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是大昏君(校对)第52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20/536

  其它的项目,皇帝也不是很心急。拔苗助长的时期基本过去,皇帝更希望科学院能够独立研究出些新东西来。
  “回万岁,最近没有什么大的突破。”徐孚远赧然答道:“膛线机床倒是有所改进,效率提高了不少。”
  王季重躬身道:“玻璃温室有了改进,或者改名日光温室,更贴切一些。”
  膛线机床是为米尼枪而制造的,将膛线引入火枪还只是第一步,接下来还有火帽和后膛枪的研制,还有火炮的升级。
  显然,在目前明军能靠燧发枪加刺刀横扫所有敌人的时期,这些都不是最为迫切的任务。
  皇帝的意思就是慢慢来,在摸索和试验中,打造一批真正的军工人才,使明国的武器装备始终保持在世界领先。
  至于日光温室,借助于凸透镜的原理,有效利用日光,使温室少耗费燃料,提高经济效益,也提高生活品质。
  比如火锅,在冬天的时候,羊肉等食材还不算贵,贵的是青菜。
  不管是怎样的突破或进展,对于皇帝来说都是可喜的。科学院从无到有,发展到现在这样的水平,已经让皇帝感到满意了。
  皇帝微笑颌首,说道:“不用担心没什么大突破,每一个新事物的产生,不管大小,都是值得庆贺的事情。朕听说科学院还搞出了一种新肥料,若是试验成功,可是利国利民的大事。”
  停顿了一下,皇帝继续说道:“放在十几年前,你们可会想到大明是现在这般光景?现在到将来的十几年,就是你们在改变大明。科技的力量,将由你们展现给世人。”
  大明还是大明,但改变却无处不在。除了政策层面的,便是社会层面的,科技的力量将越来越明显地展示出来。
  比如铁路,先是马拉板轨,使运输效率大为提升;等到蒸汽机成功,就又是飞速的变化。
  还有钢轴四轮马车,减震系统越来越完善,正在取代轿子,成为越来越多人的交通工具。
  军队的感受或许是最明显的,武器装备上的提升,使其战力傲视群侪。周边已经没有了可以抗衡的对手,海陆军正把目光转向更远更广阔的地方。
  皇帝说这番话,是告诉徐孚远和王季重,并转述给科学院。要着眼长远,耐心发展,不必要了讨自己的欢心,而硬要搞出什么突破和成绩。
  其实,就现在而言,大明的科技在实用上已经并不落后,甚至是领先。但最主要的问题,就是基础还不够稳,积累还不够深厚。
  所谓厚积薄发,对于科技来讲,不是没有道理。皇帝倒是可以继续指点,搞出些发明创造,但对大明的长远来讲,并没有太大的作用。
  皇帝希望科学院能够长久发展,希望人才能够一代代延续,而不是人亡政息,断层难续。
  “那个女孩可能是个好苗子。”皇帝伸手指了指正玩耍的五月,笑道:“你们可以关注一下。还有赵大宝,听说在科学院干得还不错。”
  “赵大宝在机械方面颇有天赋。”徐孚远笑着说道:“他制造的钟表也快完成了,听他讲,是要献给万岁的。”
  送钟嘛?!
  皇帝暗自翻了下眼睛,可还是含笑颌首,表示对赵大宝取得成绩的赞赏。
  
