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是大昏君(校对)第29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97/536

  年轻人知道那是叫小珠和小泰的姐妹俩,小珠长得挺好看,他也不想得罪小泰,一时有些语结。
  老者看了布木布泰一眼,捋着胡子说道:“那是后金无人可用,老奴才不得不亲自上阵。”
  海兰珠不易觉察地扯了下妹子的衣袖,不让她多说话,免得惹人怀疑。
  达尔罕已经套出了不少话,大概知道那老者是要回北直隶老家的,离京师不是很远,便故意叹了口气,说道:“这两丫头的父兄都没了,我这把年纪,也不知道能不能给她们找到在京师的亲戚。”
  老者还未答话,中年人已经开口说道:“某在京师便有亲友,你们跟着某家到京师,某托人帮你们寻找。”
  达尔罕愣了一下,立刻充满了惊喜,这真是意外的收获,比那老者还有用得多。
  “多谢,多谢。”达尔罕赶忙连连拱手致谢,说道:“那咱们就一起同去京师,路上还请多多照顾。”
  中年汉子摆了摆手,说道:“不用客气,路上有个伴儿,互相照顾才是。”
  达尔罕点头称是,对这中年汉子更加着意套着近乎。行行停停,远方出现了一座堡寨,一行人终于来到了大明的国境内。
  ……
  古代的陆路运输是最为艰难,也是最为耗费的。这其中有道路的原因,也有运输工具的低效简陋。
  所以,水运在古代就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辽东,辽河航运不仅利用得早,还是东北出口的大动脉。
  明初,朝廷为加强辽东地区驻军的粮饷供应,就充分利用过辽河航运。
  最直接的路线是从山东装船沿渤海湾、辽东湾过来,再沿辽河北上,把粮饷沿途运到各驻军。而到沈阳的物资则是经浑河运输,运输量还很大。
  这就令朱由校感到惊讶和振奋了,沈阳竟然也通航运,还是很繁荣的内河港口城市呢!
  他不太了解沈阳,当然不知道沈阳有著名的“十里码头”,还有盛京八景之一的“浑河晚渡”。
  过尽千帆,商旅云集,那些达官贵人在码头下船后,改坐轿或骑马入沈阳,浑河晚渡作为官渡口岸,在历史上可是有着挺重要的地位。
  辽河,浑河,如果能利用好内河航运,打建奴岂不是多了个路子?不用步兵用腿跑,也不用骑兵,就坐船去,在沈阳码头登陆,来个直捣黄龙,岂不美哉?
  
第360章
树英雄
立榜样
  “万岁!”皇后张嫣小心翼翼地把趴在她身上睡着的小娃娃交给宫人,轻声唤着,想是要告辞而去。
  朱由校看着女儿胖嘟嘟、水嫩嫩的小脸儿,不知怎地便想到了沈阳航运,想到了灭奴平辽。
  “宝珠可随意,朕再呆一会儿。”朱由校回过神,笑着点了点头。
  张嫣的肚子微微隆起,可不近前细看,却是看不出来。她常来长春宫看小孩儿,一是喜欢,其次也是想学学育儿经验。
  自从有了身孕,皇帝的宠幸便不重要,她还怕皇帝夜宿坤宁宫,说得好好的只是睡觉,可老是动手动脚地不老实!
  “臣妾先行告退。”张嫣起身微施一礼,在宫人的殷勤扶侍下,出宫而去。
  张裕儿送到门外,施礼拜别,才回到殿内,乖巧地立在皇帝身旁。
  朱由校笑着伸手,拉过孩儿她娘,坐在自己旁边。搂着裕儿的腰,在腰臀间的软肉上捏摸。
  成为母亲的裕儿散发出成熟的味道,猫完月子能洗澡了,也让她回复了女人的清香。嗯,身上还有一种乳香,闻起来令人惬意。
  “皇爷。”裕儿还是喜欢当奴婢时的称呼,把头轻轻靠在皇帝的肩上,低声求恳道:“臣妾不想老吃油腻了,少盐无味的,太难吃了。”
  奶妈是肯定要请的,两个小丫头的饭量越来越大,光是裕儿喂养,怕是要把她吸干了。
  朱由校点了点头,搂着裕儿躺倒在床榻上,笑道:“两个小丫头啊,难为爱妃了。奶妈已经让人请了,以后你就轻松些了。”
  张裕儿咯咯一笑,凑过来亲了皇爷一口。
  你亲我,我不能吃这亏,能加倍亲回去。朱由校还上下其手,弄得张裕儿脸热心跳,娇喘吁吁。
  裕儿突然伸手止住了皇帝的冲动,掩住春光已泄的衣裳,用眼神向皇帝示意。
  朱由校转头一看,一个小丫头睡醒了,吃着手指,睁着大眼睛,望着热火朝天、翻来滚去的父母。
  才四十来天的小孩子懂个什么,看也白看。可人的心理就是这样,被望着就感觉怪怪的。私密的事情有人参观,应该没几个人有处变不惊的镇定。
  朱由校翻了下眼睛,伸手拔弄了一下女儿的脸蛋儿,嗔道:“不好好睡觉,眼睛瞪那么大瞧啥?”
