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是大昏君(校对)第48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84/536

  须之奇感慨地摇了摇头,对于占城国并没有多少同情,从无到有,由盛而衰,历朝历代都是这样的规律,概莫能外。
  占城国能苟存至今,已是大为不易,此次灭亡,也是必然的结果。
  而不动刀兵,出城投降,也是占城王室唯一的选择,亦不失富贵生活,不至于亡国灭种。
  一骑疾驰而至,跳下马来禀报道:“阮氏军队已退出三十里,与我军脱离接触。”
  嘿嘿,吴襄笑了两声,说道:“阮氏领军将领倒是明智,也很有决断。”
  时间这么短,要向上面报告再得到回复,显然是来不及的。阮军将领做出退让的决定,是要冒一点风险的。
  当然,在兵力和武力的比较上,这支阮氏军队不是明军的对手。而且,明军巴不得与南阮打一仗,以便向南阮借机勒索。
  南阮是肯定要屈服于形势的,南海舰队已开至岘港展示武力,北面更有郑氏压力重重,脑袋没进水,怎么敢两面树敌?
  城外,占城王婆阿,带着皇亲大臣跪倒一片,恭聆大明皇帝的圣旨。
  “……改占城为顺城,封婆阿为顺城伯,即日入京觐见……”
  圣旨一下,占城国终于成为了历史,变成了湄公省的一个州,连名字都被更换。占成王婆阿成为大明的国公,没有实权的那种。
  形势稳定后,占城国的皇亲大臣,以及部分百姓,也将陆续迁走,分散安置。皇帝给他们安排的地方在东番、海南和婆罗洲。
  十几年或几十年后,经过不断的文化教育和熏陶,这些占城国人的服饰、语言将彻底改变。一两代人之后,便会融入明国,成为与汉人无异的大明子民。
  中华文明包容并蓄,对亚洲的影响十分深远。在皇帝更加有力地推动下,更将辐射四海,重铸辉煌。
  末世王朝,占城国的结局还算是好的。
  占城王得封顺城伯,以奉占城祀。从而王室得以生存,不管原来是什么王子公主,能以平民好好生活,也是幸运的。
  没有大规模的屠戮,没有毁灭的战火,占城国几乎是无声无息地在历史长河中消失了。
  国力如此衰弱,又岂是一朝一夕所造成的?
  大致清点了一下占城王室的财富,明军将领们或许有了答案。虽不确定,却也是原因之一。
  这样一个苟延残喘,只需数千人马就能灭亡的小国,王室的财富却超出了众人的预料。
  “恐怕万岁也会吃惊吧?”吴襄放下登记册,鄙夷地撇了撇嘴,“可惜,钱财虽多却没用到正地方。哪怕是散富于民,王国兴灭,也会有百姓为之振奋,为之哀叹。”
  须之奇拿过登记册看了看,笑着说道:“这多好,除了上缴朝廷的,给占城王室留一部分,再刨去此次行动的花费,还能剩下不少。”
  吴襄点了点头,说道:“这以后就将是发动战争的宗旨吧,简单地说,那就是有赚头儿。”
  “这样才能越打越强。”须之奇说道:“赔本的买卖做不长久,再大的家业也耗不起。”
  吴襄呵呵一笑,起身说道:“某去前面看一看,阮氏虽说不敢与我军开战,但该设的防线不能马虎。咱们这五千人马,以后就要长驻于此啦!”
  须之奇颌首赞同,说道:“吴将军辛苦,某去巡视下城防,确保万无一失。”
  吞并占城后,明军迫使南阮军队后撤,原来南阮驻军庸谐、潘里、潘朗,以防备占城,现在尽皆放弃,在数十里外组建了新防线。
  南阮军的将领目的很明确,不与明军冲突。放弃过于接近的据点,留出一定的缓冲地域,防备明军制造事端,找到开战的借口。
  明军则不客气,占据庸谐、潘里、潘朗等地,暂时确定了与南阮势力的地域划分。
  湄公省的北扩,不仅遏住了南阮南下扩张的步伐,扩张了地盘,还使水师加强了对金兰湾的控制。
  对于南阮来说,因处于狭长的地区内,虽有山林地形之利,但最怕的便是敌人从沿海登陆,将其分割。
  明朝的陆军要从南向北推,南阮还能抵挡几下,可明国的海军,却着实令南阮心惊胆战。
  哪怕不是登陆作战,明军水师如果封锁岘港,南阮得不到葡萄牙人的火器供应,肯定也难以抵挡北郑的攻势。
  所以,明国吞并占城后,南阮主动退避,并迅速派出使团,前往湄公省谈判示好。
  在得到巡抚董应举的召见后,南阮使者表示愿为大明藩属,并进贡金帛和大象。
  要知道,郑阮战争的导火索便是郑氏要求阮氏臣服,进贡大象及海船,并遣子入侍。
  也就是说,除了遣子入侍外,南阮几乎向明朝承诺了所有北郑提出的条件。
  而从名义上,控制了后黎朝实权的北郑政权,也向明朝称臣,是明朝的藩属。
  所谓“帝王之于夷狄,以不治治之,夷狄相攻,中国之利也”。
  因此,明朝虽然承认后黎朝政权,封黎世宗黎维潭为安南都统使,赐银印,与莫氏封号同,但拒绝册封以“安南国王”名衔,并仍然承认封给莫氏的安南都统使。
  同时,皇帝还派人谕知黎郑政权,令许莫敬恭安插太原、高平地方,这也标志着高平莫氏政权得以在安南生存。
  同样,对于南阮的称臣,皇帝也要接纳,封个安南都统使,让郑氏、阮氏、莫氏同列,在安南好好上演一出三国大战。
  
第617章
花车游行
  消息传到京城时,在朝廷的有意推动下,再次掀起了欢庆的气氛。
  不管吞并占城国有多么轻松,在名义上都可以称为灭国。再扩大意义,更可以称为恢复汉唐故土。
  国家要蒸蒸日上,民众的精神就要振奋,都是萎靡不振、麻木冷漠的百姓,那国家又能好到哪去?
