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是大昏君(校对)第12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24/536

  和父亲来到屋内,香汤沐浴,换上新衣,又由内官引着,前往王府前厅。
  一路上,朱聿键还是惊疑不定。朱器墭却是没有太多的想法,很是木然,就是听天由命的状态。
  来到前厅,便看到一个内官正和老唐王闲聊,气氛还算融洽。
  只是老唐王见到儿子和孙子,脸上闪过几丝尴尬,但随即又恢复了慈祥之态,还笑着伸手介绍道:“这便是犬子器墭和孙儿聿键,还不过来见过卢公公。”
  朱器墭和朱聿键赶忙上前,虽说一个是世子,一个是世孙,但卢公公却是朝廷派下来的,相当于钦使。
  卢九德却很客气,马上起身还礼,连声说道:“折杀杂家了,世子、世孙快快免礼。”
  客套一番后,众人落座。老唐王才开口说道:“京师开宗学,万岁命宗人府查察宗藩中适龄好学者,选拔入学。”
  说着,他用别有意味的语气对儿孙说道:“器墭,还有聿键,虽说是宗人府选拔,可被选之人也要有自知之明,是否入学,也要三思而定。”
  朱器墭被老爹折磨怕了,听这口气,似乎是不想让他们去京师入宗学,便拱手欲推却。
  “孙儿和父亲已经商量过,愿意去宗学。”朱聿键却抢先开口说道:“若能习一技之长,亦能报效国家。”
  朱器墭有些吃惊地转头看着儿子,不知道他怎么如此大胆,敢逆着祖父的意思行事。
  老唐王的脸色阴沉下来,盯着这个陌生的孙子。也确实是陌生,八年以来,他就没见过。
  
第183章
汝非坐食终老之辈
  “如此甚好。”卢九德呵呵一笑,将此事确定下来,“那世子和世孙便准备一下,随杂家走吧!”
  老唐王更加错愕,嘴张着,半晌才说道:“卢公公,怎地如此匆忙?多少让犬子和孙儿好好准备,明日再走不迟。”
  卢九德摇头道:“这边带上世子和世孙,杂家还要去他处办差,哪里敢耽搁。再者,去宗学是学习,不是使奴唤婢、养尊处优,还需要准备什么呢?”
  老唐王还待分说,朱聿键又抢先说道:“卢公公请稍待,某与家父马上准备,很快就好。”
  说着,他向老唐王跪倒磕头,“孙儿和父亲不愿坐食民脂民膏,欲有作为,报效国家,还望祖父允准。”
  老唐王皱眉思索,还想着找个什么借口,朱聿键已经再叩下头去,“谢祖父宽容允准,孙儿和父亲这便准备一下,马上离府就学。”
  卢九德冷眼旁观,待朱聿键起身拉着懵懂的老爹下去准备,才对老唐王笑道:“恭喜王爷,世子、世孙皆有上进之心,唐藩荣耀,指日可待啊!”
  老唐王脸色变幻,见事情已不可挽回,也只好强笑着谦逊两句,又让内官去准备些钱财衣物。
  虽然说对儿子孙子不待见,可出去就是代表唐王府的脸面。
  况且,老唐王也想着借机让儿孙少点怨念,在外面少说王府的不是。特别是他苛待儿孙,偏宠小妾的烂事。
  “儿呀,这是为何?”朱器墭眼见旁边无人,低声问着儿子,“我看父王是不愿意的,你违逆了……”
  朱聿键说道:“父亲,在这里囚禁,亦不知何日得脱?朝廷既开宗学,正能趁此机会得脱牢笼。就算日后生变,难道还比现在更糟?”
  朱器墭无奈地叹了口气,嘴巴张了张,眼见有人过来,又赶忙闭上了嘴。虽然心中并不同意儿子的主张,可事到如今,也不好再反悔。
  本来就没啥东西,只是几件衣服和几本书,父子二人很快就收拾好了。待再回到前厅时,老唐王让人准备的钱财衣物也准备好了。
  卢九德也不耽搁,向着老唐王告辞。朱器墭和朱聿键叩别,随着卢九德出府而去。
  出了南阳城,卢九德便命停了车驾,来到车前,笑殷殷地拱手说道:“世子、世孙,杂家还有差使,就不送二位到京城了。”
  朱器墭有些惊疑,问道:“卢公公,难道还要去别的宗藩挑选宗室子弟?”
  卢九德呵呵一笑,说道:“万岁设宗学,宗藩子弟是自愿入学。若是无上进之心,又哪里有朝廷派人挑选强拉的道理?”
  朱器墭眨巴着眼睛,不太明白。
  “卢公公,可是万岁特意召某父子进京入学?”朱聿键拱手问道。
  卢九德点了点头,向北拱手道:“万岁看了世孙的题本,亦知世子、世孙被囚于王府承奉司,特命杂家顺路走一遭。”
  停顿了一下,他看着朱聿键,很郑重地交代道:“万岁认为世孙有志气,不同于坐食终老的宗藩子弟。世孙可要努力上进,勿让万岁失望啊!”
