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是大昏君(校对)第14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46/536

  所以,不管是武学的教授,还是与建奴交战过的将领,差不多都有一个共识,那就是明军的近战厮杀是最大的缺陷。
  此次旅顺堡防御战能够大获全胜,一是鲁密铳的犀利出乎建奴意料,二是掷弹车扔出的轰天雷,发挥出了开花弹的威力。
  当然,预设的完备工事,更是取胜的关键因素。
  则令朱由校感到欣慰的,则是最后的野战中,长枪兵刀盾手顶住了建奴的近战冲杀。
  虽然处于下风,虽然持续的时间不长,却是难能可贵的。这证明新军半年多的严格训练,以及军中的严刑峻法起到了作用。
  朱由校仔细阅看,认真思考,心中喜悦之际,也知道该继续加强新军的武器装备了。
  在战争中学习战争,在整体实力上不如大明的建奴,学习改进的动力和欲望应该更加旺盛。
  这次吃了大亏,以后的战法肯定会有所变化。
  如果我是建奴,该如何对付明军装备的犀利火器,并扭转对阵的不利局面呢?
  朱由校思虑良久,微微一笑,把报捷奏报收好,准备先交给兵部和武学,由他们研究讨论,得出结论后,自己再看能不能拾遗补缺。
  “又是一笔不小的花费啊!”
  朱由校嘴上这么说,可脸上并没有丝毫的肉痛神情,笑着对王体乾说道:“前线将士拼死作战,这赏银和抚恤不能拖,也不能少。”
  “皇爷恩赏官兵,实为明主之仁。”王体乾躬身答道:“奴婢以为,户部若是不敷,再动用内帑不迟。”
  朱由校点了点头,说道:“那就先着户部拔付赏银。嗯,对于有功将领,朕也是要加赏的。最近内库的进账,应该足够了。王伴要替朕省钱,却不可寒了前线将士之心。”
  “是,皇爷英明。”王体乾见皇爷明白自己的苦心,暗自窃喜。
  朱由校摆了摆手,示意王体乾可以退下。
  把身体舒服地窝在御椅中,朱由校摸着下巴在琢磨,是不是在京师搞点什么活动,让老百姓能切实地感受到前线胜利的好处。
  不能花太多钱,要惠而不费,整点啥好呢?
  
第205章
经营东江
  在皇帝正为怎么与民同乐苦思冥想之时,经历了旅顺堡大战的明军各部已经撤出陆地。他们带着作战的经验,以及各人的感悟,各自归队。
  以战代练的目的达到,也付出了不小的伤亡。但得益于阵地防御的优势,在总体的战损比上,却是扎扎实实的一场胜利。
  部队要补充休整,弹药物资需要补充。明军虽然获胜,也很清醒,不想与建奴在陆地上继续纠缠。
  撤回驻地最快的当然是东江镇左协,广鹿岛近在咫尺,不到半天,大小船只便陆续入港靠岸。
  大胜的喜悦过后,便是不可避免的悲伤。埋葬战死的同袍,医治伤员,好几天的时间,沉郁压抑的气氛才逐渐淡去。
  这就是战争,这就是战乱的常态,悲伤是暂时的,生活还要继续。也不是人们健忘,而是习惯了。
  因为伤亡多是近战肉搏兵,左协也是各作战部队中损失最大的,伤亡超过两千。就算兵员补充得快,也至少需要两三个月的训练,才能达到齐装满员。
  “看来,某得去皮岛走一遭了。”张盘放下招兵的统计表,苦笑一声,说道:“拜见大帅,请他接济左协兵员。”
  游击尚学礼想了想,说道:“将军擅离驻地,有些不妥。不如派末将去,将军只写一封书信。”
  张盘有些犹豫,沉吟半晌,终是表示同意。
  写好书信,交给尚学礼,又叮嘱几句,送他出去。张盘却没有回屋,带上几个亲兵,骑马在岛上巡视。
  登镇巡抚袁可立对于东江军还是寄予厚望的,对东江军的物资供应也不吝啬。得益于此,左协倒还不缺粮食,这也保证了严格训练能够保持时间和强度。
  当然,这是军粮,优先保证军队。对于老百姓,却还只能限量供给。
  因为靠海,老百姓还能捡拾海鲜,在近海打渔,倒也能混个温饱。
  在军队既能吃饱,还有饷银,对于老百姓来说,还是颇有吸引力的。再加上辽民多数都与建奴有仇有恨,参军也比较踊跃。
  只是岛上人口有限,想要把左协补充齐整,还是力有未逮。
  已是金秋的收获季节,岛上种了些麦子和大豆,都泛出喜人的金黄色。老百姓们在抢着收割,欢声笑语传出去老远。
  没有地主,岛上的有限耕地的产出,归全部岛民所有,按户分配。一个老秀才被众人推举,虽无正式官职,却是起着县长或镇长的作用。
  “张将军。”
  “张将军。”
  因为张盘为人亲善,对岛上百姓时有帮助,百姓们都甚敬服。所过之处,都拱手打着招呼。
