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抗日(两部)(校对)第49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90/621

  中国国内群情汹汹,都对苏联的自私自利和干涉中国领土完整表示了愤慨。就在此时,詹森以化名在报纸推出了他的重磅炸弹,把黄历所描述的苏联的丑恶和斯大林的卑鄙嘴脸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那一件件隐藏在迷雾中的秘事,一下子把人们惊得目瞪口呆,舆论界更是一片哗然。
  詹森的文章非常具有轰动效应,这让他意外的戴上了反—共理论专家的头衔,而且他也不是个不学无术的家伙,从黄历给他的资料中得到启发,回来后又查阅了大量的文献和书籍,从中也得出了很多自己的感悟。所以,他能一下子出名,自身的努力也是非常必要的。
  “菲律宾派了美军观察员,也就是特工组。马来亚是英国佬关心的地方,不许美国人插手,荷属婆罗洲却没有这种顾忌,我是否该派人去,与其建立起直接联系,一种避开英国佬的直接联系呢?”詹森晃着脚,开始权衡起利弊得失来。
  
  第038章
非常规作战专家
  
  藤原带着几个随从立在机场旁的凉棚下,凝目眺望远方,正午暖烘烘的阳光照在身上,一种懒洋洋的倦意。此刻,他心情有些沉闷,形势发展越来越不利,铁血青年军不断蚕食着农村。他倒是希望敌人能来攻打城市,凭着坚固的城防和强大的火力,他有把握给敌人一个惨败作为教训。但铁血青年军大大的狡猾,只是远远的施加压力,根本没有进攻城市的意思。而有限的日军一手要抱着城市这个花瓶,一手要招架敌人在农村的蚕食渗透,很有些力不能支的感觉。眼下,这广阔的土地静静的躺在他的脚下,可原来那种主宰一切的感觉却消失无踪了。
  此时,他正在等待着一位重要人物的到达,这位重要人物是中国华北派遣军司令岗村宁次的爱将,也是他的学长,精通非常规作战,并在对华北八路军的扫荡作战中表现优异。鉴于南洋各地的抗日活动有不断加剧之势,是被大本营抽调来特别来传授经验的。
  一架中型飞机带着呼啸飞了过来,在跑道上降落,扬起了一片尘土。藤原赶紧招呼随从坐上汽车,向跑道尽头迎了上去。
  飞机的舱门打开,秋山静太郎带着两个随从走下了飞机,藤原带着前来欢迎的军官跨出车子,迈着轻快的步子走了过来。
  藤原向前紧走了几步,紧紧握住了秋山静太郎的手。军官们肃然立正,迎接着这位号称“非常规作战专家”的视察员。秋山静太郎保持着一副庄重矜持的神情,谦和的微笑着,接受着欢迎者们表示的敬意。
  在军官和侍从们的簇拥下,藤原和秋山重新上车,驶离了机场,开进了坤甸市的鬼子兵营。秋山等人的起居室已经布置完毕,挂起了地图,架好了电话,一切陈设都符合秋山的固有习惯和兴味。藤原深知这位学长整洁刻板的癖性,也力求迎合他的要求,不敢有丝毫的马虎。
  随后,秋山听取了藤原的报告和最近二路军的动向,他认真地听着,不时询问一些细节,脸上的表情似乎对藤原的答复非常满意。这使得藤原稍微放心了些。接着,藤原吩咐侍从们摆酒,为秋山等人接风洗尘。
  秋山静太郎是日寇华北派遣军大本营的情报科长,日本特务界的干才。帝国精神的熏陶,家庭宗祖的教养,前人同僚的经验,对汉学的爱好和造诣,帝国时代的机运,使得秋山静太郎迅速飞黄腾达起来。
  如同帝国所有的高级特工一样,秋山静太郎心地奸险,性格冷酷。而他高出同僚的是:虑事周密,处事果断,有机智,善应变。多年的谍报工作,使他养成了很强的自制能力,喜怒不形于色,擅长掩饰内心的复杂感情,盛怒之下也能立即转为泰然。
  秋山静太郎腰细肩削,白皙的脸皮,细长的脖颈,细眉长睫,下巴尖瘦,举止从容,看上去很象一个儒雅平易的学者。
  但藤原却深知他的可怕,有些日本高级军官,发起脾气来,毛发直竖,须眉皆张,裂眦突目,哇哇怪叫个不停。而秋山静太郎的盛怒往往是隐藏在平易而又带点和善的微笑里,使对方在不知不觉和猝不及防里送掉性命。
  酒菜满满的摆了一桌,在战争时期,这桌酒席算是够盛的了,特别是还有几样日本的小菜,显然是藤原刻意安排的。