  朱聿键立刻跪倒在地,向北叩首,“微臣谢万岁隆恩,入宗学定然刻苦学习,报效国家,不负君恩。”
  卢九德上前把朱聿键扶起,又交代护送人员一路小心照顾,和朱器墭和朱聿键告别后,方才带着几个随从向东而去。
  说是顺道也真是顺道,就是绕了一点。而卢公公真正的任务是去南京,整顿或者说是重建南京京营。
  没错,要说京营,除了京师,南京也有。
  南京京营,永乐时,设守备官节制。洪熙初,以内臣同守备。宣德末,设参赞机务官,景泰间,增协同守备官。成化末,命南京兵部尚书参赞机务。
  嘉靖二十四年,设立振武营,选南京各营锐卒及淮安府、扬州府丁壮者充任。池河营、振武营各有营兵三千。
  隆庆时,罢振武营,其卒仍隶大、小教场及神机营。
  而南京以守备及参赞机务为要职,守备以公侯伯充之,兼领中军都督府事。协同守备以侯伯都督充之,领五府事。参赞机务以南京兵部尚书领之。
  对这样一个仅次于京师的重镇,明朝皇帝当然不会单凭公侯伯去坐镇。
  所以,从仁宗朱高炽时候开始,便开始设南京守备太监。
  作为“护卫留都,为三千里外亲臣”,南京留守太监的地位比守备南京的武臣要高。
  比如在公堂上的座次,守备太监“据首席,而协同者为侯伯则上坐,都督则侧坐耳”。
  而卢九德因为随曹化淳整顿勇卫营有功,也显示出了才干,才被朱由校简拔,前往南京任职。
  刀把子、枪杆子必须要牢牢握在手里,才能保证改革的深入推进。而京师和南京,则是朱由校抓兵权的两大要地。
  而卢九德到了南京,先整顿旧有部队,等增援西南战场的新军撤下来,很大一部分则将作为骨干,建立南京的勇卫营。
  目送着卢九德等人远去,朱器墭父子上车,向京师行去。在车里,朱聿键才把实情告诉了父亲。
  朱器墭感叹唏嘘,觉得儿子这番冒险的结果不错。
  也真赶上万岁圣明,没直接派人去责问老爹。否则,他们可能就不是光被囚禁的待遇了。
  要知道,自永乐之后,明朝皇帝对于宗藩都不太上心。只要老老实实的遵守朝廷规矩,宗藩的家事却是不太管的。
  也就是说,如果直接责问,老唐王大可以编造借口搪塞。就说儿孙不孝,冲撞自己,朝廷又能怎样?
  “万岁圣明。”朱聿键虽然还有些年轻气盛,可也对万岁的这番措置极是感激和佩服。
  既把他们父子二人救出囚笼,还没有与祖父撕破脸皮。
  但朱聿键也有些疑惑,不晓得万岁如此用心,真的是被自己所上的题本打动,还是另有深意。
  抬头望向车外,阳光明媚,风景迥异,朱聿键暂时放下疑虑,享受着这八年以来久违的舒适和惬意。
  ……
  朝廷所实行的战略收缩,虽然有弃土失地的议论,但确实使辽东的形势稳定下来。
  如果依旧守广宁,只隔着辽河对峙,少不得会时不时地传来警报。而且,朝廷往广宁运送粮饷的耗费和压力,也相当沉重。
  户部郎中沈廷扬海路运粮成功的消息登载于报,皇帝大加赞赏,升沈廷扬为户部主事,兼海运大使,负责海运粮饷输辽。
  而运输路线也作出了调整,粮饷先运登州,再输宁远和东江。也就是不再从天津转运,省费更多。
  这样一来,就等于把漕运分薄了,正符合朱由校大兴海运,渐废漕运的整体策略。
  自徐鸿儒造反被剿灭,已经过了两个多月风平浪静的日子。
  这段时间,邸报、大明论坛报上登载的消息少有轰动性的,除了秦王被押送京师比较令人震惊。
  但就在这看似安宁的气氛中,东江军突然发动,对后金展开了接连的攻势。
  天启二年九月初六,东江军副将陈继盛率兵袭击并占领了后金的樱桃涡、涡站;
  九月初十,登镇派出一部人马突然登陆长生岛,威胁复州;
  九月十二,辽镇的一部由觉华岛乘船出海,占领连云岛,威胁盖州;
  九月十四,在登、辽两镇人马的策应佯动下,东江军左协由张盘率领,登岸占据后金弃守的旅顺堡,并立刻挖掘构筑工事;
  九月十六,东江军前协毛承禄、右协孔有德在毛文龙亲自指挥下,相继攻克满浦、昌城,并成功伏击了后金的援兵;
  显然,后金对于东江军的突然发动,以及实力的暴涨,是出乎意料,且没有明确的判断。
  而且,只把沿海十几里变成无人区,以便提高预警时间,对于变强的东江军,显然是不够的。
  所以,在东江军发动之初,后金军是措手不及的。
  东江军相继占领的樱桃涡、涡站、旅顺、昌城、满浦,驻守的后金人马并不多,旅顺更是被弃守的空堡。
  但在伏击战中,毛承禄、孔有德所部的火枪兵,再加上掷弹车,借助于地利和预设工事,却展现了很大的威力,杀死杀伤敌人上千,几乎全歼了这支傻傻撞来增援的敌军。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24/53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