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是大昏君(校对)第7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9/536

  能者上,庸者下,整顿吏治也在考成法施行的是否科学合理,是否严格到位。
  至于为什么要把科学合理放在首位,严格放在其次,也是朱由校吸取了历史教训所作的改变。
  崇祯时期的户部尚书毕自严为了解决财政问题,也与李起元一样,认真执行考成法,使税收和财政有了些起色。
  朱同检一看有效果,急脾气又来了,更加严格地施行。不管什么原因,收不上赋税就滚蛋。
  于是,地方官员为了保住乌纱帽,只能对老百姓发力。什么闹灾,什么歉产,赋税一分不减,管你饿不饿死呢!
  最后的结果当然也很悲催,民乱四起,此起彼伏,大明亡了,崇祯也自挂煤山。
  所以,朱由校才要扩大考核官员能力的项目,不只是单一的赋税征收,更不能将此定为硬性指标,要灵活一些。
  道理很简单,上级压下级,一级压一级,最下面的就是老百姓。
  一旦指标过硬过死,压得也过于严格,就会造就一批狠厉官员和虎狼衙役。
  当然,朱由校知道这世上没有什么完美无缺的东西,包括政策法规也是一样,也只能是尽量完善,将弊端减到最小罢了。
  ……
  广宁城。
  后金军已经退去十几天,笼罩在人们头上的战争阴云才算彻底散去。
  随着明军出城占据前哨堡寨,侦骑远出刺探,得到有效预警后,熊廷弼才下令开城。
  百姓们打扫街道,收拾卫生,出外砍柴,甚至在为即将到来的春耕作准备,生活似乎恢复了正常。
  而两天前刚接完圣旨,身兼经略和巡抚,成为重权在握的封疆大吏的熊廷弼,却再次走上城头,眺望着远方,思绪难以平静。
  弃广宁、右屯,主力收缩至宁远,连锦州都只是作为前哨预警,这就是朝廷,或者说是朱由校的最新布置。
  如果说在广宁之战前,这般大踏步的战略收缩,朝堂上肯定吵翻了天,民间的舆论也会沸沸扬扬。
  就算是现在,挟广宁大捷之威,作出战略收缩的决定,熊廷弼也知道朝廷会面临怎样的压力。
  不战而逃,丧土失地,畏敌如虎……之所以主战速战派占优,还不是因为这些罪名污名不是谁都能轻易承受的。
  口号喊得越高,越热血,越激进,好象就是越爱国似的。稍有退却,便是丧权辱国的大帽子扣下来,谁也受不了。
  其实,当时朝堂上没有主和派,连朱由校和熊廷弼也是主战派,谁不想尽快尽早灭了建奴呢?
  但希望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
  在明军的战力无法与后金军抗衡,在辽东屡战屡败时,还要狂叫“打打打”的人,要么是只凭一腔热血和主观意志的愤青。
  要么就是大话炎炎、不懂战略、不讲策略,对敌我双方的实际情况完全无知的蠢货。
  这两种人,朱由校将其定义为“急战误国”派。
  而他和熊廷弼等人应该算是缓战派,或者说是一面收缩,一面进攻;一边闭关修炼,一边准备反攻。
  整个战略设想便是在辽东辽西进行战略收缩,不与后金进行野战较量。
  而在辽南,以及广阔的沿海,则采取积极行动。既是封锁,又让后金顾此失彼,疲于奔命,不断削弱其力量。
  当然,收缩并不意味着畏敌如虎,不代表就是缩在城池里无所作为。朱由校还有密旨,向熊廷弼说明以后的计划。
  改军制、练精兵,特别是骑兵。朱由校要熊廷弼至少在三年之内,练出一支能与后金进行野战的铁骑。
  “三年哪——”熊廷弼眯了下眼睛,情不自禁地说出了声。
  跟在身旁的参议邢慎言沉吟了一下,说道:“三年不算长,也不算短。如果朝廷全力支持,也不是太难。”
  赞画韩初命却是更加乐观,笑道:“圣上英明,授予大人全权,可大展拳脚,又有何事不成?”
  “圣上确是英明。”熊廷弼拱了拱手,感慨道:“更有担当。此乃我等之幸,若不殚精竭虑,忠心国事,何以报皇恩?”
