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是大昏君(校对)第464部分在线阅读
虽然朝廷已经提前做了准备,赈灾也没有中断,可灾区毕竟是灾区,那番情景想必也会让朱由检有更多的触动。
“陕西巡抚的奏疏,朕已经准了。”皇帝沉吟了一下,继续说道:“吾弟便顺便携旨前往,嘉励那几个深明大义的乡绅。”
恩威并施啊,皇兄真是好手段,朱由检恭声应着,心中不由得钦佩。
有辜恩背德的地主劣绅,也有慷慨解囊、救助乡里的义绅。不要求你散尽家财,只要有这个心意,皇帝就有了要树立的榜样,颁旨嘉励让旁人看看。
不过是有赏有罚,最简单的分化瓦解,或者说是恩威并施,打个巴掌给个甜枣,哪来的什么好手段?
皇帝并没有什么洋洋得意的感觉,这和他之前清洗拖欠赋税的乡绅地主一样,也嘉奖了某些胆小安分的家伙。
人心如此,自私必不可免。既然皇帝不是一刀切地对整个乡绅地主阶层下死手,又有几个敢不要脑袋地抵制?更不要说联合起来跳火坑了。
皇帝虽然暴戾,可还有个限度,有个分寸。既然已经下了减免赋税的旨意,要全体照办,违者严惩,也是有理有据。
“陕西的宗藩——”皇帝微皱眉头,沉吟了一下,脸上现出冷厉之色,说道:“若有违法乱纪,定要严厉惩治。”
“臣弟明白。”朱由检躬身应是,“请皇兄放心。”
放心,朕对你还真是不敢放心。皇帝暗自翻了下眼睛,腹诽了一句。幸好还派了人员随行,都是自己信得过的,也是个监督。
“吾弟年岁渐长,婚事也不宜一拖再拖。”皇帝的脸色和熙,微笑着看着朱由检,说道:“朕给了唐世孙恩典,准其自择婚配。吾弟岂不如他,朕也同样办理可好?”
什么恩典,就是为了省钱,不再搞老一套的选秀选美而已。
朱由检却不知皇兄的真实想法,觉得这是皇兄的信任,相信自己的眼光,给自己选择的自由,立时躬身谢恩。
皇帝笑着摆了摆手,心中顿感一阵轻松。
信王朱由检告退而去,要做前往陕西巡察的准备。想来,没有几天的时间,是不能成行的。
皇帝在殿内坐了片刻,东厂的魏公公便赶来觐见。
老魏是不会被派去随行的,但东厂要派的人,如何配合信王,并起到监督作用,还是需要皇帝定下基调。
“魏伴起来吧!”皇帝看着愈显衰老的魏公公,温声说道:“朕赏赐魏伴的宅院,为何不去居住?”
魏公公端端正正地叩头参拜,然后才躬立回话,“皇爷隆恩,然奴婢无功,不敢领受。”
“东厂管理经营得不错,这便是魏伴的功劳。”皇帝开口说道:“地方上的情报也准确,令朕耳聪目明,不受蒙蔽,亦是魏伴的功劳。”
停顿了一下,皇帝继续说道:“此番派人随侍信王,魏伴亦要精心安排。”
魏公公有没有功劳,想不想住大宅子,那不算问题。但老魏也深知,自己并不招朝臣和宫内宦官的待见。
所以,他采取的是以退为进的办法。既然谦辞婉拒不好使,是皇帝执意如此,那外人的议论和非议,自然不会太过猛烈。
第581章
宦官也是官
文官本就厌恶阉人,躲在皇宫内还少些是非,在外面办差还大权在握,自然更招人恨。
而宫内的王体乾等宦官,近水楼台先得月,跟在皇爷身边,虽无大权,可却最是接近皇爷。瞅准时机说上那么一两句话,就有可能翻云覆雨。
魏公公也知道上历史上一些大宦官的下场,好象善终者少。也别管什么权势滔天,皇帝只要一句话就能令其万劫不复。
而且,皇爷可不是个好侍候的主儿,精明着呢!东厂里他是老大,可肯定有皇爷的耳目在盯着,魏公公心里清楚得很,皇爷最恨的就是臣子欺骗他。
所以,魏公公一直有着危机感,一直在尽心竭力地办差效忠。
当然,魏公公这几年来也观察揣摩着皇爷的脾气禀性和行事风格。尽管不是十分确定,他还是看出了些端倪。
别看皇爷惩治贪官劣绅时辣手无情,可到底也能算得上是师出有名。而对忠心报效的臣子,也是没有亏待过。
只要不负皇爷,就不用太担心皇爷卸磨杀驴,得个善终也容易。这,就是魏公公琢磨出的道理。
皇帝并不会浪费心思琢磨臣子,他有耳目,互相监督,这应该是最可靠的,尽管称不上完美。
而且,皇帝相信环境才是人改变的主因。就象对毛文龙,不给他成为军阀的环境和条件,又有什么可担心的?
