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是大昏君(校对)第50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01/536

  参照英国征服印度的历史,皇帝认为一万装备精良的军队,就足以在一邦或两帮立足稳固。最主要的问题,还是随军携带的弹药物资。
  有这样的考虑,建起相对坚固稳定、运载量大的通路,还是非常必要的。
  有火药开山炸石,有性能越来越好的水泥,有起重设施,还会有效率更高的砍伐工具,在莽莽丛林和高山峻岭间开辟道路,已经不再是遥不可及。
  王三善毫不掩饰皇帝对于扩张的热衷和野心,尽管这不能付诸于文字材料,但众家土官都明白了大明帝国接下来的战略布署。
  伐缅只是大规模扩张的第一步,为打通天竺,嗯,也叫身毒的国家,做前期的准备。
  天竺有金银财物,有象牙珍宝,还有广阔肥沃的土地。而这个天竺,还是由众多的小邦国组成,连缅甸的实力都是不如。
  “王大人,刀氏愿迁民三万,出任孟伦宣抚使。”
  “那氏愿迁民四万,出任杰沙宣抚使。”
  “沙氏愿……”
  如同拍卖场上的竞标,几家土官率先开出价码,热情高涨。
  只是土地和宣抚使官职嘛,这些土官可不傻。这五个宣抚使所在的辖地,正是一条商路,获利丰厚的商路。
  来往的客商,不断投入的征讨军队,将给这条商路带来滚滚的收入。
  何况,还能够去天竺跑马圈地、抢掠财富。那里可不同于国内,朝廷和皇帝对于土司是防范和猜忌的,发展空间十分有限。
  王三善呵呵笑着,捋须颌首,却并不轻易作出决定。
  价高者得,这当然是皇帝的意思。同时,将西南土司的实力进行摊薄,使其精力向外,更是为日后的改土归流打下好的基础。
  而重建并拓展蜀身毒道,亦将使西南诸省得到一次经济上的飞跃发展。西南的蜀锦、卭杖、漆器、芒硝等商货,又有了出口的新渠道。
  而滇省的昆明、大理、永昌、腾冲等地,作为商路的必经城镇,随着人流的增长,更将出现巨大的变化。
  可惜,老夫就要卸任,致仕回乡了。
  王三善心中发出感慨,颇有些不甘。年岁虽大,但雄心仍在。
  嗯,主力回滇后,还有一件大事要办。
  王三善微抿起嘴角,想到的是皇帝秘密、交代的差事。沐国公,镇守云南数百年,如今也到了该谢幕的时候了。
  ……
  击败缅军,占领缅甸国都阿瓦城的消息,以最快的速度传回京城。
  比八百里加急还要快上几天,得益于通讯信号塔的铺开建成。
  尽管因为山川河流的关系,某些线路还是中断,需要骑马或坐船传送接续,可速度还是令人叹为观止。
  京城,已是初冬,可胜利的消息却冲淡了寒意,又掀起了京城百姓的热情。
  在老百姓看来,国都都被占领了,等于是被灭国。不管有什么区别,老百姓愿意这样想,也愿意这样说。
  继占城之后,这是第二个“被灭”的国家了,又一次“灭国”之战,含金量不同,这才算真正显示大明帝国重振国势,重树天朝上国的权威。
  “缅甸不是好东西,神宗时便打过好几仗,好些地盘都被他们抢走了。”
  “这下子连本带利都收回来了,要是把那个缅王抓住,押到京师献俘,那——”
  “俺就关心得到了多少缴获,战争债券呢,可是俺的全部积蓄。”
  “打胜了,还能亏本?你就把心放在肚子里,等着清点出来,报上登数字,回家数钱吧!”
