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抗日(两部)(校对)第34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49/621

  根据曾澈传来的情报,上海的军统特工依靠租界藏身,对日本人和华籍通敌分子展开了大规模的恐怖活动,掀起了一场腥风血雨。曾澈的言外之意是想让黄历也在北平搞类似的行动,但黄历却不是这么想的。
  上海与北平不同,北平除了燕大等寥寥几所外籍学校外,尽皆被日军占领,出了校门,便陷入了危险之中。日本宪兵、伪警察、侦缉队、特务,在街上巡逻乱窜,可以随意对可疑分子进行检查逮捕。而上海,有各国的租界提供庇护,日军无法嚣张跋扈,无所顾忌。
  如果在北平开展象上海那样频繁的恐怖活动,北平抗团必然要遭到日本人的反扑,暴露的危险大大增加,本来不大的力量便有被瓦解的危险。
  反抗不能停止,但却不必象上海那样见日本人就杀,而是要选准目标,精心策划,每击必中,讲质量而不寻求数量。就象七七纪念日的大行动,对日本人的打击,对民众的鼓舞,要胜过十几次,甚至几十次小行动。
  日军现役中将啊,这条大鱼被杀,应该能堵住曾澈的嘴了吧?黄历抿起了嘴角,真的是很得意。斩将夺旗,这可是评书里的大英雄最露脸的两件事情,自己已经干成了一件,嘿嘿,除了自己,还有谁能如此厉害。
  程盈秋匆匆忙忙走了过来,不由分说,直接来解黄历的衣扣,急三火四地弄了黄历一头雾水。
  “嗨,干嘛呀?”黄历抓着程盈秋的手,说道:“我知道你想那个,我也想啊,可这天还没黑呢,再说,在学校里,不太好吧?”
  “少废话,快脱。”程盈秋翻了翻眼睛,没好气地说道:“胡思乱想什么,人家是看你褂子上有个枪眼,担心你受伤,什么这个那个的。”
  哦,哦,原来会错意了,黄历哭笑不得地松开了手,安慰道:“我有宝甲,刀枪不入,你别担心了。让别人看见,还以为你是女色狼呢!”
  程盈秋脸涨得通红,抡起了粉拳……
  
  第111章
后方关注
  
  中、日全面战争进入第二个年头。随着华北、华东大地的相继陷落,武汉,就象个秋后熟透了的果子,孤零零地悬挂着,随时都可能落向地面。贪婪的日本人垂涎它,是想把这颗肥大的硕果揣入腰间,再给中国一次重击。中国人关注它,是想抵住外来强盗的暴虐,保护已越来越少的果实。
  半年多来,中国军队在战场上是败了,而且败得挺惨,尽管其间也有台儿庄、乎型关的几缕辉煌。可中国作为一个保种保国的被侵略民族,无论胜败,她的最终意志都是不会改变的。而且不管怎么说,中国军队已从战争初期的仓皇失措中镇定下来。而中国人几千年“大国梦”所激起的民族意识也并未泯灭,他们以令世人无不为之惊叹的承受力,默默地忍受着战争带来的一切苦痛。一次次失败后,他们仍能站起来,舔抚着身体创口中涌出的鲜血,继续在沉默中希冀着、期盼着、战斗着。
  武汉战事还在激烈地进行着,但明眼人已经看出来,国民军败局已定,日军正从北、东、南三面逐渐包围武汉城,炮声隆隆,震憾着武汉三镇。
  蒋介石尽管已经决定放弃武汉,并且厂矿、机关、团体、学校等等也已按计划撤退完毕,可他还留在武昌军委会里,没有撤走。这或许是为了表现自己大智大勇,不怕死的军人性格,也可能是为了表现他同将士风雨同舟的统帅风度。但是现在的武汉三镇已无险可守,他蒋介石呆在武汉一天,几十万大军就得在外围硬撑着同敌人苦战一天,这牺牲毫无价值。
  因此,当日军迫近武汉三镇外围时,又气又急,简直就要破口大骂的陈诚,便开始再三催促蒋介石尽快离开武汉了。
  被炸得破破烂烂的武昌军委会里,蒋介石手中拿着一份刚刚发来的电报,脸上竟露出了笑容,这笑容使得他枯黄的脸庞有了几分生气。
  陈诚很是愕然,仗打到这份上,中国内地繁华的、有影响的大都会中,能容得了他蒋某人的,也就这武汉三镇了。控制武汉,就能吸引住全国、全世界的目光,蒋某人就仍能自豪地对外界炫耀:中国并未亡于日本,中国政府依然存在,他蒋中正仍旧领导着国共统一战线,在抗击着日本人。非常时期、特殊的形势,给武汉三镇披上层神秘的政治色彩。但现在,这个象征性的城市也即将被日本人的铁蹄踏过,他怎么还能笑呢?
