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臣遗梦(校对)第75部分在线阅读
“正信,你说的不错,是老夫太过想当然了。”德川家康神情沮丧,自言自语道:“可是这么多年了,池田家一直和本家保持和睦,难道这都是装出来的?”
“您也知道这么多年了。”本多正信嗤之一笑:“可即便时隔多年,那小牧长久手的仇,池田家真的能忘记么?前些年他辉政之所以和本家亲近,那是看到太阁命不久矣,急需寻找新的靠山,作为五大老之首的您自然是最佳选择,因此,他才隐忍心中的杀父之仇,投靠到您的麾下,以保万全;可现在呢,您并没有像他想的那样当上秀赖的后见,而丰臣秀保又不负众望,撑起了丰臣家的大旗,这时,他显然有了更好的靠山,自然是要出卖本家以换取右府的信任了,这一点很容易理解。”
经本多正信这么一提醒,德川家康仍是有些疑惑:“当年在长久手,池田恒兴及池田元助中伏战死,独留下池田辉政继承家业,可当时我们都是各为其主,彼此并无私仇啊,况且后来吾等都是丰臣氏的家臣,同朝为官彼此倒也是相安无事,并没看出他有什么不满和怨恨。”
“要是能让您看出不满和怨恨,他还能投靠到本家麾下么,不得不说,池田辉政的隐忍实在是惊人,臣下在想,若不是右府的崛起,荻野昌之的泄密,本家恐怕要一直被他蒙在鼓里吧。”本多正信从一开始的谨慎转变成了现在的坚信,他认定,池田辉政绝对不是简单的角色,也绝不会忘记为父兄报仇,投靠丰臣秀保无疑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德川家康起先也是不愿相信荻野昌之的片面之词,可本多正信此时也站到了池田辉政的对立面,并且举出了辉政背叛自己的根源,如此据理力争、有理有据,实在由不得自己不相信,此刻,他终于暗下决心,将池田家排出“德川家亲近大名”的行列。
“老夫明白了。”德川家康抿着嘴,轻声回应道:“这件事先不要对外张扬,馆林那边最近要多派忍者前去侦查,同时代我告诉督姬,让她替我好生监视池田辉政,有什么异常立即派人向本家汇报。”
“那蒲生家那边呢,振姬公主她可不想再回去了。”本多正信感到很是为难,毕竟是蒲生秀行的正室,长期居住在娘家实在不成体统。
德川家康却是不以为然,毫不在意地吩咐道:“她不想回去就别回去了,秀行那小子不值得老夫废心,你这就派人前往壬生城,告诉他,若想让振姬回去,必须亲自到江户来迎接,否则,老夫也帮不了他,他要是不愿意,大不了离婚(離縁)好了,到时候我再给振姬找个大名嫁了便是,我德川家康的女儿,天底下的大名岂不是抢着要!”
“离婚?!”本多正信一脸难以置信地望着德川家康,唏嘘道:“这可不是儿戏,若真是如此,本家和蒲生家的关系就再没有回头之日了。”
“那你觉得现在还有挽回的可能么?”德川家康不无失落地说道:“纵观本家周围,东面的佐竹家和石田三成交好,实难拉拢;东北一直稳若磐石的下野现在也是分崩离析,蒲生、宇都宫投靠了右府,大田原又即将被辟作他进军东北的桥头堡,若非剿灭了大田原氏,那里实在难以维持了。”
“至于北面的上野,北半部是福岛正则的领地,那里不用多想,是铁了心地跟着右府走的,南半部的池田家,现在你也知道了,已经成了白眼狼,防备都来不及,更别说是利用了;西北的甲斐国国主浅野长政…哎不提了;西南的骏河国…什么情况你也知道,总之,除了南面临海外,其余三面皆被亲右府或者治部的势力包围,在这种环境下,即便努力维持和蒲生家的关系,又对周边形势有什么影响呢?与其徒劳无功,倒不如和远处的大名打好关系,由他们牵制,也不失为一个好方法。”
“远处的大名?”本多正信有些不明白:“您心中已经有合适的寝反对象了?”
