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是大昏君(校对)第53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34/536

  但现在,边患已经接近消除,原来的北方边镇,差不多在收服蒙古诸部后,就要变成内地城镇了。
  而这还不能让皇帝放马南山,重新收复西域,重复汉唐之威,皇帝已经定下了“十万雄师下天山”的宏伟计划。
  这气魄,这雄心,听起来就让人热血沸腾。
  春风不度玉门关,十万铁骑下天山。孙传庭时时想象着这般雄伟壮阔的景象,并为之心旌摇荡,激动振奋。
  远处,一骑飞驰而来,却是风尘仆仆的信使。近前下马施礼,呈上朝廷的邸报。
  信号塔通讯网的建设,使得陆上的通讯速度比原来的八百里加急,还要快上数倍。
  而朝廷邸报,虽然说不是紧急下发的旨意或军令,对于官员和武将,却有着很重要的参考作用。
  孙传庭阅过邸报,哈哈一笑,伸手递给军情司主管曹正华,说道:“东北战事已了,接下来就要看咱们西北方面了。”
  曹正华接过来看了一遍,也不由得畅快而笑,说道:“犁庭扫穴,直捣黄龙。平辽之后,现在才算是真正结束了。”
  邸报上写得明白,东北军区,这是皇帝亲自改的名称,辽东已经不适于向北推进了数百里的疆域代表。
  东北军区的北进部队,在黄龙府附近与建虏残余进行了一场血战厮杀。三千破万,彻底打碎了建虏的信心,打寒了建虏残余的胆。
  多尔衮好不容易纠结起来的部队遭到惨败,再无力与明军抗衡,率残部投降。
  至此,建虏也成为了历史,连女真人的名称也消失,代之的是大明的子民——满族。
  