  “委员长,武汉三镇即将失守,这确实令人沮丧,但日军只能得到一座空城,我军的战略企图已然达到。况且日军突然在广州登陆,威胁我华南后方。因此,武汉的战略地位已失重要性,如我军勉强保持,则难免损失惨重,不如尽快放弃,保全若干力量,以为持久抗战与最后胜利之根基。”陈诚谨慎地说道。
  蒋介石保持着脸上的一丝笑意,说道:“辞修,这些话在讨论战局时已经说过,我心中有数。嗯,只是武汉会战再度失利,我若早走,恐民意、军心、士气皆受影响啊现在,嗯,这个顾虑倒是可以减轻不少了。看看,这是雨农刚刚发来的电报,此时此刻正是需要这样的好消息来扫除会战失利的阴霾,提振那个民心士气!”
  陈诚有些纳闷地接过电报,戴笠不是正在重庆布置委员长的安全事宜吗,他能发来什么电报,让委员长如此高兴?他心中不解,便认真地阅读着电报,脸色慢慢变得高兴起来,脱口而出:“竟然有这样的事情,如果属实,倒的确是个轰动性的好消息。”
  蒋介石微微点头,初时的喜悦又化作了担心,低沉地说道:“此事暂不要外传,等到真正确认成功之时,再大力宣扬,最为妥当。”
  现在的中国,太需要提振民心士气的好消息了,前些日子,川军第30集团军总司令王陵基曾向蒋介石报告:说在万家岭总攻时,敌第27师团长本间雅清中将被击毙(本间师团长被击毙为误传)令得他高兴得差点跳起来,对着电话筒大叫:“军委会将传令全军嘉奖第30集团军,并发给奖金三万块!”
  结果,这个好消息转瞬之间便被证实是误传,从欣喜若狂到失望沮丧,着实让他的心情大起大落了一回。如今,击毙日军中将,这个不亚于当时误传的重磅消息,再次勾起了蒋某人的希望。
  陈诚也知道前几天搞的乌龙事件,心中也赞同要谨慎小心一些,说道:“委员长考虑周详,卑职明白。”
  “你去安排吧”蒋介石摆了摆手,见陈诚欲言又止的样子,又说道:“今晚我和夫人就坐飞机离开,嗯,先去湖南吧!”
  “好,我马上就去安排。”陈诚喜出望外,敬礼后转身而出。
  蒋介石又仔细看了遍电报,轻轻放在桌上,低声自语道:“希望这个消息是真的,奖金、勋章,我是不吝啬的。”
  也难怪蒋介石和陈诚接到电报后兴奋喜悦,自抗战爆发,中国军队在战场上是屡战屡败,而且败得很惨,尽管其间也有台儿庄、乎型关的几缕辉煌,但武汉即将失守,广州已经沦陷,确实让中国的局势变得更加不利,舆论陷入了低潮。
  而此时,确实需要一个好消息来振奋民族精神,打压亲日倾向,消除抗战必败的言论。因为,一贯反对以武力与日本相对抗的汪兆铭,在武汉、广州失陷之后,其反对抗战的意图将会更加露骨。本来,他就认为中国再打下去,用不了多久必然全部变成日军的占领地,与其这样,倒不如在尚未彻底失败之前,与日媾和,尚能保持一些力量,争取一些“自立”的条件。
  对于汪精卫,蒋介石一直存有很大的戒心。因为汪精卫自清末以来一直追随孙中山革命,很有些德高望重的份量,现在又在执政的国民党中央身居要职,对中国中上层人士很有号召力。武汉一失,汪氏会不会趁机发难,想要出马收拾中国这残局呢?这个后果,严重的话会使国民政府分化瓦解,使抗日阵线精神崩溃,是绝对需要预防的。
  
  第112章
激励与担心
  
  日本人寡廉鲜耻,睁着眼睛说瞎话的本事可谓登峰造极,在二战中,为了避免“影响国内士气”,鬼子故意隐瞒伤亡数字的事例比比皆是。特别是在太平洋战争时期,日军的精神第一主义发展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谎报军事便成了家常便饭,按照日军的战报,美国舰队至少被他们完全消灭了好几回。
  田边盛武中将在占领区被刺杀,而且是在敏感的日子,是在军警的保护下被刺杀的,这可是个大丑闻,会给皇军,会给大日本帝国抹黑,这绝对不能承认。
  “跳梁小丑,白费心机:本市于七七事变纪念日举行隆重游行和集会,市民万众欢腾,热烈庆祝。竟有奸党,暗藏武器,于游行街道和社稷坛广场行不轨之举,拟行刺皇军武官及政府要人,破坏日中亲善之良好关系。当场,经军警奋战,奸党或被击毙,或被擒捉,而皇军武官及政府要员无一受伤者……”黄历把这几句又看了一遍,微微的一笑。哼,无一受伤者,真的他再往下看:“奸党行刺破坏之时,市民义愤填膺,勇于协助军警,共捕奸人,其时秩序尚佳,只有二三老弱略受损伤。另有可疑人员被押送宪兵队审讯,无嫌疑者日内可被释放云。”
  黄历点了点头,赞许记者的“创造”天才,也有些不安和难过。他知道,所谓的可疑人员都是无辜的百姓,有的人也许将永远出不来狱门他想了一会儿,又不能不告诉自己:“就是这样吧这才是斗争只有死,死,才能产生仇恨;知道恨才会报仇”而且,反抗侵略注定要付出牺牲,绝对不能把屈膝投降看成是救民于水火的仁义之举,那套说词只是汉奸卖国贼标榜自己的遮羞布,愚弄百姓的无耻谎言。就象秦桧,你能说他是和平主义者吗?说他是为了让百姓免遭涂炭,而除掉了好战分子岳飞吗?