  秋山静太郎好象很领情,啧啧称赞着菜肴的精致可口,不时举杯畅饮。
  酒酣耳热之机,秋山将谈话转到了在华北征途的见闻上,“在支那华北征战的时候,一名帝国军官曾抱怨起来,说这里的一切都是单调乏味的,单调乏味的土地,单调乏味的建筑,单调乏味的居民衣着和表情,除了征战本身之外,似乎没有一样东西能够引起他的兴趣。”说完,他目光扫视了一圈,众人都停杯不饮,将注意力集中在他身上。
  “秋山君,事实果真如此吗?”藤原附和着问道。
  “呵呵,他的这个结论未免下得太早了。”秋山静太郎放声大笑,放下酒杯,又敛起笑容,郑重地说道:“这是因为他只看到了表面现象,还没有认识支那的真实面目。当研究了她的历史,考察了她的形胜,凭吊了她的古迹,那就不只是会喜欢这个地方,更会对她产生由衷的敬意。”
  “对支那?由衷的敬意?”藤原不解地问道。
  “华北在春秋战国时是燕国的属地,筑黄金台,千金买骨等典故便出于此,更出了象荆轲这样的千古壮士,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现在唱来,依旧令人热血沸腾。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秋山静太郎带着丝炫耀的神情,开口说道:“七雄逐鹿的战国时期,支那史上壮丽的一幕,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造就了多少杰出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军事家和外交家。百家争鸣,群星灿烂,一个令人神往的时代。燕地多豪士,荆轲、高渐离这样的一代侠义节烈之士,百世传诵,千载流芳。”
  藤原很了解秋山静太郎,知道他在谈话中经常引用一些中国的历史典故和名言警句,尽管有些反感,认为这是借以炫耀他汉学的渊博,但还是不好扫兴,而是附和着点头微笑,表示赞叹,“兴之所至,欲罢不能啊,秋山君,这里的古迹实在是少,闲暇时我们大家一起去游览一下如何?”
  秋山静太郎的本意并不全是炫耀,他想借此事情引导在座的日本军官,引导他们注意研究自身所处的实际情况。不了解一个敌对国家的历史和现状,不了解她的国情和民俗,至少也是一个不可饶恕的疏忽。
  但对于浅薄无知的几个日本军官来说,那一脸发呆木然的表情,却说明他们是一时无法理解也接受不了这些的。秋山静太郎暗自叹了口气,接着说道:“藤原君,我不是兴之所至,欲罢不能啊在华北某地,我本来特意下车想鉴赏一下颜鲁公书写的石碑,没想到,竟然被当地驻军凿断当了铺路石。”
  “颜鲁公,大书法家颜真卿,他写的碑会被损坏?”藤原也懂一些汉学,欧柳颜赵四大书法家如何会不知道,听说石碑被毁,也是微微吃了一惊。
  “正是这位唐代承前启后的大书法家,世人有赞:纳古法于新意之中,生新法于古意之外,陶铸万象,隐括众长,卓然自成一家。即便从残碑书法来看,严正峻峭,浑厚雄健,磅礴的气势和端庄的神态融为一体,乃是这位大书法家的杰作之一。”秋山静太郎赞赏的语气评价着石碑,转而重重的一拍桌子,发出的响声吓了众人一跳。
  “这是犯罪,这是极其严重的犯罪。”秋山静太郎厉声说道:“不学无术,自以为是,破坏珍贵文物,造成了不可挽回的后果。为了征伐的需要,反抗的民众是可以大事杀戮的,因为他们还可以生养。各种设施是可以放手破坏的,因为它们还可以修复。而这些无价的艺术珍宝呢,一旦遭到损坏,永远也无法再恢复原样。按照某些人的观点,古代名人的陵墓可以夷为操场,有名的祠庙可以圈牧猪羊,不要艺术,废弃文明,茹毛饮血,野外穴居,统统回到蛮荒世界去。除了杀人,他们还懂得什么?低能啊,低能。”
  藤原觉得应该说上几句,缓解一下紧张的气氛,便点了点头,表示赞同秋山的观点,然后说道:“当地驻军不懂这些,行动冒失了一点,今后引以为戒吧!”
  秋山静太郎轻轻吁了一口气,放缓了语气说道:“你们可曾想过,这种行为说明了什么?说明了我们当中不少人缺乏主人公的观念,而这种观念恰恰是创建东亚霸业的精神支柱,如果抽掉了这根支柱,东亚霸业大靠什么支撑?我们的圣战如何进行下去?又将会得到何种结果?”