  咯咯咯,小娃娃发出清脆的笑声,随后,把指头吃得更香。
  朱由校无奈地笑着,心里一点也不生气,这么可爱的女儿,看着就高兴。
  “皇爷,您——”张裕儿整理好衣裳,试探地看着万岁。
  朱由校摸了摸爱妃的脸,说道:“嗯,朕晚上来长春宫用膳就寢。”
  “是,臣妾恭候圣驾。”张裕儿欣喜地施了一礼,脸上的红晕还未全部消退,既羞赧,又兴奋。
  ……
  回到乾清宫,朱由校便看到了辽南送来的加急军报。
  由于时间差的关系,这份军报上写的是辽南三协以精兵为诱,在丘陵地带与代善所部展开激战并获胜的消息。
  胜利是不用置疑的,但辽南三协的伤亡也不小,特别是作为诱饵的一千八百精兵。最后算上从死人堆里扒出来的,也不过活下来六百二十三人。
  而这六百二十三人中,能继续当兵服役的,只有四百多人。伤兵中能够生存下来的,数量可能还会减少。
  用损失过半已经不足以形容,这还是精兵,最为敢战的勇士。没有他们的奋勇厮杀,没有他们的牵制吸引,明军想要获胜,恐怕会很困难。
  朱由校看着战报上并不长的描述,能够想到敌我血战的激烈和残酷。
  那个时代的战斗,没有惊天动地的地毯轰炸,没有机关枪射出的如泼弹雨,但血腥和残酷却一点也不逊色于现代战争。
  鲜血迸溅,血肉横飞,残肢断臂,尸体枕籍,两军士兵挥舞兵器在你死我活中进行着瞬间的选择。沾染着污血的脸上,是瞪得要迸出眶外的眼睛……
  朱由校捏着这份简短的军报,久久没有放下。
  胜利是值得欣慰的,也是他最想得到的。可如果只是赏金赐银,厚加抚恤,朱由校认为是远远不够的。
  英雄不该这样对待,哪怕不是对每一个为国捐躯的烈士都能使其青史留名,但这绝对是值得用浓墨重彩来书写的壮烈事迹。
  现代有象话叫“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而战争中对于英雄的歌颂和宣扬,也是司空见惯,并不鲜见的。
  一个榜样,就是一本鲜活的教科书,使抽象的思想和行为变得具体生动,看得见、摸得着,使人可信、可敬、可亲、可羡、可学。
  竖起一面高高的旗帜,就是在人们心目中确立一种思想和行为的导向。
  对于舆论宣传和教育的方式,朱由校不仅不陌生,还记忆深刻。比如雷锋、黄继光、董存瑞等英雄事迹,可谓是永远不会忘却。
  思索到此处,朱由校把军报放在桌案上,沉声吩咐道:“来人,召倪文焕前来。”
  御用笔杆倪文焕,自魏广微高升后,便成了第一笔杆。但皇帝对他还是有些不满意,提出了新的要求,他最近也在努力学习,让万岁更加看重。
  时间不大,倪文焕便赶来觐见。《大明论坛》编辑部就在乾清宫门东侧的房内,皇帝不知道啥时来了灵感,便来宣召。
  进入殿内施礼拜见,皇帝也没多说,把军报让宫人转递给倪文焕。
  倪文焕看过一遍,约略明白了皇帝的心意,但还不是十分确定,便试探着赞叹道:“如此壮烈之战斗,读起来令人荡心回肠,恨不能插翅飞往辽东,与建奴血战一场……”
  朱由校翻了翻眼睛,心说:哪里看出荡心回肠了?就你那熊样儿,还与建奴血战,吓也吓死你了。
  不过,这倪文焕还真是善于揣摩圣意,朱由校就是那个意思。
  “倪卿找人多加润色,一定要写得荡心回肠,令人血脉贲张。”朱由校开口说道:“最近听书可有收获,就是要写成那样,读没读过书,都能听得明白。”
  倪文焕赶忙躬身答道:“万岁指点,微臣敢不遵从。近日听说书,也是颇有禆益。大明子民不论贤愚,都喜听说书,原来不是没有道理,确实是雅俗共赏、老少咸宜。”
  “宣传司呢,准备得如何了?”朱由校点了点头,追问道。
  倪文焕再次恭谨答道:“回万岁,微臣在京师已经物色了几个人选,其中有柳麻子、赵铁嘴……”
  柳麻子不错,朱由校听到这熟悉的名字,不禁露出微笑,颌首道:“抓紧办好,朕就外派你个差使。”
  倪文焕大喜过望,嘴上却谦辞道:“微臣不想外放,只想在万岁身边,效犬马之劳。”
  佞臣,谄媚。不过,朕还是要用你,也相信你会不折不扣地把朝廷政策落实好。
  朱由校摆了摆手,说道:“朕知你的心思,不必口是心非。”
  停顿了一下,朱由校又告诫道:“朕恨什么样的官员,你是清楚的。可不要明知故犯,掉了脑袋。”
  倪文焕心中一凛,赶忙躬身答应,并表示了自己的坚定信念。
  “没别的事儿了,倪卿告退吧!”朱由校挥退倪文焕,又思索了片刻,叫来王体乾,命他去吩咐皇家织造作坊,制作一面旗帜。
  除了歌颂英雄,给英雄的团队一个荣誉也是必不可少。什么老虎英雄团,什么这个那个英雄连,朱由校拍脑袋就能想出好几个。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97/53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