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是大昏君(校对)第48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88/536

  但在历史上,“马拉火车”,在外国叫“城市畜力轨道公共运输系统”的存在时间,却是相当长。
  在城市电力系统发展初期,“马拉火车”很好地承担起如今有轨电车和城市轻轨的作用。
  而在大明,马拉火车首先是用于运输。至于建车站,拉人拉货,已经在下一阶段的计划之中。
  首次试运行,马铁就显示出了在运输上的便捷和快速。连皇帝也有些惊讶,他没想到,在铁轨上,马的力量是如此惊人。
  连车厢带煤,至少有一吨往上,竟然只用了两匹马。而且,速度还很快。
  皇帝惊讶之余,也感到很满意。大明的发展又提速了,别看不是蒸汽机车,只是马铁。
  “皇爷,这是中华商会的上书,愿意出资建设铁路。”李成成把整理好的文件呈给皇帝,笑着说道:“还有海商总会,愿出资承担天津至京师的铁路修筑。”
  皇帝拿过文件看了看,颌首微笑,说道:“嗯,铁轨刚试验成功,他们倒是很积极。”
  “有利可图,他们自然要争抢。”李成成简短地评说了一句,便被皇帝搂进了怀里,似笑非笑地问道:“说说,他们图的是什么利?”
  李成成已经习惯了皇爷的亲热,早就是皇爷的女人了,晋位妃嫔也只是早晚的事情,只怪自己肚子不争气,都落到范小慧后面了。
  任由皇爷的手在身上游走,李成成平稳了下情绪,笑着说道:“报纸上都登了,那个马铁运煤又快又省,换成运货不是一样?他们出资修筑铁路,总要给些好处吧,就是运费上的优惠,长久下来,也是一笔大钱呢!”
  皇帝的手停了下来,轻轻捏抓着一团柔软,露出了若有所思的神情。
  无他,皇帝想到了一件事情,或者说是一个故事。
  科技的进步,意味着生活方式的改变,也意味着一场革命,会影响到千千万万人的生活。
  门头沟矿区到京师的马铁开通,运输成本降低,煤价自然低落,方便了京师市民,可也砸了不少往来贩煤的百姓的饭碗。
  当然,这种影响并不会引起动乱,只需要时间进行消化,那些运煤赶脚的会转行,自寻生计。
  但象海商总会和中华商会这样的庞然大物进入铁路建设,皇帝觉得要事先有所规划,不可轻率许诺条件。
  19世纪初,美国的西部大开发暂告段落,东西部产业结构的巨大差异,催生了对运输效率的需求,也促成了美国的铁路建设狂潮。
  铁路带来的不仅仅是速度与效率:大规模建设催生了一大批“铁路城镇”,使得美国中西部迅速完成城市化。
  同时,铁路修建中的种种募资与并购,也勾勒了资本市场的雏形。
  伴随着蒸汽机车的轰鸣,铁路将地广人稀的美国大陆连接成了一片巨大的内需市场,可以说铁轨铺到哪里,资本主义就蔓延到哪里。
  在铁路建设中受益最大的便是新兴的石油工业,遍及美国的铁路网成了石油运输的生命线,铁路公司则成了沿途的收税官。
  石油大王约翰·洛克菲勒一度费尽力气把产量提高到每天1500桶,就是为了向铁路公司争取每桶15美分的运费折扣。
  太平洋铁路贯通的第二年,饱受运费之苦的洛克菲勒决定翻身做主人,他斥巨资成立了标准石油公司,并说服其他的炼油厂与铁路公司结成了一个秘密联盟。
  联盟控制了俄亥俄和宾夕法尼亚的运输线路,并暗中规定,原油运费的公开价格为每桶80美分,但内部成员只需支付40美分。
  这份协议被称作“美国工业发展史上最残酷的死亡协定”,未能进入利益集团的中小企业只有两条路可以走:在高昂的运输成本中等待死亡,或是向洛克菲勒领导的联盟俯首称臣。
  通过这种方式,洛克菲勒几乎将俄亥俄和宾夕法尼亚所有的炼油厂都收入囊中,为自己的石油帝国打下了地基。
  皇帝思索良久,亲了一口怀中的女人,才放开了禄山之爪。
  判断已经做出,虽然还不全面,但也相差不大。
  两大商会愿意出资建设铁路,一方面固然是想讨好皇帝,另一方面也有利益的考量,这也无可厚菲。
  但皇帝想到的可不只这些,资本主义萌芽,他的脑海里全被这几个字占据。
  一方面在抢夺和开发土地,力争使耕者有其田,缓解土地兼并造成的社会矛盾;一方面发展工商,想使传统的农耕社会进步。
  这好象有点对立,耕者有其田,那工人从哪来呢?工商获利大,耕种者是不是会弃田?
  皇帝站起身,在殿内缓缓走着,思考着。
  好半晌,皇帝长出了一口气,微微眯起了眼睛,做出了决断。
  社会发展的阶段,还是水到渠成、自然而然地好。
  而且,进步是肯定的,阵痛也是必然的,这本身就是改革的一部分,甚至,可以称之为革命。
  革命不是请客吃饭,就象马铁会淘汰很多贩运煤炭的从业者,机械的普及,会砸掉很多码头工人的饭碗,发展和进步必然要付出一定的代价。
  不能面面俱到,就让人们去适应改变吧!