  在座的人这才省悟过来,这才是秋山静太郎的主旨所在,这便是他们和秋山之间的差距。藤原本来对秋山在接风酒席上的这种突然发作是不满的,眼下一旦了解了秋山的用意,那么也就可以谅解了。
  而秋山作为岗村宁次的得力手下,禀承了岗村宁次的一些思想和作法,并对其推崇备至,刚才那番话也多少体现出一些主旨所在。那就是要注意改善日本军队的所谓“形象”,使其对当地民众更富于欺骗性、危害性。
  冈村宁次能成为华北派遣军司令中最具威胁的将领,他的经历和经验是全面的。他在高层首脑机关工作过,也屡次被派到基层部队任职;他的军事学基础十分扎实,又有过很长一段时间的情报、宣传和涉外工作经历,加之平时乐于和善于读书学习,使其自身素质比较全面。他曾戏言自己是日军里的“泥瓦匠”,“哪里作战出了麻烦,就被调去涂抹一番”,部下和同僚也都承认他“每次抹得确实相当出色”。
  在抗日战争中,冈村宁次作为孤独的占领军一方,却显示出与其他头脑僵化的日军将领的明显不同,他不仅是在日本军事思想中开拓反游击战理论与实践的第一人,也可以说是现代反游击战术的先驱人物。
  自库图佐夫将法军逐过涅曼河后,拿破仑再没有机会破解俄国的全民游击战。从此,后世再无经典的游击战争,更无破解游击战争成功的战例。
  而要打赢反游击战,必须从军事、经济、政治、文化各个方面同步入手,全方位立体作战——冈村宁次想到了这些,做到了这些,无论是战略层面还是战术层面,他都有惊人的创意与探索,尽管战争打败了,但其军事学术价值不败。
  蒋介石对冈村宁次的特殊重视是不奇怪的——共产党的游击战打的如此杰出,对付游击战的顽强对手除冈村宁次外再无第二人,要战胜共产党,怎么能不重视冈村宁次呢?
  不仅蒋介石,从美国陆军特种部队在越南的作战中,也处处可以看到冈村宁次反游击作战战术经验的应用。
  1941年日军对太行根据地的“大扫荡”中,出现了五支“特别挺进杀人队”,由中尉或大尉级军官率领,化装成农民、难民甚至乞丐,操一口流利汉语,目标很明确——侦察,接近并摧毁八路军总部和军区级机关。日军各路扫荡大部队的配置均围绕这些“特别挺进杀人队”展开,八路军在这次大扫荡中蒙受重大损失。
  这就是典型的特种作战,早于德军1944年在法国阿登森林的反击战役(武装党卫军特遣部队身穿美军制服,操英语,用美军武器,在此次反击中发挥重大作用)。“特别挺进杀人队”与营救墨索里尼的迪特里施特遣队一样,都是后世特种部队的雏形。
  冈村宁次清楚地知道:每一个占领区的民众都不可信,日军战术情报的价值不在于获取而在于分析,华北方面军的参谋部极擅于这种分析。他从从战术体系的设置上解决快速性问题,“囚笼战术”的核心是在困住八路军的同时,保持日军的快速反应水平。并且利用对手的情报优势,示敌以假,声东击西,努力争获战役主动权。
  按道理作为占领军,应该摧毁敌国原有的社会政治基础形态。而冈村宁次恰恰相反,在军事上推行“囚笼战术”(十分有效,算得上是反制游击战的一种经典战术)的同时,借鉴保甲连坐,强化乡镇维持会,使大批“准治安区”变成了“治安区”(如果再搞点暂住证,口粮配给,土改之类什么的,很难想象游击队还能在准治安区立足生存)。
  实行军队高度分散配置的同时,冈村宁次又十分强调机动性——首先是确保交通干线畅通,包括成立专门的铁道警备队,其次是努力保持一线的机动兵力,如三个据点中有两个据点的兵力为四十人至六十人,另一个据点的兵力则为五百人。
  冈村宁次最擅长的还是在民众皆敌的条件下隐蔽战役意图(“五一大扫荡”与河南会战的战役准备可称为经典)。
  他采取的方法是将从满洲和华北其它战场抽调的兵力以换部队不换番号等方式,悄然靠前集结,在作战物资的储备上采取多频次、伪装化、无重点、无规律的做法,成功地实现了战役意图隐蔽,使冀中军区吕正操部在“五一大扫荡”中遭遇重大损失,甚至出现师一级建制单位(军分区)被打掉的情况,主力被迫撤出冀中平原,退往太行与晋西北军区贺龙部会合。而在河南会战中,冈村宁次将战车师团由塞北隐蔽调入河南,使黄河地区的国民党军猝不及防,中条山之役汤恩伯部主力遭到惨重损失。