第694章
北方从此无战事
  蒙古第三十五任大汗孛儿只斤氏林丹巴图尔,于归化城附近战败逃亡,苏泰、额哲母子奉传国玉玺出降;
  后金汗王爱新觉罗氏多尔衮,战败逃至黑龙江,在纳拉忠明派人的劝说下,向明军投降。
  尽管大灾害还在持续,但社会已经稳定。这得益于持之不断地从南方和海外运粮,得益于朝廷和地方官府对于赈灾工作的熟练。
  所以,两个好消息的传来,从京师到地方,还是引起了欢腾和震动。
  不管是蒙古,还是建虏,都曾是大明帝国长久对抗的敌人。
  但现在,全部被击败,归顺投降,这意味着北方边患的彻底消除,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太平盛世已经来到。
  “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就是太祖,恐怕也比不上万岁所建的千秋功业啊!”
  “与汉武唐宗比,只差西域未入疆土。但辽东、漠南尽入大明,却已远超两皇啦!”
  京城,天子脚下,对于政治军事上的变动,最为敏感,连普通百姓也能在茶楼酒肆议论一二。
  太平年景,自平辽后便可以算上。自那以后,朝廷虽连续发动战争,却是主动而为,边镇已久不闻警。
  可若说是太平盛世,在大灾害还未度过的情况下,显然还称呼过早。至少皇帝不太在意,或者说并不希望出现这样的形容。
  盛极而衰,皇帝的宏图大志却还远未实现。太平是需要的,盛世嘛,按他的标准却永远也达不到。
  额哲和多尔衮正在入京的途中,这两个家伙无论贤愚,都不会再放归故地。给个闲职养着,对于满蒙两族便有着很大的约束力。
  范文程、罗绣锦等汉奸,也正在押解途中,将在京城千刀万剐,以为做汉奸者诫。
  虽然说深知建虏残余的艰难困苦,就是不打他们,也快变成山林野人了。可最后的灭亡,依然使皇帝去了心头的一片阴霾。
  “已经推进到黑龙江了。”皇帝看着大沙盘,目光沿着江的流向直到大海,再是苦叶岛。
  东北有了图们江、黑龙江两个出海口,对于开发建设是至关重要的。
  皇帝的目光向北移动,这还远不是他的目标,将这两条江河变成内河,北方边界却是没有尽头。
  可以缓一缓扩张的脚步了,至少在东北,要稳固根基,就需要经营治理数年。
  皇帝心里很清楚,现在也只是推进到黑龙江而已,开发建设还远没有涉及。就是马上要升格为省的吉林府,开发程度也不是很高。
  当然,这是与后世来比,皇帝也不能太过苛刻。
  毕竟人口数量摆在那儿,别说是十亿,就是有四亿,凭目前的武器装备,凭开发建设的人力,大明帝国也将雄霸世界。
  而建虏残余的投降,算是给黑龙江地区的经营增加了现成的人力。
  一部分将迁至苦叶岛,一部分就地安置、耕荒垦殖,另一部分属于王公大臣的则迁至吉林府。
  几年过去,建虏残余的人口不见增长,却少了将近三成。不得不承认,没有抗寒作物,大灾害的威力确实难以抵挡。
  虎墩兔的败亡,天灾的原因也不可轻忽。气候寒冷,草场南移,风雪无常,对于游牧民族来说,远没有农耕民族更能抵抗。
  “皇爷。”王体乾进殿后躬身施礼,呈上最新的文件报告。
  身为掌印太监,王公公是排名第一的太监。可是,现在也见老了,也不能和桃嫣赛跑,来向皇帝报喜了。
  皇帝也不再是青年,全身上下都是成熟的气质,这并不在相貌,也不是胡须所表现出来的。
  伸手接过文件,皇帝打开简单阅看,便笑着点了点头,把文件放到了桌案上。
  不战而屈人之兵,形容得并不贴切。倚仗着越来越强大的军力,皇帝确实从谈判桌上得到了本该用战争来获得的利益。
  葡萄牙人终于低头,与朝廷签订了同盟协议,共享双方的海外基地。
  大明的吕宋、坤甸、淡马锡、沙廉等,葡萄牙人的马六甲、锡兰,以及印度东海岸的据点,成为双方共同使用的基地。
  对于葡萄牙人来说,在亚洲,明国海军已经是不可抗衡的军事存在。而本国势力的衰落,以及荷兰、英国的强势,使得他们占领的亚洲据点岌岌可危。
  在三岛海战中,英荷联军击退了葡萄牙人,使其丧失了对霍尔木兹海峡的控制权。
  荷兰人与柔佛王国又联合攻击马六甲,虽然失败,但这意味着荷兰人与南洋本土势力联合的开始。荷兰人侵夺葡萄牙人在远东的殖民体系,将会愈演愈烈。
  而与明国联盟,既可以抵御荷兰人和英国佬的侵夺,甚至还能从他们手中抢夺地盘。
  况且,这是合则两利的盟约。别以为明国的军力不足以击败葡萄牙人,在亚洲,明军海军已经是霸主般的存在。
  给你们点面子,先礼后兵。葡萄牙人见识过吕宋西班牙人的悲惨,并从此被逐出亚洲市场。
  所以,谈判进行得还是相当顺利。在实力面前,皇帝也不相信葡萄牙人会不屈服。
  如果谈判破裂,那就打呗!凭葡萄牙人在亚洲的实力,比打西班牙人还要轻松。
  也正因为葡萄牙已经衰落,皇帝才选择与其联盟。这既是通向欧洲的窗口,又能通过葡萄牙人在航海上的经验,获取更多的海外之地。
  比如霍尔木兹海峡的控制权,皇帝就不惮于和葡萄牙人联手,再从英国和荷兰人手中抢过来。
  至于荷兰人,皇帝并不急于开战,爪哇那块地方先让他们占着,商贸也继续保持。
  等到英国和荷兰打起来,打得荷兰人元气大伤时,才是皇帝收渔人之利的时候。
  知道历史的走势就是好,皇帝能将其利用到最大限度。
  而有了葡萄牙人在印度东海岸的据点,明国海军进入印度洋,西南土司联军的军事行动,便可以展开了。
  皇帝突然一哂,厌烦的感觉又袭上心头。
  什么冲出亚洲走向世界啊,什么日不落啊,怎么就提不起精神呢?远不如和嫔妃互动,和儿女们嬉戏玩耍,那么开心畅怀。
  老了吗?是心累啦!
  “送去内阁,由他们拟个计划呈上来。”皇帝意兴阑姗地指了指桌案上的文件,没有了再度细看的心情。
  
第695章
理念传承,而非江山
  作为穿越者,皇帝指划江山,大展宏图,使大明帝国,他更愿意称为华夏,蒸蒸日上,屹立于世界之巅。
  是的,在军队的装备和人数上,在世界上已经没有哪个国家能与之抗衡。尽管世界很大,皇帝也没有打遍全球的想法。
  只要保持这个势头,只要皇帝还能在位二三十年,也不要他殚精竭虑,也不用点灯熬油,大明成为日不落帝国不是难事。
  皇帝也知道这点,正在悄然放权,交给内阁和百官处理,他只需要指点下大明的战略走向,固化下国策,纠正下政务处理的问题,大明的强盛也是指日可待。
  人治不如法治,有个好的制度,比人死政息要强得太多。
  或许习惯了皇帝的强势领导,袁可立等老臣致仕后,新内阁对于皇帝的逐渐放权还有些不太适应,觉得这是皇帝怠政的表现。
  是啊,强敌已灭,扩张已起,大灾害也没有动摇国之根基、社会的稳定,皇帝是不是觉得可以享受,可以偷懒了。
  内阁的感觉也有些道理,皇帝批红的字是越来越少,多数都是一个“准”字。就是这么精炼简单,多写一个字都嫌累似的。
  而且,皇帝开始不务正业了。竟然在皇宫建起了个作坊,好象又拣起了拿手的木匠手艺。
  现在,皇帝已经快处理完政务了。除了两份的朱批比较认真外,其它的都是“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34/53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