  
第119章
战守,人才呀
  担当,确实能这么评价。
  相比于崇祯既不敢明说“议和”,又畏人言而不“迁都”,死要面子活受罪,朱由校确实称得上有担当了。
  弃土失地,不战而退,这在某些文人所写的史书上肯定会成为污点。
  但朱由校却勇敢地下了圣旨,不找替罪羊,也不找人背锅。就是朕的意思,有什么说道儿,都冲朕来。
  就冲这一点,熊廷弼就感激万分。
  不惧风口浪尖,把有可能向他射来的唇枪舌剑都挡住了,与万历对他的回护也不差分毫。
  邢慎言和韩初命都点头赞同,有为国污己的担当,在历史上的君主中,恐怕也不多见。
  “至于锦州是弃是守,圣上尚有疑虑。”熊廷弼捋着颌下胡须,开口问道:“这个你们不知道,现在说与你们也不晚。”
  退到宁远是肯定的,可要不要守锦州,朱由校不太确定。
  尽管历史上的教训深刻,为了锦州,大明付出的太多,后世甚至有人说是一座城拖垮了一个帝国。
  但朱由校也觉得锦州在地理位置上很重要,如果能守住这个扼守辽西走廊的咽喉要地,岂不是更好?
  邢慎言思虑半晌,说道:“既然重兵屯于宁远,若有战事,锦州恐怕难以救援。”
  锦州处于大小凌河之间,从宁远北上锦州,要经过塔山、松山、杏山等地。
  一旦开战,后金岂会不切断增援之路,任何一个堡寨被占,锦州就会成为孤城。
  韩初命点头赞同,说道:“锦州前出太远,若要固守,周边便要修堡寨以为犄角,屯粮以备围困,耗费巨大,且非扼要之地。”
  熊廷弼沉吟半晌,微微颌首,苦笑了一声,说道:“本官也是这样的担忧,只是还想着让圣上心慰。没想到,还是要如实禀奏。”
  韩初命和邢慎言对视一眼,也无奈摇头。好在圣上虚心,还征询熊廷弼的意见。否则,圣旨一下,锦州又将变成第二个广宁了。
  历史上,很多人都看出了固守锦州的危害。
  “锦州遐僻奥区,原非扼要之地。当日议修已属失策,顷以区区弹丸几致挠动乾坤半壁,虽幸无事,然亦岌岌乎殆矣。”
  蓟辽督师阎鸣泰的名声不太好,但在主张弃守锦州上,倒是分析得正确。
  熊廷弼并没有说全,朱由校想守锦州的目的,是看能不能阻隔后金与蒙古的联系。
  但在熊廷弼看来,锦州的位置不够靠北,守住了也不能达到阻隔后金与蒙古的目的。也就是说,锦州很鸡肋。
  伸手拍着城垛口,熊廷弼露出了感慨的神色。
  曾经的辽东重镇啊,等到春暖冰融,就要放弃,不知何年再能相见了。
  不,老夫有生之年必定要收复辽东,要重新站在这巍峨的城墙上眺望四方。
  ……
  三年啊,熊廷弼应该能练出一支强悍铁骑吧,只要不是象关宁铁骑那样的就成。
  朱由校听刘若愚在念着奏疏,脑袋里还不由得胡思乱想。
  “兵部职方主事袁崇焕有奏……”
  嗯?朱由校眉头一皱,注目过来,被这个名字所吸引。
  按史书所载:广宁战事爆发,崇焕即单骑出阅关内外。部中失袁主事,讶之,家人亦莫知所往。已,还朝,具言关上形势,曰:“予我军马钱谷,我一人足守此。”
  说白了,袁崇焕擅自离岗,与单位失联,连家里人都不知道他上哪去了。
  原来人家去山海关和关外逛了一圈,回来后就上奏:我一个人就能守住山海关,快给钱给粮吧,别墨叽!
  呵呵,少年皇帝发出不明意味的笑声,刘若愚不由得停下来,把目光投向皇帝。
  “人才呀!”朱由校发出感慨,摸着下巴想了想,说道:“去礼部主客清吏司任职吧!”
  主客清吏司主要是掌管宾礼及接待外宾事务,很清闲的职位,没啥职权。
  不是人才嘛,就给安排到这儿啦?刘若愚口中应着,心中疑惑。
  忽悠老外去吧,嗯,好象也没啥老外让他忽悠。
  朱由校微抿起嘴角,很快就把这个事情放到了一边。
  后金奸细,背叛明朝,朱由校认为不可能。
  但袁的才能也仅堪一守城将领而已,只是大言惭惭,胆量不小,竟得到了一些廷臣的看重。
  “陕西巡抚左光斗有奏:经初步查察,地方官员的素质甚是低下……”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9/53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