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乃路易十四(校对)第16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62/331

  安沃转头看了一眼被近卫军们阻挡在远处的人群:“不,那是我们的前锋。”他说。
  “但如果我没看错,”王太子说:“他们甚至没有武器。”就不说火枪了,这些人几乎个个赤手空拳,连根木棍都没有。
  “这要等到开战之前才会给他们。”安沃说,然后他看了一眼沃邦将军:“殿下,他们都是高地牧民,您的父亲饶恕了他们的罪过——然后他们就接受了我们的招募,他们都是勇敢的人,您会看到的。”
第三百二十一章
血肉翻滚的卢布尔雅那
  法兰西王太子在林地遇刺的事情可不如小路易所想,两百多条性命就可以打住的事情——同样的事情三百年后在不远的萨拉热窝发生,引起了席卷了整个世界的大战,这件事情一样导致了萨瓦河流域的民众被驱逐、囚禁或是被处死,在他看不到的地方,有更多人为这个意外付出了代价,即便他们什么也不知道。
  这些高地牧民彻底地走投无路了,在他们失去了牛羊、帐篷,以及四处流亡的权力后,为了自己与家人,他们只能卖掉自己,以一个十分低廉的价钱——他们所能期望的就是,在战争结束后,活下来,活下来的胜利者就能从这场战争中获得回报,这份回报甚至可以弥补他们之前的损失——他们不知道的是,就在距离他们不远的地方,奥斯曼土耳其的奴隶兵也是这么想的。
  这些奴隶兵一样是新鲜并且低廉的,在坚壁清野的战术被联军的将领们采用过后,艾哈迈德所率领的奥斯曼大军确实遇到了一些麻烦,首当其冲的就是粮食,二十五万人一天就能吃空一座城市,艾哈迈德原先的计划就是从经过的城市勒索和劫掠一部分,但这样的设想破灭后,附庸和仆从国的军队立刻感受到了食物的压力,为了安抚那些饥肠辘辘的鬣狗,大维齐尔艾哈迈德就允许他们随意劫掠——虽然他们必须经过的城市都空了,但附近还有其他的村镇。若是以往,这些村镇只要愿意奉上粮食、女人和金银,大维齐尔就会保证对方不受伤害,但现在,艾哈迈德必须将自己面对的压力转移到前者身上,当然,他做出这个决定的时候,没有一丝犹豫,那都是基督徒的村庄。
  就算是在伊斯坦布尔,基督徒虽然可以保有自己的信仰,不必遵守奥斯曼土耳其人必须遵守的,种种复杂繁琐的清规戒律,但他们一边要肩负着沉重的税赋,一边也被视作困缚在土地上的奴隶,不会得到一点尊重。在奥斯曼土耳其尚且如此,在敌人的土地上更是如此了,一定要说有什么值得惋叹的,那就是大维齐尔艾哈迈德受到了很大的损失。
  因为按照传统,如果一个村庄,一个城市向大维齐尔投降,它所有的资产就全都是大维齐尔的,虽然这笔资产也有着苏丹的一部分,但总比现在,艾哈迈德什么都拿不到来得好——山丘上支起了巨大的帐篷,大维齐尔的帐篷只比苏丹略逊一筹,它几乎占据着整座山丘,用垂挂的丝绸帷幔分作几个房间,分别用作寝室、会客室会议厅甚至还有厕所,所有的地方都铺上了华美的丝毯,摆设着精美的家具。
  在艾哈迈德的手边就有一个小圆桌,桌上的银壶里装着掺入蜂蜜的牛奶,银盘里装着甜润的点心,举着铃鼓、排箫、长竖笛的乐师坐在帐篷的边缘,他们是富有盛名的奥斯曼土耳其军乐团中的几名乐师,但在没有开战的时候,他们会为大维齐尔以及其他高级军官服务。
