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是大昏君(校对)第37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71/536

  袁可立哈哈一笑,伸手指着说道:“此乃飞骑胜字营统领刘兴祚,复州反正归胆,万岁赞其有大宋李显忠之风。”
  “原来是刘将军。”毛文龙和苟真怀站起身。
  刘兴祚赶忙大礼参拜,“末将见过毛帅,见过苟副帅。”
  历史上的刘兴祚归明后,时值袁可立离去,在辽西辽东都不受重视。
  有鉴于此,朱由校特意交代了袁可立,给他立功的机会,彰显皇帝识人之明。
  所以,袁可立才调来刘兴祚所率的飞骑胜字营,也特意在熊廷弼和毛文龙跟前进行介绍,显出他的重视。
  要让刘兴祚沙场建功,就不能留在身边,只作为护卫亲兵队使用。所以,无论是熊廷弼,还是毛文龙,总要归其中一位统领。
  把皇帝这尊大神搬出来,抬举刘兴祚一下,使熊、毛二人不轻视、鄙夷,给他用武之地。
  寒喧已毕,众人重新落座,亲兵奉上茶水,才开始随意攀谈。
  这样说话比较随和,尽可以说出自己心中的战略设想,免得在正式军议时不好转圜。
  尽管平辽的总体方略基本确定,四面围攻,使建奴顾此失彼,难以集中力量应付。
  但在具体的作战上,还是没有最后确定。就目前而言,是先从辽南发动,一路攻击辽沈;还是集力于建州,端掉建奴的老巢,所谓的龙兴之地。
  “熊经略,海州卫的布置已经完毕,随时可以发动进攻吧?”袁可立转向熊廷弼,开口问道。
  熊廷弼点了点头,说道:“汉军龟缩城中,建奴两红旗在城外游动,但已经无法阻止我军攻城。本官在等兵力和物资更加充裕,就可以四面包围,使城中之敌无一可逃。”
  “建奴再度增兵呢?”袁可立沉吟了一下,说道:“本官觉得汉蒙联军可先发动,由科尔沁杀入安乐州和辽海卫,袭扰开原和铁岭,牵制建奴。”
  见袁大人的目光投过来,毛文龙赶忙说道:“我东江镇亦可展开行动,牵制建奴,以助熊大人突破海州卫,直下辽沈。”
  袁大人的目光含笑,又有征询的意思,熊廷弼的目光也在注视,毛文龙沉吟了一下,知道要做补充说明。
  向西面拱了拱手,毛文龙开口说道:“万岁对于平辽极为关注,以举国之力支撑此次大战。朝野瞩目之下,某认为非光复辽沈,不足以振奋民心士气,不足以称为大捷。”
  分析得没毛病,结论正确。尽管有些讶异,但袁可立还是露出赞赏之色。
  平辽灭奴,当然是最佳的结果,可战场上的事情不好预料,未必会如此顺利。
  如果能光复辽阳、沈阳,就算平辽未竞全功,也足以向皇帝交代,给大明打一针强心剂了。
  其实,毛文龙的思想也称不上转变,而是从实际出发,从大局考虑。
  辽西、辽南基本上连成一片,兵力最强;皇帝又派出了京营飞骑,暂时分派在辽西和辽南,意思已经是相当明显。
  如果自己再坚持要求增兵,以攻打建州为主要目标,然后聚歼建奴于辽沈,恐怕就有违于万岁的意旨。
  所以,毛文龙先说出主动配合,就比袁可立提出要求,更加好看。同时,这也是一种捐弃前嫌的表示。万岁知道了,也定是欣慰。
  当然,要说毛文龙没有私心,那也是不对的。他考虑过以后的事情,觉得现在不争功,对将来大有禆益。
  政治考量,虽然不是那么准确,但也是有所依据,不是胡猜乱想。
  袁可立、孙承宗两位帝师,十有八九是要入阁的;兵部尚书的位置,应该是没有人在资历上超过熊廷弼。
  这样一来,辽东以后他就是头子。以为平辽就万事大吉,马放南山了?毛文龙可不这么想。
  那个什么湄公省,毛文龙压根没听过,只知道是在海外。皇帝派人跑那儿占地,还能把大明固有的奴儿干都司给忘了?
  不出预料的话,皇帝要走上成祖的扩张之路,这是毛文龙的分析和判断。
  再从另一个角度分析,辽东光军队就已经十几万了,多数都是要就地安置的,这从给予退役官兵大批田地的承诺,就能够得出结论。
  要是再加上回返故乡的辽民,所需要的田地就不是小数目。
  向东番移民,向湄公省移民,向海南移民,皇帝似乎找到了解决人多地少矛盾的办法。那广阔的辽东,会放过吗?