魏公公要是敢背着他搞什么阴谋诡计,或者是贪赃枉法,脑袋早被砍了示众了。
品级已是秉笔太监,除了掌印的王体乾,就数老魏了;赏赐该给的没少,不管是钱财,还是宅院,后半生都给安排得明白。
你再丧良心,砍头还有什么话说,还敢说皇帝不仁义?
皇帝并不稀罕什么“仁义”之名,却不能容忍背恩负义之人。
“宦官也是官,不管别人怎么看,朕自有定论。”皇帝盯着魏公公,半是告诫半是慰勉地说道:“当然,这也要看宦官的能力和忠心。”
魏公公立刻跪倒在地,叩首道:“奴婢不知道有没有能力,但对皇爷的忠心日月可鉴……”
皇帝抬了抬手,温言道:“魏伴起来吧,你的忠心朕岂不知?”
停顿了一下,皇帝继续说道:“待朕有了子嗣,你办的差使也得力,便加个太子少保吧!”
魏公公心中狂喜,感激涕零地叩下头去,口中谢恩不已。
尽管所谓的太子少保、太保只是虚衔,也不一定是非有了太子才能赏赐。但皇帝话中的意思也很明显,干得好就继续干,东厂提督是个长远的活儿。
待老魏起身恭立,皇帝才又交代差使,或者说是强调工作重心。
“北方的灾害最大,也将是东厂加强监视的地区。特别是宗藩,既是朱氏子孙,当此大灾,更要自律自觉……”
尽管皇帝已经较为明显地表现出了要处置宗藩的倾向,但由于祖制,地方官员对于朱姓皇戚还是缺少足够的权力压制。
所以,皇帝更要借重东厂的耳目作用,对不法宗藩进行打压惩治。
不用别人出手,皇帝相信自己行,搞什么虚的也没什么意义,反正他也不怕坏名声。
第582章
无题
对内是纾民困、抗灾害,并继续扫除积弊;对外是大扩张、抢土地,并以战养战,以战争所获抗灾济民。
皇帝的思路已经完全清晰,并不加掩饰地透露给了心腹重臣,更是早就开始了行动。
魏公公和东厂也是重要一环,扫除积弊中的一项——清除贪官污吏。当然,东厂最重要,厂督也未必一定要由魏公公担任。
心腹,亲信,皇帝不缺;忠心的臣子,哪怕不是阿谀奉承之辈,皇帝身边更多。
几年来的清洗考察,围绕在皇帝身边的可用之人已经成了气候。不管是文臣武将,皇帝已经不愁无人可用。
也正因为有这个因素,哪个臣子也不敢说缺了自己不行,就都得兢兢业业、忠心务实。你不好好干,有的是人替换你。
这样很好,都有危机意识,都不敢稀松懈怠,皇帝也需要这样的官场氛围,这样的良性循环。
臣子得力,他就轻松,掌握大方向当个舵手就好。如何当个好领导,皇帝还是清楚明白的。
老魏告退而去,皇帝这才安心下来,处理别的公务。
皇弟朱由检的性格着实令人不放心,可还不能养着不给差使。否则,又增加了无所事事、坐吃等死的藩王。
“皇爷——”王体乾匆匆入殿禀报,“坤宁宫宫人来报,皇后千岁恐怕要生产。”
皇帝愣怔了一下,立刻起身急声吩咐道:“速召杨女医入宫,摆驾坤宁宫。”
王体乾连声应是,小跑着派人前去传旨,又给皇帝备驾启行。
皇帝的子嗣就是皇子、皇女,都是身份尊贵,不是亲王,就是公主。尤其是皇子,更是对帝国的稳定起着重要作用。
皇帝虽然年轻,嗯,这是他自以为的,按照后世的标准。可很多臣僚却不这么想,大婚好几年了,皇后加嫔妃也有四个,可只有两位小公主,怎么也不算多。
关键是没有皇子,也就是最正统的继承人。尽管皇帝要是没了,按照血缘亲疏,从皇亲中总会选出最有资格的,可到底不是那么顺遂便利。
皇帝其实也挺着急,大明帝国刚刚走上兴盛的轨道,他希望能够继续延续下去。虽然天启七年已经过去,他觉得不太可能会再出什么意外,可到底心里不托底。
因为按照惯例和传统,他要是没了,目前最有资格继承皇位的便是信王朱由检。
对于信王朱由检,皇帝并不看好他的能力,也不看好他的性格,更不认为信王朱由检能够萧规曹随,把他的政策坚定不移地执行下去。
只要自己有了儿子,哪怕很小,如果他出了意外,也会指定顾命大臣,尽量保证大明帝国沿着他设计的道路继续前进。
只要能维持个十几年,儿子也大了,大灾害的顶峰也过去了,大明帝国至少又能挺上个几十年。
皇帝匆匆赶到坤宁宫,看到的是一番忙碌紧张的景象。宫人来来去去,在杨女医等人的指挥下,作着各项准备。
“免礼。”皇帝摆了摆手,示意杨涵易平身,开口问道:“情况如何?”
杨涵易起身答道:“回万岁,现下一切正常,皇后娘娘安好。微臣估计,还要再等等……”
看杨涵易的神态挺从容镇静,皇帝略微放心,叮嘱了两句便去东暖阁暂歇等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