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是大昏君(校对)第29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99/536

  范文程自然知道形势大变,努尔哈赤正在怒火攻心的气头上,这个自告等于火上浇油,李永芳的前景不妙。
  “暂且放下此事。”李永芳也很无奈,摆了摆手,说道:“现下的形势,某不说你也清楚。连遭挫败,军力大损,不能再分散布署用兵了。”
  范文程深以为然,缓缓说道:“收缩至辽沈是个好计策,但建州呢,汗王恐怕哪个都不会放弃。”
  李永芳沉吟着说道:“建州有两旗人马,应可保无虞。辽沈集结六旗,明军也未必敢轻易进犯。能挺过一两年的话,说不定形势会有改观。”
  原来是打着龟缩待变的心思,这倒与自己不谋而合。
  范文程轻轻颌首,拱手道:“额驸此计甚好。论实力,大金确实差大明远矣。说句悲观的话,若大明不是积弊甚深,君昏臣暗,朝堂争斗不休,将懈兵疲,早前的胜利亦不可得。”
  停顿了一下,范文程又补充道:“暂时收缩,静候其变,正是对付大明的妙计。积弊丛丛岂是短时间内能够改变,君私、官私、将私岂是旦夕可改?每当辽东形势稳定,或有胜机时,明廷必然会有党争,此不变之规律。”
  李永芳微笑点头,说道:“那文程可愿与某一起向汗王进言?”
  范文程出人意料地摇了摇头,说道:“卑职不赞成由额驸大人进言。”
  “这是为何?”李永芳有些惊讶,有些不悦地看着范文程。
  范文程并不慌张,缓缓说道:“此时由额驸和卑职建言,恐怕适得其反。如果由其他人来说,才能令汗王听从。”
  李永芳捋须沉思,明白了范文程的意思。努尔哈赤正对汉人汉官极度猜疑,正确的意见也听不进去,反倒会激起逆反心理。
  “现下最合适的人赞,卑职觉得非四贝勒不可。”范文程也不藏掖,直接说出了自己心中的人选。
  李永芳想了想,也表示赞同。
  这也不难猜,后金四大贝勒,代善重伤未愈,莽古尔泰成了半个废人,阿敏估计是死翘翘了,只剩下了皇太极。
  李永芳和范文程还不知道皇太极在镇江堡下吃瘪的事情,皇太极也真不想张扬此事,但努尔哈赤却还是知道了。
  内奸吗,算是吧!别看四大贝勒表面上挺融洽,但暗地里谁不觊觎汗位?
  就说代善吧,虽被废了储位,但他的势力最强,他的威望最高,他的年龄最大,他是努尔哈赤第一个大福晋所生的唯一皇子(兄长褚英已死),他是最有可能继承父位登基为汗的。
  莽古尔泰不用想了,手中已无一旗人马,形同废人一个。
  阿敏完蛋了,虽然未见尸首,但却与死了无异。
  这样一来,就是代善和皇太极二人的竞争。正白旗里倾向代善的肯定是有,把皇太极的事情偷偷泄露,或许就是代善所派,或许是向代善卖好。
  无论是怎样的内情,反正努尔哈赤通过代善知晓了此事。
  “此乃明廷的诡计,区区伎俩,就想离间我父子?”努尔哈赤思索之后,作出了反应,对此嗤之以鼻。
  但屋内只剩努尔哈赤一人时,他的脸色阴沉下来,陷入了长长的思索。
  ……
  广宁,团山堡。
  堡外五六里外的空地上,已经搭起了长溜的席棚。席棚从中间用拒马隔开,只留下一条窄道行走。北边的是蒙古人,南边的则是汉商。
  汉商这边的货物已经在席棚里摆好,丝绸、棉布、铁锅、茶叶、香料等等,品种还真不少。
  作为垄断北方边贸的中华商会,朝廷开的马市越多,他们赚得越多。别说是千里运货,就是路程再远些,商人也会趋之若骛。
  而蒙古人那边的货物就显得比较单一了,除了牛、马、羊之外,也就是些粗制的毛毯、毛毡等物。
  跟随着蒙古人而来的,自然还有被送返的汉人,以及假冒汉人的海兰珠等人。
  蒙古人把这些不管真假的汉人交给此地的明军之后,便急吼吼地占了北边的席棚,等着马市交易。
  席棚的对面,摆着几个大牌子,上面写着交易的规则,还有交易的价格。以物易物可以,先换成钱再去买也行。
  两边都有通晓蒙汉语言的人员,前来交易嘛,没翻译可不行。
  达尔罕以前就干过这职业,看着熙熙攘攘的集市,顿时生出了不少的感慨。
  “军爷,俺们可以去集市买东西嘛?”达尔罕看了看身上的皮衣,向着旁边的明军士兵拱手问道。
  明军士兵态度还算和善,说道:“等发下号牌,你们可以去集市。然后便到堡门处集合,进行登记。”
  说完,他又打量了一下达尔罕和身后的两个丫头,说道:“就是有钱,衣服也不用着急买,入堡之后会发给你们。”
  “谢谢军爷。”达尔罕拱手致谢,又陪着笑脸说道:“不买衣服,想看看其它应用之物。”