“那是自然,本家总不能坐以待毙吧。”德川家康浅笑辄止,“越后的堀秀治,陆奥的伊达政宗,甚至远在西国的毛利辉元,全都有意向和本家结盟呢,有这些数十万乃至百万石的大大名在,本家还怕他右府不成?”
“毛利家也已经答应了?”本多正信觉得有些不可思议。
德川家康点了点头:“中纳言虽然没亲口说,但是吉川广家殿下已经暗示过老夫了,只要能避开右府和治部的耳目,两家结盟就是迟早的事情。”
“主公,这是还是要慎重。”本多正信有些犹豫:“毛利家内部派系斗争相当激烈,秀元殿下与右府亲近,这已经是众所周知了,而安国寺惠琼又和石田治部有交情,这臣下也是略知一二,臣下以为,除非是辉元殿下亲自开口向您保证,其他人说法一概不能过于相信,即便是‘毛利两川’之一的吉川家亦是如此。”
“到底是正信,考虑得就是比老夫周全。”德川家康欣慰地说道:“那我这就派人前去联系吉川殿下,看他能不能说服中纳言和本家签订正式的盟约。不过现在最要紧的还不是这些,而是想办法应对接下来可能到来的责难,毕竟大田原家的灭亡和本家脱不了关系啊。”
“您是担心右府借题发挥,向本家兴师问罪?”本多正信问道。
德川家康眼中流露出一丝忧郁:“这件事本家罪责难逃,即便全部嫁祸给大俵清泰,也很难全身而退啊。”
“臣倒并不觉得。”本多正信微笑着,一副胜券在握的模样:“现如今右府已经因为《知行奉还书》一事和治部闹得很不愉快,在这个节骨眼上,他又怎敢因为一介小名再得罪本家呢?右府不是傻瓜,他身旁的谋士也一定不是,他们肯定知道,如果同时得罪天底下最强大的两股势力,那无异于自取灭亡。”
“希望如此吧,”德川家康不置可否,“如今的形势本家可以说是出于下风,单独成事已经不可能了,当今之计,唯有联合伏见、大阪中的一方扳倒另一方,之后再趁机取而代之,可是直到现在老夫也没想明白,究竟哪股势力更容易打倒。正信啊,你也替我好好分析一下,本家下一步便是联合弱者铲除强者,之后再找机会将弱者打倒。至于大阪城的那位少主,完全可以忽略不计了。”
本多正信心领神会,由衷地赞叹道:“主公之谋,何愁天下不入德川家之手?请容臣三思,三日后再和您汇报此事。”
第192章
兴国寺信风
就在大田原政清跟随小宫山晴胜动身前往伏见的同时,中藤信友则是率领一干风魔忍者众返回御东山拜谒秀保,此时他们早已习惯了大阪游廊无拘无束的生活,若非堀尾吉晴苦苦相求,谁会愿意重操旧业,整天提心吊胆过日子呢。
对于这批风魔忍者,秀保还是很重视的,这并非因为他们身上有太多的传奇色彩,而是源于他们曾在大阪生活过一段时间,虽说只是出入风月场所,但是得到的情报一定不少,毕竟游廊这种地方,上至大名公卿,下至武士商人,但凡是男人都不会拒绝的。
在堀尾吉晴的带领下,中藤信友和为首的几名忍者来到了本丸大殿,对于秀保来说,伏见只是处理公事的场所,至于大和丰臣家的内部事务还是到御东山城更为妥帖,当然,更为机密的事情就要回郡山城商讨了,所谓“狡兔三窟”,秀保也算是发挥得淋漓尽致了。
“虎千代,别来无恙啊。”久别重逢,秀保对这位来自江户的年轻人还是有些挂念的,毕竟答应了人家爷爷要好生照顾他,没想到最后竟然照顾到游廊那种地方去了,幸好没出什么大事,否则还真是不好交差。
中藤信友挠了挠头头,憨笑着回答道:“多谢主公挂念,臣在大阪过得挺好的,有一帮兄弟陪伴,倒也没啥大问题。”
“兄弟?”秀保这才想起中藤信友身后那帮风魔忍者众,抬头望去,不禁大声失色:“你的这帮兄弟就是风魔忍者么?”