  推而言之,所有英勇抵抗日本侵略者的志士,包括拒不投降的国民政府,岂不都成了无辜民众伤亡的罪魁祸首,日本鬼子随便杀人放火,难道就是因为别人不肯屈服,不肯受他们的奴役和统治?
  扔下报纸,黄历走出了办公室,在林荫下躲着太阳,向湖心岛走去。学校马上就要放假了,他要到密室里将物品收拾一下,以后的战斗将是在城外,在游击队里重新开展。
  燕园山水如画,景物宜人,固然有大量人为的因素,但自然条件也是不容忽视的。特别是这里的地形变化,对于造园非常有利。三百多年来,从芍园初辟到淑春、镜春、朗润园的先后兴起,都不出这一隅之地。
  漫步在未名湖畔,环湖一带岗峦起伏,树木葱茏,平添不少野趣,也使得湖面倍觉幽深。这一切都是人为的塑造,并不是自然的本来面貌。湖是人工开凿的,环湖起伏的岗峦也是人工堆积的,互相之间,起着十分巧妙的点缀作用。
  黄历边走边看,在湖光山色间,很想躺下来,就这么全身心地投入到这美景当中。但却总有那么一种压抑,让他舒畅不得。孤岛,在这片相对宁静的校园内,不知道这种安适会延续到什么时候,也许转瞬即逝。
  宁静祥和的生活,在这个时候真是一种奢望,战争打乱了每个人的生活,谁也无法逃避,谁也无法保持原先的平静。
  走过小桥,黄历来到了湖心岛密室,却发现有人比他先到,李振英等人都在,正在聚精会神地听着收音机的广播。日本人占领北平后不久,便把全城所有的广播收音机都没收了去,而后勒令每一个院子要买一架日本造的,四个灯的,只能收本市与冀东的收音机。这是一笔大买卖,日本人既赚了钱,又闭塞了百姓们的信息渠道,使他们只能听日本人造谣,听日本人的亲善。
  在燕大,还有能收到短波电台的收音机,那来自国府的声音,给爱国的学生们提供着斗争的动力和信心,中国政府还在抵抗,还没有亡国,那来自遥远地方的电波,让每个人都感到了亲切。
  “老三,你怎么才来?”李振英兴奋地站起身,说道:“收音机刚刚广播了倭酋田边盛武毙命的消息,还有新民会的几个汉奸与日军几个军官在社稷坛被炸死。这是咱们干的,这是惊天动地的大事件,广播中称赞咱们继承侠士遗风,创造历史传奇,鼓舞民众斗志,军人士气……”
  黄历笑着点了点头,赞美传奇式的英雄和无名英雄,是笼络人心的一个好办法,特别是对于这些热血青年来说。他们因为自己被描绘成保国安民、奋勇抗战的当代奇侠,而感到热血沸腾,视死如归。
  “知道伪军怎么说吗?”冯运修嘿嘿笑着,作为华北伪治安总署督办齐燮元的外甥,他经常有机会出入军营,伪军对这位风流倜傥的甥少爷也颇为恭敬,他的枪法之所以进步神速,也得益于他在军营里以学枪打猎为名,进行的苦练,“他们可把你传神了,还编成了顺口溜呢:蹲着象熊,坐着象钟,站起来象尉迟恭,走起来象黑旋风,威风凛凛,杀气腾腾,往人面前一竖,有如一座黑塔,刀枪不入,杀人如麻。”
  “呵呵,我会是这个样子?那不成了妖怪了。”黄历失笑道:“坊间传闻,总是夸张失实,大家听听即可,不能当真,更不能骄傲自大啊!”
