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是大昏君(校对)第517部分在线阅读
诺雷蒂跟在明朝官员的身后,检查了船上,不由得连连摇头,说道:“你们这些货物卖不出去,以后倒不如空船而来,免得白交关税。”
第667章
不得不低头的英国佬
当时的英国有啥,又没有工业革命,哪来的廉价的纺织品和工业用品。在科技上,也没有令人惊叹的成就。
除了航海,造船造炮外,英国还真的没啥优势了。
其实,在历史上直到近代,中国对西方国家的贸易顺差就一直很大。否则,也不会有鸦片战争了。
所以,物产丰富又精美的大明,并没有什么是需要进口的。反过来,丝绸、瓷器、茶叶等商货,却是西夷极想获得的。
约翰稍有些尴尬地笑道:“没关系,我们也带了银币,这次就权当探路长经验。”
诺雷蒂与明朝官员说了几句话,又向约翰和威德尔交代了注意事项,才下了船,驶回岸上。
“明人甚是无理。”威德尔望着驶远的船只,发泄着心中的积郁。
约翰却不以为然,说道:“这是明国,没有武力驱赶,没有勒索钱财,算什么无理?再说,咱们来时,可也没想到与明国贸易会如此顺利。你可不要节外生枝,反倒坏了长久的贸易。”
威德尔垂下眼帘,心中不忿,嘴上却不再抱怨了。
这个约翰是葛廷联合会的成员,据说与王室的联系很深,或许是英王来监视这个商人联合体,确保自己的投资的代理人。
约翰和另两个商人都是一样不错的心情,贸易是最主要的目的,发财是最重要的目标。
来之前,确实没想到与明国贸易会这样顺利,这与他们所掌握的消息不符。他们还希望通过葡萄牙人,才能获取大明的商货呢!
现在好了,规矩是多点,可也不算苛刻。还少了葡萄牙人这个中间商,少了他们可能的使坏挑拔,拿钱做生意就是了。
带上两个水手,抬上一箱银币,约翰和两个商人便兴冲冲地上岸,按照诺雷蒂的指点,前去办各种手续。
大半天的时间过去,直到天黑,约翰等人才回到船上,神情却有些黯然。
威德尔看约翰那副模样,心中痛快,却故意不问他,转而偷偷问了另一个商人。
“银币带得太少,让人瞧不起了。”商人苦笑着摇头,“大明的商货齐全,可买家也多,竞争比较激烈。虽说不是拍卖制,可要吃下那么大的量,资金不充裕可没人等你。”
“那是一批明帝国皇家织造的丝绸,精美异常。本来已经谈得差不多了,却被该死的荷兰人加价抢走了。”
“不过,荷兰人确实被大明帝国的海军击败,七艘船,或沉或降,无一逃脱。后来签订了协议,每年交纳费用,荷兰人才能保持去倭国的商贸航线。否则,明国海军便要拦截并扣押所有的荷兰船只。”
“明国的商馆和交易所十分方便,约翰已经交了租金,准备在这里长期经营。毕竟,只有常驻这里,规则才会熟悉,消息才会灵通,而不是象咱们这样,让别人象看傻子似的……”
威德尔不是很关心约翰等人象土包子似的被人笑话,倒是对荷兰人被明国海军击败心生凛然。
要知道,荷兰可是世界上的“海上马车夫”,论舰船和火炮的数量,连英国都不是对手。
况且,荷兰人还在巴达维亚有基地,在亚洲的实力比初来的英国强得不是一点半点。
可就是这样,还向明国低头,要交纳过路费,才可以前往倭国商贸。
威德尔把心中的积郁全部抛开,并为自己没有冲动而感到庆幸。
否则,现在这六条船不是沉入海底,就是被明国海军俘获。他们要么被打死,要么被俘虏,关进暗无天日的牢房。
“虽然银币带得不多,可我们还是谈妥了一笔买卖。”
商人说完吃瘪的经历,又高兴起来,“只要这批瓷器运回英国,除去所有的花费,还能赚上一笔。下次再来的时候,象诺雷蒂所说,只带银币来就好。”
威德尔连连点头,心中的不满已经消散,却为能够顺利地完成任务而感到高兴。
“对了,明国海军要求把船上的武器和火药全部运到岸上存放看管,否则——”
商人的兴奋劲儿一过,才想起这件事情,赶忙告诉威德尔。
“之前可没有这样的要求?”威德尔的好心情立刻没了,这等于是缴械投降,绝不能答应。
商人赶忙说道:“只是存放,还是念咱们第一次来不懂规矩,才没有用武力驱逐。”
其实,这个规矩是郑芝龙向海军提出来的。因为皇帝在密信中曾提及英国佬,对他们的亦商亦盗表示不满。
尽管皇帝没有对英国人使用武力的旨意,但海军方面得到报告后,也觉得英国佬的武装商船在火力上有些威胁。本着安全第一的原则,特意暂定了这条规矩。