  帐篷的一角掀开了,从这里可以看到浩浩荡荡,鳞次栉比的帐篷,就像是一条蜿蜒的牛皮河流,一眼望不到边际,奴隶兵就像是牛羊那样被关押在露天的圈舍里——他们裸露着白色的皮肤,与牛羊没有什么区别,这些原本都应该是大维齐尔的财产,但艾哈迈德一察觉天主教联军的用意,就立刻放弃了这个权利。
  他的决定很及时,占据军队最多数的阿扎普立刻就安静了下来,那些人是很容易得到满足的,一个奴隶,一枚钱币,或是一块油滋滋的好肉,一瓶酒就能打发。虽然说基于人数,艾哈迈德不得不失去了一大笔可观的收入,但这些钱财与他的项上人头相比,又算不得什么了——在奥斯曼土耳其,一个苏丹如果在战争中大败而归,也无法保住自己的王位与性命,何况艾哈迈德终究还只是大维齐尔,默罕默德四世虽然愿意听从他父亲的教导,但对他就不好说了。
  艾哈迈德注视着如同蚂群般的士兵们,心中满怀忧伤,他已经意识到,他不但可能无法取得默罕默德四世期望的胜利,甚至可能要永远地留在这里,作为一具无名的骸骨。
  ……
  大维齐尔的忧虑无人知晓,就算是穆特菲里卡骑兵团或是耶尼切里军团的成员,遑论那些最底层的阿扎普。
  当然,这些阿扎普就算知道了,难道他们还会有什么多余的想法不成,这些步兵原先就是奥斯曼土耳其的各大军团用来消磨敌人兵力所用,来源复杂身份卑微——其中一大部分是安纳托利亚的土库曼人,还有边境省份的平民——二十户到三十户人家要出一个男性士兵,并且提供食物和装备,当然,那点食物通常是只够他去到征兵点,还有一些志愿步兵,他们都是教徒或是皈依后的基督徒,他们的薪饷也是由他们的村庄,而非军队支付的——那么也许会有人感到疑惑,既然如此,他们又为何要参军呢?回到上一题,答案还是一样的,他们需要从战争中获得钱财,来应付愈加沉重的税赋。
  像是这样的情况,大维齐尔允许他们肆意劫掠就像是阿里巴巴打开了大盗的宝库之门,那些被提早收割与焚烧的麦田,空荡的城市,荒芜的村庄给他们带来的不安顿时消失了,无论你走到什么地方,都是热热闹闹,欢欢喜喜的。
  他们的欢喜建立在基督徒的痛苦上。
  那些以为自己不会被波及的村镇,在面对奥斯曼人的大军时几乎没有抵抗的可能,他们哀求着想要觐见大维齐尔,但这些人的脖子往往断的最快,这些阿扎普当然不会希望大维齐尔改变主意。
  而且与奥斯曼人曾经征服过的地方不同,艾哈迈德不需要拖累他们的奴隶,俘虏中的女性,孩子和老人全都会被杀掉,只留下年轻的男性奴隶。
  这些奴隶就是与联军的高地牧民以及周边的斯洛文尼亚人碰撞在一起的第一批士兵。
  这是一桩残酷无比的事情,因为这场战争本来与斯洛文尼亚的市民与牧民毫无干系,但战场在他们的家园,他们的妻子与孩子变成了燃料和食物,他们的父母就像是牲畜那样被杀死,他们自己则成为填补壕沟与刀锋的“材料”——他们或许彼此相识,甚至一起喝过酒,跳过舞,但现在只能衣不蔽体地冲向对方,一些人拿着棍棒和农具,一些人则双手空空,有些胆大天真的人还在期望大人们许诺的赏赐,有些人却只能跪下来望着天空祈求上帝拯救他们,反身逃走的人也不在少数,但无论是联军还是奥斯曼人都有督战队。
  法兰西的王太子小路易并不是卢布尔雅那的统帅——即便只是名义上的,他用望远镜看出去的时候,吓得浑身发抖。