  “我说呢,咱的消息还是不灵通,前几天就有高价收债券的,肯定是知道胜局已定了。”
  ……
  伐缅之战的胜利,又成了百姓的谈资。
  战争债券,也成为焦点之一。短短的一年期债券,到底能收益多少,不仅百姓关心,皇帝也在估算。
  尽管准确的数字还没有统计出来,但大概的数目还是先报给了皇帝。
  “皇爷,金银财物差不多有七八百万两,人口买卖有三四十万,再加上土官们的捐输报效,以及其它杂项,不到一千万,也差得不多。”
  李成成算账很快,皇帝的账房管家很是尽职尽责。
  皇帝微笑颌首,刨去战争的各项投入,以及犒赏军队的钱财,剩个三四百万两还是有把握的。
  何况,这还是眼前的利益,占领的土地给了各家土官,日后也是要交纳赋税的。
  嗯,战争债券不过是发行了三百万元,算到战争的总投入里,也就是一半左右。
  好吧,赚得不少,皇帝摆弄了下手指头,还是没算出精确数字。
  有了这暴利,为以后发行债券打下了好基础。一年期太短,该发行三年期的,把攻取河套、吕宋等军事行动都算进去。
  这些行动的眼前收获不大,重在长远,三年期,也就不会太少,打消大家购买的积极性。
  对了,得搞个胜利庆祝,让老百姓都得点实惠,都为国家的强盛而高兴、自豪。
  东西不用多,也不必贵重,白给的,哪怕是一张纸,也有的是人抢。
  皇帝沉吟着,算了下皇家购买的五十万债券,能得到多少收益,拿出多少来给老百姓发东西才算合适。
  
第643章
南洋大战略
  对于资本市场的设立,皇帝一直处于犹豫之中。
  尽管发行了债券,希望能聚小溪为大河,集中民间资金干大事。但债券的交易,还只限于个人的私自买卖,并没有真正的债券市场。
  当然,债券作为银行最稳健的投资渠道之一,无论是中央银行,还是工商银行,都在进行。
  平辽债、建辽债、战争债,再加上计划中的铁路建设债,皇帝觉得品种还是太少,设立债市还为时尚早,且没有必要。
  既然有银行能发行,能回购,民间的私人交易也不禁止,先顺其自然地发展下去,再视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改善。
  “皇爷,李旦前来陛辞。”王体乾的禀报,让算钱的皇帝收回了思绪。
  陛辞是一个形式,皇帝可见可不见。不见的话,在午门外磕个头也就完事。要是见的话,自然表示出皇帝的恩宠和看重。
  “宣。”皇帝没有什么犹豫,摆了下手。
  几次上奏吕宋的治理方案,几次修改,最终才获得了皇帝的认可。李旦疲累之余,也是兴奋激动。
  由海商至一地诸侯,是李旦做梦也想不到的境遇。是的,在吕宋,他这个总督就是大王。
  作为海商巨孽,钱对于李旦来说,已经不重要了。如果能安定地度过余生,他宁愿捐出大半财产。
  在封建社会,这种危机感,或者说不安全的心理,很多人都有。连宗藩勋贵都是如此,何况一个商人?
  但皇帝的看重,逐渐打消着他的担忧和顾虑。皇帝是爱财,但取之有道,至少李旦认为皇帝如果做买卖,绝对是个重信守喏的好商人。
  吕宋总督这个大馅饼突然砸在头上,李旦开始是蒙圈的。他是来送钱的,是想在攻打吕宋时出一份力。
  可皇帝并没有收他的捐输,还有意委任他为吕宋总督。这两个意外,实在是,太意外了。
  巨大的惊喜过后,李旦接连上奏了数个计划。最终通过,也让他明白了皇帝对于开疆拓土的态度,以及对海外领地的划分。
  按照李旦的理解,皇帝应该是把大明原来的领土,以及后来开辟占领的,划分成了三个等级。
  一级是原来就有的,包括之前的帝王放弃过的。总体来说,就是大明疆域内所有的省份,以及蒙古、奴儿干都司、西域等等尚不在朝廷管辖范围的。
  二级便是湄公省,虽然皇帝已视其为大明领土,但与内地省份还有所不同。
  三级就是海外领地了,包括婆罗洲、吕宋,还有刚刚收复的缅地。
  对于一级和二级,皇帝的态度坚决,是必须要牢固掌握控制,或是必须收复的。
  三级则要看具体的情况,如果发展得好,控制力度强,升为二级或一级,也不是不可能。
  比如吕宋,皇帝不太可能在初期就大力投入资源,而是用政策来弥补。
  日后是象湄公省那样移民永占,还是只想有个基地,抑或是放弃,就要看吕宋能够提供什么样的价值,发展到什么程度了。
  想明白这一点,李旦的竞聘报告才找到了重点,才被皇帝点头认可。
  李旦松了一口气,要赶紧回去秘密准备。去吕宋当总督,怎么也得有一票自己信得过的人吧?
  再者,海军还缺什么,李旦准备慷慨解囊,明年的攻打吕宋的计划,一定不能耽搁。
  “微臣叩见万岁,祝贺伐缅之战大获全胜。”
  对于李旦的叩首拜见,以及恭祝胜利,皇帝含笑颌首,温言道:“免礼平身。”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01/53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