“威德尔先生,明军的战舰围过来了。”一个水手匆忙跑来报告,脸上是惊惶的神情。
商人望着威德尔说道:“还是按照明国的规矩办吧,如果与荷兰人的遭遇一样,恐怕我们都回不去了。毕竟,我们可没有荷兰人那样的实力。”
威德尔阴沉着脸,没有理会商人的劝说,大步走上了甲板。
两艘巨舰,十余艘中型炮舰,逼近了英国船队,引起了船上英国人的惊慌。
威德尔眯起了眼睛,衡量着双方武力上的差距。虽然心中愤忿,可还是得出了理智的判断。
约翰也跑上了甲板,大声向水手们叫道:“不要惊慌,也不要做出敌对举动,这是大明帝国的规矩,我们遵照执行。”
威德尔垂下了眼帘,鄙视这个利益熏心的家伙,一点尊严也不要了。但他到底没敢轻举妄动,并向其它船发出了信号。
实力的差距,击败荷兰人的心理震慑,终于让英国佬低头守规矩。尽管这规矩是刚刚制定出来的,但在以后却将成为正式的,对各国都一视同仁。
大明帝国已经不是挨了打再反击,或是以宽容大度来对待搞事西夷的作风。
在皇帝的计划中,打击荷兰人只是先发制人,并以此作为威慑的开始。
等到征讨吕宋,上千西班牙人的首级,才是最终极最有力的震慑。
这个世界就是如此,丛林法则体现得淋漓尽致,谁拳头大,谁力量强,谁就有道理,谁就能耍横使威。
第668章
虏中名王,尤称桀骜
对大明沿海遭到炮舰的突然袭击的担忧,皇帝开始加快了对于南海的布局。
尽管这将在征讨吕宋的西班牙人之后,但计划已经制定,重点便在于马六甲地区。
没错,是地区,范围比葡萄牙人占据的马六甲这个地方要大不少。包括了淡马锡(新加坡),以及马六甲苏丹王朝的部分土地。
在皇帝的计划中,在淡马锡将建立一座坚固的海军基地,有足够的海陆军力量驻扎,完全控制马六甲海峡船只的进出。
实施计划的有利条件是海商集团对婆罗洲的经营,以及湄公省已经扩张到中南半岛的最南端,坤甸可作为海军停泊的中继港口,由湄公省直航也不是很远。
尽管葡萄牙人已经衰落,击败他们并夺取他们在亚洲所占的据点,并不是很困难。
但皇帝还是倾向于合作,给予葡萄牙人些优惠,然后与他们共同经营亚洲的据点。
比如马六甲,航运的咽喉枢纽;还有斯里兰卡的加勒,掌握肉桂贸易的垄断。
当然,如果葡萄牙人不识相,那也别怪大明海军先下手为强。从葡萄牙人手中夺取,总比从荷兰人那里抢要容易得多。
之所以不想跟葡萄牙人翻脸,皇帝也是想保持住对欧洲的稳定贸易。
而在亚洲的西夷,西班牙人已经是马上消灭的目标,荷兰、英国、法国都可能是将来大明帝国的敌人。
尽管与荷兰、英国、法国正式开战的可能性不大,但发生冲突似乎不可避免,商贸由此受到影响也不奇怪。
有葡萄牙人往欧洲贩卖,就能保证稳定的出口收入。而葡萄牙人对于能垄断对大明的贸易,想必也是垂涎三尺。
尽管垄断不是皇帝所希望的,但要真到了那个地步,也不是不能接受的。
关键还是基于整个南海的控制,海军要占据的要点还有不少,才能够保证大明对于南海的独家掌控。
至于南海之外更加广阔的海洋,皇帝觉得可以从长计议。反正世界那么大,等个三五十年再去抢,也不晚。
快春天了,征讨吕宋已经进入了倒计时,皇帝下了密旨,让沈有容等海军将领商议决定发动的时间,出发时再上密奏,不必事先请示。
海上气候变化莫测,季风什么时候刮,也是不能确定准确日期的事情。相机而动,是最理想的。
至于李旦要出动的运输商船,提前赶往东番,装货待发即可。对于马上就要成为吕宋总督的李旦,让商船等上十天半个月的资金浪费,还是不在乎的。
春天还有一场军事行动,便是孙传庭指挥的收复前套。
以明军的战力,这不是什么困难的任务。但要长久稳固地驻防,就需要精心的经营,以及大量资金的投入。
出动一万多官兵也是基于这样的考虑,他们既是战士,又是开垦的先锋。选择春天行动,也是不误春耕,争取秋天有一季的收获。
筑城、设堡、铺路等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将持续两三年,才能使前套成为塞上江南,成为向中套、后套推进的坚实后盾。
而从受灾的陕西向河套移民垦殖,以后还要加上河南,比移民至辽东更方便,也能够算作赈灾抗灾的有效手段。
只不过,最新的情报递到御案上,皇帝看过之后,又陷入了长久的思索。
虎墩兔要西征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