中藤信友知道秀保会有这般惊讶,恭敬地回答道:“没错,他们就是前北条家御用忍者——箱根山风魔忍。”
“哦,可我觉得他们可不像是本地人,难不成是归化而来?”秀保看着席下这帮额头突起、鼻梁高高、眼窝深陷的风魔忍者,不禁怀疑他们是否是正统的倭人。
事实上,《北条五代纪》当中就有描述风魔容貌的内文:“身高二米以上,手足铜筋铁骨,周身肉瘤累累,努睛突眼,黑髭下口似血盆,有四根獠牙。貌如南极仙翁,鼻如悬胆。音声如钟,可传达至五公里方圆之外;压低声音时,低哑裂帛。”
由此记述可猜测风魔一族祖先可能不是日本人。最有力的说法是,他们很可能是俄国哥萨克民族谱系,于古代伴随马匹渡海而来,集体定居在小田原西方金时山中的风间谷,也正是“箱根道”要隘附近。由于骑马技术出类拔萃,北条早云便将他们一族二百多人编入北条军团之内。
不过坐在中藤信友身后的一干风魔忍者显然不知道自己的身世,面对秀保的质疑,带头的忍者面露不悦,冷冷地回答道:“吾辈在相州生活了数百年,虽然容貌异于常人,却是实实在在的大和子孙,否则怎会受到北条五代主公的眷顾,鞍前马后委以重用。”
秀保听出此人有些不爽,便不在意地说道:“那便是我想多了,不过即便是归化也未尝不可,九州的岛津氏、四国的长宗我部氏不都是从明国规划而来的么,如今成为一国甚至一方的大名也是让人钦佩的啊,诸位既然是土生土长的日本人,那更应该努力了,切莫让归化一族比下去啊。”
“右府教导,臣等敢不遵从,今后自当竭尽全力,为本家尽忠。”由于秀保的自我解围,那名带头忍者脸色总算好看起来,语气也恭敬了不少:“方才臣下有些无礼,还望主公恕罪,不过早就听闻主公性情敦厚,宽容豁达,今日一见,也算是领教一二了,今后能在您麾下效力,小太郎实感满足。”
中藤信友也不失时机地接过话柄,急忙忙地向秀保介绍道:“主公,这位便是臣的师父、风魔忍者众的首领风魔小太郎。”
“你就是风魔小太郎?”秀保仔细端详着眼前这位体型纤细,身高近乎两米,长着一只鹰钩鼻,肤色有些偏白的中年男子,实在难以相信他会是日本列岛土生土长的人。
风魔小太郎点了点头:“臣下便是箱根山风间谷忍者的首领风魔小太郎。”
“风间谷?”秀保有些好奇:“话说你们为何以风魔为姓,难道其中有什么典故?”
“也没什么典故,吾等本来是以风间为姓,后来为了隐匿据点,便改做‘风魔’,不过那是初代首领做出的决定,到三代首领时,本家一族早就前往小田原附近驻守,已经不需要隐藏于风间谷了,但是‘风魔’之姓仍旧沿袭下来,传到臣下已经是第五代了。”风魔小太郎说得很是随意,似乎对于姓氏这种东西并不感兴趣。
“原来如此,不过秀保我向来行事低调,汝等既然决心为本家效力,若是再以风魔为姓,恐怕会引起不必要的关注。”秀保踌躇了一会,用商量的口气和小太郎说道:“听说风间谷位于箱根道附近,而兴国寺城又是往来箱根道上的重要关口,阁下不如以兴国寺为姓,取‘风间’中的‘风’为通字,另外我再赐你个‘信’字,今后便叫作兴国寺信风,你看如何?”