第672章
无题
  物理、化学、机械等方面的科技进步,才能爆发综合性的力量,对于蒸汽机这样的划时代发明,有着实质上的推动力。
  对此,皇帝心知肚明,但并不再多加指点,任由科学院自己鼓捣,自己琢磨。
  通过这个过程,一批人才会成长起来。只有自己亲手去做,反复试验的,才能够印象深刻,更有利接下来的制造。
  积累,不管是技术上的,还是人才上的,抑或是经验上的,在很多时候,都是必要的,不能跳过的。
  “万岁。”五月领着小公主走了过来,脸上浮起运动后的红晕,笑着说道:“今年期末考试,我又得了第一。”
  皇帝笑了,说道:“学校不是有奖励嘛,还想从朕这里再拿一些?”
  五月呵呵笑了,没啥不好意思,说道:“火锅很好吃啊,过段时间我还想去吃。”
  “就知道吃。”皇帝轻斥了一句,脸上却带着笑,说道:“过几天,朕派人过来,让学校的师生都尝尝火锅。”
  停顿了一下,他又补充道:“跟着这两位教授去科学院实习,若是能搞出些名堂,朕有赏。”
  五月歪着脑袋想了想,点了点头,说道:“好吧,为了万岁的赏赐,民女一定好生去做。”
  “聪慧是与生俱来的,但勤奋也不可或缺。”皇帝沉吟了一下,伸手摘下腰间的玉佩,递给五月,说道:“记着朕对你的期许,莫要让朕失望。”
  五月双手接过,施礼拜谢,喜不自胜地摆弄着,好象在自言自语地说了一句“肯定很值钱”。
  这家伙不会给当了换好吃的吧?皇帝张了张嘴,终于还是没再啰嗦提醒。
  “五月是极聪慧的。”徐孚远说道:“她去过科学院,还帮过赵大宝呢!”
  皇帝点了点头,说道:“就是有些贪吃贪玩儿,还是年纪小,也不用太过严格要求。”
  “我贪吃?”五月吐了下舌头,说道:“就是比较馋嘛,其实谁都一样,就是装,没有我这么实在。”
  皇帝仔细琢磨,也未尝没有道理,不禁苦笑着摇了摇头,转身而去。
  徐孚远、王季重赶忙躬身相送,五月跟在皇帝后面,还跟小公主说笑着,直到学校门口。
  “五月姐姐,有空去宫里玩儿嘛!”朱淑嫫很是不舍,回头招着小手。
  “好滴。”五月挥着手,笑道:“等赵大宝把我设计的好玩具做好,我就送进宫去。”
  两位小公主招着手,恋恋不舍地登上了马车。
  皇帝回头看了一眼,五月敛衣躬身,端端正正地施礼拜别。笑了笑,皇帝上了马车,车轮辚辚,向着皇宫驶去。
  用来自后世的印象和思维,皇帝不需要事无巨细地观察,就能做出相当准确的分析和判断。
  少英院初中部在他看来,还是可以满意的。况且,这是在古代,能搞成这个样子,已经超过了西夷的学校。
  调整和完善当然还是需要的,可也要在摸索中前进。毕竟,不能太过独立于这个时代。
  学会了,学成了,就要有安置。还要安置得很好,让别人羡慕。这才能激励更多的人去学习,更多的孩子摆脱四书五经的传统教育。
  再过几年,最多三五年,师资力量应该够了,该是成立师范学校的时候了。
  皇帝的目光从窗外收回,心中作出了决定。
  建立学校,从城镇开始,再逐渐发展到农村。这是发展文化教育事业的必然道路,也是普及教育,提高大明子民文化程度的正确方法。
  这涉及到资金的投入,最重要的还是师资力量的培养。现在,条件虽然还不成熟,但也差之不远。
  而少英院初中部的学生毕业,就完全能够胜任小学的教学。教师,国家财政发放工资,与拿俸禄的官员,也相差不大。
  ……
  春天的脚步悄然临近,气息已经扑面而来。
  春耕,关系到一年的收成,又是老百姓最为忙碌劳累的时候。
  地方官员们也是工作最繁重的时期,应对大灾害,报纸时时提醒,皇帝可是一直放在心上。
  经历了大旱的陕西,前后两道奏疏,让皇帝又喜又忧。
  春耕时下了一场大雪,持续一年多的旱情有缓解的迹象;可大雪下得不是时候,把苗给冻死了大半。
  这是要让朕的心情坐过山车吗?
  皇帝虽然知道大灾害才刚开始,并做好了长期抗灾的准备。但有好消息,依然会高兴和轻松。
  好吧,苗冻死了再补种,有生长期短的作物,还有去年修的水利设施。一年下来,总会有些收成。
  况且,皇帝要求地方官府屯积粮食,并不断地运输补给。即使颗粒无收,也不虞有饥荒的发生,流民的大规模出现。
  陕西年前报上的大兴土木的计划,皇帝已经批准,全部是以工代赈的项目。铺路修桥、水利设施、建仓盖房等等,今年还要加上铺设铁路。
  活儿是不缺的,有工作就有粮食。如果计算成本的话,建设这些项目所需的资金,并不是和发放的那些粮食能够价值相当的。
  也就是说,其实朝廷和官府是赚了的。要在平常年景,花钱雇工的话,花费要比现在多不少。
  而在大灾之年,老百姓能吃饱饭,也是感激万分,十分满足。
  两边都满意,这样的赈灾模式就能够持之长久,帮助朝廷渡过最艰难的十几年。
  果然,意料中的奏疏很快又呈到案上。陕西巡抚奏报,从官仓中发放种子,百姓已经再次补种。
  不管还没有别的意外灾害,皇帝多少能松口气,把目光转向收复前套和征伐吕宋这两大军事行动上来。
  收复前套应该是比较轻松的,蒙古诸部春夏北上,秋冬才南返。准确地说,前套地区就是他们的越冬基地。
  所以,就算有作战,蒙古诸部也坚持不了多长时间。而上万的明军,装备精良,更不是部落林立的蒙古人能够抗衡的。
  而前套地区是很适合发展农耕的,这也是皇帝优先考虑的优点。占领一块不毛之地,成本太高,至少不是大灾害期间要增加的负担。
  
第673章
整装待发,目标吕宋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20/53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