  “那不能,我们都不是小孩子了。”孙大成很自信地说道:“老三,你放心地去游击队,北平这里,不会出什么差错。咱们耳目灵通,鬼子警察有什么风吹草动,咱们立时便知道,还怕什么呢?我们要继续组织行动,给日本鬼子和汉奸沉重的打击。”
  黄历沉吟了一下,谨慎地说道:“也不要太过拿大,千万不要把敌人想象得太愚蠢,这本身就是对自己能力的贬低。敌人几次劳而无功,难道不会想别的法子,你们可不能掉以轻心啊!”
  历史上,因为平津抗团成员的社会背景十分复杂,消息灵通,牵涉极广,使日伪对抗团的侦办往往投鼠忌器或者事倍功半。而实际上,日本方面注意到平津地区抗团活动已经有相当长的时间,只是几次采取行动都因为抗团社会关系复杂,消息灵通,成效极微,没有能够给抗团以致命打击。到1940年八月,日本华北特高课和北平宪兵队牵头,秘密调动伪满军警到北平实施行动,从而避开抗团的情报系统的,而且抗团内部也因为有轻敌骄傲情绪,防范不周,所以给抗团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黄历虽然不知道真实的历史,但总觉得领导人过于自信,对一个团体来说,并不一定就是好处。而且,军统通过收音机以及上海、天津租界内的报纸对暗杀破坏事件都大加渲染,有关社论把刺客比为替天行道的当代奇侠,这无疑给李振英、孙大成等人打了兴奋剂。
  “老三,你看——”李振英将记得密密麻麻的纸递给了黄历,“这是中国特工在各地成功进行的行动,很鼓舞人心哪!”
  黄历没想到李振英竟会把这些都记下来,无疑,这些东西对他们的心态会有很大的影响,直接影响到北平抗团的行动频率。
  ……上海行动二队三名队员在闸北区将三名强行检查的日寇哨兵击毙,随即会合潜伏队员向日寇警备队队部投掷手榴弹,炸死日寇官兵八名,行动队员全身而退;行动一队五名队员潜入上海某日本宪兵队驻地,待日寇熄灯休息后,向寝室投掷手榴弹,日寇仓皇逃出时,遭到隐蔽于暗处的队员的扫射,共击毙日寇九名,队员全身撤出;天津行动队队员用刀砍死日军少佐田梅次郎,并杀死三名在随军妓院寻欢作乐的日寇军官……
  沦陷区军统特工格杀日寇的行动,虽然没有正面战场那种轰轰烈烈,但他们在严酷的斗争环境里,满怀对中华民族的热爱,对日本侵略者的仇恨,不顾个人安危,奋勇杀敌,他们用自己的勇气和鲜血,书写了中华民族抗战史上光辉的一页。
  看过李振英记录的东西,黄历看着李振英激动兴奋的表情,有些不太好说话。他何尝不想多杀些鬼子,多干掉些汉奸,但总要策划周密,不能凭一时冲动。
  “行动不看多少,看重的是质量。”黄历犹豫了半天,还是斟酌着字眼提醒道:“上海与北平,形势还是有区别的,我们不放弃反抗,但也要谨慎小心,即便不怕死,也要让鲜血流得有价值。”
  李振英沉吟着,孙大成在他身后轻轻碰了他一下,抢着说道:“老三,我们明白你的意思,一定谨慎小心,绝不盲目草率行动。”
  黄历抿了抿嘴,话已经说到了,再说就有打击别人的意思了。这世界上万万不能以为就自己是正确的,别人都不行,地球离了谁都照样转。
  
  第113章
抓队伍
  
  军统虽然是特务组织,但当时军统在抗战中的表现,是和当时的中国同命运紧密相连的。据后来的沈醉提供,军统局的正式在册人员和学员,在抗日战争中牺牲者就达一万八千人以上,而抗战结束时全部注册人员为四万五千余。其他附属人员牺牲者更众。
  以上海战事为例,沈醉本人先担任虹口地区的对日情报收集工作,为日军排挤不能立足以后,转而带领特工潜伏人员深入浏河,大场,直达前线乃至于日占地区,亲身担任战场调查工作,为中国炮兵部队指示目标,鉴别战果,铲除汉奸。其时,每日在生死线上徘徊,饮水三餐皆不能为继,但沈醉和其他特工人员皆以苦为乐,丝毫不以危险为念,与前线官兵同进同退,死亡相继,前后达数月之久。沈醉后来还感激戴笠能够给他这样的为国效力的机会,认为是在军统最为快乐的日子。
  要知道那时候沈醉已经是戴笠手下着力培养的四大金刚之一(陈恭澎,赵理君,沈醉,王天木)。其实应该是六大金刚,包括文强和吴庚恕(牺牲于上海)。如此人物居然舍得放到前线,可见军统在抗战中的投入。