“兴国寺信风…”小太低头思量许久,在中藤信友的提醒下方才意识到这是无上的荣誉,赶忙叩首谢恩:“承蒙主公赐名,信忠感激不尽,从此以后定当尽心竭力,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虎千代,”秀保又注意到了一旁目光欣羡的中藤信友,微笑着说道:“我答应过你,一旦你将风魔忍者招来,我便为你复兴家名,不过现在的形势你在大阪应该略有耳闻,想让家康公将领地还给你们中藤家恐怕暂时不可能了,如果你愿意的话,可以先将你祖父接来御东山和你团聚,等将来时局安定了,我再为你们主持公道。”
中藤信友听罢急忙拜下身去,不无感激地回答道:“多谢主公恩典,臣早就想把祖父接过来了,前不久接到家里书信,说是最近关东有些不太平,先是下野的大田原氏被传遭到灭门,后又听闻上野的池田家和家康公也有了矛盾,臣觉得武藏早晚也要乱起来,与其让祖父一个人独守居酒屋,倒不如接他过来一享天伦之乐。”
第193章
东西纵横
通过中藤信友秀保得知,几天前池田家的金井城城主抓获了一名忍者,从他身上搜出了督姬与家康往来的书信,信中详细叙述了辉政近期的动态,甚至连召见过什么人都一一列出,辉政得知后大为不满,认为德川家康对他这个女婿不信任,让他丢尽颜面,因此要求家康给他的个说法。
而德川家康则狡辩该名忍者并非受自己委派,且书信也不是振姬所写,而是有人意图陷害,要求辉政将忍者交由他审讯。辉政不是傻瓜,当然不肯将忍者交出,于是乎家康借此机会质疑池田家对自己不够信任,并派遣诘问使前往馆林城,要求辉政给出解释。
然而就在此时,在辉政的强压下,振姬终于承认自己是受家康之命监视他,并且还道出了家中隐藏有德川家的奸细,这让辉政勃然大怒,命人将诘问使赶出上野。当使者途径金井城时,遭到扮成农夫的金井城主池田长政(辉政四弟)门下武士的袭击险些丧命,好在有甲贺忍者接应逃过一劫。德川家康得知此事要求辉政严惩凶手,并将安插在池田家的细作交出,辉政再次表示拒绝,后由本多正信亲自前往馆林,说服辉政以两个死囚顶替凶犯,这才平息了家康的愤怒。
尽管此后两家并没有再发生类似冲突,但裂痕一旦产生就很难弥补,特别是在外部势力的添油加醋下,想让德川家康和池田辉政和好如初已是绝不可能。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就在本多正信前脚离开馆林城,蒲生秀行便亲自到访,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按照小宫山晴胜遣人送来的方案,争取与池田家结盟,以形成对武藏的三面包围。
总体说来,蒲生家与池田家有很多相似之处:两人都娶了德川家康的女儿,都年轻气盛,都不愿受家康压迫,但却又都是无可奈何无力反抗。不过蒲生秀行较早摆脱了这一境遇,他选择了与远在近畿的秀保结盟从而背弃了德川家康,在他看来,这种同盟关系虽然是不对等的,但较之与江户的关系已经相当公平了,而且这种同盟在建立之前便让他尝到了甜头(领地的加封),使得他对秀保充满了信心,从而愿意冒着和家康翻脸的危险加入到丰臣家的队伍中来。
当然,孤军奋战终究是让人有些胆寒,特别是在制霸关东的德川家康身边,因此,刚一得到小宫山的方案,蒲生秀行就急匆匆地赶往馆林城,决心以自己的切身体会策反池田辉政。
