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是大昏君(校对)第27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73/536

  但朱由校对此却有着自己的认识,商税从表面上看是增加了不少,但通过坐镇商会的驻派官员,以及商税收取方式的改变,却少了原来在运输、销售等环节所遇到的盘剥和压榨。
  明眼的商贾也能看得清楚,算得明白。
  如果朝廷能有公平公正的工商政策,给商贾作主,让商贾有上报天听诉冤的机会,托庇于官僚的孝敬、分润,岂不比现在要缴纳的商税更多?
  而朝廷打击官商勾结,打击官商一体,则是打造公平公正的商业环境的重要举措。
  官商勾结、官商不分,正是大明官员腐化的根由。也是这些人,历史上打着“不与民争利”的幌子,慷慨激昂地屡次破坏朝廷增加商税的行动。
  国家都陷入到内忧外患之中,在风雨中飘摇,“正人君子”还在那里为维护自己的私利,为给“自己”减税而奋斗。
  只要朝廷制定和推出的政策稍微触动了他们的利益,都换来他们的抹黑谩骂,以及联合起来的抵制破坏。
  “朕统御万民,自以为大明子民谋福祉为己任。士农工商兵,此大明五民,朕视之平等,无厚薄之分。所谓人无贵贱,从业不同而已……”
  “商税之提高,并不为打压商贾,正当经营者自有计较,官商勾结者则丑态毕现。试问,商税增加,却使商业经营少了蝇营苟苟,实际负担不重反轻,税收更是都入了国库,能使朝廷推行更多惠民之政……”
  “商税未增之前,路卡盘剥、官员敲诈的事情还少了?正当商贾饱受苦楚,不得不托庇官僚,官僚贪渎之风由此而兴,屡禁不止。”
  “朕在此言明,从今以后,胆敢贪渎的官员,绝不宽恕。高皇帝剥皮揎草或过于酷烈,然流放抄家、斩首示众,朕便无此铁腕惩治吗?”
  茶楼内,朗朗的读报声停了下来,酒客们的脸色各异,有的垂首思索,有的嘴唇翕张,似乎有话要说。
  这是五城兵马司新定的规矩,凡是茶楼酒肆内有说书的,新报一到,朝政栏目的文章必然要当众宣读一番。
  而这期报纸的朝政栏目则罕见地刊载着皇帝的亲笔文章,宣告着对官商勾结进入了严厉打击的新阶段。
  “万岁仁厚,然亦有雷霆手段啊!”一个身材略显肥胖的中年人出口赞道:“在下便是商贾,对此深有感受。”
  众人的目光移注过来,有赞同,有疑惑,还有鄙视和反对。但谁敢当众说万岁不好,嫌活得命长?
  与胖子同桌的一个文生模样的家伙的表情有些怪异,象是忍俊不禁,抬头看了看胖子,大声附和着说道:“万岁英明神武,无所不知,谁敢欺君,就让他脑袋搬家。”
  哦,这话倒是对了一半,茶楼内的某些人很是赞同。
  从去年开始,脑袋搬家的不知凡几。拖欠赋税的,阻挠清屯充饷的,还有士绅生员,说是杀得人头滚滚,也不算过分。
  
第340章
间谍大案
  中年胖子又是“英明神武”,又是“万世明君”地吹捧了一番,倒也引来不少茶客的赞同附和。
  又喝了一壶好茶,中年胖子和文生才起身施施然地离开了茶楼。
  “那好象是合春楼的钱老板。”有茶客似曾相识地和同桌说道:“很有后台,没人敢在合春楼闹事。”
  “合春楼啊——”同桌茶客露出男人都懂的神情,嘿嘿笑道:“头牌美若天仙,很好,很好滴!”
  不说茶客们的反应,单说中年胖子和文生出了茶楼,在街上边走边聊。
  “钱兄啊——”文生终于不用再忍了,嗤笑着说道:“大庭广众之下,也敢说你是商贾?皮肉买卖,也说得出口?”
  钱胖子不以为意,笑着说道:“怎地,不一样是有买有卖。再者,借机赞颂一番圣上,也是忠君爱国嘛!”
  文生摇着头,取笑道:“要不要让楼里的姑娘也成天把‘圣上英明神武’挂在嘴边?”
  钱胖子刚要回话,却见一个东厂番子匆匆而来,赶忙肃正了神情。
  “钱大人速去午门,厂督见召。”东厂番子走过钱胖子身边,只留下一句话,便头也不回地走了。
  钱胖子和文生对视一眼,面色都肃正起来。钱胖子回身招来相随的下人,翻身上马,动作利索敏捷,纵马向皇城行去。
  ……
  在明朝中后期,士绅集团不断走向腐朽,也逐渐成为了一个巨大的既得利益团体。
  在历史记载中可以看到,这个集团盘根错节,延伸到从上到下的各个阶层。
  朝堂上,他们党争不断、排除异己;在地方上,他们搜刮民脂民膏,只顾私利,不顾国家利益和百姓死活。
  甚至于,在最高层的争斗中,这个集团能够影响到皇权,也就是皇位的传承。
  大礼仪之争,三王并封之论,移宫案之斗,表面上是冠冕堂皇的儒家道德,实际上却是为着本集团、本党的利益。
  既得利益集团的势力如此巨大,朱由校为何敢悍然改革,并且不断深入呢?
