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是大昏君(校对)第14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48/536

  当然,在考试题目上就要有所改动,以保证最大的公平。
  酒楼内,怂货三人组又聚在了一起,为参加战地观摩团,刚从东江军回来的张宗宝接风洗尘。
  “那火枪打得叫一个猛,五排轮流,就有不间断的感觉。”张宗宝两杯酒下肚,脸色有些涨红,手上比划着,正跟两个兄弟讲述自己的战场所见。
  张军能点着头,说道:“训练时便能看出端倪,排枪攒射的话,步兵想冲到近前,不容易。”
  赵胖子大嚼着嘴里的牛肉,有点含糊不清地问道:“那建奴的双层重甲呢,能不能抵挡住火枪?”
  张宗宝喝了口酒,缓缓说道:“你怎么问这外行儿话?能不能破甲,那得看距离和射程。离得远了,甭说重甲,光着膀子也伤不着啊!”
  
第207章
火绳枪之王,宣大总督
  “你光膀子试试!”张军能哈哈一笑,说道:“咱都是武学的,耀祖说得不清楚,你还不知道怎么回答呀?”
  张宗宝放下酒杯,略微思索了一下,说道:“若是在五十步以内,就是不能击穿双层重甲,那钝伤多半也能让建奴吐血骨折。”
  “要是鹰铳——”张宗宝撇了撇嘴,“百步之内,披着双层重甲也能要他的狗命。”
  赵辉祖咽下了嘴里的肉,喝了口酒,说道:“我就看好鹰铳,擦着伤挨着死,连人带马都能一枪撂倒,那才叫猛呢!”
  张军能斜着眼睛看看赵辉祖,取笑道:“嘴上说得好,你能用那家伙?”
  赵辉祖脸也不红,说道:“还是能放上一枪两枪的。”
  张宗宝呵呵笑着,说道:“鹰铳的后座力真的是很大,非身体壮实并有大气力者不能使用。”
  赵辉祖说道:“听说上面正在研究这事儿,没准儿就能改变,并在军中普遍装备。”
  “倒是有这样的议论。”张军能点头道:“还有新式武器,听说很快就要分发各军使用。”
  张宗宝在外观摩,消息已不是很灵通,对什么新式武器,他不太关心,只是对鹰铳能否普遍装备感兴趣。
  鲁密铳的重量不超过十斤,鹰铳却达到了十六斤。
  沉重的枪身使其必须用支架支撑来保证稳定性,后座力也很大,必须是强壮高大的士兵才能使用。
  尽管有这样的限制和缺陷,但鹰铳的惊人威力,还是受到明军将领的钟爱。
  而张军能听到的改进,以及新式武器的列装,也都是真的。
  在武器装备,或者说是在科学技术上不断升级,对建奴形成碾压,一直是朱由校的思路和宗旨。
  按照他的设想,不断地给兵器火药局下达新的研究项目,并适时地给予一些启发和指点。
  比如重型火绳枪的局限,在重量上暂时没办法削减,可对于后座力的缓冲减震,朱由校还是有点小聪明的。
  什么液压减震,什么多孔橡胶,他知道也没办法弄出来。
  但在枪托上加钉一层软木,用皮子再包上棉垫,并给士兵佩戴斜挎式的厚厚垫肩,则可以缓冲一部分后座力,降低能够使用鹰铳的身体要求。
  至于新式武器,则是早已有设想的单兵手榴弹。
  只不过,朱由校不想太敷衍。制成轰天雷那样的导火索式明火装置,对士兵来说,也比较危险。
  现在有了玻璃,碾成粉,再用拉毛铜丝、硫磺和细铁管,以及类似于火绳的延时引线,就能将手榴弹制成拉发引爆式。
  这样的装置,除了装填的火药不同,构造与后世已没有太大差别。
  当然,这些都不是三人组能够知道的工艺秘密。三人也不关心,继续闲聊着其它消息。
  “你们没有考武进士的想法?”赵辉祖瞅瞅这个,看看那个,最后停留在张军能脸上,“能能,你书读得不错呀,不照量照量?”
  张军能对赵胖子叫自己的小名甚是不满,翻了翻眼睛,可也没斥骂,随口说道:“没出身的想出个名,夺个彩儿,咱们用不着。”
  张宗宝点头赞同,说道:“在武学,考上武进士也没大用。这是万岁抬举武人,主要是给民间或卫所的那些人增加条出路。”
  赵胖子明白了,笑道:“也是这么回事。要想晋升,还是得凭真本事儿。军功啊,打仗不就是为了这个。”
  三人继续吃喝谈笑,张军能忽然若有所思,偷看了一眼赵胖子,然后象是随意地对张宗宝问道:“东江军那边怎么样儿,还吃那种大锅的饭食嘛?老百姓呢,过得咋样儿?”
  张宗宝愣了一下,但注意到赵胖子投过来的目光,有些明白张军能的意思了。
  略微想了一下,他便开口说道:“朝廷的供应还是满充足的,我回来时,便有从南洋运粮的海船靠岸。不仅给军队用,还要分给各岛的老百姓呢!”