事实证明,乘虚而入这一招是很有用的,再加上蒲生秀行苦口婆心的劝说以及对德川家康蛮横态度的不满和失望,池田辉政虽然一度犹豫,但是此刻家中重臣,包括他最器重的弟弟池田长政都表明愿意臣服近畿,这使得池田辉政最终下定决心与蒲生秀行结成同盟。此后数个月内,按照小宫山临行前的计划,蒲生秀行又拉拢了宇都宫国纲、福岛正则加入,加之此后驻守大田原的青木兄弟,完成了整个上野与下野大部的结盟,史称“野州同盟”。这一同盟与之前西尾、有马、足洗三家的“骏远三同盟”、稍后蒲生(信浓川中岛领)与浅野长政成立的“甲信同盟”被秀保并称为“东国三大支柱”,是秀保进军东日本的排头兵和桥头堡,具有非比寻常的重要作用。
说到“东国三大支柱”,就不得不提“西海唯一の长城”了,话说为了便于管理,让朝鲜驻军享受和本土相同的待遇,秀保奏请五大老和五奉行商议,批准在日军驻守的九座城池、三座岛屿及毗连区域设立“任那国”(简称“任州”),使其与本土其他令制国处于同等地位。
按照日本石高制度估算,任那目前所领土地石高可达到二十六万石,与筑后国大致相当,建立之初分为四郡,分别是仁川郡(郡治仁川)、全罗郡(郡治顺天)、南海郡(郡治固城)以及庆尚郡(郡治釜山),国府为泗川。后由于与明朝签订《仁川和约》,耕作范围扩大,又增添了蔚山、晋州两郡,以上合称为“任那六郡”。
按照五大老商议,任命岛津义弘为第一任“任那守”,掌握驻军调动大权的“任那总代官”一职,仍旧由小笠原忠清担当,作为半军事性质的令制国,任那还设有“任那奉行”一职,职责类似于“军奉行”,这一职位由原先的釜山留守福岛正晴担任。
由上可知,虽然名义上任那是处于五大老、五奉行联合管理的状态,可实际山,任那最为重要的一股力量——两万驻朝大军,却牢牢掌握在了秀保的手中,之所以会是这种结果,自然与秀吉临终前任命秀保为“征韩日军总大将”脱不开关系,这也是秀保控制西国的最为重要的一枚棋子。
虽然已经有了两万军势保障在西国的存在,但秀保仍是设法拉拢了松浦半岛的松浦镇信、对马岛的宗义智和长府城的毛利秀元,使其成为所谓的“西海联合”,以控制朝鲜海峡、关门海峡以及西濑户内海,加之李旦主导的海上贸易以及秀保控制的“勘合贸易”,紧紧将西国大名的对外贸易权抓在手中,使得这些大名不得不对秀保表示一定程度的臣服,尽管这种服从并不牢固。
综上可知,所谓的“西海联合”乃是秀保临时拼凑、并非各成员之间主动要求的一种联盟,而且“联合”中除了任那、长府,其余大名都是不值一提、纯粹用来充数的小名主,此外,长府城的毛利秀元并非独立的大名,而是隶属于毛利辉元的一股力量,不具有很强的独立性,因此,这个“西海联合”只是一个松散的组织,并不能有效统和西海的资源。
当然,通过一段时间的考察,秀保也明白了这一点,尽管很不情愿,但还是在“联合”建立不到半年后宣布将其解散,取而代之的是以任那、对马、五岛列岛上的丰臣驻军组合而成的新的“西海备边司”,这一机构便是秀保寄予重望的“西海唯一の长城”。除去贸易垄断,强化了军事存在,一方面让西国大名的腰包鼓了起来,另一方面也引起了黑田、毛利、岛津等大名的警惕,使得他们不自觉地朝石田三成和德川家康抛去了橄榄枝。
第194章
强国之基
听闻池田辉政与德川家康闹僵,秀保是又惊又喜:“如果真是这样,本家在关东可就算是站住脚了。”
“您说得没错,”藤堂高虎亦是一阵兴奋,“本以为蒲生、宇都宫两家受上野阻隔难以成事,遂决定派遣青木兄弟率军驻扎大田原以巩固阵地、安定民心,现在看来,这已是完全没必要了,上野、下野、信浓、甲斐、骏远三、尾张,本家麾下的大名如今已是连成一片,还有什么可担心的呢?”