  这简直就是落入人间的炼狱,林地里的战斗让他夜不能寐,两百人的穿刺刑让他连白昼也不得安宁,这里有多少人在战斗和死去?一千,三千或是一万?他无法计数,只知道这还只是一个开端,联军和奥斯曼人的军队甚至还没看到彼此的脸,就已经有那样多的人死了。
  在林地里的遭遇战已经告诉了王太子小路易真正的战斗不会有什么开场白,骑士们不会喊出自己的名字与封号,也不会相互鞠躬,失败的人也不会得到什么赞赏与隆重的下葬,现在他知道就连最庞大与最高尚的,对异教徒的战争也是肮脏和腐臭的。
  与人们想象的不同,在这些被奴役与强迫着战斗的人群中,你听不到多少愤怒的呐喊,他们几乎都是沉默的,被棍棒击中了头颅,被草叉戳穿了胸膛,被连枷敲断了脖子的时候,他们发出的哀叫也如同叹息一般,他们就像是牛羊那样大睁着眼睛倒下——从望远镜里一看,到处都是这样的人,他们倒在扬起的尘土间,流着眼泪。
  “你一定会在想,”沃邦将军突然说:“这不像是您的父亲会做出来的事情。”
  小路易慢慢地摇摇头:“不,先生,如果是我,我也会这么做的。”
  沃邦有点惊讶地看了一眼身边的王太子,王太子成年不久,但身高与体重已经丝毫不逊色于一个真正的成人了,只是面孔上还残留着一点稚气:“安托万,巴雷和加布里埃尔都死了,先生,就在不久前的遭遇战中。”他哽咽着说:“我的父亲认得的人,应该比我多得多吧。”
  沃邦将军点点头:“是的,殿下,陛下的记忆力极其出众,他能够记得很多出现在他面前的人。”他顿了顿:“而且每次战斗之后,您的父亲都要在战死士兵的抚恤名录上签字,虽然这件事情卢瓦斯大人就能处理,但他一直坚持到了今天。”
  “那是种什么感觉呢?”王太子喃喃道。
  “我不知道,但陛下一定很不好过。”沃邦将军说。
  “所以为了我们的士兵,”小路易说:“我们必须舍弃我们的名誉与道德。”
  “您是法兰西人的王太子,陛下是法兰西人的国王,”沃邦说:“您的父亲说过,一个君王有多么受外国人的憎恨,就有多么受本国民众的爱戴。”他接过小路易手中的望远镜,“战斗不会那么快结束,您要去休息一下吗?”
  “父亲希望让我看到的就是这些吧。”王太子往外看去,没有望远镜的加持,他无法清晰地看到那些斯洛文尼亚民众的面孔,但失去了细节之后,色彩就占据了他几乎所有的注意力。
  天色碧蓝,地面是一种粗糙的暗绿色,壕沟就如同纵横交错的黑油彩条,如同蚁群一般的人混杂在一起之后像是灰色的水流,他们一会儿流向这里,一会儿流向那里,一点点地将壕沟与地面填充起来。
第三百二十二章
血肉翻滚的卢布尔雅那(2)
  这样的场面无来由地让小路易想起勒布朗等人作画的情景,身后有一整个王室资助与支持的画家从来不会吝惜颜料,他们总是会用铲子一般的刮刀随心所欲地挑起一团颜料投掷在画布上,而后轻巧地把它抹开,最后才用画笔修饰,有些时候,一些颜色与形状并不符合他们的预想,他们就挑起更多的新颜料,用它们遮掉原先的色彩。
  联军与奥斯曼人的指挥官似乎也是有此意,一群接着一群的奴隶与雇佣兵被驱赶着上了战场,他们的生死无人关心,也没人在意胜负,谁都知道这种战斗没有什么意义,用一句拗口的话来说:“我之所以投入这些消耗品是因为不想让敌人的消耗品消耗了我的士兵。”