  明军士兵点了点头,听到不远处的军官发号施令,赶忙过去取了号牌,回来后发给了这些汉人。
  按照马市的规矩,明军负责维持秩序,蒙古人不得携带武器入市。所以,这些汉人在集市上是很安全的。
  达尔罕看过大牌子,又向市场中的通译询问了一下,知道了规矩,便带着海兰珠和布木布泰来到市场分隔处的大席棚,拿出块金子换了一小袋银币。
  “这么点头哈腰的急着跟明人做生意,真丢人。”布木布泰似乎看不惯蒙古人的作派,撇着嘴说道。
  海兰珠没吭声,达尔罕却开口说道:“这也没办法,身上穿的衣服,烧饭煮肉用的铁锅,只能从明人那里交易。”
  “人多了,少说话,更不要老说明人明人的。”海兰珠沉稳地告诫提醒着,“走吧,快点去集合登记。”
  几个明军带着个通译迎面走来,眼睛只盯着蒙古人带来的马匹,和达尔罕三人擦肩而过。
  达尔罕三人拿着号牌,走过市场中间的阻挡,来到了汉商这边,很快便被这边品种众多的商品所吸引。
  绚丽的丝绸,精美的布匹,黝黑的铁锅,胭脂口红,美酒飘香……
  达尔罕吸了吸鼻子,眼睛也亮了起来,看着各种酒水的标价,不由得迈步走了过去。
  “阿姐,你干啥要个银币,要买东西嘛?”布木布泰有些奇怪地询问。
  海兰珠垂下眼帘,顿了一下,才低声答道:“那上面有狗皇帝的头像,不认得他怎么找?”
  布木布泰恍然,也压低声音说道:“那我也要一个,记得牢牢的,一眼就能认出来。”
  海兰珠苦笑了一下,知道妹子太天真。抬头看到达尔罕拎着酒瓶走回,她也不想再说,便闭上了嘴。
  
第362章
马市见闻
  前方人头攒动,围拢着一群蒙古人,还不时发出惊叹之声。
  达尔罕带着姐妹俩走过去,本不想看热闹。正好一个蒙古台吉带着随从过来,蒙古人自觉地闪开,三人也看到了围观的商品。
  一面大镜子,比后世那种试衣镜小一号,但在当时的世界上,却已经是独一无二的惊艳存在。
  当然,这在明朝还不是最大的。在京师,在江南,在倭国,有比这再大一号的销售,价格当然也高得离谱。
  而这面大镜子,是中华商会运来的,作为样品展示。
  本来也没觉得蒙古人能买得起,纯是显摆,让蒙古人开开眼界,知道大明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啊!
  蒙古台吉瞪大了眼睛,满脸的惊奇讶异,小心翼翼地靠近,左右轻晃着脑袋,还伸手摸了摸脸,才敢相信镜中纤毫毕现的人像就是自己。
  镜旁的伙计撇了撇嘴,暗自嘲笑这又是一个土包子。
  其实,镜子现在还是高端商品,大明的百姓也买不起,见过的可能也不是很多。
  “这,这是——”蒙古台吉左瞧右看,惊叹连连。
  “此乃玻璃宝镜。”伙计脸上带着笑,却还有几分傲气,“在大明也是价值连城,这次开马市,作为镇店之宝进行展示。”
  说着,伙计又伸手一指货架,说道:“这些宝镜略小,对外出售,明码标价,童叟无欺。”
  货架上摆放着十几面巴掌大的圆镜,反射着阳光,显得流光波动,给人目眩之感。
  蒙古台吉只是看了一眼小镜子,便又移目于大镜子,盯着不放。好半晌,才伸手一指,用生硬的汉话问道:“这个宝镜,多少钱?”
  “这个——”伙计愣了一下,赶忙答道:“这个是镇店的展示品,不对外销售的。”
  “既然摆出来了,怎地不卖?”通译上前帮腔道:“不管是镇店,还是展示,总有个价格吧?难道欺负俺们蒙古人,以为俺们穷,买不起?”
  蒙古台吉挺起了胸,左顾右盼,随从们抱着成匹的丝绸、棉布,显出一副大款的样子。
  伙计挠了挠头,有些不知如何是好。再加上别的蒙古人起哄,他一时也不好处置。
  “怎么回事?”几个明军士兵走了过来,哄闹的蒙古人立刻安静下来。
  吵闹的声音已经惊动了后面的管事儿,皱着眉头走出来,伙计赶忙上前说清原委。
  管事儿点了点头,陪着笑脸和明军士兵解释几句,打发走了他们,才转身看着有些丧气的蒙古台吉。
  “这宝镜虽说是镇店之用,但真要买的话,也不是不行。”管事儿想了想,松了口,说道:“那些小宝镜,价格是三十银元(合银子二十二两)。”
  停顿了一下,他指了指大宝镜,说道:“要知道这宝镜越是要造得大,就越是困难。所以,这面宝镜的价格是五百银元(合银子三百六十两)。”
  贵嘛?!按照明朝的银价,一两银子大概合后世六七百块钱,取个整的话,按六百元算,三百六十两就是,最少也是二十一万。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99/53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