“高虎这就有些操之过急了。”秀保冷静地分析道:“你只看到本家势力的增长,却没注意到治部和内府也在积蓄力量,本家虽然在中山道、东海道占据一定优势,可我们头顶的北陆道呢?想得远一点还有东北的奥羽、西海的四国、九州呢?前田家无疑是北陆第一强藩,可他对本家的印象并不好,特别是大纳言的嫡子前田利长,长期受到治部的挑唆早就对本家心存不满,前些日子治部召集心腹商量罢免我的后见之职,前天利长可是其中之一啊。”
“此外,北陆的堀秀治以四十五万知行位居第二,他其实就是德川家的党羽,当年加封到越后,内府可是没少费心思啊。所谓投桃报李,堀秀治再怎么不通世故,也不会贸然背弃江户的,同理,扬北的村上、沟口两家也会以为效仿,向德川家效忠。”
“再往北,便是陆奥出羽,‘出羽之狐’是我岳父,又因获得了庄内地区而实力大增,我相信最上义光的判断力,他绝不会在此刻背叛本家,毕竟想要和伊达政宗以及上杉景胜抗衡,没有本家的支持简直就是痴人说梦。”
“至于伊达氏和上杉氏,我再有本事也是鞭长莫及啊。伊达政宗就是只狐狸,奸险狡诈的做派就连自己的舅舅(最上义光)都自叹不如,在天下大势扑朔迷离的现在,想让他死心塌地地跟随本家,根本就是异想天开,与其想尽办法拉拢这种牵头草,倒不如在他周围的小大名中多下功夫。”
“上杉景胜代替小早川殿下继任五大老之位,虽然谦信公的威名早已随风而逝,可中纳言却仍是以名门之后自居,对于本家的招揽不理不睬,除了公务,几乎不和本家接触,相反地,上杉家第一重臣直江兼续却极力撮合中纳言与石田治部建立同盟,所谓‘江津同盟’(近江和会津)已经有些眉目了。”
“东国尚且如此复杂,西国就更是无能为力了。你也知道,‘西海联合’成立不足半年便宣告解体,这并非我的本意,只是大势所趋罢了。如今的中国、四国、九州,真正愿意追随本家的大名有多少呢?除了丰臣系的加藤嘉明、加藤清正以及蜂须贺家政”可能心向本家外,其他大名大多是当地延续数百年的家族,当初因为太阁的强势而被迫臣服,如今太阁殡天,正是他们恢复独立自主的大好机会,又怎会甘心情愿向本家臣服呢?相对而言,较为弱势的近江派则是他们倾向的合适选择,因为弱势,所以即便奉石田治部为盟主,也只不过是一个松散的联盟,治部并没有能力对各个成员进行足够的干涉,一旦夺权成功,这些西国大名既能以功臣自居,又不会受到太大程度的压榨,最终可能会形成室町后期那样的政治体系,事实证明,这种体系只会使得丰臣家削弱,地方势力崛起,并不是个长久之计,一旦天平稍微失去平衡,另一场‘应仁之乱’便会爆发,天下将会再次陷入战乱。我身为秀赖的后见,绝不会允许这种事情发生。”
“您的意思臣明白了。”藤堂高虎有些吃惊地望着秀保,不无感慨道:“您想要的是丰臣家对其他大名的绝对优势,而非名义上的领袖地位,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武家治世四百余年,回想起来也只有平家的平清盛、源家的源赖朝大致实现过这个目标,就连结束南北朝之争、差点被追封为法皇的足利义满公也不曾有过这般成就啊。”
秀保并没有正面回答藤堂高虎,而是微笑着反问道:“高虎你觉得如今天下最强大的国家是哪一个呢?”
“当然是隔海相望的明国。”藤堂高虎虽然不知所以,但还是脱口而出,“想当年太阁倾全国之兵都未能击败明朝辽东都司的六万大军,由此可见日本与大明的差距绝非一般,不客气地说,可以用‘天壤之别’来形容吧。”
“你说的是事实,可是为什么会有这般差距呢?”秀保继续问道。
“中原地大物博,物产丰富,而我国乃是孤悬海外的列岛,物产贫乏,就这点来说,也是不能比的。”藤堂高虎分析道,“还有便是文化,中原王朝自古便是百家争鸣,各种学说、人才层出不穷,相较而言,日本早年与世隔绝,没有辉煌的文化,只有通过遣唐使获取中原文化精粹,这才使得本国的文明大步发展,尽管臣下不愿承认,可若是没有中原王朝的支持,日本到现在兴许都只是蛮荒之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