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是大昏君(校对)第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536

  临清狮猫是由波斯猫与鲁西狸猫繁育而来的后代,性情温顺,毛长而柔软,雪白被毛的最为珍贵。
  小白还没长大,但“异瞳”却相当地明显。黄眼金光闪闪,蓝眼则悠远深邃,象蓝天,象大海。
  “喵呜!”小白轻柔地叫了一声,小爪爪洗了把脸,一只蓝色的眼睛半闭了起来,只剩下黄金眼与叶轩对视。
  叶轩看了半天,不明所以,又伸手摸着雪白的皮毛。除了柔软光滑,依旧没有什么激活技能的感觉。
  什么金手指,只要不是点石成金的手指,对老子来说,就没啥用。
  一个九五至尊的皇帝需要外挂吗?需要吗?需要吗?
  穿越者最大的优势不就是熟知历史走向嘛,那不就是最大的作弊器?
  尽管叶轩不是历史专业,不是熟知每个历史人物,但好歹是看过《窃明》和《明朝那些事儿》,在网络上口沫横飞的明粉呢!
  嘴角抿出一个弧度,叶轩嘿然一笑,他觉得自己悟了。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什么金手指、外挂、系统,想要得到,肯定会有所付出。大忽悠已经说得很清楚,他肯定想着从老子身上得到些什么。
  叶轩恍然大明白,放松地往椅中一靠,不再为什么金手指浪费脑筋。
  呵呵,别人有系统,是挂逼,老子有只猫。
  正在叶轩放松之际,魏大爷躬身而进,跪倒禀告:“皇爷,诸臣已至文华殿。”
  “嗯!”叶轩懒懒地应了一声,喝了口茶水,吩咐道:“先请孙师、袁师来。”
  为什么改了主意,因为叶轩有了新的想法。
  具体来说是两方面:一是他对明朝的体制还不太熟悉,依靠前世网上得来的信息可能有问题;其二则是他想晾晾那些朝臣,先来个下马威。
  魏大爷领命出去,时间不大,便前来禀告,孙承宗和袁可立在外候见。
  得到叶轩的首肯,两位帝师进殿,跪倒拜见。
  “两位爱卿免礼。”叶轩向上抬了抬手,又补充道:“赐坐。”
  “微臣谢主隆恩。”孙承宗和袁可立谢恩后,恭谨地坐在宫人拿来的绣墩上。
  宫中规矩森严,皇上赐座也有定制,可不会是什么靠背椅,而是绣墩。
  晚明文震亨的《长物志》上记载:“宫中有绣墩,形如小鼓,四角流垂苏者,亦精雅可用。”
  就是这小绣墩,两位帝师也没有坐实,半签着屁股。
  尽管有天启帝的记忆,叶轩对孙承宗的相貌也是暗暗称奇。
  这脸相长得粗豪,连鬓胡子很浓很重,说是张飞,或者李逵,也有人信。
  相比之下,袁可立的形象倒是文绉绉的,正是明朝文官的主流。
  叶轩命宫人奉上茶水,才缓缓开口说道:“朕今日批阅奏折,为辽事而忧心;经抚不和,恐成祸事。”
  辽东经略熊廷弼和辽东巡抚王化贞的不和,已经有数月之久,朝中议论纷纷,莫衷一是。
  此时皇帝开口询问,孙承宗和袁可立都有些讶异,但转而又很欣慰。
  陛下虽年幼,已经开始关心军国大事,好事儿啊!
  孙承宗稍一沉吟,拱手道:“陛下睿智英明,将相不和,战事堪忧。内阁数有议论,尚未有定。”
  袁可立拱手道:“臣在京师,不悉辽事。经抚各有言论,臣不敢定其真伪。”
  还是得自己先定下调子,两位帝师才能畅所欲言啊!
  叶轩对两位帝师的谨慎言语并不为忤,他们不知道历史的发展,对于辽东的情况也不是很了解,当然不敢确定能、王二人谁对谁错。
  “王化贞素不习兵,轻视大敌,好谩语。”低沉的话语从少年皇帝口中缓缓流出,“熊廷弼三方布置之策,朕以为极好。”
  孙承宗和袁可立互视,显露出惊奇之色。
  叶轩还在继续说道:“年前辽东重镇沈阳、辽东首府辽阳相继失陷,辽河以东尽沦为后金所有,群臣汹汹,上奏起用熊廷弼拯救危局。然现熊廷弼虽为辽东经略,却手中无兵、徒有其名,岂能得以施展?”