  对于毛文龙的表态,袁可立相当欣慰和满意,熊廷弼也很高兴。
  “建州被建虏视为龙兴之地,想必也不会轻易放弃。”熊廷弼好心地提醒道:“毛帅要牵制,也要防建虏增兵反击。”
  毛文龙拱了拱手,表示感谢,说道:“我军防卫严密,建虏欲攻,将要付出惨重的代价。依建虏目前的实力,恐怕不能承受。”
  说到阵地防御,确实是明军的长处。胸墙壕沟,再加上犀利的火枪火炮,建奴已是数次吃亏,却并没有什么破解之道。
  最关键的还是建奴的人力太少,到了目前的状况,更是惧怕明军以人换人的战术打法。
  “但我东江镇缺乏机动兵力。”毛文龙话锋一转,开始要起了条件,“特别是飞骑,袭击建州,甚是重要。”
  袁可立和熊廷弼对视了一眼,因为之前就有过这样的猜测,二人的眼中却没有太多的迟疑。
  京营飞骑一万两千,分为辽南辽西两个集团,分由曹文诏和周遇吉统率。
  而东江镇没有分派,也是皇帝的意思,但并不是不能更改,袁可立拥有全权,可灵活布置。
  
第442章
五路合击,建奴动员
  而飞骑按“威武凌厉万胜”分为六个营,每营两千人,到达辽南和辽西后,再由当地军队每营补充一千枪骑兵,才算是完全的建制。
  除此以外,还有满桂所率领的三千飞骑两千枪骑合编的归化飞骑营。
  按照这样的兵力,分派给东江镇一到两个飞骑营,也不妨碍大局。
  “飞骑的战法不同普通骑兵,这一点,毛帅恐怕知之不详。”袁可立还是很谨慎地,说道:“本督师以为,可先调一营归并东江镇,但在作战上,还望毛帅能和飞骑营将领多多商讨,使用起来得当得法。”
  毛文龙痛快地答应下来,说道:“那是自然。飞骑原是京营精锐,万岁亲训,某自当使好钢用在刀刃上,不敢胡乱指挥。”
  “刘将军——”袁可立转向刘兴祚,征询的意思明显。
  刘兴祚上前一步,躬身施礼,说道:“如蒙毛帅不弃,末将愿率胜字营归并东江镇,由毛帅指挥。”
  “本官求之不得,如何能弃?”毛文龙喜色满脸,哈哈笑道:“有刘将军的胜字营助阵,东江镇如虎添翼啊!”
  袁可立笑着颌首,熊廷弼也笑得畅快。虽然不是正式军议,但如此和谐地把大致的计划确定下来,还是很令人喜悦的事情。
  按下来,三位大佬开始谈得更加周密细致。总的来说,辽西和辽东,以及汉蒙联军,都是牵制和袭扰,辽南才是担任主攻的方向。
  也就是说,熊廷弼将调集精兵强将,作好与建奴打一次决定性会战的准备。而其它三方,还要先于辽南发动,尽量牵制和吸引建奴的兵力。
  “若辽沈建奴空虚,辽西飞骑可作奇兵,出黄泥洼,直捣建奴腹心,夺贼心胆。”熊廷弼眯了下眼睛,把自己的计划讲述出来,“我辽南大军正面攻击海州,进逼辽沈;再有毛帅从东线夹击,则大事可成。”
  这是只考虑明军本身的实力,汉蒙联军有些变数,暂不计入的话,制定的计划则更加保险。
  “熊大人此策大妙。”毛文龙先是赞了一句,然后才说道:“我东江镇可用两协人马牵制建州贼军,另三协人马由凤城出击,进逼通山堡、连山关,由东面威胁辽阳。”
  既然是牵制,那就不用把东江镇都摆在鸦鹘关南面,从中路突破,或攻本溪,或威胁辽阳,对建奴的压力更大。
  袁可立先是点头赞同,对于平辽方略,他已经仔细研究过,并与熊廷弼商讨。
  认为凭明军的战力,就算是分路进击,只要稳扎稳打,建奴也难以再打出萨尔浒那样的各个击破。
  “二位不要忘了水师。”袁可立笑着说道:“登、津、觉华三部水师联合,亦是实力不俗。就算不能上岸主攻,运输物资,对建奴的袭扰牵制,也有相当的作用。”
  水师沿河进击,只要水路畅通,不论是沿太子河逼近辽阳,还是从浑河直扑沈阳,都是建奴要加以防范的。
  “如此水陆并进,四面齐攻,建奴覆亡只在眼前了。”熊廷弼捋着胡须,信心满满地下了断言。
  毛文龙连连颌首,对此也是十分赞同。
  ……
  沈阳。
  尽管明军在情报上封锁得极为严密,建奴无法获悉明军的确切行动。但凭着敏锐的嗅觉,老奴还是觉察出了危险的临近。
  在辽南的海州卫,辽东的鸦鹘关,明军摆出了进攻的架势,但却并不急取,极为可疑。
  而两红旗在海州卫失利,正白旗在苇子谷也遭到挫败。明军的装备和战力在迅速提升,这已是显见的事实,更让老奴感到不安。
  八旗人马已经派出四旗,可看情形,依然难以抵挡两路明军的进攻。如果再增加兵力的话,辽沈怎么办?
  海州卫和鸦鹘关的明军不急于猛攻,是不是就在等着调动辽沈的后金人马,而撒手锏却是一直未有动静的辽西。
  老奴还不知道熊廷弼已经坐镇辽南指挥,这个老对手的存在,让他不得不重视辽西方面的明军。
  所以,在辽沈布置的四旗人马,老奴一直没敢轻易调用。而即便是增援,他也把击破辽南明军作为首选。
  原因很简单,大部女真人都迁到了辽沈享福,留在建州那个穷乡僻壤的很少。
  况且,从辽沈出动,到海州是很快的,距离很短。如果辽沈有事儿,还可以迅速撤回应变。
  而几年来的连续挫败,八旗人马的损失并不算小,实力都有所下降。人口的劣势,又使补充起来相当困难。
  所以,老奴才下达了动员令,放宽年龄限制,尽量地扩充人马,准备窥准机会,取得一场大胜。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71/53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