  等到这些所谓的“士兵”被消耗掉一波后,督战队才有序地撤回城堡山——就是卢布尔雅那城堡所在的那座山丘,他们退回到第一道防线之后,大维齐尔的马尾旗帜也终于在远方慢腾腾地出现,这场血腥的序幕才算是告一段落。
  在天色昏暗之前能够听到的呻吟声到了晚上就听不见了,七月的温度让尸体发酵出一股难闻的气味,于是那些奥斯曼人在挖掘堑沟与砌筑炮台之前首先要清理山丘之下的战场,他们潦草地将死者堆在一起,浇上油脂,这样的火堆照亮了人们的脸,有时候也能听到衰弱的呻吟声,一些只是侥幸受了伤的斯洛文尼亚人被活活地灼烤而死。
  除了这些不祥的光亮之外,就还有通宵干活的工匠们燃起的火把,他们要为奥斯曼人组装大炮,奥斯曼土耳其人在热武器上并不逊色于欧罗巴人,更早一些时候,他们甚至能够在战场上现场浇筑炮管——但在科普吕利时代之前,奥斯曼人就失去了这种从容,艾哈迈德所能做到的只有保证携带上一百门以上的轻重型大炮。
  这些大炮都是拆卸成炮管、支架等用牛车与马车拉拽到战场上的,要重新将它们组装起来需要不少时间,大维齐尔就命令他穿着黄色靴子,戴着高帽的近卫搬来一箱子金币,但凡完成一座大炮的组装,轻型的可以抓走一把金币,重型的可以抓走两把金币,有这样的重赏,工匠们无不尽心竭力,通宵达旦,汗流浃背不说,甚至有人在踉跄地走到箱子前抓起一把金币的时候,就倒地不起,呼吸断绝。
  这样的死亡当然不会让大维齐尔艾哈迈德动容,如果他在这里败了,回到伊斯坦布尔也不免被弓弦绞死。他躺在卧榻上,半睡半醒了一会,黎明的时候就起了身,越过山下的城镇,就是城堡山与城堡山上的卢布尔雅那城堡,这座城堡原本就是一个身着盔甲的巨人,现在法兰西的沃邦将军又在他的盔甲上缀满了尖刺,地堡、壕沟、矮墙与斜坡的防线组合让这座山丘宛若一只巨大的刺猬,可想而知,要攻下这座城堡会多么艰难。
  “那些是什么?”艾哈迈德突然问道:“那些就像是荆棘样的东西?它们不是自然生长出来的吧。”
  “地下不会长出黑铁的荆棘。”他身边的大教长这么说,他无需如艾哈迈德那样依靠望远镜也能看到很远的东西,“那是人工造物。”他们看到的正是在蒸汽机被制造出来之后,被大批生产出来的另一种产品——铁丝。
  铁丝早在几百年前就有了,工匠们用钳子拉出铁丝,将铁丝缠绕在固定口径的管筒上,切断后做成线圈,然后编缀成链甲,但这样的拉丝法在有了蒸汽机后就被彻底地淘汰了,蒸汽机力大无穷,无休无眠,可以日以继夜地制造铁丝,这些铁丝还是第一次被应用在战场上——之前佛兰德尔与荷兰的战争中,一来法国才是攻方,二来产量不足,所以才没能大量使用——它对于联军和奥斯曼土耳其人都是陌生的。
  但就算是卢布尔雅那突然矗立起了黑铁的大树,也不能阻止战争的进程,大教长向他告辞,接下来他还要去占卜一个适合开战的日期。大维齐尔艾哈迈德难掩心中的不安,他回到帐篷里,沉吟了一会,走到上锁的箱柜前,打开了它,在大维齐尔的箱子里,摆满了珍贵的饰品、柔滑的衣物与华丽的武器,他的手放在箱子上好一会儿,始终拿不定主意——如果有人在他身边,一定可以看出这位仅次于苏丹的尊贵之人紧盯着的是一柄银嵌宝石刀鞘的弯刀。
  这柄弯刀的刀鞘十分精致,但也因为精致,在十几柄镶金嵌银的弯刀中毫不起眼,艾哈迈德犹豫了好一会儿,才把它取了出来,挂在腰带上。