  萨尔浒之战后,辽东军事形势急转直下,由攻势变成了守势,由优势转成了劣势。
  如何收拾辽东残局,成了一块烫手的山芋。此时,宅在老家多年的熊廷弼,才被人想起来。
  熊廷弼临危受命,飞速赶到辽地,察看地理形势,招集流民,修整防守战具,分派兵马驻扎,使军心民心重新稳定下来。
  形势稍为稳定,东林党立刻又欢实起来,姚宗文、冯三元、御史顾慥等先后弹劾,什么无谋,什么欺君,终于迫使熊廷弼辞职,换上了自己的同志袁应泰。
  然后,在天启元年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沈阳、辽阳相继失陷,袁应泰畏罪自杀,辽河以东全部失守。
  此时,朝廷里大臣们又想起了廷弼。
  于是,过去弹劾熊廷弼的人加以治罪,天启帝又下达诏书从家里起用熊廷弼。这一回,东林党又趁机提拔王化贞为巡抚。
  
第9章
下中旨会被打脸滴
  形势好时,东林党人对楚党熊廷弼是口诛笔伐,“奏开,辽东得换俺们的同志”;形势恶劣时,东林党人便换了副嘴脸,“老熊快来,又该你收拾残局了。”
  而熊廷弼和王化贞的不和,其中还有当时朝廷中对辽东战事的两种战略的纷争。
  熊廷弼主守,以时间换空间,向朝廷求兵、求饷,加强军备;
  王化贞则是不仅积极主战,还把牛吹得满天飞。什么“愿请兵六万,一举荡平”,什么“仲秋之月,可高枕而听捷音”。
  朝中大佬一听自己的同志如此自信,那是更来劲儿。瞧瞧王化贞,不给钱也能灭了后金;再看熊廷弼,要这要那,还三方布置,这得多少年,花多少钱哪!
  于是,首辅叶向高捋须颌首,兵部尚书张鹤鸣全力支持,把十四万广宁兵都给了王化贞指挥,经略熊廷弼只有五千人马。
  而且,熊廷弼要兵要饷是一概不给。老熊也只能感叹“持空拳而与贼搏”,俺没那个本事啊!
  叶轩说得挺有道理,袁可立颌首赞同。
  孙承宗则沉吟了一下,拱手说道:“陛下此言甚是。但王化贞已联结蒙古诸部,又有李永芳作内应。此时撤换,恐其布置功亏一篑。依臣之见,还需查清问明才好。”
  叶轩皱了皱眉,若有所思地看着孙承宗。好半晌,才略有所悟。
  面对后金的崛起,虽然有萨尔浒、沈阳、辽阳等大败,但朝廷还是未将其视为生死大敌。
  如果不是叶轩有历史的知识,如果他生为明人,恐怕也不会相信只有十来万人马的后金会得到天下。
  而辽东明军虽然很是畏惧后金军,可还没到不敢出击作战,不敢与其争锋对垒的时候。
  只有广宁大败之后,辽东明军才是畏敌如虎,闻后金兵至而丧胆。
  所以,王化贞与广宁的十余万军队还敢主动出击,还敢大言惭惭。
  而朝廷诸臣才会急于求战,急于扫平后金,包括孙承宗在内。
  有这种急战获胜的心理,熊廷弼的三方布置、战略防御才没有市场,得不到大多数臣僚的赞同。
  叶轩暗自苦笑,急于出击作战,除了给后金送人头、物资,并没有卵用,反倒会使形势愈发恶劣,明军愈发丧胆。
  可这是还没发生的事情,他如何能拿出来说服众人,包括帝师孙承宗呢?
  “陛下可在午朝令众臣商议此事,也可遣兵部堂官及给事中各一人往谕,抗违不遵者治罪。”袁可立觉得不好直接打击少年皇帝,在旁拱手委婉地说道。
  叶轩垂下眼睑,想了一下,沉声说道:“朕若直接下旨,调回王化贞,由熊廷弼节制辽东军事,如何?”
  “请陛下三思,勿轻下中旨。”孙承宗和袁可立都有些脸上变色,齐齐地拱手劝谏。
  “为何?”叶轩微皱眉头,开口问道。
  孙承宗和袁可立面露苦色,互相看了一眼,还是孙承宗拱手解释,“陛下,朝廷有定制……”
  别以为你是皇帝,就能为所欲为,想让谁当官就当官。
  明朝自从土木堡之变后,功勋贵戚丧失一空,也就没有了制衡文官集团的势力。
  越来越强大的文官集团,则越来越让明朝的皇帝在权力上处处受限,甚至连立储君这样的事情也没有自由。
  特别是在任用官员上,明朝有一套制度,叫做“廷推”。
  所谓的“廷推”,就是对于官职出缺,由吏部、九卿、六科等一起进行会商,参加人员至少是三品以上大员。他们推选出两到三名候选人,提供给皇帝选择。
  皇帝审阅“廷推”出的候选人名单后,如果不满意,就批示驳回,再进行一轮“廷推”。
  这样看来,皇帝就是个图章,在“廷推”的名字上盖一下,表示正式任命通过。
  那皇帝直接绕开内阁下圣旨,也就是“中旨”,来任免官员行不行呢?
  也不是说绝对不行,但最好是不这么办。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53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