些东西一旦落入木炭里,就会立刻迅猛地燃烧,发出烟气,然后卷缩起来,最后和木炭紧紧地粘在一起。
  修士看到的就是这种东西,它们的身体里还闪烁着暗红色的光,一些没有头颅,一些没有手脚,但它们都粘结在一起了,修士之前听到的就是这些东西移动的时候发出的声音——黑色的烟尘与碎屑不断地飘落下来,还有数之不尽的残肢,被灼到半熟的内脏——修士认为自己那时候应该大声地祈祷了起来,不过他也承认,自己也有可能在惊骇之余流泪或是颤抖了,他不记得自己是怎样爬回房间的,他甚至不敢伸出头去看一看。
  更有可能,他听到的祈祷声并不是自己的,而是那位圣人的。
  他的小修道院距离城墙那样近,近到被拆掉了半座院墙与好几个房间去封堵城门,但他所畏惧的魔鬼们始终没能如他想象的那样攀上塔楼,把他撕碎,吞噬。
  修士在看到窗户投进了阳光后才终于艰难地爬起身来,看向窗外,窗外触目所及都是一片片的黑灰,他竭力不去想它们原先是什么,但让人庆幸的是,他看到一列脚印正从城墙走向城内。
  后来,这位修士的笔记被留在了这座小修道院里,大约1997年的时候,几个历史学家在研究卡姆尼可会战的时候,偶尔发现了它,不过他们始终认为所谓的魔鬼只是修士的臆想,在战场上这种情况十分常见——和其他有关“异常”的文件与资料一样,这份记录很快就被罗马教会找到并收藏了,并且就此不见天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68/33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