  原因很简单,他看穿了这个集团的本质。貌似强大,实则虚弱;看似团结对外,实际上却一临危急便分崩离析。
  而且,不是皇权斗不过这个利益集团。而是从封建帝王的角度出发,挑内斗、搞平衡,符合帝王心术,有利于皇权稳固。
  对这一套权力的游戏,明朝的帝王都玩得纯熟。
  不管是修仙的嘉靖,还是宅在宫内的万历,抑或是历史上的小木匠,看似不务正业,却都牢牢地把握着皇权和朝政。
  原因也简单,再不务正业的皇帝,也知道牢牢地抓住军队。而朝堂上的文官集团看似强大,那只不过是没越过皇帝的底线,懒得收拾他们而已。
  以大礼仪之争为例,嘉靖皇帝为了证明“我爸是我爸”,几乎是和朝堂上的所有文官为敌。
  于是,身披“正义”官服,号称“国家养士一百五十年,坚守节操大义而死,就在今日”的两百多文官,在左顺门叩阙撼门,“声震阙庭”。
  结果如何,被皇帝一通下狱拷讯、停职待罪、停俸杖责的组合拳打得落花流水,通通闭上了臭嘴。
  给你们脸了是不是?!都欠收拾。嘉靖皇帝的胜利,充分证明了“蹬鼻子上脸”的结果并不美妙。
  朱由校也把此例视为文官集团的虚弱表现。怎么滴,下狱、停职、拷掠、杖责、停俸这一套下来,你们这些王八蛋不还是舍不得官位,又厚颜无耻地继续当官?
  有能耐全都滚蛋,朕倒要看看朝廷能不能运转,天能不能塌?
  想当官儿、盼升官儿的有的是,巴不得占着位置的赶紧滚蛋,给自己腾地儿呢!
  而朱由校之所以能在短时间内达到整肃朝堂的目的,一是皇权撑腰、军队做后盾,其次则是他不按常理出牌,不搞什么平衡。
  打击几乎是无差别的,东林、楚、浙等党的官员皆在其中。涉及党争的,肆意攻讦的,不干实事儿的,贪渎腐化的,统统拿下,毫不留情。
  这样的操作显然是令人震惊,且措手不及的。等到文官集团缓过神来,一大批中坚力量已经或入罪或滚蛋,皇帝的大刀又向地方官挥舞过去。
  正如朱由校所判断的那样,一批官员被清除,又一批官员顶了上来。在是继续坚持以前的做官方式,还是服从皇帝的问题上,大多数人明智地选择了后者。
  除了孙承宗、李起元、毕自肃、陶朗先等皇帝亲自提拔任用的亲信外,哪怕是表面上的服从,对于朱由校推进改革,也是相当重要。
  当然,没有多少人知道皇帝的宏图大志。多数人都把皇帝的政策实施归结于财政不敷,归结于战争的巨大耗费,皇帝是不得不如此。
  朕要打造的是一个日不落的大明,建奴算什么,土酋算什么,朕的目光是整个世界。
  为了这个目标,神挡杀神,佛挡灭佛,朕发起飚来,连自己都害怕呢!
  朱由校翻看着报纸,虽然有他的原话,但御用笔杆子润色得极好,让他甚是满意。
  提高商税,打击官商勾结,虽然早就下了旨意,但到底还是不够清楚明白,让朱由校觉得有些欠缺。
  现在,九五至尊的皇帝发话了,看谁还敢炸翅,谁敢说三道四。
  朱由校满意地放下报纸,端起茶杯喝了一口,便看到王体乾匆匆而入,跪倒禀报:东厂提督魏忠贤带着档头钱百化入宫觐见。
  老魏有些日子没进宫了,这次带着个档头,不知有何大事急事。朱由校放下茶杯,命宫人传召。
  很快,魏公公带着钱百化进到殿内,跪倒叩头,口称“万岁”。
  “起来吧!”朱由校随意地说道:“魏伴,突然进宫,何事禀奏?”
  魏忠贤赶忙拿出题本,躬身送给了走过来的王体乾。
  接过王体乾转呈的题本,朱由校翻开看了两眼,脸色严肃起来,甚至现出了几分薄怒。
  但皇帝经过一年多的锻炼和习惯,已经变得沉稳很多。他阴沉着脸看完题本,难得地没有大发雷霆。
  魏公公偷眼看着皇帝,见他已放下题本,却是沉吟不语,便又垂头躬身,静候皇帝的问询。
  “你们确定武长春没有刺探到重要情报?”皇帝终于开口,沉声问道。
  武长春,是大汉奸李永芳的女婿,同时还娶了李永芳手下的中军官赵一鹤的女儿做妾。
  在万历四十六年,也就是李永芳投降的那一年就被派遣到了北京潜伏了起来。
  天启元年,辽阳失守,武长春偷偷来到宁远附近的觉华岛,与李永芳派来的李玉山接头碰面儿。
  李玉山给了武长春七百两银子的活动经费,并传达了李永芳的指示,要他在京城注意搜集情报。
  如果有重要情报,就送到山东平度一个叫陈一敬的家中,然后再由陈一敬送到后金这边。
  拿到资金,领受任务,武长春又回到了北京,并开始积极活动,试图打入明朝的高层,以便获取重要情报。
  重要情报嘛,自然是以军事为先。所以,武长春盯上了兵部的职位。他假冒已经死去的大伯武以扬的武举履历,开始进行一番运作。
  通过一个叫做周应元的人,武长春结识了季应诚等几位兵部官员,用银子开路,贿赂这几个官员把自己弄进兵部。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73/53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