  钱不用花得太多,十万瓶祝捷酒的免费发放,就让京城的百姓欢腾如过节一般。
  而商家是最喜欢这种庆祝的,搞个促销,既让官府有好感,又能趁时多赚钱,何乐而不为?
  “为大明贺,为万岁贺!”酒楼内,几个酒客举杯畅饮,呼喝连声。
  伙计端着两盘敬菜殷勤上前,不过是一盘炸花生,一盘拌凉菜,却给酒客极好的印象。
  “老陈,战争债券买了吗?”一个脸已泛红的酒客抓起几粒花生扔进嘴里,边嚼边问道。
  从行为举止可以看出,这几个酒客或是军人,或是武学的学员,浑身上下透着军人的气息。
  经过数年的努力,军人的社会地位大幅提升。就是违法犯罪,地方官府也无权处理,要由宪兵和军法处裁定。
  再加上新式军服的换装,军饷的足额按时发放,军人的面貌和精神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给社会各界以全新的认识。
  穿得整洁利索,显出威武之态,这还只是表面。腰里有钱,则更让军人挺直了腰杆,更受到商家的欢迎。
  优待不等于纵容,对于军人违法犯罪的处罚权虽然先归军法处,但处罚起来却十分严厉。
  治军简单来说就是“赏罚”二字,这与治理吏治是差不多的,恩威并施,一点也不复杂。
  在皇帝看来如此,历朝历代却是难题。皇帝也不敢保证,如果没有了他,大明帝国的吏治和军队,是否还会象现在这样。
  人亡政息,皇帝的忧虑不无道理。可惜他不能再活五百年,只能在有生之年把大明帝国推到新的高度,给子孙后代多留点败家的资本。
  “咱是军人,战争债券怎能不买?”酒客黑红的脸上显出骄傲的神色,嘿嘿笑着说道:“就凭咱大明的军队,征战四方蛮夷岂有不胜之理?”
  “没错,没错。”左脸颊上有个小疤的酒客连连点头,说道:“建奴算是最难打的,现在已经亡命逃窜。数数周围的敌人,哪个还是对手?”
  停顿了一下,他又补充道:“蒙古人算是较强的一个,可要打起来,也不够看的。”
  “照万岁的脾气,早晚要打的。”大胡子酒客喝了一口酒,眼睛倒更亮了一些,说道:“希望咱们京营飞骑还能被调上去,再痛快地打一场。”
  “最多三五年吧,我看肯定能赶上。”疤脸酒客很笃定地说道:“从兵部的布置,各地军镇的布署来看,已经开始……”
  “多了,多了,话说多了。”大胡子酒客突然瞪起眼睛,打断了同伴的述说。
  疤脸酒客一拍脑袋,点头认错,“喝多了,没管住嘴,该打,该罚。”
  “罚你酒,不是遂了你的意?”另一个酒客赶忙打趣,岔开了话题,笑道:“不如罚你不许喝酒。”
  疤脸酒客嘿嘿干笑着,拱手讨饶道:“少喝,少喝,就这一瓶。”
  大胡子酒客无奈地摇了摇头,又想起件事情来,说道:“现在市面上有收战争债券的,给的价格好象不低。”
  “早干什么去了?”疤脸酒客哼了一声,说道:“发行时瞻前顾后,那就是不相信咱们大明军队的实力。现在看到打胜了,又觉得有便宜可占。”
  另一个酒客表示赞同,说道:“这才灭了一个小小的占城,以后还有更大的胜仗,更多的分红。这战争债券啊,我得握到期满。”
  “再说,本来也没想着能赚多少,就是给打仗的袍泽们捧个场,站脚助威。”
  大胡子哈哈一笑,用力拍了拍同伴的肩膀,说道:“没想到啊,你还有这样的说道。说得没错,咱们就是捧场助威,不为赚钱。”
  正说着,外面锣鼓喧天,人声嘈杂,吸引了酒楼内人们的注意。
  “快来看哪,是皇家搞的庆祝游行。”有人兴奋地叫着。
  花车、锣鼓器乐、歌舞……皇帝把自己印象中的花车游行搞了出来。花费不多,还可以改变一下样式重复使用。
  再联系下京师的商家,跟在皇家花车队后面沾沾贵气,做下产品宣传,搞下促销活动,响应是相当地热烈。
  在那个时候,娱乐活动本来就少,老百姓没啥可挑剔的,有个热闹看,就乐得够呛。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84/53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