  他才掀起帷幔,就悚然一惊,因为外面的帐篷里居然站着一个人——一个茫然的侍童。
  “你怎么在这儿?”艾哈迈德问。
  “大人,”侍童恭恭敬敬地道:“主人让我来送……”接下来的话他没能说完,也说不完了,因为艾哈迈德已经抽出刀子,抹开了他的喉咙,孩子瞪着眼睛倒在地上,他的血将金黄与暗绿交杂的丝毯染成一片暗红。
  艾哈迈德认得他,他的主人有个兄弟,在大教长身边服侍,艾哈迈德不能冒险。
  ……
  第二天早上的时候,奥斯曼土耳其人带来的轻型火炮已经组装完毕,他们试探着轰击地堡,将炮弹打入壕沟,这些地堡墙壁出乎意料的厚重,狭长的射击孔让炮弹无法射入,低于地面的壕沟前方有向前倾斜的小坡来减缓炮弹的威力,虽然有效但还是令人失望。尤其是当第一批阿扎普步兵冲进了壕沟,占领了地堡之后,发现里面的士兵大部分都已经从连接的壕沟里撤走了。
  壕沟前的铁丝网也给阿扎普以及骑兵们造成了不少麻烦,尤其是那些从牧民与鞑靼人转化来的低级骑兵,他们没有甲胄,身上披挂着野兽的毛皮,很容易就会被铁丝网拉住,被子弹贯穿。没有他们给予城堡里的人持续不断的侵扰,守军的压力就要小多了,就连守在地堡与壕沟里的士兵所受到的损失也很小,他们甚至可以说是有序地,从容地后撤到更安全的地方,修整后才再一次投入到新的战斗中。
  这样的局面一直到奥斯曼人的重型火炮组建完成才有了改变,重型火炮可以压制守军的反击与摧毁地堡,奥斯曼人开始拆除铁丝网和填平壕沟。
  大维齐尔艾哈迈德与大教长都看了被拆下来的铁丝网,只要有眼睛的人都能看出这种金属荆棘对防卫有着多么大的作用——每隔一两寸就环绕着尖锐刺条的铁丝,稍微不注意就能够如同猫狗的牙齿那样深深地咬入一个人的皮肉,如果强行拉扯,就会连皮带肉地撕下一大块,甚至刮擦到骨头,就算只是拉住了衣服也很难挣脱。
  这还是针对步兵,如果是针对骑兵,马匹的四肢更是容易受到铁刺的伤害,继而造成残疾甚至死亡。
  “如果我是基督徒的将军,我会把它们留在之后的战场上用。”艾哈迈德端详着它们说道。
  “也许他们觉得可以将我们阻拦在卢布尔雅那。”大教长说,完全不顾艾哈迈德阴沉下来的脸色。
  ……
  之后的战斗不但残酷,而且冗长到令人麻木。
  在正式开战之后,虽然枪支与大炮都已经在双方的军队中被普及,但堑沟与城墙,云梯与攻城车的使用还是占据了战局的大部分,只是呼啸而过的不再是箭矢而是子弹,人们相互投掷的也成了金属榴弹而不是瓦罐,但大炮中填装的仍然有很大一部分是花岗岩石弹,它们在攻击城墙的时候甚至可以胜过那些装着火药的炮弹,同样的,城堡的守军们回击的炮弹也有一部分是水泥做成的,这种几百年后只能被用作训练弹和针对性打击的炮弹具有的动能和真正的石弹没有两样,所需要的火药分量也差不多。
  沃邦将军更是早一步将卢布尔雅那城堡的城墙加固了一部分,用来安置大炮,免得出现尚未击败敌人,城墙就已经先行倒塌的可笑事故——当然,城墙,地堡、炮弹都需要大量的水泥,但尝过了佛兰德尔与和荷兰之战的甜头,法兰西的商人甚至在没有任何许诺与抵押的情况下,就先行提供了数之不尽的石灰石、煤灰、铁矿渣等等。