  酒宴很快便结束了,秋山静太郎和藤原等人在房间内开始了密谈,藤原听取了秋山静太郎所讲解的岗村宁次在华北所使用的战略战术后,沉思片刻,先是不轻不重地恭维了几句,转而又说道:“用快速机动来弥补兵力的不足,不失为高招。但在西婆罗洲这样的热带丛林地区,恐怕有困难。”接着,他把准备好的材料拿了上来,开始给秋山等人讲述历次与铁血青年军的作战经过,以及铁血青年军的作战特点和根据地的特色。
  秋山等人仔细听着,不时询问着,看得出来,他们也是有准备的,问题提得很准确,问的也都是关键地方。
  “藤原君,皇军兵力不足,这是一个很难解决的问题。在支那,有数量众多的皇协军协助防守,在这里是不是也可以采取类似的办法?”秋山静太郎皱着眉头说道。
  “秋山君,这恐怕不是短期便能筹备完毕的事情。”藤原苦笑道:“这里种族复杂,既便是当初欢迎皇军打跑西方人的印尼人,也并不是那么可信。要使他们具有独立作战能力不仅费时耗力,并且日后如果没有皇军督阵,这些家伙是否会为帝国事业卖命,我也深表怀疑。况且一旦进入敌人的根据地,只能靠双脚行走运动,简直是如履薄冰,什么机械化,什么快速机动,都成了泡影,完全不能发挥出皇军的优势。”
  “那使用挺身队对敌人的重点目标进行袭击作战,是否会有效果呢?”一个秋山静太郎的随从突然插嘴道。
  藤原轻轻点了点头,说道:“这倒是一个有可能奏效的办法,可是我们缺乏这样的专门教官。”
  “大木君,你堪称这方面的专家,能否留下来助藤原君一臂之力?”秋山静太郎殷切地望着大木苍野问道。
  大木苍野犹豫了一下,说道:“为大东亚战争的胜利,卑职听凭调遣。”
  
  第039章
对策
  
  用因祸得福,或者说是大难不死,必有后福来形容大木苍野,算是比较贴切。如同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相仿,一种新战术的出现,总会令对手费尽心机来琢磨应对之法。大木苍野遇上黄历,是他的不幸,但能够活下来,又是他的幸运。
  从失败中能吸取经验教训,再学习进步,这是大木苍野的优点,也正因为这样,才使他对精干小部队的袭击战术不仅有理论的研究,更有实践的考验。这才能得到刚刚上任要施展拳脚的岗村宁次的青睐,帮助其训练了“特别挺身杀人队”,在对八路军的扫荡中危害极大。
  “特别挺进杀人队”的成员衣着,武器完全模仿八路军,活动于根据地腹地,以奔袭八路军指挥中枢,狙杀八路军高级军官,搜集情报和破坏为主要任务。“每人印发了八路军首脑的照片、简历和八路军兵力部署图、假印信、假路条。并对整个行动采取了严格的保密措施——身着便衣,面涂褐色,伪装成共产党党政军工作人员,自带数日粮秣和雨衣行囊,甚至脚穿草鞋,背大背包,不走大路,不生火做饭,不宿村庄住店,或分散潜伏于大道两侧之麦地、窑洞、山谷内窃听电话,或捕杀单个人员,或用小型电台侦察报告八路军动向。”这样一支专门用来对付八路军的特殊的、凶悍的准特种部队,是岗村宁次的得意之作。
  当然,日军对特种部队的使用,还很不到位。特种部队,是匕首,是狡狐,一击即退,而不在硬拼。而日军却津津乐道“挺进杀人队”和对手血战一天,显然日军还是比较习惯象蛮牛一样的打法。“挺进杀人队”侦察的情报导致八路军总部在突围中陷入苦战,左权将军战死,本来应该是这支部队最大的亮点,但日军却因为这不能展现具体战果而没有重视。理论决定实践的高度,由此也就可以理解二战中日军特种部队为何没有多少建树了,尽管他们对自己建立的“挺进杀人队”充满信心,并寄予厚望。但即便是对八路军,狗屁的“挺进杀人队”也没露过什么脸儿,更何况在西婆罗洲与黄历率领的部队抗衡。
  “城市的守备是不能空虚的,这涉及到政治的影响。”大木苍野若有所思地说道:“照藤原刚才所说,敌人所采取的策略倒与八路军类似,着重在乡村发展,避免攻坚或与皇军正面交战。而且敌人的装备要优于八路军,敌占区内又有完备的地道与地雷,确实有些难办。”
  “是啊,兵力不足是最大的缺陷。”藤原叹了口气说道:“至少在短期内无法解决这个问题,如果望加锡司令部能够同意,川口将军和本人希望能在西婆罗洲实行比较灵活的政策,让那些印尼人为帝国服务,如同中国战场上的皇协军一样。”