  “那就好,那就好。”张军能举起酒杯,笑道:“来,喝酒。”
  “喝酒。”赵胖子举杯,似乎轻松了不少。
  “喝酒。”张宗宝和张军能暗地交换了个眼色,三只酒杯碰到了一起。
  ……
  “是时候大量装备鹰铳了,单兵火绳枪的王者,能在较远距离击穿一切甲胄。”乾清宫御书房,朱由校坐在御椅内,提笔给孙元化写下最新的指示。
  燧发枪的研制已经现出曙光,火绳枪的制造便可放缓速度,并将大部分产能转向鹰铳。
  而早就从葡人手中订购的两千枝鹰铳,已经完成并运到了六百枝,将先分配给辽镇和东江镇。
  新式武器除了手榴弹外,还有改成拉发延时引爆的开花轰天雷,以及加装火油的燃烧轰天雷。
  在现有的武器上进行升级改造,使其具有多样的效果和威力,无疑是最为经济且快捷的办法。
  红夷大炮多要装备水师,野战炮的产能就要压缩,大明现在的军工制造产业还处在发展壮大期,朱由校着急也没用。
  在全国多建几个兵工厂呗,朱由校也想啊!可摊子铺得太大,资金、技术人员、人力、质量等等,怎么保证?
  好吧,好吧,和灭建奴、平西南叛乱一样,不能急,得稳住,一步一步脚踏实地。
  不是五年平辽嘛,现在还不到一年,已经把建奴打哭了呢!
  王体乾进来禀告,巡抚宣大的兵科给事中朱童蒙奉召晋见。
  朱由校没有应声,头也没抬,直到写好才放下笔,对躬身肃立等候的王体乾说道:“宣他进来吧!”
  时间不大,相貌魁伟的朱童蒙进到御书房,跪倒拜见。
  “免礼,赐座。”朱由校打量着这个堪称文武全才,且为官刚介,敢于在朝中东林势力正盛时为熊廷弼分辩的官员。
  “微臣谢万岁恩典。”朱童蒙施礼已毕,在绣墩上坐下,眼帘微垂,不敢直视圣颜。
  朱由校沉吟了一下,说道:“朱卿的题本,朕都看了,很有见地。整饬宣大军务,也做得甚好。”
  皇帝的话停了下来,朱童蒙躬身拱手道:“蒙万岁夸赞,微臣愧不敢当。”
  天启元年,奉命去辽东调查熊廷弼的朱童蒙,回京后为熊廷弼辩解,并弹劾冯从吾等建“首善书院”,一下子得罪了东林党,在兵部的日子可不好过。
  而就在他将被排挤出京,去就任苏松兵备时,朝廷突然降旨,给他加衔,并命他去巡抚宣大。
  朱童蒙虽然蒙圈,但忠于国事,也没推托,带着几个护从离京上任。
  在宣大,朱童蒙实心任事、兴利除弊。对挟赏要索者,坚决拒绝;拖欠者,及时查补。使宣大两镇的明军,呈现了新的气象。
  这些政绩都被少年皇帝看在眼里,也使他有了判断,做出了决定,把宣大总督这个重任交给朱童蒙。
  宣府,即张家口,九边重镇之首,有京师北大门之称;大同,也是边关重镇。
  自嘉靖时弃守河套后,宣大的地位便愈发突出。所谓精兵劲卒多聚于此,又分设两镇,以责专成。
  为了统一指挥,密切协调两镇的行动,明廷又设宣大总督,以统一重大军政权事宜。
  由此可见,宣大总督不是一般的封疆大吏,而是肩负国防重任、京师安危的朝廷大员。
  从品阶和资历上看,总督则是超越各级总兵,兵部尚书以下最高级别的军事长官,只有最富军事经验的将领或官员才能担当此任。
  “宣府、大同两镇官兵,每镇兵员暂定三万。”
  少年皇帝命宫人给朱童蒙上茶,拿出一份文件看着,交代着,“朱卿此去,严格训练军队,半年之后,朕要看到六万强军。”
  朱童蒙赶忙躬身道:“微臣定竭心尽力,不负皇恩。”
  朱由校笑了笑,说道:“朕给朱卿选了一些能员猛将,助你一臂之力。”
  停顿了一下,朱由校的面色严肃起来,说道:“朱卿不仅要练精兵、镇边关,还要抚蒙古诸部,招归化蒙人,并探悉河套形势。”
  朱由校加重了语气,强调道:“河套丢失,我大明北方边防无宁日。东胜卫,朕是早晚要重建的。不管是五年十年,此乃朝廷必行之策。”
  “河套存则边患息,河套失则边患起。此方略若实现,可保大明北方百年安定。朱卿以为如何?”
  “万岁英明,河套确乃重地,必要收复。”朱童蒙赞叹着躬身领命,心中亦是凛然,自觉肩上担子更重,却也钦佩皇帝的雄心壮志。
  明初,太祖驱逐元将王保保于塞外后,光复河套并设东胜州。
  永乐年间,朱棣为防漠南诸卫及塞王异动,将漠南诸卫及塞王尽迁关内,东胜卫城逐渐荒废。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48/53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