  微笑着还礼,张盘没有倨傲之态,还不时询问一下百姓的生活和难处,很是平易近人。
  张柱子从田里小跑过来,微跛的腿脚只是让他走路的形象有所改变。除此以外,倒并没有太大的影响。
  张盘笑着跳下马,对这个奋勇作战而伤残退役的老兵,他甚是尊重。
  “张将军。”张柱子拱了拱手,说道:“等收完庄稼,就马上恢复训练。最多一两个月,就是赶不上咱东江军,也不再是束手待杀之辈。”
  张盘欣慰点头,说道:“不必如此着急。百姓们在吃喝上不比军队,训练太重,恐伤了身体。”
  停顿了一下,张盘又补充道:“王一宁大人正在各岛巡视,安排农业和渔业生产,以后的情况应该会有好转。”
  张柱子说道:“听说是要捕鲸,几艘大船已经在海洋岛太平湾停靠,正在岛上建什么加工设施。因为人手不够,某正询问百姓,愿意去的近日便将坐船启程。”
  张盘对捕鲸也没什么了解,不知道会带来多大的改变,便随口说道:“那肯定会有好处,总不会比现在更差。”
  鲸须可以制成刷子、伞骨,鲸肉是极好的动物蛋白,鲸油可以食用,还可以制造肥皂、蜡烛,以及用作炼钢和工业上的润滑剂。
  这些都不是一般人能够理解的,只有朱由校,把此作为一个产业,准备在黄海北部展开捕鲸和加工。而海洋岛,则是一个加工基地。
  如果全靠外面输送补给,东江军加上不断逃出建奴统治区的辽民,对于朝廷的压力实在是太大。
  可要是能内挖潜力,发展几个能创造效益的产业。比如捕鲸加工,不仅能让军民改善生活,也能减轻朝廷的后勤负担。
  所以,朱由校让登镇的袁老师给东江镇拔调了几艘大船,船上安装守城巨弩,以海洋岛为基地,专为捕鲸之用。
  至于加工,当然是初级的,提炼出鲸油,腌制或熏制鲸肉,也就仅此而已。
  思路之开阔,在当时的大明,朱由校敢自诩第一。嗯,估计没谁头铁,敢跟皇帝争高下。
  张盘继续和张柱子聊着,全民皆兵,既是朱由校的意思,也符合张盘等人的设想。
  此次弃守旅顺,下次就要稳固占领,并争取在南关构筑防线,从而把金州隔绝,成为陆地上的桥头堡。
  按照张盘估算,至少能安置七八万辽民,大大缓解海岛上人多物少的困难。
  而安置的辽民之中,肯定有很多新近逃来投奔的,其中有没有建奴的奸细,不用想都知道。
  所以,把岛上经过训练的百姓迁去一批,成为稳定基层的中坚,监视敌谍的耳目,就是相当不错的办法。
  按照朱由校的话说,那就是“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
  “将军。”一个骑手疾驰而至,下马施礼道:“东江通判王大人乘船入港,请将军前去会面。”
  哦,来得真快呀!
  张盘笑着点头,伸手拍了拍张柱子的手臂,翻身上马,带着亲兵直奔港口而去。
  东江开镇,虽然有点地盘,可设县建府又不合适。
  朱由校就弄了个比较模糊的官名,东江通判,主管东江军占领区的粮食、农业、畜牧渔业、诉讼等民政事务。
  这样,把军、政分开,也最大限度地避免了军阀的产生。另外,也是尽量让占领区更好地开展社会生产,减少对外的依靠。
  王一宁有胆气,能谋划,得到了朱由校的垂青,从袁老师幕下简拔任命。虽然他在名义上只是个六品官,却有密奏之权,却不是别人能够想到的。
  感激万岁的擢升信重,王一宁是愈发的勤勉用心。皇帝密奏中交代的差使,更是尽心竭力,不打丝毫折扣地执行。
  在目前,王一宁的主要工作是建好捕鲸基地,开始捕鲸的试验。
  当然,也不能光指望着捕大鱼,各岛百姓也要加大近海捕捞。所需的渔船,将由设在身弥岛的船厂提供。
  在身弥岛上耕种不行,但有很多的松树和橡树。东江军所用的一些船只,以及数量更多的大小渔船,便是在那里进行打造。
  此次巡视广鹿岛,王一宁便带来了十余艘中型渔船,可在近海进行捕捞。
  在码头上,张盘迎接了王一宁,寒喧已毕,便在港口旁的房屋内进行叙谈。
  “朝廷在竭力供应东江军民,但我等也要为君分忧,尽量减轻朝廷负担。”
  王一宁落座之后,便阐明了此行的工作和宗旨,“除了开展渔业,明年开春,还将在各岛全部种植番薯、南瓜……”
  番薯,南瓜?!
  张盘不知道这两种是什么东东,既是民政,他也不多问,便静静地听着。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46/53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