  至于商会投资铁路,这是利国利民的好事。至于垄断,现在就担心,还为时尚早。况且,未雨绸缪,皇帝既然想到了,就会提前进行预防。
  
第623章
大灾中的陕西
  社会制度的改变,并没有明确的标志或是界限。
  皇帝是这样认为,且准备尽量少干预,就让大明自然而然地进步,自然而然地进入下一个社会阶段。
  越是平稳的过渡,民众的适应会越好,因为改变是在一段时间内形成的,给他们适应的阶段。
  既然如此,皇帝对于大商会对于马铁的投资,就是欢迎的,限制也不会太多。
  马铁要在全国铺开,可是一项大工程,光是朝廷出资,肯定是负担沉重,甚至是负担不起。
  借助民间力量是必须的,只不过,皇帝觉得面向全体大明子民发行债券,似乎比只让大商会参与更好一些。
  当然,老百姓认识到马铁的便利,还需要一段时间。所以,给予大商会的优惠是不可避免的。
  离垄断还早着呢,何况,某种程度上的垄断也未必是坏事。
  但马铁的发展要有计划、有序地进行,而且连成纵横四方的线路是不可能的。依据当时的技术水平和马铁的拉力,穿凿隧道、翻山越岭都是不可能的。
  所以,在相当长的阶段,马铁的线路只能是区域性的或城际线路,这就需要一个机构来管理。
  皇帝并不想全部由朝廷出人出钱,仿效商会的形式,只派出官员监督协调就挺好。
  成立一个或几个铁路公司,以股份制的形式,有董事会成员协商解决问题,官方只负责监督和引导。
  皇帝的脑中有了建设马铁的大概计划,坐回御案,提笔在手,把思路和框架写下来。具体的细化,自有下面的人商议研讨,甚至会请商会参与进来。
  水利设施、道路、马铁,三大工程全部推出,将在北方大规模展开。
  原因很简单,北方将是受灾最重、灾害持续时间最长的地区。
  三大工程作为以工代赈的项目,正好既解决灾民的温饱,又把大明的基础设施推上一个高度。
  给老百姓出力的工作,也给他们吃饱饭的机会。只要饿不死,大明的内部稳定就有保障,皇帝就能继续实现自己的宏伟大业。
  而在全省大旱的陕西,水利设施和道路两大工程,已经全面展开。虽然大部分田地干涸开裂,可伴着荒芜景象的,却是一场热火朝天的大规模建设。
  一道道水渠纵横交错,在干涸的田地周边穿过,有干渠、支渠,从天空俯看下去,如同粗细不同的血管。
  只要河流不干,引水灌溉就会有一定的收成。将来若是再有旱情,只要不是特别大,持续时间不是特别长,这些水利设施都将起到很大的缓解作用。
  新型的建筑材料,大明帝国的水泥,虽然性能不比后世,可却是巨大的进步,在防水和硬化方面,远胜从前。
  石灰石、粘土为主要原料,经破碎、配料、磨细后,进入窑中煅烧,再加适量石膏磨细而成,比三合土的性能好的不是一点半点。
  其实,科学院还有更好的水泥制法和工艺,但简化版的可以就地取材,且不用长途运输,最适合古代情况下的使用。
  富平、渭南、蒲城、崤山等地相继建厂生产,都是石灰石、粘土的产地,生产起来十分方便。
  而这些工程全部都纳入了以工代赈的范围,大旱之年,最不缺的就是劳力,吃饱饭就给你卖力干活。
  能用水泥的用水泥,能用三合土的用三合土,能用砖石的用砖石,最不济的就是夯土。
  地方官府的主要任务就是给受灾百姓找活儿干,从外地运入的粮食、土豆、蕃薯等吃食,全部充作工钱,发放给灾民。
  有劳动能力的自己挣饭吃,没有劳动能力的,也有一份救济可领,让你不至于饿死。
  头上烈日当空,散发着令人焦躁的热量。陕西巡抚李邦华戴着大草帽,一身便装,在几个随从官吏的引领下视察民情。
  “大人请看,这里的引河主渠已经完工,支渠力争在年底完成。”官吏扬着晒得黝黑的脸,指点着汇报,“明年开春投入使用,本县就又增加了上千亩水浇地。”
  李邦华点了点头,问道:“可是按左大人的设计?他是水利专家,规划设计都是有道理有学问的。”
  “回大人,主体设计依照无误,个别支渠因为土质情况,略有改动。”
  李邦华走上土坡,举目瞭望,脸上微露笑意,对着官吏赞赏道:“很好,你做得很好。”
  前任陕西巡抚左光斗,是大明数得着的水利专家。皇帝钦派其来陕西就任,就是想人尽其才,提前准备,抵御大灾的想法。
  在陕西任上,左光斗带领幕僚,实地考察,作出了水利设施的总体规划,并得到了皇帝的认可。
  现在,左光斗已经是河道总督,沿黄河勘测考察,既为沿河各省作水利规划,又奉皇命策划治黄的大工程。
  黄河百害,历朝历代都难以解决。皇帝看过黄河现在的流域图,发现与自己记忆的不同,判断黄河日后会经过一次改道,夺淮入海。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88/53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