  他们的主动让卢布尔雅那城堡的攻防战变成了又一场消耗战,奥斯曼的二十五万大军能够令任何一位君王颤抖,艾哈迈德所依仗的也只有人数上的优势,哪怕卢布尔雅那的大炮从未停下怒吼与轰鸣,子弹如同暴雨一般倾泻,他依然不断地发出进攻的指令,在这些士兵身后是手持棍棒与鞭子的督战队,在督战队后是耶尼切里与穆特菲里卡军团,任何冲出了督战队防线的逃兵会被他们就地斩首。
  加上攻占城堡之后,大维齐尔给出的,可以随意劫掠与屠杀的许诺,阿扎普们就像是一群丧失了神智的野兽那样疯狂地冲杀上前,他们在城墙下如同褶皱的丝绸一般堆积起来,数量之多,让城内的守军不得不焚烧他们的尸骸,免得第二天敌人得以借此攀上城墙。
  与其同时,奥斯曼人沿用一贯的手法,营造巨大的攻城车——他们在攻打伊斯坦布尔的时候就造了超过城墙的攻城塔,现在当然也可以如法炮制,甚至更进一步,但这样的打算因为周围的树木都被沃邦砍倒和焚烧,进行的有些缓慢且无法遮掩,所以很快就被守军发现和毁掉了;不过奥斯曼人也一样擅长挖掘堑沟,没有了地堡的威胁,他们一直将壕沟延伸到守军火力的边缘并且往下挖掘,上方覆盖着成叠的牛皮帐篷来防御炮弹,虽然守军投下去不少火油,但没能造成什么威胁。
  人数占据优势的奥斯曼人一边挖掘,一边日夜不断地滋扰,沃邦将军坚持了整整一周,在短短七天内他看上去像是苍老了十年不止,双目赤红,面颊凹陷,值得安慰的是王太子小路易已经在三天前回到了卡姆尼可——卢布尔雅那城堡的陷落已成定局,王太子小路易也终于见过了真正的战争,没必要留到最后一刻碍手碍脚。
  死亡每时每刻伴随在人们的身侧,无穷无尽。
  沃邦一直密切地注视着奥斯曼人的动向,在战斗的间隙,如大维齐尔仍然需要做祷告与斋戒,在这时候,奥斯曼人的攻势不会停止,但因为没有指挥官的关系,他们只会遵从前一个命令,也就是战斗到死,这也是奥斯曼人的军队所具弱点之一——他转过身去,声音嘶哑地说:“我们可以撤退了。”
  沃邦早就预备了一条暗道可以从城堡山直达萨瓦河边,这里虽然也免不了有奥斯曼人的仆从国骑兵游荡,但他们主要负责的是警哨与巡逻的任务,本身的力量并不强,人数也不多,从卢布尔雅那城堡撤出的最后一部分军队有惊无险地通过了最后一道屏障——萨瓦河,在他们回身看向被他们放弃的城堡时,就看到一道白色的烟尘贯穿了天地。
  ……
  卢布尔雅那城堡如奥斯曼人之前攻打的所有城堡那样,一开始就用石块与水泥封堵了所有的城门,攻打城堡的阿扎普们只能用云梯与攻城车来攀上城墙,一开始的时候他们甚至是迷惑的,因为城墙上突然就没了人,不过在以往的战争中,守军崩溃,舍弃城堡逃走也不是什么罕见的事儿,他们如同饥渴着血肉的鬣狗那样迅速地奔下城墙,向着距离自己最近的宅邸跑去,希望能够在里面找到食物、钱财和颤抖的市民。
  越来越多的士兵攀上城墙,加入了劫掠的队伍。
  对这些只比奴隶胜过一筹的阿扎普来说,几乎所有的东西都是好的,只有几个特兰西瓦尼亚人跑向了城堡的中心,也就是主塔所在的位置,那里无论是属于城堡的主人,还是守军的将领,都会留下不少有价值的东西,他们一见到主塔大门前的阶梯已经被撤走,门上挂着大锁,更是确定了自己的想法,于是他们就搬来踏脚的石块,撬开了锁冲了进去。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62/33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