  即便是被形容为“杀人魔王”的戴笠,从抗战初起,既是中国军队在淞沪战场的情报枢纽。据沈醉回忆,那些天戴笠从来没有过的精力充沛。沈醉的原话是:“他是中国人嘛。”戴笠白天坚持在上海前线,一边忙于组织对日情报战,一边竭力建立军统武装别动队(后来的忠义救国军),协助正规军作战。令人不可思议的是,他每天晚上还亲自坐车从上海到南京,向蒋介石汇报战况和情报分析。那时南京到上海铁路已经不通,汽车也只能灭灯行驶,日军飞机不断轰炸扫射,时时如身临鬼门关,戴笠却乐此不疲。
  而且,戴笠并非全无政治头脑,但大多数时候他是跟着蒋介石的思想运转,蒋要反共,他就想方设法的反共,蒋要和谈,他就把要在重庆“杀毛立功”的特务缴枪拘禁。唯独对于抗日,戴笠的政治思想非常明确。淞沪抗战之前,国民党大员们在南京开会,休会的时候议论纷纷,戴笠很坚定的对其他人说:“这次我们一定要打了。”国民党元老吴稚辉问他:“武器,经济都差的那么远,拿什么打呢?”戴笠说:“哀兵必胜,猪吃饱了等人家过年,是等不来独立平等的。”这句话给其他国民党人震动很大,后来成了军统对于抗日的经典创见。
  “军统”(BIS)在其最鼎盛的时期,拥有特工以及各类准军事的交通警察大队共约十万余人,装备精良,训练有素。势力渗透至党政、军事、教育、文化、警务各个层面。在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中,BIS一直是世界上规模最大,效率最高,同时也是电讯破译技术最先进的情报机关。而那时,CIA前身美国战略情报署(OSS)不过才刚刚起步而已。
  抗战中,军统特工在抗日战争时期深入沦陷区,制造针对日军的恐怖活动,而隶属BIS的各个“游击司令部”和“交通警察大队”则深入日寇占领区开展广泛的游击战,对打击日寇和汉奸,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在民族危亡之际,国内各政党、各派系能够联合起来,一致对外,这是大势所趋,也是历史的必然,更是全中国人民所最愿意看到的事情。1938年前后,正是国共两党的蜜月期,可即便如此,由于意识形态的差别,以及多年的恩怨对抗,合作并不能称为亲密无间,虽然国共等各方势力都在抗战,但培养自己的抗战英雄和抗战队伍,无论从风光上还是从实力上都是非常重要的。
  派黄历去游击队,是曾澈的主意,也报请了军统上层的同意。在抗战初期,特务处华北区天津站的活动,主要的一项便是组织华北忠义救国军。从1938年春天,戴笠命令天津站站长王天木就近在天津组织华北忠义救国军以来,王天木即在河北、山东北部着手拉拢一些失业军人、土匪头目、地主恶霸,委任官衔,招兵买马,自立山头,先后在冀东、冀中、鲁北各地组成了二十一路军,可谓声势浩大。
  但这二十一路军中除少数几路有武装数百人外,其余大多仅有番号和光杆司令,有名无实而已。而且,这些杂牌部队,抗日无力,欺压百姓则绰绰有余。其中天津站行动组组长王文曾在宝抵、宁河一带组成第六路军,自任指挥官;赵光远在冀东一带组成第四路军;还有霸县地主黄某组成第九路军。为了加强对各部队的控制,王天木调离天津后,曾澈便陆续从军统华北区外围特务组织抗日锄奸团中抽调些骨干人员到各路指挥部任政治指导员。
  而黄历被指派到平郊游击队,却又与其他人不同,因为平郊游击队目前既不属于国民党,也不属于共产党,是相对独立的一支部队,派黄历去的目的,是要在各方势力染指之前,将这支队伍拉到国民党这边。
  既然是要拉队伍,当然要付出本钱,为此,曾澈特别从天津赶到了北平,与黄历秘密会面。
  “黄兄,你是这个——”曾澈见面便伸出了大拇指,脸上笑得象开了花,“金子呀,到哪里都发光。我的幸运星啊,兄弟可是跟你沾光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49/62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