  日军征服荷属东印度群岛以后,在爪哇这个最重要和人口最集中的岛上,建立了一个军政监部,总部设在巴达维亚,并把巴达维亚更名为雅加达。而荷属婆罗洲、西里伯斯和小巽他群岛则置于一个日本海军管制机构的统治之下,其司令部设在望加锡。相对于爪哇司令部对于建立义勇队或护乡队的谨慎,川口清健和藤原迫于所要面对的不利形势,更加迫切地需要解决兵力不足的问题。调动其他地区的日军增援暂时是不太可能的,他们自然要把目光转移到要建立的附庸武装身上。
  而爪哇的日军原田将军虽然也希望印尼人能够建立起一支武装力量,进一步与日本合作,协助镇压抵抗运动,并在盟军入侵时协助守卫岛屿,但局势并不紧迫,自然也就非常谨慎小心,在提供武器和训练方面拖延迟滞了。
  “嗯,这个想法可行。”大木苍野点头赞同道:“尽管在中国战场上的皇协军并不十分可靠,但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在皇军顾问或军官的监督下,他们能勉强守卫地方,将皇军的兵力解放出来,作为机动力量打击抗日武装。”
  “如果这个岛国的人民能了解帝国真正的意图,愿意作为建立大东亚圈的一个伙伴与我们合作,根据帝国的承诺,我们将会乐意让他们享受独立的荣誉。但是要达到这个地位,他们就必须全心全意、真心实意地和我合作,而不能仅仅在口头上说为新秩序的理想服务。”藤原冷笑着说道:“想靠欺骗和迷惑来达到目的,或者想利用帝国达到他们的目的,是办不到的。”
  大木苍野不太了解这面的具体事务,想了想,问道:“要向敌人发动大规模进攻,需要动用多少皇军的兵力,需要组织多少为帝国服务的当地人部队?”
  藤原有些为难地苦笑了一下,说道:“至少需要四千皇军,这与敌人的数量基本相当。考虑到印尼人的战斗力,我想至少需要组织八千到一万的部队,才能把足够数量的皇军解放出来。”
  “还真是个不小的数目,也需要花费不少的时间。”大木苍野轻轻敲击着桌上的文件资料,沉吟半晌才说道:“也好,冈村阁下曾说过,制定计划要实事求是,细致周密。进攻前要进行仔细缜密的调查,做好准备工作,蚕食扫荡也需要内线进行配合。这些工作都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就让我们利用这段时间,将之完善充实吧!”
  “那就拜托大木君了。”藤原轻轻一躬,客气地说道:“希望大木君尽快训练完成‘挺身进攻队’的组建和训练,对敌人在农村日益猖獗的活动进行打击和扼制。鄙人则着手进行‘义勇护乡队’的工作,争取尽快完成。”
  “藤原君客气了。”大木谦恭地回了一礼,说道:“时间不会很长,都是身经百战的皇军勇士,只要稍加点拔和训练,便能成为一支令敌人胆寒的部队。”
  
  第040章
头绪繁多
  
  铁血青年军与东南亚盟军代表的谈判告一段落,就等盟军用飞机空投具有资格的人员正式签字,然而遵照执行了。泰丽与詹森又重新建立起联系,经过几天的等待,詹森回电,是个好消息,将有三个美国特工随盟军司令部的人员一起降落,进行具体事务的嗟商。
  詹森的决定并不出乎黄历的意外,从二战后的美国的政策可以看出,美国政府是希望英、荷、法等国的殖民体系土崩瓦解,从而用一批新产生的弱国来代替原先的殖民地,并保证美国对这些新国家的自由经济来往,这样将使美国实际上才是最后的受益者。
  黄历终于可以松口气,可以把目光转向新的兵源,新的同盟者——达雅族身上了。
  达雅族在西婆罗洲是三大族群之一,而在东婆罗洲、西婆罗洲都是多数民族﹐只有在南婆罗洲不是多数。达雅族原来主要是居住在沿海一带及婆罗洲最长河流卡普阿斯河沿岸,后来因外来移民纷纷迁入婆罗洲,达雅族才渐渐搬到内陆居住,主要居住在各河流的上游,所以有了Orang
Dayak的称呼,即“上游的人”之意。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90/62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